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条件对优质食用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戴平安 周坤炉 +4 位作者 黎用朝 刘进明 张玉烛 马国辉 易国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1-57,共7页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不同厚度耕作层,不同泥、水温度情况,以分析4种土壤中所种植的优质食用稻品质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薄耕层使米质变劣,产量锐减。降低泥、水温度有利于优质早稻米质的改善,但产量降低,并对晚稻多项米质产生负...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不同厚度耕作层,不同泥、水温度情况,以分析4种土壤中所种植的优质食用稻品质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薄耕层使米质变劣,产量锐减。降低泥、水温度有利于优质早稻米质的改善,但产量降低,并对晚稻多项米质产生负效应。不同土壤的矿质养分含量增加可降低稻米垩白;有效磷、钾、硅含量的提高还可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食用稻优质、高产的最佳土壤条件是耕层较深厚且无低温冷浸的紫潮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稻 耕作层 泥温 土壤类型 米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用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用朝 周坤炉 +3 位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刘泽民 戴平安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经过1996~1998 年的攻关研究与开发示范,在优质食用稻新品种(组合)筛选,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及优质食用稻米综合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筛选出了中鉴100、新香优463、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9... 经过1996~1998 年的攻关研究与开发示范,在优质食用稻新品种(组合)筛选,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及优质食用稻米综合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筛选出了中鉴100、新香优463、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9521、湘晚籼10 号、新香优63、新香优277 等18 个达到或接近目标性状的新品种、系(组合);探明了 N, P, K 等大量元素和 Mg, Mo, S, Se, Zn, Cu 等中微量元素对优质食用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找出了适合种植优质食用稻的土壤类型;提出了改善优质食用稻卫生品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建立了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栽培技术体系;对优质食用稻米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了银针米系列、香丝苗系列和珍珍米系列优质营养配方米品种。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筛选 栽培技术 加工 高产 优质 食用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 被引量:6
3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农业部 行业标准 食用稻 品种品质 NY/T-593-2002 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 被引量:4
4
《中国稻米》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部 行业标准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593-2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6年内食用稻优质率达75%
5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6期88-88,共1页
根据国内外优质稻的消费趋势,福建省提出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7万hm2左右,食用优质稻占75%左右,其中高档食用优质稻占到10%左右。为此,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通过加强本省选育、对... 根据国内外优质稻的消费趋势,福建省提出优质稻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7万hm2左右,食用优质稻占75%左右,其中高档食用优质稻占到10%左右。为此,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通过加强本省选育、对外引进、评选招标等措施,筛选出30—50个适宜本省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加大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计划6年累计推广340万hm2,并突出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的推广,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档优质稻品种推广面积达6.7万hm2以上。2009年全省水稻优质率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品种 食用稻 福建省 种植面积 中高档 消费趋势 配套技术 品种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品种明1优臻占在清流县展示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巫雪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8期187-188,共2页
三明市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明1优臻占是福建省2021年新省定的新品种,2020年清流6个展示与示范点种植表现产量稳定、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总结该品种在清流的种植表现,并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食用稻 明1优臻占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