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切开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沛瑶 李全朋 +3 位作者 王飞 吴小超 唐思敏 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关于食管支架置入术(ESP)和内镜下切开术(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评价ESP和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 目的关于食管支架置入术(ESP)和内镜下切开术(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评价ESP和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食管支架组(狭窄段长度>5cm或无明显环周狭窄者,接受ESP治疗,n=32),内镜切开组(狭窄长度≤5cm且有明显环周狭窄者,接受ESP治疗,n=18)。患者术后随访开始时间2012年1月,结束时间2018年12月。统计手术前后吞咽困难评分,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小于内镜切开组([1.0±0.0)分vs(1.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支架组扩张直径明显大于内镜切开组([19.9±1.8)mmvs(11.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支架组住院时间、轻微胸痛及严重胸痛发生率大于内镜切开组(P=0.022)。食管支架组术后12个月狭窄缓解率大于内镜切开组(P<0.05)。结论EIM能迅速缓解吻合口狭窄引起的进食梗阻症状,而ESP则能提供较长的缓解时间。2种手术对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 食管支架置入 内镜下切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咽、食管入口的解剖学观测对高位食管内支架置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刚 韩新巍 +4 位作者 臧卫东 陈雪梅 陈建立 陈学军 于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对喉咽、食管入口进行解剖学观测 ,为介入放射学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8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进行直立仰头位、低头位咽腔和食管造影 ;将X线片上颈椎体平分三等份、椎间盘一... 目的 对喉咽、食管入口进行解剖学观测 ,为介入放射学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8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在胃肠造影机下口服钡剂进行直立仰头位、低头位咽腔和食管造影 ;将X线片上颈椎体平分三等份、椎间盘一份 ,记录梨状隐窝下极对应的颈椎椎体位置 ,使用两脚规和游标卡尺测量梨状隐窝下极与C5下缘基线的距离 ;测量 6 1具尸体标本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之间的距离。结果 ①梨状隐窝下极在仰头位和低头位时活动度平均为 2 .0cm(相当于 5个 1 3颈椎高度 ) ;②梨状隐窝下极与环状软骨板下缘之间距离平均 2 .0cm。结论 以梨状隐窝下极定位法放置高位食管内支架比颈椎定位法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观测 食管支架 临床意义 高位 喉咽 梨状隐窝 解剖学依据 支架治疗 放射学 胃肠造影机 食管疾病 健康体检 食管造影 游标卡尺 尸体标本 颈椎高度 定位法 头位 志愿者 颈椎体 X线片 椎间盘 距离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