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马菌素B_1对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少康 王婷婷 +4 位作者 黄桂玲 石若夫 杨立刚 董淑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13-316,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基因的表达,导致Cyclin D1mRNA高表达,Cyclin E、P16、P21、P27基因mRNA低表达。提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FB1可能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秦雄 徐志飞 赵学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4-595,共2页
食管上皮细胞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我们借鉴了表皮细胞的培养方法[1,2],摸索了新生牛食管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条件,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鉴定.
关键词 食管上皮细胞 体外原代培养 形态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P27蛋白的表达在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杰生 吴名耀 《现代医院》 2015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上皮和癌旁组织中PTEN和P2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种蛋白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的上切缘正常黏膜、癌旁黏膜上皮和原位癌进行PTEN和P2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PTEN和P27蛋白...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上皮和癌旁组织中PTEN和P27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种蛋白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的上切缘正常黏膜、癌旁黏膜上皮和原位癌进行PTEN和P2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PTEN和P27蛋白在正常、增生和恶变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表达逐渐减少,两者在食管癌变过程中显示相同的分布模式。结论 PTEN和P27蛋白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PTEN和P27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和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P27 食管上皮 癌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的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邵金贵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38-240,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的规律。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第 4个月龄时 ,食管上皮组织中可见到发育早期NOS阳性神经细胞群 ,该月龄后期食管上皮细胞内出现NOS弱阳性反应。随着... 目的 探讨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的规律。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食管上皮NOS阳性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第 4个月龄时 ,食管上皮组织中可见到发育早期NOS阳性神经细胞群 ,该月龄后期食管上皮细胞内出现NOS弱阳性反应。随着胎龄的增加 ,NOS染色反应逐渐增强 ,至第 9个月龄时达到阳性表达的高峰。第 7个月龄时 ,食管上皮中层出现深染的NOS阳性细胞团 ,之后 ,逐渐向上皮表层移位 ,到第 10个月龄时基本消失。结论 胚胎发育时期食管上皮细胞合成NOS需要NOS阳性神经细胞的诱导和调节 ;食管上皮的发育与NOS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食管上皮 NOS阳性表达 组织化学 一氧化氦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电镜观察
5
作者 王丽 张莽 +3 位作者 王敏彦 赵玉珍 丛庆文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粘膜 食团 饮液 生理阈值 自愈功能 病理变化 食管上皮细胞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子琪 王少康 +2 位作者 桂兰兰 夏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76-184,共9页
目的:探究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分析其对这两种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使用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连翘苷... 目的:探究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分析其对这两种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使用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连翘苷处理干预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也称为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PKB)(也称为p-AKT)、p21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表达水平。结果:连翘苷对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308.4μmol/L和322.0μmol/L。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增殖(P<0.05),对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无毒性作用。10、100μmol/L连翘苷可诱导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周期改变,促进细胞凋亡。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迁移及侵袭(P<0.05)。10、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降低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中p-PI3K、p-AKT、Bcl-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100μmol/L连翘苷可显著提高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Eca-109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连翘苷可显著抑制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和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食管上皮恶性转变细胞 ECA109细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叶酸对黄曲霉毒素B1致食管上皮细胞毒性及MTHFR基因高甲基化的影响
7
作者 付凌萌 吴逸 +3 位作者 王菁 魏婕 王少康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42-150,共9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与叶酸(folic acid,FA)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损伤的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HEEC)MTHFR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3、25、50、100、200μmol/L)AFB1染毒HEEC 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将HEEC分为空白对照组、AFB1染毒组(200μmol/L)、LUT干预组(160μmol/L)、FA干预组(20、200μmol/L)以及联合干预组(160μmol/L LUT+20μmol/L FA、160μmol/L LUT+200μmol/L FA),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HFR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ARRAY甲基化检测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FB1染毒HEEC 24、48、72 h均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而经LUT和FA干预后,与AFB1染毒组相比,LUT及联合干预组细胞周期阻滞显著减少(P<0.05),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THFR蛋白表达上调有所改善(P<0.05)。且LUT与FA及二者联合对MTHFR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水平均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AFB1对HEEC有毒性作用,表现在增殖抑制、周期阻滞,促进凋亡,上调了MTHFR蛋白的表达,LUT干预可减弱这些损伤,对AFB1所致毒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AFB1提高了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导致表观遗传的改变。LUT与FA及联合作用可以降低该甲基化水平,改善该表观遗传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叶酸 黄曲霉毒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MTHFR基因 甲基化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食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纤维和胶原重建新食管
8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34-34,共1页
据Hayashi K[ASAIO J,2004,50(3):161-166]报道,用来源于外科术后切取组织的胶原,将食管上皮细胞、纤维、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可重建用于临床的人工食管。
关键词 食管上皮细胞 胶原 平滑肌细胞 重建 人工 临床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分析
9
作者 史正扬 郑权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7期3096-3100,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差异,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 目的分析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差异,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并接受ESD治疗的119例患者(12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个病灶中46个活检诊断为LGIN,78个诊断为HGIN。LGIN组中活检与术后病理一致占56.52%(26/46),升级为HGIN或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分别占36.96%(17/46)和4.35%(2/46),总升级率41.30%(19/46),1例降级为慢性炎症。HGIN组中病理一致占52.56%(41/78),术后升级为ESCC占38.46%(30/78),降级为LGIN占8.97%(7/7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表面发红(P=0.015)、结节样改变(P=0.007)及B型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P=0.018)是LGIN组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变表面发红(P=0.002),结节样改变(P=0.001)是HGIN组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术前活检与ESD术后病理存在差异,白光内镜下病灶表面发红、黏膜呈结节样改变、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ME-NBI)观察为B型IPCL的患者,提示其存在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必要时可反复活检或切除ESD以明确病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内瘤变 活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食管和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维伟 李均 王正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7,i003,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食管和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体视学方法观测E1117dICR胎鼠食管、十二指肠和结肠上皮的增殖与凋亡,免疫组化法显示Bcl2、P53、Bax在三段消化管上皮中的表达。结果:三段消化管的上皮细胞密度与凋亡小体密度和...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食管和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体视学方法观测E1117dICR胎鼠食管、十二指肠和结肠上皮的增殖与凋亡,免疫组化法显示Bcl2、P53、Bax在三段消化管上皮中的表达。结果:三段消化管的上皮细胞密度与凋亡小体密度和分裂细胞密度间未见一致的相关性。凋亡小体分布食管上皮各层,而肠上皮中主要在游离面。Bcl2和p53在食管、小肠、结肠上皮细胞中表达峰值分别在E11d~13d和E11d~14d,Bax的表达峰值分别为E11d、E14d、E15d。结论:上皮细胞密度对上皮细胞分裂和凋亡的影响不明显。食管和肠上皮中凋亡小体分布的不同可能与形态发生方式不同有关。Bax和Bcl2可能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p53与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 上皮细胞增殖 上皮细胞密度 上皮细胞凋亡 Bcl-2 结肠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分裂 凋亡小体 体视学方法 免疫组化法 Bax 十二指肠 食管上皮 形态发生 消化管 p53 ICR 相关性 体密度 游离面 分布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付亮 孙思予 +6 位作者 吕庆杰 刘治军 王国鑫 郭瑾陶 张秋楠 许娜 孙世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2月~2008年8月收治的48例经超声内镜诊断的51处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果51处病变均一次性完全切...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诊断、治疗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2月~2008年8月收治的48例经超声内镜诊断的51处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予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果51处病变均一次性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达100%,术后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随访41例(85.4%),平均随访(10.7±8.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48例病例中有37例(77.1%)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诊断食管间质瘤7例,平滑肌瘤25例,食管囊肿2例,血管瘤1例,鳞状上皮增生肥厚1例,淋巴管瘤1例。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下黏膜切除对食管黏膜层上皮下病变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获得完整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下病变 食管间质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DNA含量的细胞光度术及细胞增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林法 张德馨 +1 位作者 程爱民 焦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采用Feulgen-DNA含量细胞分光光度术动态地测量了林县不同胎龄人的食管上皮细胞DNA含量及其染色体倍性的精确变化,DNA含量及相关细胞频数关系用直方图显示吸收光度量。结论是:胎龄愈高,DNA含量愈集中分布,最大峰值的G_1的造型愈高,... 本文采用Feulgen-DNA含量细胞分光光度术动态地测量了林县不同胎龄人的食管上皮细胞DNA含量及其染色体倍性的精确变化,DNA含量及相关细胞频数关系用直方图显示吸收光度量。结论是:胎龄愈高,DNA含量愈集中分布,最大峰值的G_1的造型愈高,DNA值的标准差(s)和标准误(s_?)愈小。DNA含量在2~4C范围,符合一个增殖细胞群体的特征。食管上皮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由细胞分光光度计所测量的DNA含量的分级依据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所反映,同时探讨了在增殖与分化“失常”的微细形态学改变之前可能显示出精微的DNA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光度术 DNA 食管粘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刘广杰 卢永昌 +4 位作者 巨检梅 张静静 张会超 李芳 赵俊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以进行性吞咽困难就诊,8例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术前均未确诊。患者... 目的:总结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以进行性吞咽困难就诊,8例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术前均未确诊。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清扫淋巴结127枚,淋巴结转移14枚。术后病理检查示,Ⅰa、Ⅰb、Ⅱa期各1例,Ⅱb期4例,Ⅲa期2例。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为伴有淋巴基质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免疫组化显示,CK、EMA阳性,LCA阴性,肿瘤增殖指数Ki-67为30%~80%。术后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随访12~33个月均存活。结论食管原发淋巴上皮癌的病理特征为伴有淋巴基质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原发淋巴上皮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
14
作者 张宝玉 张颖慧 孔令斌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芪莲舒痞颗粒,每次2袋,日3次冲服。对照组口...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芪莲舒痞颗粒,每次2袋,日3次冲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内作胃镜及病理检查。常规病理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按轻、中、重分别记分为1、2、3分,各部位组织得分之和为各项目之总积分。结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变化,结果发现,芪莲舒痞颗粒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镜下组织黏膜的图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优于既往的常规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莲舒痞颗粒 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 逆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ap1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
15
作者 马兰英 王华 唐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分析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e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SCC患者的癌组织... 目的分析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e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eap1的表达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趋势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 Keap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OR=3.945,95%CI:1.485~9.147)和浸润深度(OR=4.683,95%CI:1.692~10.275)有关;Keap1高表达是ESC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Waldχ~2=23.579,P<0.01),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随Keap1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5.173,P=0.023);Keap1的表达是ESCC侵及浆膜的危险因素(Waldχ~2=26.587,P<0.01),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ESCC侵及浆膜的风险随Keap1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9.788,P=0.002)。结论 Keap1的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有关,Keap1的表达可促进ESCC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e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趋势χ2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建涛 徐天娇 +2 位作者 龚均 王进海 董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A)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的角朊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和/PI的荧光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Δ... 目的观察线粒体途径在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A)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的角朊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和/PI的荧光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及抑制剂对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化的影响。结果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用100μmol/L的DCA处理后,PI阴性但Rh123低染的细胞在对照组为(1.8±0.6)%,48 h为(30.5±1.7)%;用200μmol/L的DCA处理后,PI阴性但Rh123低染的细胞36 h可达(43.1±0.2)%(P<0.05)。PI阴性但Rh123低染细胞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DCA诱导细胞凋亡时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表明凋亡细胞在逐渐增多。Cyt.c和活化的Caspase-3的抗体显示,随着线粒体ΔΨm的下降,Cyt.c、Caspase-3酶原也被剪切活化,Casapse-3的底物PARP也发生了降解活化。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DEVD-FMK部分抑制了DCA诱导食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但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则没有影响。结论 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线粒体、Caspase-3、PARP的活化共同参与了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食管黏膜上皮细胞 线粒体途径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逆护膜汤对DCA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p38MAR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启婷 董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降逆护膜汤体外对脱氧胆酸(DCA)诱导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EC凋亡中p38MAPK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逆护膜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DCA诱导出现凋亡现象,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降逆护膜汤体外对脱氧胆酸(DCA)诱导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EC凋亡中p38MAPK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逆护膜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DCA诱导出现凋亡现象,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逆护膜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p38MAPK的关系。结果 MTT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A使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而降逆护膜汤提高生存率,与DC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降逆护膜汤能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模型中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提高bcl-2/bax表达量来发挥抗凋亡作用。结论降逆护膜汤可通过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逆护膜汤 P38MAPK 食管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的Ⅱ级预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裘宋良 杨观瑞 +5 位作者 赵立群 王立东 李珊珊 郭花芹 张聚真 孙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2年第1期67-69,共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食管癌是我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防治目的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30年来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表明,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无下降。因种种原因,目前消除病因的肿瘤Ⅰ级预防尚难于实施,甚至是不... 研究目的与意义食管癌是我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防治目的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30年来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表明,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无下降。因种种原因,目前消除病因的肿瘤Ⅰ级预防尚难于实施,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和干扰治疗癌前病变的发病预防或Ⅱ级预防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肿瘤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研究 癌前病变 食管 食管上皮 不典型增生 病理组织学检查 早期癌 肿瘤防治 癌前状态 食管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类及其毒素在人食管癌中的病因学意义互隔交链孢霉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桂亭 苗健 +7 位作者 甄应中 徐友梅 裴留成 张鹏 郑其岚 娄振岭 钱玉珍 马刚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2年第1期1-2,共2页
河南省林县为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之高居世界之冠,它严重地威胁着人民健康。要预防食管癌,研究食管癌病因是十分重要的。关于食管癌的病因,国外强调饮酒、吸烟、热食、亚(?)胺、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足和遗传因素的作用。关于霉菌在食... 河南省林县为食管癌高发区,发病率之高居世界之冠,它严重地威胁着人民健康。要预防食管癌,研究食管癌病因是十分重要的。关于食管癌的病因,国外强调饮酒、吸烟、热食、亚(?)胺、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足和遗传因素的作用。关于霉菌在食管癌病因学中的作用,仅南非有几篇研究粮食中霉菌毒素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类 互隔交链孢霉 食管上皮 病因学 食管鳞状细胞癌 大鼠 世界之冠 食管组织 交链 诱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食管癌的癌前疾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富伟 陶可胜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10期7-7,共1页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Barrett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黏膜损伤、Plummer-Vins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食管裂孔疝等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及时防治这些疾病,...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Barrett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黏膜损伤、Plummer-Vins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食管裂孔疝等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对防治食管癌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疾病 食管 Plummer-Vinson综合征 BARRETT食管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上皮增生 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瘢痕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