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组分食用调和油组成的近红外光谱检测定量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华才 王志岚 刘福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0-182,共3页
分别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成不同比例的二组分食用调和油样品,采集样品在4000cm^-1~10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等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二纽份调和油中各纽分含量的定标模型,并... 分别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成不同比例的二组分食用调和油样品,采集样品在4000cm^-1~10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等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二纽份调和油中各纽分含量的定标模型,并用Leave—one—out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四种食用油定标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0.9931,0.9985和0.9988,校正均方根RMSEC分别为0.83%,3.81%,1.76%和1.57%。采用不同品牌的玉米油和大豆油配制成二组分调和油样品,建立的PLS定标模型其R和RMSEC分别为0.9985和1.42%。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二组分调和食用油中不同成分含量的准确定量检测,检测结果不受食用油生产厂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定量分析 定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快速定量检测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燕德 靳昙昙 王海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0-2496,共7页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快速定量检测。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ing)算法和正交信号校正(OSC)算法对600~3 000cm-1波段的原始拉曼光谱...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了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快速定量检测。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ing)算法和正交信号校正(OSC)算法对600~3 000cm-1波段的原始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了基于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算法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采用19个预测集通过外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对含有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以OSC预处理后建立的线性PLS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验证集决定系数R2p分别为0.990 4,0.965 8,0.977 1,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18 8,0.037 9,0.026 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定量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菜籽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含量具有可行性,并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食用调和油 支持向量机 偏最小二乘 定量检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福莉 陈华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99-2102,共4页
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在10000~42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不同预处理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调和油中三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显示,... 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在10000~42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不同预处理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调和油中三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显示,一阶导数结合多元散射校正(FD+MSC),一阶导数结合减去一条直线(FD+SLS)以及一阶导数(FD)进行光谱预处理,可以得到大豆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含量的最优定标模型,分别是在5450.1~4597.7cm-1,7521.3~6098.1cm-1和9993.7~7498.2cm-1谱区范围内获得的。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RMSEP分别为99.89%,1.09%;99.88%,1.17%;99.76%,1.48%;配对t检验值在0.3719~0.0079之间;预测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0%。表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用调和油 偏最小二乘法 透射光谱 定量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结合PSO-LSSVM算法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含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燕君 何宝丹 +2 位作者 付兴虎 徐金睿 周昆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40-244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将拉曼光谱和基于粒子群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算法相结合快速定量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含量的方法。以三组分的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对拉曼光谱分四步进行了预处理,进而准确提取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强度。以训练集... 提出了一种将拉曼光谱和基于粒子群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算法相结合快速定量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含量的方法。以三组分的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对拉曼光谱分四步进行了预处理,进而准确提取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强度。以训练集样本的特征峰强度和调和油样品的百分比含量作为回归预测模型的输入值和输出值,建立LSSVM和PSO-LSSVM数学模型,通过测试集样本的相关系数和均方误差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非线性建模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的核函数参数σ和正则化参数γ对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影响很大,导致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过度依赖于参数——在优化步长过小时耗时较长,过大时又无法得到全局最优值。提出的PSO-LSSVM算法,利用粒子群全局优化能力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对LSSVM的模型参数σ和γ进行优化,从而克服LSSVM算法中耗时与盲目性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PSO-LSSVM算法对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大豆油、花生油和葵花仁油定量预测模型的测试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 7,0.997 2,0.995 3;均方误差分别为0.054 9,0.009 2,0.047 1。与LSSVM算法相比,PSO-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因此,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粒子群优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食用调和油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开发依据、发展进程与标准现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兴国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从"好油"的评价三原则,以及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食用调和油的定义、科学内涵与开发依据,指出精准适度加工是实现"好油"生产的重要途径。回顾了食用调和油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倡导调和油的开发,既... 从"好油"的评价三原则,以及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食用调和油的定义、科学内涵与开发依据,指出精准适度加工是实现"好油"生产的重要途径。回顾了食用调和油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倡导调和油的开发,既要实现油品的脂肪酸均衡,又要重视有益伴随物的丰富多样,并保证食用安全性。最后介绍了食用调和油标准制修订过程和标签标识的主要内容,指出食用调和油标识原料油中配方和比例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规范市场的重要手段,也将是新一代食用调和油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开发依据 发展状况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食用调和油原料组分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晶晶 吴静珠 +2 位作者 陈岩 刘翠玲 陈立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17-421,428,共6页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实现了食用调和油中5种原料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定量检测。首先选取食用油脂肪酸信息丰富的169.58~1 813.61 cm-1谱区,再通过一阶导数+Norris3点预处理对该谱区进行滤波... 应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实现了食用调和油中5种原料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定量检测。首先选取食用油脂肪酸信息丰富的169.58~1 813.61 cm-1谱区,再通过一阶导数+Norris3点预处理对该谱区进行滤波去噪,净化拉曼光谱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食用调和油中各原料组分的拉曼定量检测模型,其中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检测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41 8、0.998 8、0.999 8、0.996 1,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 5、0.859 3、0.954 2、0.967 6、0.942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7、0.218、0.128、0.125、0.179。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调和油中各原料组分的含量具有可行性,且预测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食用调和油 原料组分 定量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柏林 梁淑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2-133,共2页
以番茄红素保存率为稳定性指标 ,就贮存时间 ,贮存温度和光照对食用调和油中添加番茄红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番茄红素的保存率随贮存率、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随贮存温度的升高 ,保存率下降幅度加剧 ;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的... 以番茄红素保存率为稳定性指标 ,就贮存时间 ,贮存温度和光照对食用调和油中添加番茄红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番茄红素的保存率随贮存率、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随贮存温度的升高 ,保存率下降幅度加剧 ;避光贮存比光照贮存的保存率高 ;在实验给定条件下和相同的贮存时间内 ,光照强度 ( 1950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番茄红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炼棉籽油为基础油生产食用调和油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贺群英 张李丽 张月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3,共3页
介绍以精炼棉籽油为基础油配以 18%的玉米油和 2 %的芝麻油生产调和油的方法。基础油精炼工艺的特点是碱液萃取脱色和活性炭吸附脱色。产品质量优于相关标准。
关键词 精炼棉籽 基础 生产 食用调和油 精炼工艺 调和配比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中DHA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任春明 孟橘 田玉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74,共4页
采用GB/T 5009.168—2003、GB/T 17377—2008、AOCS Official Method Ce lb-89 3种不同方法对海藻油和DHA食用调和油中的DH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对于DHA含量较高的海藻油,3种方法均能检测出其中的DHA含量,而对于DHA含量较低的DH... 采用GB/T 5009.168—2003、GB/T 17377—2008、AOCS Official Method Ce lb-89 3种不同方法对海藻油和DHA食用调和油中的DH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对于DHA含量较高的海藻油,3种方法均能检测出其中的DHA含量,而对于DHA含量较低的DHA食用调和油,GB/T5009.168—2003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并且采用外标测定法,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能较好地满足食用调和油中低含量的DHA的检测需求,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DH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研究和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雅琳 张蕊 +1 位作者 段章群 张攀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2,共7页
食用调和油是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大品种,以其独特的产品特点和价格优势丰富着我国城乡超市和农贸市场。通过系统研究我国食用调和油产品与对应配方中原料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品质,建立了产品与不同配方原料油的关联性。通过植物油市场调研和... 食用调和油是我国食用油产品的大品种,以其独特的产品特点和价格优势丰富着我国城乡超市和农贸市场。通过系统研究我国食用调和油产品与对应配方中原料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品质,建立了产品与不同配方原料油的关联性。通过植物油市场调研和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大量样品的采集、分析及验证,研究制定了GB/T 40851—2021《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详细介绍标准在技术内容中质量指标和限量的确定,特别是在质量指标中设定“比例一致性”,使食用调和油产品所标识的比例是否真实有了科学、合理的依据,规范了食用调和油的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 食用调和油 质量指标 限量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的游离棉酚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加乾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79,共2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流动相为:甲醇∶2%的磷酸水溶液∶四氢呋喃=88∶10∶2,C18(ODS)柱分离,紫外235 nm处测定。相对于国标GB/T 5009.148—2003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缩短了分析时间。方法的重复性(相...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流动相为:甲醇∶2%的磷酸水溶液∶四氢呋喃=88∶10∶2,C18(ODS)柱分离,紫外235 nm处测定。相对于国标GB/T 5009.148—2003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缩短了分析时间。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优于5%,回收率为94%~98%,最低检测限度为1μg/g。可用于食用调和油中游离棉酚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用调和油 游离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实际含量的粗略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忠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花生含量 测定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对人体健康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满时勇 《粮油食品科技》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食用油脂经过精加工去除了其中所含有的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等有毒致癌物质后再与含必需脂肪酸较高的多不饱和油脂调配成具有降低高血脂功能的食用调和油,能促使胆固醇在人体组织中重新分配,使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减少冠... 食用油脂经过精加工去除了其中所含有的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等有毒致癌物质后再与含必需脂肪酸较高的多不饱和油脂调配成具有降低高血脂功能的食用调和油,能促使胆固醇在人体组织中重新分配,使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胆固醇 必需脂肪酸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佟馨 董华 +1 位作者 刘涛 张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49-250,共2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功能性成分角鲨烯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再经正己烷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测得方法检出限为0.95 mg/kg;在40、80、...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调和油中功能性成分角鲨烯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再经正己烷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测得方法检出限为0.95 mg/kg;在40、80、1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角鲨烯在食用调和油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6.29%~97.33%,变异系数为1.18%~1.32%,方法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调和油中功能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角鲨烯 含量测定 皂化 萃取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光华 陈惠岷 陈光耀 《粮食与油脂》 1998年第4期31-32,共2页
对温州地区市售的十二种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对温州地区市售的十二种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但不利于长期储存,建议生产调和油时要充分考虑油脂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脂肪酸 抗氧化性 食用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即将出台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2,共1页
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即将出台,产品的配方与比例将被明确要求在标签中注明。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配方 标签 国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7
作者 薛雅琳 蒋新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29,共1页
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主持召开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储... 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主持召开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多家调和油生产企业的代表共30多位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国家标准 北京 中国粮学会 脂专业分会 国家粮食局 有限公司 质量中心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技术内容
18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0,共1页
油脂产品国家标准是我国油脂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标准工作的动态是油脂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十分关注的工作,为此我刊从2006年第1期开始逢单月开设“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制修订动态”专栏,向广大读者传递相关国家食用植物油脂标准方... 油脂产品国家标准是我国油脂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标准工作的动态是油脂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十分关注的工作,为此我刊从2006年第1期开始逢单月开设“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制修订动态”专栏,向广大读者传递相关国家食用植物油脂标准方面的信息。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对标准在制修订中存在的一些疑惑进行咨询,同时可在“chinaoils.cn”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将密切关注读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国家标准 技术内容 标准制修订 脂加工企业 食用植物 脂行业 脂产品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应标识备植物油比例
19
作者 志坚 《农产品加工》 2013年第12期76-76,共1页
近日,国家卫计委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将《食用植物油》的适用范围扩大至“食用植物调和油”,并明确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当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关键词 食用植物 食用调和油 标签标识 比例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菊华 卞建明 +2 位作者 刘伟 尚雪波 阳秀莲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调和油中各单组分油的种类及含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快速定量分析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目前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存在的问题,综述了传统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在食用植物调... 调和油中各单组分油的种类及含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快速定量分析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目前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存在的问题,综述了传统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单组分油含量分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测定标准化方法的出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调和 单组分含量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