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食用菌大棚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再新 陈继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食用菌大棚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时滞性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开关量或常规PID控制很难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03CR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利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实时采集,单片机运算处... 食用菌大棚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时滞性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开关量或常规PID控制很难满足设计要求。该研究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03CR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利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实时采集,单片机运算处理,光耦固态继电器驱动电路对热风机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常规PID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比常规PID控制方法具有低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短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大棚 模糊自适应PID STM32F103CRT6 温度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杀虫剂对从南京食用菌大棚随机捕获的Bradysia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马林 林金盛 +4 位作者 曲绍轩 李辉平 侯立娟 蒋宁 宋金俤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0,共4页
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发生在南京食用菌生产大棚中的1种迟眼蕈蚊(Bradysia sp.)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喷药后第7天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采用浸渍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发生在南京食用菌生产大棚中的1种迟眼蕈蚊(Bradysia sp.)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喷药后第7天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对眼蕈蚊都有杀虫活性,其中噻虫嗪效果最好,LD50为58.27mg/L,稀释1000倍施用,7d后黄板上成虫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噻虫嗪处理第7天,糙皮侧耳子实体中残留量低于20μg/kg。因此,食用菌栽培中,噻虫嗪用于防治南京眼蕈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食用菌大棚 迟眼蕈蚊 害虫防治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预测算法的食用菌大棚温湿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海玲 刘园园 +2 位作者 何涛 吴裴裴 高艳春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6期61-62,共2页
针对食用菌大棚温湿度控制存在的大滞后、大超调的问题,提出基于智能预测控制的食用菌大棚温湿度控制策略,将模型预测思想与模糊蚁群智能控制算法相结合,避免传统控制策略带来的大棚内环境温湿度异常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智能预测控制策... 针对食用菌大棚温湿度控制存在的大滞后、大超调的问题,提出基于智能预测控制的食用菌大棚温湿度控制策略,将模型预测思想与模糊蚁群智能控制算法相结合,避免传统控制策略带来的大棚内环境温湿度异常问题。仿真实验表明,智能预测控制策略可基本实现零超调的控制效果,同时缩短了系统温湿度调节响应时间,控制过程更加稳定,控制效果优于采用智能算法的传统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大棚 温湿度调节 智能算法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蒲中彬 王旭翠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大棚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挑战。基于此,系统阐述了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及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出了制备栽培袋、设置床架、菌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大棚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挑战。基于此,系统阐述了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及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出了制备栽培袋、设置床架、菌种选择和排放等栽培准备工作以及转色期和出菇期的环境管理策略,并根据四季变化对棚温、湿度等因素的调控方法,介绍了物理防治(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生物防治(天敌和益生菌)和化学防治(选用安全农药)等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这些策略有助于实现大棚食用菌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食用菌 栽培技术 环境管理 四季调控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大棚袋栽生料食用菌中节肢动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研究
5
作者 郭剑文 赵惠燕 +1 位作者 雷铃 张广友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24-26,111,共4页
研究表明,陕西西安地区秋季食用菌大棚生料栽培中常见的有害生物有10科14种,害虫天敌 有3科5种。其中菇蚊和螨类为主要害虫;蜘蛛类是害虫的主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增长作用明显。其 次,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9月中旬... 研究表明,陕西西安地区秋季食用菌大棚生料栽培中常见的有害生物有10科14种,害虫天敌 有3科5种。其中菇蚊和螨类为主要害虫;蜘蛛类是害虫的主要天敌,对控制害虫的增长作用明显。其 次,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越大,稳定性指数亦越大,9月中旬是群落抵抗外界干扰和恢复原状态的最佳 时期,通过数学分析得知,菇蚊和螨类呈聚集分布时,常见天敌在田间水平分布格局也为聚集分布,从而 提高了对害虫的综合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大棚栽培 节肢动物种落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