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预防大面积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豪 李胜保 +1 位作者 刘晓波 郜元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目的评估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预防大面积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因食管早癌行ESD,且手术剥离食管面积≥3/4环周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在ESD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评估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预防大面积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因食管早癌行ESD,且手术剥离食管面积≥3/4环周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在ESD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分为:3周疗法组和8周疗法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狭窄率、难治性狭窄率、术后内镜球囊扩张术(EBD)例数及频次和激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周疗法组和8周疗法组ESD后食管狭窄率分别为33.3%(5/15)和48.3%(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343);术后难治性狭窄率分别为6.7%(1/15)和10.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后使用EBD率分别为20.0%(3/15)和41.4%(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156);接受球囊扩张次数分别为0(0,0)和0(0,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P=0.149)。8周疗法组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9/29),3周疗法组中无糖皮质激素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3周疗法和8周疗法在降低大面积食管ESD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球囊扩张率,以及减少球囊扩张频次方面,效果相当,3周疗法组的糖皮质激素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8周疗法组低,短程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ESD后狭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食管早癌 食管狭窄 糖皮质激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清敏 张瑞昕 +1 位作者 李茂生 季锐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比较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FASTER)辅助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传统食管ESD的临床效果,以探索更安全、高效的ESD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ASTER辅助ESD和传统ESD方法在离体猪食管模型中进行手术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总时... 目的比较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FASTER)辅助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传统食管ESD的临床效果,以探索更安全、高效的ESD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ASTER辅助ESD和传统ESD方法在离体猪食管模型中进行手术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总时间、ESD时间、直视剥离率、整体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ASTER辅助ESD组的手术总时间[(19.2±2.9)和(28.9±8.2)min]和ESD时间[(13.0±2.9)和(21.6±8.3)min]明显短于传统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视剥离率明显高于传统ESD组(96.2%和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肌层损伤率明显低于传统ESD组(19.2%和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完整切除率和穿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优势在食管非重力位病变中更加明显。结论FASTER辅助下的食管ESD较传统ESD更加安全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臂消化内镜机器人(FASTER) 传统手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水凝胶黏膜下注射辅助离体猪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苗苗 张涵芷 +5 位作者 刘培楠 任炳屹 史爱华 马锋 吕毅 严小鹏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离体猪食管为模型,在黏膜下注射自行配置的海藻酸钠-四氧化三铁微粒溶液和交联剂,使两者发生反应形成磁性水凝胶。在食管外放置锚定磁体后,黏膜下的... 目的探讨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磁性水凝胶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离体猪食管为模型,在黏膜下注射自行配置的海藻酸钠-四氧化三铁微粒溶液和交联剂,使两者发生反应形成磁性水凝胶。在食管外放置锚定磁体后,黏膜下的磁性水凝胶被吸引,连同病变黏膜一起被抬起,可辅助完成ESD。结果在锚定磁体的磁场力作用下,磁性水凝胶被锚定磁体吸引,可充分显露黏膜剥离面术野并形成足够的组织张力,改善术者操作体验,提高整块黏膜切除率。结论黏膜下注射磁性水凝胶在食管ESD中具有可行性,后续将进一步优化磁性水凝胶性能并进行验证。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锚定技 磁性水凝胶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早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比丙泊酚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麻醉镇静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发明 毛志浩 +3 位作者 叶永景 马静宜 郑蓉 郑丽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1期167-170,共4页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用于麻醉镇静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食管黏膜剥脱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瑞马唑仑组,n=30)和对...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用于麻醉镇静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食管黏膜剥脱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瑞马唑仑组,n=30)和对照组(丙泊酚组,n=3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2、T3、T4的SBP、DBP、HR以及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樊怡茹 孙淑珍 王红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6期4823-4826,共4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大面积(≥3/4环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ESD术后创面≥3/4周径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A组)... 目的评估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大面积(≥3/4环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ESD术后创面≥3/4周径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A组)、常规剂量组(B组)、改良剂量组(C组)。A组ESD术后接受常规治疗。B组ESD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泼尼松,30 mg·d^-1,逐渐减量(第1~8周用量分别为30、30、25、25、20、15、10、5 mg·d^-1)后停药。C组ESD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泼尼松,30 mg·d^-1,每3周减5 mg(第1~18周用量分别为30、30、30、25、25、25、20、20、20、15、15、15、10、10、10、5、5、5 mg·d^-1)后停药。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长度、周径、深度、术后病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狭窄发生率(19.4%)低于A组(84.6%)和B组(51.4%)(均P<0.01)。C组探条扩张次数[4(3~5)次]少于A组[9(7~10)次]和B组[6(4~7)次](均P<0.01)。C组首次出现狭窄的时间[(28.6±6.7)d]长于A组[(15.3±4.8)d]和B组[(23.9±7.0)d](均P<0.01)。B组(8.6%)和C组(16.1%)可能与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剂量泼尼松能够降低ESD术后食管狭窄率,减少探条扩张次数,延长首次出现狭窄时间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狭窄 泼尼松 内镜黏膜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许鸣超 姜玉洋 +1 位作者 杨爱峰 崔征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的研究口服醋酸泼尼松、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ESD... 目的研究口服醋酸泼尼松、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ESD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局部注射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口服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其中,对照组11例,未采取预防术后狭窄的措施,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10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9例,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7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术后狭窄率、难治性狭窄率、狭窄后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次数、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是否有激素应用不良反应和球囊扩张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局部注射组、口服组和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1.82%(9/11)、70.00%(7/10)、41.38%(12/29)和40.54%(15/37),难治性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64%(7/11)、50.00%(5/10)、24.14%(7/29)和24.32%(9/37),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分别为(4.09±1.76)、(3.90±2.33)、(1.86±0.88)和(1.76±0.95)次,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1.09±3.56)、(33.40±2.95)、(117.93±5.54)和(138.24±7.22)d。上述4个指标中,对照组和局部注射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和难治性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术后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多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内镜下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对照组与局部注射组狭窄发生率和难治性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和术后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的狭窄发生率、难治性狭窄发生率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对照组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其余均无手术、球囊扩张及激素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口服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在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方面安全、有效,单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效果有限,但可减少术后球囊扩张次数,延长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口服联合局部注射较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延迟术后发生狭窄的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给药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猪食管模型同步临床病例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学习曲线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世育 李振涛 +5 位作者 吴传楠 张海涵 高之峰 刘霞 王庄梅 陈光侠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9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间断应用离体猪食管模型同步临床病例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学习曲线中的作用。方法记录该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离体猪食管ESD及在此期间连续行食管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 目的探讨间断应用离体猪食管模型同步临床病例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学习曲线中的作用。方法记录该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离体猪食管ESD及在此期间连续行食管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6例次离体猪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17.2、5.6和5.8 min/cm2,P<0.05);第1年(2017年)的肌层损伤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多(中位数为2.0、0.0和0.0次/例,P<0.05)。共实施了25例临床患者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39.3、16.6和12.7 min/cm2,P<0.05)。整块切除率为100.0%,R0切除率为96.0%,治愈性切除率为92.0%,只有早期1例较大病变发生了穿孔,总的穿孔率为4.0%,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内镜医生独立掌握食管ESD技术至少需要16例ESD(8例离体猪食管+8例临床患者)积累。对于初学者,每个月至少2例食管ESD可能是技术不至于生疏的一个合理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猪食管模型 早期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喆楠 王毅兰 王军民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4期358-363,共6页
随着内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现已成为治疗食管早癌的重要手段,可将大面积食管病变完整剥离。术后狭窄是ESD的重要并发症,对术后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方案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包括... 随着内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现已成为治疗食管早癌的重要手段,可将大面积食管病变完整剥离。术后狭窄是ESD的重要并发症,对术后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方案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包括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组织屏蔽、组织工程和组织移植预防等,经研究,多种方法的单用、联用均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术后狭窄的作用,但目前仍未有国际公认的标准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食管狭窄 糖皮质激素 机械扩张 组织屏蔽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食管黏膜移植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对猪食管全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狭窄的预防效果
9
作者 王立民 王新 +1 位作者 李建 李雷 《山东医药》 2025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食管黏膜瓣蒂扭转移植术联合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对猪食管全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巴马小型猪9头,随机分为ESD组、支架组、黏膜瓣+支架组,每组3头。ESD组单独行食管环周ESD;支架组先行食管环周E... 目的探讨自体食管黏膜瓣蒂扭转移植术联合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对猪食管全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巴马小型猪9头,随机分为ESD组、支架组、黏膜瓣+支架组,每组3头。ESD组单独行食管环周ESD;支架组先行食管环周ESD,再行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黏膜瓣+支架组食管环周ESD后实施自体食管黏膜瓣蒂扭转移植联合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后3周处死小型猪,解剖获取离体食管,测量食管狭窄长度和最狭窄处直径,评估离体食管组织前后左右四壁瘢痕区域固有损伤(MP)分级;称量术前和术后3周体重,计算减重率;术前及术后7 d,采集耳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食管狭窄长度黏膜瓣+支架组<支架组、ESD组(P<0.05),三组食管最狭窄处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食管组织MP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22,P<0.05),其中黏膜瓣+支架组食管组织MP分级较低。黏膜瓣+支架组减重率低于支架组、ESD组(P均<0.05),支架组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血清TNF-α、IL-6、IL-1β、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膜瓣+支架组术后7 d血清TNF-α、IL-6、IL-1β、TGF-β1水平均低于支架组、ESD组(P均<0.05)。结论自体食管黏膜瓣蒂扭转移植术联合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预防猪食管全周ESD后食管狭窄,其效果优于单独ESD或联合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内镜黏膜剥离 自体食管黏膜瓣蒂扭转移植 覆膜金属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并发谵妄高龄患者的护理
10
作者 熊洁 梅洁 陈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5期94-98,共5页
总结了1例高龄患者在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出现穿孔并发术后谵妄的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及个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后并发症的动态监测、谵妄的多... 总结了1例高龄患者在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出现穿孔并发术后谵妄的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及个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后并发症的动态监测、谵妄的多维度管理、留置管道的护理、出院后指导及延续护理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气胸得以吸收,食管穿孔顺利愈合,谵妄症状有所好转,且未发生纵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最终顺利出院。由此可见,重视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并发谵妄高龄患者的护理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穿孔 谵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11
作者 张永和 曹金滩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随访3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与使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相比,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手术时间虽然较长,但是病灶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更高,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更快,且手术安全性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圈套器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灶整块切除 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走操训练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贾锋 聂磊 杨素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七走操训练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SD术的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围手术... 目的探讨七走操训练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SD术的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术前接受七走操训练。比较两组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各项评分,包括身体状况、疾病知识、应对能力、预期社会支持等各项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时身体状况、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后1个月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P<0.05)。结论术前进行七走操训练,可有效促进ESD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走操训练 健康教育 内镜黏膜剥离 快速康复外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的对照研究
13
作者 张永和 曹金滩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试验1组应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技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试验1组应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试验2组应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三组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胸部疼痛情况、炎症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治疗花费。结果:试验2组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为93.33%(14/15),对照组为86.67%(13/15),试验1组为73.33%(11/15)。三组的包膜完整切除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8,P>0.05)。试验1组的手术时间较试验2组、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2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短于试验1组、对照组(P<0.05)。试验2组术后胸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试验1组、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治疗花费低于试验2组、对照组(P<0.05)。三组术后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试验2组较试验1组、对照组的CRP、PCT、WBC更低(P<0.05)。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使用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包膜完整切除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其中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更轻,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内镜下圈套器切除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作者 陈杏林 魏可 +4 位作者 蔡媛媛 祁琴琴 王哲民 陈柳勇 刘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3月该院30例因胃黏膜下肿物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黏膜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环形组(n=15)和纵行组(n=15)...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3月该院30例因胃黏膜下肿物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黏膜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环形组(n=15)和纵行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资料、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和病变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环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环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完全切除率低于环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纵行切口较环形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两种方法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完全切除率高等特点,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黏膜下肿物 切口 并发症 完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艾司奥美拉唑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出血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游海翔 刘伙莲 游小妹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艾司奥美拉唑(Esomeprazole Sodium,ES)术前应用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相关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抽签法将148例研究对象(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在连江县医院行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 目的:探究艾司奥美拉唑(Esomeprazole Sodium,ES)术前应用对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相关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抽签法将148例研究对象(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在连江县医院行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74例,术后ES 80mg静注,8mg/h维持72h)与探究组(74例,常规组基础上术前24h静推ES,40mg/次,2次/d)。结果:探究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常规组(86.49%)(P<0.05);探究组术中胃液pH值、术后3d胃液pH值均高于常规组;探究组术后3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降低值、总出血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Forrest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术后3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ES对ESD急性出血预防具有积极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促进胃肠道症状消除,手术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内镜黏膜下剥离 出血 消化道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16
作者 张白羽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计88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n=44)采用胃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n=44)采用内镜黏膜下... 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计88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n=44)采用胃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n=44)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两组输血情况无差异(P>0.05);观察组清理淋巴结数目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较对照组少,且手术时间长;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27%(1/44)<20.45%(9/44)(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可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优势明显,疗效可观,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早期胃癌 治疗安全性 疼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评价
17
作者 苗兰英 杨卓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肿瘤标记...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86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胃蛋白酶原、胃肠道动力激素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8.54±5.98)ml少于参照组的(87.69±6.35)ml,手术时间(66.29±4.98)min、术后排气时间(2.12±0.63)d、引流管拔除时间(4.87±0.63)d、自主下床活动时间(10.28±1.87)d短于参照组的(75.13±5.12)min、(3.21±0.54)d、(5.63±0.57)d、(12.36±2.16)d(P<0.05)。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19.21±4.12)μg/L、糖类抗原19-9(CA19-9)(20.46±5.27)U/ml低于参照组的(35.11±4.12)μg/L、(35.12±5.18)U/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8.96±3.45)s、凝血酶原时间(PT)(14.45±0.87)s、凝血酶时间(TT)(23.96±4.12)s长于参照组的(34.12±3.96)、(12.54±0.89)、(20.19±3.24)s(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95.13±9.65)μg/L、胃动素(206.97±20.3)pg/ml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56±8.13)μg/L、(190.64±23.26)pg/ml,胃蛋白酶原Ⅱ(15.21±2.69)μg/L、血管活性肠肽(54.12±3.29)pg/ml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8.01±2.54)μg/L、(60.11±3.58)pg/ml(P<0.05)。结论与消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相比,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更佳,且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 早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张广瑞 邹其云 陈旭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术后依从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收治的9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内镜黏...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术后依从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收治的9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7 d时治疗依从性;比较不同基线资料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7 d时治疗依从性评分为(4.13±1.82)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家庭氛围、自我接纳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家庭氛围、自我接纳均是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治疗依从性一般;可能与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家庭氛围差、自我接纳等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治疗依从性 自我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王红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京肛泰中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0)...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京肛泰中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0)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和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通过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癌前病变 应激反应程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雅娟 李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