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抑制外源性乙酰胆碱及P物质引发的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增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超彦 于海英 +2 位作者 周媛媛 任亮 楚宪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及乙酰胆碱(ACh)、P物质(SP)引发的收缩增强是否存在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剪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BTX-A组、ACh组、ACh+BTX-A组、ACh+...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及乙酰胆碱(ACh)、P物质(SP)引发的收缩增强是否存在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剪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BTX-A组、ACh组、ACh+BTX-A组、ACh+阿托品组、SP组、SP+NK1受体拮抗剂(APTL)-SP组、SP+BTX-A组,采用Biolap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肌条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缩变化。结果BTX-A降低食管下括约肌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P<0.05);ACh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张力及振幅(P<0.01),而BTX-A、阿托品均可抑制ACh的增强效应(P<0.01);SP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张力(P<0.01),其增强效应均可被BTX-A、APTL-SP所抑制(P<0.01)。结论 ACh、SP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而BTX-A可抑制其引发的收缩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乙酰胆碱 P物质 食管下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受体亚型对人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士旺 刘俊峰 +4 位作者 高立平 李保庆 王福顺 王其彰 田子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毒蕈碱受体亚型对人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胆碱能收缩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高位食管中段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患者32例,取食管、胃接合部标本分离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做M1~M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哌仑西平、美索曲明、4-D... 目的探讨毒蕈碱受体亚型对人食管下括约肌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胆碱能收缩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高位食管中段癌行食管大部切除术患者32例,取食管、胃接合部标本分离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做M1~M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哌仑西平、美索曲明、4-DAMP、托品酰胺的Schild曲线,并由此计算pA2。结果①M1~M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均使ACh诱导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的浓度—效应曲线发生右移,每条拮抗曲线形状类似。②4-DAMP在两肌纤维的pA2分别是8.18±0.76和8.05±1. 11,较其它3种拮抗剂大(F=47,4,P=0.00),而同一拮抗剂在两肌纤维的pA2无差异(F=1.36,P=0.24)。结论ACh诱导两种肌纤维的收缩主要由M3受体介导;2种肌纤维间没有毒蕈碱受体亚型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括约肌 毒蕈碱受体 乙酰胆碱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抑制大鼠离体食管下括约肌收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媛媛 李超彦 楚宪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2-933,共2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LES)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并观察BTX-A对电场刺激(EFS)引发的肌条收缩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TX-A组...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食管下括约肌(LES)离体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并观察BTX-A对电场刺激(EFS)引发的肌条收缩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叩击头部致昏后取食管下括约肌制备肌条,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TX-A组、EFS组、EFS+BTX-A组,采用Biolap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下括约肌肌条收缩实验数据。结果:①BTX-A降低食管下括约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张力及振幅(P<0.05);②EFS增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张力及振幅(P<0.01);③BTX-A抑制EFS对食管下括约肌肌条张力增强效应(P<0.01)及振幅增大效应(P<0.01)。结论:①BTX-A可抑制食管下括约肌肌条自发性收缩;②EFS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肌条收缩能力;③BTX-A可抑制EFS引发的食管下括约肌肌条收缩能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括约肌 离体 A型肉毒毒素 电场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蓝青楠(综述) 黄格元 曲志博(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6-770,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疾病,影响约27%的成人和7%~20%的儿科人群^([1,2]),特别是神经功能受损儿童(neurologically impaired children,NIC)约70%伴发GERD^([3,4])。人体内存在天然防御屏障防止胃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疾病,影响约27%的成人和7%~20%的儿科人群^([1,2]),特别是神经功能受损儿童(neurologically impaired children,NIC)约70%伴发GERD^([3,4])。人体内存在天然防御屏障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如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His角(腹段食管与胃接合形成的锐角)等。如果以上屏障或食管蠕动等功能受损,可能导致GERD的临床表现。一些先天畸形如食管闭锁、膈疝、食管裂孔疝也会增加GER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 胃内容物反流 食管裂孔疝 防御屏障 腹段食管 食管闭锁 GE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P物质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敏 房殿春 +6 位作者 李兆申 徐晓容 邹多武 孙振兴 屠振兴 许国铭 满晓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黏膜中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31例NERD患者(NERD组)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测定食管对...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内脏感觉过敏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黏膜中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和31例NERD患者(NERD组)采用Synectics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测定食管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利用食管酸灌注试验检测食管对酸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LES局部组织中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表达。结果NERD患者食管对气囊扩张刺激的初始感知阈值、疼痛阈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1.6%的患者对食管机械扩张刺激感觉过敏;NERD患者对酸的敏感性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58.0%的患者对酸感知过敏。NERD患者感知过敏组LES黏膜中SP阳性纤维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OD)值较正常对照组和感知正常的NERD患者明显增高(P<0.05);NERD患者SP阳性产物的OD值与食管初始感知阈值和最大疼痛阈值均呈直线负相关(分别为r=-0.74和r=-0.82,P<0.01)。结论LES局部黏膜中P物质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外周敏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内脏感觉过敏 食管酸灌注试验 P物质 食管下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食管胸腹段血管走向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严煜 陈昌富 +2 位作者 武义鸣 陈荫椿 石仲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食管下胸段及腹段血管走向。重点观察食管下括约肌(LES)区血管走向及与下胸段血管吻合关系。方法:15例成人尸体血管灌注红色乳胶后在2倍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动脉分支、长度和口径。结果:下胸段食管以1... 目的:观察成人食管下胸段及腹段血管走向。重点观察食管下括约肌(LES)区血管走向及与下胸段血管吻合关系。方法:15例成人尸体血管灌注红色乳胶后在2倍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动脉分支、长度和口径。结果:下胸段食管以1支食管动脉多见,其直径平均为1.4±0.5mm。腹段食管动脉以双重支配多见。进一步解剖发现贲门区附近食管动脉呈半环状行走,其血管直径为2.1±0.7mm,长度为5.5±1.5cm,并发出3~8支小分支进入LES或与食管下胸段动脉发生吻合。结论:食管腹段血供较下胸段血供丰富。贲门附近半环状行走食管动脉与LES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动脉 食管下括约肌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加哥EGJ形态Ⅱ型食管裂孔疝食管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莉慧 邹莹莹 程凤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501-2504,共4页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是指部分胃囊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其改变了食管下段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食管韧带松弛,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多项研究证实HH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好发因素[1-...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是指部分胃囊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其改变了食管下段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食管韧带松弛,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多项研究证实HH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好发因素[1-2],根据2014年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芝加哥分类标准[3],将食管胃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根据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与膈脚高压带之间的相对关系,分为三个亚型,Ⅰ型是正常的,表现为LES与膈脚高压带重叠;Ⅱ型分离距离介于1~2 cm的,还不能明确其是否存在轻度HH;Ⅲ型为LES与膈脚高压带分离距离大于2 cm,可以明确诊断为HH;临床上,Ⅱ型HH比Ⅲ型HH更为普遍[4],国人对Ⅱ型HH的研究有限,在一些研究中,Ⅱ型HH被忽略,它仅被认为是EGJ解剖学中的一个小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Ⅱ型HH在食管动力学、酸反流上的特点,为其评估、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动力学 正常解剖结构 食管反流病 韧带松弛 高压带 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和诊断(附50例报告)
9
作者 王如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3期39-39,共1页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81岁;66%在50岁以上;病程3个月~20年。经X线检查发现裂孔疝夯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81岁;66%在50岁以上;病程3个月~20年。经X线检查发现裂孔疝合并贲门癌2例,食管炎3例,十二...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81岁;66%在50岁以上;病程3个月~20年。经X线检查发现裂孔疝夯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4~81岁;66%在50岁以上;病程3个月~20年。经X线检查发现裂孔疝合并贲门癌2例,食管炎3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单纯疝4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查 裂孔疝 十二指肠憩室 食管 贲门癌 检查和 食管下括约肌 粘膜纹 钡剂 滑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勉力 唐旭东 +3 位作者 李海文 张伟健 张北华 郭绍举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12-2116,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以反流和烧心为典型症状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的特点,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以反流和烧心为典型症状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的特点,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为目标,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治疗,但疗效有限。而中药复方可以进行个体化、多靶点治疗,疗效得到了广泛的验证。现就中药复方治疗GERD的机制进行综合阐述,主要包括减少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降低食管敏感性、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焦虑抑郁4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敏感性 食管炎症反应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再认识和胃镜下射频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胡志伟 吴继敏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8-562,共5页
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及其危害性认知的逐渐深入,GERD的疾病概念本身及治疗方法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是GERD内科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胃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射频... 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及其危害性认知的逐渐深入,GERD的疾病概念本身及治疗方法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是GERD内科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胃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射频术的应用使GERD的治疗进入综合性治疗时代,胃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射频治疗对于GERD的典型症状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该技术进入中国后被成功应用于高位反流引起的食管外症状,且该技术较抗反流手术具有更简单和微创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喉气管综合征 食管下括约肌射频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东海 王秋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功能紊乱性疾病 食管下括约肌 肉毒杆菌毒素 食管运动 食管体部 食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