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马菌素B_1对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少康 王婷婷 +4 位作者 黄桂玲 石若夫 杨立刚 董淑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13-316,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基因的表达,导致Cyclin D1mRNA高表达,Cyclin E、P16、P21、P27基因mRNA低表达。提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FB1可能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胎龄胎儿食管上皮与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p16和PCNA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国兰 王立东 +9 位作者 郭军辉 郭涛 聂春红 李琮宇 孙哲 李江曼 范宗民 李吉林 何欣 申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常成人食管上皮、56例基底细胞增生、36例不典型增生、44例高分化、22例低分化食管鳞癌癌组织中p16和PCNA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特征。结果:随胎儿胎龄增加,p16和PCNA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成人食管正常上皮p16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PCNA蛋白与此相反,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32%vs9%,χ^2=13.426,P〈0.05)。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和成年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p16和PCNAmRNA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特点相似,即随胎龄增加,p16和PCNA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68%vs32%,χ^2=32.059,P〈0.05),PCNAmR-NA表达与此相反(11%vs59%,χ^2=28.647,P〈0.05)。结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和成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6和PCNA表达,这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分化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食管上皮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P16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4、CK14在小鼠食管上皮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洋 裴学莲 +2 位作者 李秋霞 王玉婷 慕晓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49-454,共6页
为观察细胞角蛋4(CK4)和14(CK14)表达与小鼠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K4、CK14在胚胎第11天开始到胚胎第18天、小鼠出生后(生后)第1-7天、生后第2周、生后第4周以及成年小鼠食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K4... 为观察细胞角蛋4(CK4)和14(CK14)表达与小鼠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K4、CK14在胚胎第11天开始到胚胎第18天、小鼠出生后(生后)第1-7天、生后第2周、生后第4周以及成年小鼠食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K4和CK14在小鼠食管上皮均有表达,但是CK4在胚胎第15天开始表达,而CK14在胚胎第11天开始就有表达,二者表达的相同之处在于:在小鼠胚胎第16天开始表达明显,且定位明确,以后随着胚胎发育,表达逐渐增强,但在生后第7天表达最强,其中CK4主要在食管上皮基底层以上表达,而CK14在食管上皮的基底层表达,随后在生后第2周、第4周和成年的表达又逐渐降低。由此可知:CK14可以结合干细胞标记物,共同标记食管上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4 CK14 食管上皮 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良 吴海燕 +2 位作者 甘大楠 潘静琳 苏泽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497-1499,1502,共4页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进行分级,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上皮微血分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二者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用于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人食管上皮细胞TAP-1和L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月红 孙巍 +4 位作者 严霞 王娟 王俊灵 姚志刚 张祥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处理,体外原代培养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TAP-1、LMP-2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分析不同浓度的DON处理24小时,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T...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处理,体外原代培养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TAP-1、LMP-2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分析不同浓度的DON处理24小时,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TAP-1、LMP-2分子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量-效关系。结果:不同浓度(50、100、1 000、2 000μg/L)DON处理人食管上皮细胞24小时后,DON各处理组食管上皮细胞TAP-1蛋白的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0.47±0.22、0.28±0.16、0.24±0.18和0.21±0.19,统计分析表明DON 100、1 000、2 000μg/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0~2000μg/L浓度范围内,随DON处理浓度增高,食管上皮细胞TAP-1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r=-0.595,n=4,P〈0.01)。RT-PCR结果发现,经不同浓度DON处理食管上皮细胞TAP-1mRNA的相对表达量虽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ON各处理组LMP-2蛋白的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2.25±1.03、3.31±1.35、1.90±1.19和2.12±0.2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0.91±0.21),其中100μg/L处理组相对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DON 100μg/L处理组的L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2.23±0.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ON可剂量依赖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TAP-1蛋白的表达,但对TAP-1的mRNA未见显著影响。DON(100μg/L)可以促进食管上皮细胞LMP-2蛋白和mRNA表达,其余各浓度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食管上皮细胞 TAP-1 L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相加庆 李鹤成 +3 位作者 张亚伟 胡鸿 马龙飞 缪陇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46-1047,共2页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 内镜活检 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孢酚诱发人胚食管上皮鳞癌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桂亭 钱玉珍 +6 位作者 杨红艳 宫亚欧 董子明 张鹏 赵琳阁 陈正光 马长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4期287-287,共1页
互隔交链孢霉是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的优势污染菌,我们曾证明该菌产生的毒素之一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能引起大鼠肝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激活人胚食管上皮的H-ras和myc癌基因,与人食管上皮DNA的各种碱基呈共价结合。为研究AOH能... 互隔交链孢霉是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的优势污染菌,我们曾证明该菌产生的毒素之一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能引起大鼠肝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激活人胚食管上皮的H-ras和myc癌基因,与人食管上皮DNA的各种碱基呈共价结合。为研究AOH能否引起人食管上皮癌,将水囊引产的胎儿食管在体外培养一周后,用AOH处理,再培养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菌 食管上皮 胎儿 交链孢酚 医科大学 食管癌高发区 人胚 河南 大鼠肝细胞 互隔交链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p63在不同状态食管上皮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婷 裴学莲 +3 位作者 王飒 李秋实 周文斌 慕晓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为观察蛋白Ki67和p63在食管上皮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小鼠胚胎第11-16天和人胚胎第9周以及成年小鼠,正常成人和人食管癌的食管上皮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Ki67和p63在各食管上皮的表达情况... 为观察蛋白Ki67和p63在食管上皮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小鼠胚胎第11-16天和人胚胎第9周以及成年小鼠,正常成人和人食管癌的食管上皮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Ki67和p63在各食管上皮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Ki67和p63在所观察的食管上皮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和p63蛋白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核,两者在食管上皮细胞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Ki67和p63在小鼠和人胚胎时期食管上皮的表达量均高于成年时期食管上皮。并且,Ki67和p63在成人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增高。由此可知,Ki67和p63在食管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强度有所不同,与食管上皮的发育有密切关系:Ki67和p63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寻找干细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蛋白 P63蛋白 干细胞 食管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上皮挖空细胞变化
9
作者 王立东 宋子博 +6 位作者 杜芳 范宗民 高珊珊 郭花芹 张延瑞 刘宾 冯常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挖空细胞的分布差异及其与病变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挖空细胞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意义。方法 :人群普查 ,纤维内镜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及计量分析 ,了解食管上皮不同病变中的挖空细胞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挖空细胞的分布差异及其与病变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挖空细胞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意义。方法 :人群普查 ,纤维内镜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及计量分析 ,了解食管上皮不同病变中的挖空细胞分布特征。结果 :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及各级病变组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挖空细胞。挖空细胞主要分布在食管上皮的中下 1/ 3区域。高发区居民食管中下段活检组织上皮下 1/ 3的挖空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食管上皮的中 1/ 3区域 (P <0 .0 5 ) ,低发区居民也观察到相似的结果。高发区 ,正常上皮挖空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 ,阳性率随病变进展 ,明显下降 ,低发区也呈现相似的变化 ;高低发区食管中段组织挖空细胞密度分别为 (2 3.95± 14 .0 5 )mm-2 和 (2 2 .95± 10 .88)mm-2 ,下段分别为 (31.4 0± 2 4 .75 )mm-2 和 (30 .15±19.4 5 )mm-2 ;高低发区正常上皮分别为 (30 .73± 2 0 .83)mm-2 和 (2 7.0 0± 16 .86 )mm-2 ,基底细胞过度增生组织分别为 (2 4 .6 3± 19.6 2 )mm-2 和 (2 6 .0 8± 15 .4 5 )mm-2 ,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挖空细胞是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上皮常见的形态学变化 ,挖空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的下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 低发区 高发区 无症状人群 食管上皮 挖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电镜观察
10
作者 王丽 张莽 +3 位作者 王敏彦 赵玉珍 丛庆文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粘膜 食团 饮液 生理阈值 自愈功能 病理变化 食管上皮细胞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林州市人与实验动物食管上皮病变的比较
11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韦俊萍 李永欣 杨万才 高珊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食管上皮增生性改变,特别是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的形态学改变与人食管上皮改变非常相似;大鼠食管上皮癌变各阶段未见明显P53蛋白的改变,猪食管上皮特别是间变组织出现与人相似的P53免疫阳性反应。提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饲养的猪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食管癌变机理的自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食管上皮病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受体在正常食管上皮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分布的研究
12
作者 沈丹华 朱昌仁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明:4例尸解食管上皮对PNA、PSA标记呈阴性,而对DBA标记呈阳性,在食管粘膜上皮发生癌变时PNA及PSA标记转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相反,在食管上皮癌变时DBA标记的阳性率下降甚至全部消失。说明细胞在发生癌变时会导致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发生变化。另外,食管癌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粘膜上皮对PNA及PSA标记也有16%和12%的阳性表达,推测可能在粘膜上皮细胞尚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时其细胞表面的糖基链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食管上皮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子琪 王少康 +2 位作者 桂兰兰 夏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76-184,共9页
目的:探究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分析其对这两种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使用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连翘苷... 目的:探究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分析其对这两种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使用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连翘苷处理干预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也称为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PKB)(也称为p-AKT)、p21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表达水平。结果: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08.4μmol/L和322.0μmol/L。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增殖(P<0.05),对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无毒性作用。10、100μmol/L连翘苷可诱导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周期改变,促进细胞凋亡。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迁移及侵袭(P<0.05)。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降低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中p-PI3K、p-AKT、Bcl-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提高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 ECA109细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叶酸对黄曲霉毒素B1致食管上皮细胞毒性及MTHFR基因高甲基化的影响
14
作者 付凌萌 吴逸 +3 位作者 王菁 魏婕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2-150,共9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200μmol/L)AFB1染毒HEEC 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EEC分为空白对照组、AFB1染毒组(200μmol/L)、LUT干预组(160μmol/L)、FA干预组(20、200μmol/L)以及联合干预组(160μmol/L LUT+20μmol/L FA、160μmol/L LUT+200μmol/L FA),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HFR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ARRAY甲基化检测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FB1染毒HEEC 24、48、72 h均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而经LUT和FA干预后,与AFB1染毒组相比,LUT及联合干预组细胞周期阻滞显著减少(P<0.05),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THFR蛋白表达上调有所改善(P<0.05)。且LUT与FA及二者联合对MTHFR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水平均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AFB1对HEEC有毒性作用,表现在增殖抑制、周期阻滞,促进凋亡,上调了MTHFR蛋白的表达,LUT干预可减弱这些损伤,对AFB1所致毒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AFB1提高了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导致表观遗传的改变。LUT与FA及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该甲基化水平,改善该表观遗传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叶酸 黄曲霉毒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MTHFR基因 甲基化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食管和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莹 何琼 +1 位作者 朱进霞 陈小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 :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技术 ,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 ;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 目的 :探讨兔食管和远端结肠上皮对水、电解质转运的差异。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技术 ,体外测量两类上皮基本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远端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显著高于食管上皮 ;在食管上皮的顶膜加入amiloride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下的 (17.4± 2 .2 ) μA/cm2 (n =15 )减少到 (7.5± 1.7) μA/cm2 (n =13) ,P <0 .0 0 1。在基侧膜加入Ba2 + ,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13.5± 0 .3) μA/cm2 (n =4 ) ,P <0 .0 5 ;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Diphenylamine 2 ,2’ dicarboxylicacid (DPC) ,短路电流从 (119.7± 19.0 ) μA/cm2 (n =8)减少到 (4 9.8± 15 .5 ) μA/cm2 (n =5 ) ,P <0 .0 0 1;indomethacin和TTX不改变食管上皮的基础电参数 ,却使结肠上皮的短路电流从基础状态减少到 (71.1± 11.1) μA/cm2 (n =4 ) ,P <0 .0 0 5。结论 :与相对疏漏、具有较低电阻的远端结肠相比 ,食管是具有较高电阻的紧密上皮 ;在稳定的基础状态下 ,钠离子吸收和氯离子分泌分别是构成食管上皮和结肠上皮的跨上皮电压和短路电流的主要原因 ;钾通道分布在食管上皮的基侧膜 ,在基础条件下处于开放状态 ;粘膜下神经丛和前列腺素的作用不参与构成食管上皮的基础电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上皮 电解质 食管上皮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对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ERK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志茹 龚均 +1 位作者 乔哲 张珍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观察酸对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分别在pH4.0 ̄6.5的条件下培养3 ̄60min并设对照(pH7.3)进行比较。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酸对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分别在pH4.0 ̄6.5的条件下培养3 ̄60min并设对照(pH7.3)进行比较。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增殖状态。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果酸的短时间(3min)作用使细胞增殖比大于1,S期细胞比率升高,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当酸作用时间大于6min时,细胞增殖比小于1,S期细胞比率下降。ERK抑制剂U0126可阻断酸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酸的短时间刺激可促进人正常食管细胞的增殖,与ERK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食管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DNA含量的细胞光度术及细胞增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林法 张德馨 +1 位作者 程爱民 焦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采用Feulgen-DNA含量细胞分光光度术动态地测量了林县不同胎龄人的食管上皮细胞DNA含量及其染色体倍性的精确变化,DNA含量及相关细胞频数关系用直方图显示吸收光度量。结论是:胎龄愈高,DNA含量愈集中分布,最大峰值的G_1的造型愈高,... 本文采用Feulgen-DNA含量细胞分光光度术动态地测量了林县不同胎龄人的食管上皮细胞DNA含量及其染色体倍性的精确变化,DNA含量及相关细胞频数关系用直方图显示吸收光度量。结论是:胎龄愈高,DNA含量愈集中分布,最大峰值的G_1的造型愈高,DNA值的标准差(s)和标准误(s_?)愈小。DNA含量在2~4C范围,符合一个增殖细胞群体的特征。食管上皮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由细胞分光光度计所测量的DNA含量的分级依据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所反映,同时探讨了在增殖与分化“失常”的微细形态学改变之前可能显示出精微的DNA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光度术 DNA 食管粘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阻断COX-2基因表达对食管鳞状上皮癌EC109细胞株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莉 张澍田 +5 位作者 于中麟 李鹏 宗晔 许彩民 华方圆 韩兵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 目的研究COX-2基因与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关系,观察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基因治疗和药物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A干扰的转染效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RNA干扰的效果,用噻唑兰法定量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NA干扰和阿司匹林对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blot方法证实,RNA干扰后EC109细胞COX-2表达下降至对照组的40%。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用COX-2基因干扰后,EC10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增强,COX-2基因干扰和阿司匹林联合作用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母本细胞组和RNA干扰的阴性对照组凋亡率较低,COX-2基因干扰后,促凋亡作用增加。COX-2基因干扰后再给予阿司匹林,促凋亡作用进一步增加。结论RNA干扰特异性抑制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后,抑制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的生长增生,增强凋亡作用,阿司匹林和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可产生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上皮 环氧化酶-2 阿司匹林 凋亡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建涛 徐天娇 +2 位作者 龚均 王进海 董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A)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的角朊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和/PI的荧光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Δ... 目的观察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A)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的角朊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和/PI的荧光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及抑制剂对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化的影响。结果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用100μmol/L的DCA处理后,PI阴性但Rh123低染的细胞在对照组为(1.8±0.6)%,48 h为(30.5±1.7)%;用200μmol/L的DCA处理后,PI阴性但Rh123低染的细胞36 h可达(43.1±0.2)%(P<0.05)。PI阴性但Rh123低染细胞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DCA诱导细胞凋亡时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表明凋亡细胞在逐渐增多。Cyt.c和活化的Caspase-3的抗体显示,随着线粒体ΔΨm的下降,Cyt.c、Caspase-3酶原也被剪切活化,Casapse-3的底物PARP也发生了降解活化。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DEVD-FMK部分抑制了DCA诱导食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但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则没有影响。结论 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线粒体、Caspase-3、PARP的活化共同参与了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食管黏膜上皮细胞 线粒体途径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构建人工食管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秦雄 徐志飞 +3 位作者 史宏灿 赵学维 孙康 高向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制备可降解人工食管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新生牛食管上皮细胞 ,接种于海绵状胶原蛋白 -壳聚糖膜上 ,然后移植入裸鼠背阔肌表面 ,通过组织学及扫描、透射电镜观察食管上皮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与...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制备可降解人工食管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新生牛食管上皮细胞 ,接种于海绵状胶原蛋白 -壳聚糖膜上 ,然后移植入裸鼠背阔肌表面 ,通过组织学及扫描、透射电镜观察食管上皮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与分化情况。结果 :培养的新生牛食管上皮细胞在胶原蛋白 -壳聚糖膜表面生长良好 ,食管上皮细胞 -胶原蛋白 -壳聚糖膜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阔肌表面 2周 ,食管上皮细胞可进一步分化至 10层 ,术后 4周胶原蛋白 -壳聚糖膜已被降解吸收。结论 :海绵状胶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人工食管 实验研究 食管上皮细胞 胶原蛋白 壳聚糖 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