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1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状调研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贵合 马林 《食药用菌》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标准化、合理化是培养食用菌产业发展人才的前提和保障。为研制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在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国内14个省市的行业协会及部分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标准化、合理化是培养食用菌产业发展人才的前提和保障。为研制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在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国内14个省市的行业协会及部分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职院校,以及139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工作。通过分析调研结果,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政策导向等方面,为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与课程设置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 专业教学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旺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166-169,共4页
建立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模式对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实现食用菌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重要途径。介绍了食用菌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阐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生产综合数据库系... 建立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模式对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实现食用菌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重要途径。介绍了食用菌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阐述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生产综合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食用菌专家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环境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智能信息设备与技术的创造与挖掘,以期为企业实现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工业化生产 现代计算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及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3
作者 韦功豪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6期37-40,共4页
黔西南州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培育、生产种植、产品加工、销售、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通过概述“十三五”期间,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生产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效益,分析产... 黔西南州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培育、生产种植、产品加工、销售、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通过概述“十三五”期间,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生产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效益,分析产业生产技术壁垒,指出未来发展路径,为构建黔西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带农助农经济增收,推动乡村与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生产技术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4
作者 刘爱民 唐文帮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基于水稻印刷粘种机、插秧机、无人飞机、谷物烘干机等设备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中的应用研究,创新集成了一套涵盖父母本精量播种育秧、父母本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无人机辅助授粉以及种子机械干燥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制... 基于水稻印刷粘种机、插秧机、无人飞机、谷物烘干机等设备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中的应用研究,创新集成了一套涵盖父母本精量播种育秧、父母本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无人机辅助授粉以及种子机械干燥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并开始推广应用。在深入探究杂交水稻种子粉质化劣变特性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劣变种子光学分选机”。经过该光学分选机的处理,发生粉质化劣变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可提高约8.0个百分点。此外,还提出应着力研制父本专用割除机、机插秧播种育秧配套机械、专用授粉无人机以及烘干、精选、计量、包装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等种子生产加工配套机械,促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困境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航 颜廷武 秦江楠 《食药用菌》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数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在强化食用菌产业基础建设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我国食用菌产业目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契合需求难度大、数智化内生发展受限、产业集群存在区域差异等问题。为了推进... 随着数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在强化食用菌产业基础建设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我国食用菌产业目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契合需求难度大、数智化内生发展受限、产业集群存在区域差异等问题。为了推进数智技术在食用菌产业的应用,亟需搭建支持市场培育与场景应用的专门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本文在系统分析食用菌产业数智化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在经济、文化及物流等方面对产业发展的功能性影响,从生产模式、产业模式、物流体系和产业格局四个层面提出数智技术在食用菌产业链中应用的可行性路径机制,具体建议有开展“人工智能+机器算法+以需定产”的食用菌智慧生产,探索“万物互联+规模效应+精准打造”的特色产业模式,打造“数字设施+数据仓储+智能配送”的食用菌数智物流,以及构建“数字素养+数字人才+智慧体系”的食用菌数智格局,以期为构建现代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食用菌产业 智慧生产 数智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福现 商恩赐 +1 位作者 岳治光 常娟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3-4255,共13页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和改善动物健康等生物学功能。对益生菌进行制剂加工处理可以增强其对温度、氧气和pH等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到达肠道,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和改善动物健康等生物学功能。对益生菌进行制剂加工处理可以增强其对温度、氧气和pH等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到达肠道,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与健康水平。在配合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背景下,益生菌制剂将在畜牧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制剂的加工方法和特点,以及益生菌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益生菌制剂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制剂加工技术 畜牧生产 动物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与探究——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7
作者 郭雅玲 张艳丽 +5 位作者 胡波 范春梅 刘富才 倪帆呈 罗玉琴 杨双旭 《福建茶叶》 2025年第5期92-96,共5页
本文针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模块化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培养适应茶叶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针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模块化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培养适应茶叶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 模块化教学 课程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茎叶的营养特性、加工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叶恩佑 蒋成炙 +2 位作者 刘金海 王鹤桦 李小艳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9期16-20,共5页
[目的]综述桑茎叶的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加工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寻找替代和更便宜的饲料资源,从而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关于桑茎叶青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包括不同的加工技术... [目的]综述桑茎叶的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加工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寻找替代和更便宜的饲料资源,从而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关于桑茎叶青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包括不同的加工技术、添加剂量、使用阶段等方面。[结果]桑茎叶是可用于喂养家畜的重要资源,与其他树茎叶和传统牧草相比,桑茎叶具有相当高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具有抗氧化和消炎等特性。桑茎叶中存在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和抗菌潜力,对家畜的健康生长有很好的作用。[结论]桑茎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充分发掘桑树资源在我国饲料化应用方面的潜力,可以缓解因大豆、鱼粉等饲用蛋白资源依赖所引发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绿色健康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茎叶 营养价值 加工技术 动物生产 新型蛋白饲料资源 饲料粮减量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生产加工技术总结
9
作者 罗龙燕 《福建茶叶》 2025年第3期41-43,共3页
近年来,白茶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同时将白茶产业引领至新高度。对于仅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制成的白茶而言,萎凋更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控制点。恰到好处的萎凋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白茶的品质,还可以缩短生产时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 近年来,白茶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同时将白茶产业引领至新高度。对于仅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制成的白茶而言,萎凋更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控制点。恰到好处的萎凋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白茶的品质,还可以缩短生产时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笔者对多年来在白茶生产加工方面进行一番总结,通过对白茶的分类、鲜叶的要求、生产加工工艺、茶叶贮存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白茶生产加工技术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生产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罗门群岛椰子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班在海口顺利开班
1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6月4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热科院承办的“所罗门群岛椰子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班”在海南海口正式启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积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所罗门群岛农业部、工商部及相关企业的首批13名农... 2025年6月4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热科院承办的“所罗门群岛椰子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班”在海南海口正式启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积华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所罗门群岛农业部、工商部及相关企业的首批13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华参加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班 加工技术 所罗门群岛 椰子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11
作者 李文萃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3期25-25,共1页
8月25日,《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推进会在绍兴御茶村召开,该项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中茶院)牵头承担,联合全国抹茶生产、加工、应用和科研等领域的相关机构共同研制。相关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会。... 8月25日,《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研制工作推进会在绍兴御茶村召开,该项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中茶院)牵头承担,联合全国抹茶生产、加工、应用和科研等领域的相关机构共同研制。相关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会。会上,中茶院杨秀芳研究员对各研制单位的全程参与表示感谢。她强调,各单位需持续从行业视角出发,积极贡献智慧与经验做法,以高质量的标准推动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优良菌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项目针对食用菌菌种选育效率低,质量无保障、生产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及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重大重点项目等支撑下,通过系统研究探明苗种退化影响因子和发生规律,提出“退化菌丝体... 项目针对食用菌菌种选育效率低,质量无保障、生产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及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重大重点项目等支撑下,通过系统研究探明苗种退化影响因子和发生规律,提出“退化菌丝体群体墒增”理论,揭示菌种退化机理,明确菌种退化检测理化参考指标,提出菌种质量评价理论;创新菌种选育方法,选育系列优良菌种,提高生产综合效益;突破菌种生产、原料替代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构建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技术标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退化 生产栽培技术 菌种生产 高效生产技术 食用菌菌种 重点项目 产业技术体系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优良菌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介绍
13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池景良,陈飞,张敏,邹存兵,朱巍巍,张忠伟,陈顺,冀宝营,魏立敏项目第一完成人:池景良,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选育、发酵技术,食用菌菌种选育、栽培技术及生物有机肥等领城研究。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食用菌菌种 高效生产技术 栽培技术 主要完成人 菌种选育 项目团队 发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优良菌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成果
14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项目授权专利13项;制定地方标准7个;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篇。备案新品种6个。提高发酵料菌种萌发率达95%以上,控制菌袋污染率在1%~2%,产量增加15%以上,优质菇率提高20%以上,降低成本0.3元/袋以上;节约木屑1.4~4.2吨/万袋。提高生... 项目授权专利13项;制定地方标准7个;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篇。备案新品种6个。提高发酵料菌种萌发率达95%以上,控制菌袋污染率在1%~2%,产量增加15%以上,优质菇率提高20%以上,降低成本0.3元/袋以上;节约木屑1.4~4.2吨/万袋。提高生产综合效益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产技术 发酵料 食用菌 菌种选育 授权专利 萌发率 综合效益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彦双 赵薇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本文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明确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机制,并指出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校企合作确定... 本文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明确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机制,并指出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校企合作确定考核评价的内容、实行校企“1+N”多导师评价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人才库,总结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业评价的创新点,以期更好地推动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双元”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茶叶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现代学徒制 学业评价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冠群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导致了工作方式与工作内涵的重大变化,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工程能力需求特征出发,对高职茶叶生产...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导致了工作方式与工作内涵的重大变化,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工程能力需求特征出发,对高职茶叶生产与技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实习实训、师资建设、素质养成三个方面构建多维培养体系,以改进高职茶叶生产与技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程能力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竞争性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控技术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宝聚 阚琳娜 +4 位作者 徐凯 石延霞 张宗俭 纪明山 孙会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 食用菌病害 防控技术 竞争性 种类 品质下降 总产量 营养丰富 培养基质 出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晓杰 李锦涛 +9 位作者 麻绍群 孔嘉宜 聂玲萍 罗紫嫣 余梅 陈群 陈辉 沈宁东 周召荣 杜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6-251,282,共7页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产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生态位与生态物质转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区域食用菌生产资源数字化限制等问题,提出分析青海各区域间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层次,强化各技术层次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性研究基础,丰富和完善与特色食用菌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建立相对应的农业环境控制、清洁与循环生产和数字智能化生产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模型”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食用菌 产业链 生产现代化 技术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被引量:23
19
作者 宋卫东 王明友 +2 位作者 肖宏儒 宋志禹 丁文芹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2,87,共4页
分析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现状以及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际,对食用菌工厂化构成系统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研发重点,这将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技术 构成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技术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柳青 郭华芳 +4 位作者 周振辉 陈秋颜 邵满超 陈多扬 杨小兵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5,28,共4页
以广州科学城的"南方食用菌菌种优良新品种繁育与示范栽培基地"为案例,阐述了节能技术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系统设计和综合应用效果。首次采用热泵和热回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设计全人工环境实时调控系统,调节优化食用菌栽... 以广州科学城的"南方食用菌菌种优良新品种繁育与示范栽培基地"为案例,阐述了节能技术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系统设计和综合应用效果。首次采用热泵和热回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设计全人工环境实时调控系统,调节优化食用菌栽培环境,保障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创新设计封闭式的环境控制和空气过滤系统,隔离虫害和杂菌的侵染途径。该示范基地整个系统实现了综合节能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技术 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