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干预对食管病变放大内镜检查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丽红 王孝琼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食管病变放大内镜检查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疑似食管疾病拟行放大内镜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DS...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食管病变放大内镜检查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疑似食管疾病拟行放大内镜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行放大内镜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测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放大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缩短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放大内镜 心身状态 认知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城市烟酒与食管病变关联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英智 赵德利 +1 位作者 李会庆 周立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肥城市 食管病变 食管癌高发区 标化死亡率 烟酒 中国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病变误诊为冠心病4例分析
3
作者 王林栋 郭献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903-903,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病变 冠心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病变2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正奇 叶玉伟 +4 位作者 张志镒 周永宁 张锦华 卢林芝 李世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 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胃镜及超声胃镜发现的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21例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黏膜层;环行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以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l例黏膜病变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13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黏膜下平滑肌瘤3例。病变直径1.0~4.0cm,平均2.8cm。手术时间20~115rain,平均55min。住院时间8~15d,平均10.6d。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紧急行内镜下止血夹夹闭、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结论ESD在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病变中具有病变切除完整性好、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润燥降气方调控增殖和分化相关因子抑制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
5
作者 李秀娟 范焕芳 +4 位作者 韩长辉 王骁 范向荣 赵行 武洪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098-3102,共5页
目的:观察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增殖和分化相关因子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化浊润燥降气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病变模型组、西... 目的:观察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增殖和分化相关因子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化浊润燥降气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3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病变模型组、西药观察组、中药预防组、中药观察组,采用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制备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中药化浊润燥降气方对食管组织中Pin1、mTOR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4周末食管癌前病变模型成功,病变模型组小鼠Pin1、mTOR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西药观察组、中药预防组、中药观察组分别与病变模型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中药预防组与中药观察组比较,其蛋白及基因表达有降低趋势。结论:4-NQO是制备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模型的有效药物。化浊润燥降气方能通过抑制食管癌前病变小鼠Pin1、mTOR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癌前病变增殖、分化,中药早期预防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化浊润燥降气方 4-硝基喹啉-氧化物 增殖 分化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和胃病变的支架治疗(附35例报告)
6
作者 于成福 袁庆海 +2 位作者 李绍林 杨艺 郑丽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病变 病变 手术治疗 支架置入术 食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5 位作者 张健慧 丛庆文 张立玮 郭炜 王小玲 邝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P16基因 FHIT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癌前病变36 a(1986-2021)随访转归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学科 徐瑞华 +12 位作者 雷玲玲 李志强 丰善良 魏梦霞 范宗民 宋昕 韩雪娜 陈红梅 王伟 孟超龙 郝晓兰 裘宋良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其对食管癌变的远期影响。方法:1986年5-6月份对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814名3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居民进行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受检对象均进入长期随访队列,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随访,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其对食管癌变的远期影响。方法:1986年5-6月份对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814名3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居民进行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受检对象均进入长期随访队列,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随访,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问卷调查家族史、各种良恶性疾病史,记录肿瘤诊疗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随访36 a,有效随访796人,累计112人患14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其中食管癌75例(占67.0%),消化道肿瘤95例(占84.9%)。1986年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NOR)442人(占55.5%),其中30人(6.8%)36 a内发生食管癌;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281人(占35.3%),其中21人(7.5%)发生食管癌;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DYS)73人(占9.2%),其中24人(32.9%)发生食管癌。DYS无症状居民较NOR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增高6倍。NOR、DCH和DYS发展为食管癌间隔时间的中位数(P25,P75)分别为22.00(3.50,27.00)、11.00(6.00,24.25)和5.50(3.00,12.0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09,P=0.015)。结论:DYS是重要的食管癌前病变;食管癌仍是该地区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无症状居民 食管癌高发区 随访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业涛 张明黎 +3 位作者 张开光 宋继中 叶飞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患者65例,其中64例成功切除,1例发生穿孔,60例整块切除,58例完整切除。术中发现卫星灶16例,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明显进展20例,其中发现早癌8例,术后狭窄4例。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微创、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能获得准确的病理资料,可更好地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食管癌前期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卫星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对光动力学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汲振余 赵立群 +6 位作者 张聚真 杨小静 裘一兵 张亚冰 孙予 裘宋良 杨观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光动力学(PDT)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食管早期癌(PDT治疗后无效(NR)20例,完全缓解(CR)12例)和52例食管癌前病变(PDT治疗后NR19例,CR33... 目的:探讨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光动力学(PDT)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食管早期癌(PDT治疗后无效(NR)20例,完全缓解(CR)12例)和52例食管癌前病变(PDT治疗后NR19例,CR33例)患者PDT治疗前病变组织中HIF-1α、Bax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食管癌前病变NR组HIF-1α阳性率26.3%(5/19),AI为(2.16±2.43),与CR组的24.2%(8/33)和(3.31±3.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前病变NR组Bax阳性率52.6%(10/19)低于CR组的78.8%(26/33),Survivin阳性率63.2%(12/19)高于CR组的33.3%(11/33)(P均<0.05)。食管早期癌患者NR组HIF-1α阳性率60.0%(12/20)高于CR组的16.7%(2/12),Bax阳性率25.0%(5/20)高于CR组的75.0%(9/12)(P<0.01),AI(1.53±2.34)低于CR组的(4.92±4.43)(P均<0.05);食管早期癌患者NR组Survivin阳性率65.0%(13/20),与CR组的50.0%(6/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HIF-1α蛋白的食管早期癌PDT疗效较差,HIF-1α可作为预示食管早期癌患者PDT疗效的指标;高表达Bax蛋白的食管早期癌和食管癌前病变患者PDT疗效较好,是预示食管早期癌和食管癌前病变患者PDT疗效的重要指标;高表达Survivin蛋白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疗效较差,可成为预示食管癌前病变PDT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食管早期癌 食管癌前病变 HIF-1Α BAX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平阻断食管癌前病变的远期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志峰 侯浚 +4 位作者 林培中 宋国慧 郭翠兰 孟凡书 陈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6-867,共2页
目的:采用中药增生平阻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以期降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癌变率。方法:1993年在国家八五食管癌防治研究课题基金资助下,选择了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磁县9个乡作为增生平阻断食管癌前病变的试验基地。开展对40~69岁人群食管... 目的:采用中药增生平阻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以期降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癌变率。方法:1993年在国家八五食管癌防治研究课题基金资助下,选择了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省磁县9个乡作为增生平阻断食管癌前病变的试验基地。开展对40~69岁人群食管脱落细胞学筛查。根据食管脱落细胞学诊断标准,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分为:重度增生1级和2级。按照课题设计要求将9个乡分别划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631例干预人群服用增生平,2288例对照人群服用安慰剂。服药时间1994年5月至1997年7月。2008年10月对3919例重增人群开展随访。实际随访3527例,失访392例,随访率91.0%。结果:男性重度增生1级干预人群与对照人群比较,食管癌和贲门癌变的危险度OR=0.69,95%CI(0.50-0.94),P=0.019;女性OR=0.62,95%CI(0.41-0.94),P=0.024;重度增生2级男性OR=0.86,95%CI(0.53-1.41),P=0.559,女性OR=1.14,95%CI(0.74-2.29),P=0.352。结论:增生平阻断治疗后,可降低重度增生1级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癌变的危险度,但对重度增生2级则未显出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食管癌前病变 远期效应 增生平 高发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娟 安康 +1 位作者 祖慧敏 杨云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2-53,共2页
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 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括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逐步剥离,从而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免除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变部位的大范围切除,其针对范围包括食管、胃及大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术后护理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ESD术后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对117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实施了ESD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艳茹 刘忠 +7 位作者 郭花芹 高珊珊 范宗民 李燕杰 李吉学 刘宾 郭瑞锋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 :测定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和p2 7的表达。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 14 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 ... 目的 :测定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和p2 7的表达。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 14 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 14 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cyclinE和p2 7的表达。 结果 :14 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 ,共发现 33例正常食管上皮 (NOR) ,4 6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 (BCH) ,2 6例间变 (DYS)和 4 0例原位癌组织(CIS)。正常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yclinE和 p2 7的表达。随着病变发展 ,从NOR→BCH→DYS→CIS ,cyclinE的表达逐渐增强 (P <0 .0 1) ,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2 3% (6 /2 6 ) ,2 5 % (11/4 0 ) ,4 6 % (6 /13) ,5 5 %(2 4 /4 4 )。而 p2 7的表达逐渐降低 (P <0 .0 1) ,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5 3% (18/33) ,35 % (16 /4 6 ) ,2 7% (7/2 6 ) ,33%(13/4 0 )。结论 :cyclinE和p2 7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早期重要的分子改变 ,cyclinE的高表达和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 高发区 食管癌前病变 CYCLINE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凌亭生 程文芳 +4 位作者 林琳 丁静 陈莉 丁霞芬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出血和穿孔是主要的近期并发症,剥离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则容易发生食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食管罕见病变3例报告
15
作者 刘淑慧 刘南植 计叔均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内窥镜下食管罕见病变3例报告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科胃镜室,武汉430030刘淑慧,刘南植,计叔均关键词食管蹼;重复食管中图法分类号R322.4+3,R730.49我室在近2年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发现3例罕见食管... 内窥镜下食管罕见病变3例报告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科胃镜室,武汉430030刘淑慧,刘南植,计叔均关键词食管蹼;重复食管中图法分类号R322.4+3,R730.49我室在近2年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发现3例罕见食管病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食管 重复食管 食管病变 内窥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维甲酸受体β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文彬 高珊珊 +10 位作者 刘宾 白永敏 范宗民 齐义军 刘刚 郭花芹 张延瑞 冯常炜 李吉林 焦新英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正常食管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 β(RARβ)蛋白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患者 70例 ,低发区患者 77例 ,采用卵白素 生物素 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 (ABC)...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正常食管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 β(RARβ)蛋白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患者 70例 ,低发区患者 77例 ,采用卵白素 生物素 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 (ABC)法 ,检测高、低发区居民食管组织中RARβ蛋白表达。 结果 :RARβ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高、低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反应 ,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 (BCH)→间变 (DYS)→鳞状细胞癌 (SCC) ,高发区免疫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31%、6 0 % ,低发区分别为 13%、38%、4 0 %、6 6 %。随SCC分化程度升高 ,RARβ阳性反应百分率亦呈升高趋势 ;高发区居民高、中、低分化SCC组织中RARβ的免疫阳性率为 95 %、73%、2 5 % ,低发区分别为 95 %、77%、39% ,两地区间分化程度相似的SCC组织中RARβ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是 ,高发区低分化与中、高分化SCC组织免疫反应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与低发区SCC结果相似。结论 :RARβ蛋白表达发生于食管癌变的各个阶段 ,食管癌高、低发区存在相似的改变 ,其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SCC分化程度升高而显著升高 ,提示RARβ改变可能与食管癌细胞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 低发区 高发区 居民 食管癌前病变 癌组织 维甲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林州市人与实验动物食管上皮病变的比较
17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韦俊萍 李永欣 杨万才 高珊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食管上皮增生性改变,特别是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的形态学改变与人食管上皮改变非常相似;大鼠食管上皮癌变各阶段未见明显P53蛋白的改变,猪食管上皮特别是间变组织出现与人相似的P53免疫阳性反应。提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饲养的猪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食管癌变机理的自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食管上皮病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2
18
作者 凌安生 朱芳来 +2 位作者 伍平 方崇文 曹富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是否安全及其预后效果。方法: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期间共89例患者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均通过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病史资料,分析本组患者ESD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随访89例,随访成功率100%。89例患者包括食管早期癌16例,食管高级别内瘤变38例,食管低级别内瘤变35例。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3.3%(84/89),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92.1%(82/89);术中穿孔2例,予以术中内镜下修补术;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均予保守治愈;3例发生食管狭窄。共对89例患者情况进行随访;ESD术后3年内病变再发1例,总复发率1.1%;随访时间10-58(36.3±21.2)个月,3年内死亡2例,3年生存率97.8%。结论: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可以选择ESD,该方法安全性较高并且术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癌 食管癌前病变 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雨琳 牟钊 +2 位作者 张罗姚 周海月 杨国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内镜下判断是否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无差异。结果:19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有119例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并与ESD术后切缘阳性有关(P=0.032)。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34例,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有白色苔藓样病变(P=0.036)、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P<0.001)、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以下,P=0.002)、病变浸润深度(M3以下,P<0.00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风险性增加;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病变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 早期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相关块级自注意力的食管癌前病变区域分割
20
作者 刘波 李小霞 +1 位作者 秦佳敏 周颖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3-320,共8页
食管内镜图像多类癌前病变区域的类间特征差异小且个体差异大,难以实现高精度分割,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可提取远距离依赖信息以获取判别性特征,但是计算开销大。为此,提出一种全局相关块级自注意力(GC-BLSA)方法,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区域分割... 食管内镜图像多类癌前病变区域的类间特征差异小且个体差异大,难以实现高精度分割,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可提取远距离依赖信息以获取判别性特征,但是计算开销大。为此,提出一种全局相关块级自注意力(GC-BLSA)方法,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区域分割。利用块级自注意力对骨干网络的输出特征进行分块,并在多个特征块上引入自注意力机制,降低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采用块相关机制建模每个特征块和整个特征图之间的关系,解决每个特征块在单独使用自注意力时无法提取与全局相关的远距离依赖信息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块级自注意力模块中引入相对位置偏移对位置信息进行补充,有效提高网络分割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分类食管癌数据集上该方法的分割指标mIoU和F1值分别为50.213%和63.786%,相比传统自注意力Non-local模块分别提高3.744和4.297个百分点,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下降26.38%和1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级自注意力 块相关机制 相对位置偏移 块相关矩阵 多类食管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