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立宇 孙先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4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1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4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2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1例BSCC阳性;5例SCCKer(AE1/AE3)均阳性,3例Ker14弱阳性,2例Ker19弱阳性。5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安莉 李倩倩 +4 位作者 李恒 孙思柏 李玉洁 王伟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食管BSCC中的高表达率为29.73%(11/3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PD-L1表达与食管BSCC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在肿瘤浸润外膜层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Ⅲ+Ⅳ期食管BSCC中PD-L1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D-L1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食管BSCC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期(P=0.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6)比PD-L1低表达患者显著降低。结论PD-L1是影响食管B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D-L1高表达患者有望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PD-L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3
作者 张伟 于娜 刘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9-412,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较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其主要特点是高侵袭性和易复发性,它最常见于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变引起[1]。侵袭性SCC的组织病理特征是恶性细胞向真皮层扩散,可能是由光化性角化病和鲍恩...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较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其主要特点是高侵袭性和易复发性,它最常见于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变引起[1]。侵袭性SCC的组织病理特征是恶性细胞向真皮层扩散,可能是由光化性角化病和鲍恩病等前体病变的转化引起的[2]。侵袭性SCC可复发并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广泛的局部组织破坏以及多脏器转移[3]。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约占所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80%,近年来本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底细 EPHA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戚晓通 周悦 +2 位作者 王伟 骆金华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5-738,741,共5页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新华 张建强 +2 位作者 孟奎 孙桂勤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796-798,802,i0008,共5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 im 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4
6
作者 倪型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基底细胞癌主要见于皮肤及肛管的一穴肛原癌中的基底细胞癌型,而发生于粘膜,尤其是上呼吸消化道的基底细胞癌样病变则甚少提及。1986年Wain等〔1〕首次报道10例位于舌、咽和喉部形态酷似皮肤基底细胞癌,并伴有小的囊腔和... 基底细胞癌主要见于皮肤及肛管的一穴肛原癌中的基底细胞癌型,而发生于粘膜,尤其是上呼吸消化道的基底细胞癌样病变则甚少提及。1986年Wain等〔1〕首次报道10例位于舌、咽和喉部形态酷似皮肤基底细胞癌,并伴有小的囊腔和灶性坏死,以及常含局部鳞癌或鳞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细胞 BSC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代璐岭 杨秀秀 +2 位作者 赵好为 韩琪 陈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6,共4页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鳞状细胞癌亚型,在口腔颌面部发生较少,牙龈部位尤其少见。本文报告1例78岁男性患者,因左上颌骨疼痛就诊,临床检查发现左上颌骨一牙龈肿块,术后病理见基底细胞样的细胞排列成巢或腺样结构...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鳞状细胞癌亚型,在口腔颌面部发生较少,牙龈部位尤其少见。本文报告1例78岁男性患者,因左上颌骨疼痛就诊,临床检查发现左上颌骨一牙龈肿块,术后病理见基底细胞样的细胞排列成巢或腺样结构,癌巢内可见粉刺样坏死,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Ki-67阳性率28%,S-100阳性,P16及CK7阴性。综合病理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诊断为BSCC。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合相关文献,本文对BSC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认为手术仍是头颈部BS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的病例应考虑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细胞 病理 牙龈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8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梅 朱红 +1 位作者 尹新江 何春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260例,女234例;平均(60.88±21.32)岁,≥50岁者占83.00%;肿瘤个数为1个者420例(85.0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数为543个(91.57%)。362例皮肤鳞癌患者中,男217例,女145例;平均(62.96±27.86)岁,≥50岁者占87.85%;肿瘤个数为1个者340例(93.9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365个(94.07%)。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底细 细胞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琨 黄闯 +3 位作者 单葵 陈瑾 赵恒光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VEGF蛋白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P<0.01)。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65,P<0.01)。结论:PCDGF蛋白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表皮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底细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449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桂珍 张宗琴 +3 位作者 朱晓琳 蓝毓滨 李春梅 宁晓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2,共2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449例统计分析孙桂珍,张宗琴,朱晓琳,蓝毓滨,李春梅,宁晓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恶性黑素瘤(MM)是皮肤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统计了1978年1月~... 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449例统计分析孙桂珍,张宗琴,朱晓琳,蓝毓滨,李春梅,宁晓明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恶性黑素瘤(MM)是皮肤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统计了1978年1月~1992年12月(1990年末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细胞 底细 恶性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几种Smad蛋白质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扬 何威 +3 位作者 何云志 黄海 吴军 林自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Smad1、Smad2、Smad3(Smad1/2/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Smad1、Smad2、Smad3(Smad1/2/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降低。结论: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降低可能通过阻断TGF-β信号转导,有助于上述表皮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底细 细胞 Smad1/2/3 P-SMAD2/3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亦晴 张建文 +1 位作者 陈奎生 翟晓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0-342,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皮肤SCC及23例...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皮肤SCC及23例BCC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MVD,并取2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做对照。结果:皮肤SCC、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4%、47.83%和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6%、30.43%和20.00%,BCC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C、BCC与正常皮肤组织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SCC与BCC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0.555,P<0.05);皮肤SCC、BCC和正常组织MVD分别为13.35±7.33、9.69±3.65和0.65±0.73,3组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SCC和BCC组织较阴性表达组织MVD值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SCC和BCC组织较阴性表达组织MVD值升高(P<0.05)。结论:HIF-1α、VEGF的表达可能通过增加皮肤癌组织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底细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松波 吴华红 +2 位作者 许锡荣 沈金辉 马翔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85-2086,共2页
目的:探讨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Ki-67、E-cad的表达。结果:Ki-67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92.0%(P<0.01),SCCⅠ级和Ⅱ~Ⅲ级的... 目的:探讨Ki-67、E-cad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BCC和50例SCC中Ki-67、E-cad的表达。结果:Ki-67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92.0%(P<0.01),SCCⅠ级和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2.1%、90.9%(P<0.01)。E-cad在BCC和SCC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6.0%(P<0.05),在SCCⅠ级和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8.2%(P<0.05)。结论: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Ki-67的表达有增高趋势,故检测其在表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于判断肿瘤良恶性有一定参考价值。E-cad的异常表达与表皮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可做为判断表皮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KI-67 E-CAD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在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琼玉 马慧群 +3 位作者 王世捷 马云云 邹兴伟 李蕊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5-1077,1082,共4页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 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BOWEN病 细胞 底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伴发多处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晓静 刘锦莲 +1 位作者 普雄明 石得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37,70,共3页
银屑病伴发多处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1例康晓静①刘锦莲①普雄明①石得仁①银屑病并发多处基癌及鳞癌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62岁,汉族,干部,因全身反复起鳞屑性斑块39年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39年病程中,曾不... 银屑病伴发多处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1例康晓静①刘锦莲①普雄明①石得仁①银屑病并发多处基癌及鳞癌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62岁,汉族,干部,因全身反复起鳞屑性斑块39年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39年病程中,曾不间断地外用过芥子气软膏、水杨酸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底细 细胞 皮肤 冷冻治疗 皮肤病学 免疫抑制剂 伴发恶性肿瘤 老年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Skp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璐 郝媛媛 +1 位作者 刘林嶓 马长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6-668,共3页
目的: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27例BCC(男15例,女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23例SCC(男15例,女8例;高分化18例,中、低分化5例;均... 目的:检测人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27例BCC(男15例,女1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23例SCC(男15例,女8例;高分化18例,中、低分化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7kip1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和26.1%,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5.0%(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Sk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和69.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0%(P均<0.05)。BCC与SCC组织比较,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与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成负相关(P均<0.05)。结论:P27kip1低表达和Skp2高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底细 细胞 激酶抑制蛋白-1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17
作者 Graham R P Arnold C A +2 位作者 Naini B V 魏建国(摘译) 刘勇(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1-791,共1页
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以前被称为泄殖腔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关于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形态学变化谱系的数据资料较少,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关键词 底细细胞 肛门 形态学变化 特殊亚型 数据资料 泄殖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宝军 张海涛 +2 位作者 李淑琴 陈伟 李润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43例基底细胞癌(BCC)、26例鳞状细胞癌(SCC)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EGF及EGFR在所有BCC中表达均有增强,且在边缘肿瘤组织表达强于中央肿瘤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43例基底细胞癌(BCC)、26例鳞状细胞癌(SCC)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EGF及EGFR在所有BCC中表达均有增强,且在边缘肿瘤组织表达强于中央肿瘤组织。SCC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提示EGF和EGFR对BCC及Scc的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SCC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有助于识别其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底细 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及受体1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泽粦 樊翌明 +1 位作者 吴志华 李顺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其受体1(TβR-Ⅰ)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皮肤SCC和41例BCC手术切除标本中TGF-β1和TβR-Ⅰ的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其受体1(TβR-Ⅰ)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皮肤SCC和41例BCC手术切除标本中TGF-β1和TβR-Ⅰ的表达。结果:SCC中TGF-β1、TβR-Ⅰ表达明显高于BCC(P<0.05);高分化SCC中TβR-Ⅰ表达明显上调(P<0.05),但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CC和BCC中TGF-β1与TβR-Ⅰ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39,P<0.001;r=0.716,P<0.001),但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病灶、淋巴结转移及BCC侵袭性无关(P>0.05)。结论: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底细 β-转化生长因子Ⅰ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癌细胞表达CD54抗原的免疫电镜研究
20
作者 何春涤 王雅坤 +2 位作者 张福会 宋今丹 陈洪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和基底细胞癌 (基癌 )癌细胞上是否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应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的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中,各 2... 为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和基底细胞癌 (基癌 )癌细胞上是否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应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的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中,各 2例癌细胞表面及突起处观察到 CD54胶体金颗粒的存在;其中 1例鳞癌张力微丝-桥粒复合体处还可见 CD54胶体金颗粒分布。研究发现,虽然鳞癌和基癌癌细胞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但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可以观察到其癌细胞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该结果可解释皮肤鳞癌和基癌临床上可发生转移,但发生率较低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CD54抗原 免疫电镜 细胞 底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