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能手机移动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用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宸
王建淼
+2 位作者
王晓晴
赵惠军
丁晖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将光谱分析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有望构建便携化、低成本化的移动光谱分析仪器,从而实现食用油荧光光谱的即时、即地、精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色散分光原理的智能手机移动光谱仪(m-OSA)结构,并针对现有手机微型光谱仪光谱分辨率较低...
将光谱分析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有望构建便携化、低成本化的移动光谱分析仪器,从而实现食用油荧光光谱的即时、即地、精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色散分光原理的智能手机移动光谱仪(m-OSA)结构,并针对现有手机微型光谱仪光谱分辨率较低、准确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明确光路结构参数对光谱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光谱强度非线性响应修正模型,有效提升了智能手机移动光谱仪的分辨率及准确度。试验表明,所提出m-OSA光谱分辨率优于2 nm,所获得光谱与标准光谱仪具有高度一致性。所研制m-OSA成功应用于食用油品质分析中,通过精确获取食用油荧光光谱并分析其中叶绿素、羰基物质的荧光特征峰变化规律,实现了橄榄油品级鉴定以及反复加热食用油的鉴别。所提方法对于构建食用油食品安全物联网、提升食用油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移动光谱检测
智能手机
荧光光谱
食用油品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
18
2
作者
苏蕊
梁大鹏
+2 位作者
李明
冯旭东
于爱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残留检测、氧化产物检测等,分析了现有的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包括薄层色谱技术、光谱法、水分含量法、快速检测法、色谱法、电导率法、低磁场核磁共振鉴定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鉴定法。这些检测方法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或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或检测灵敏度不高,或检测准确性不高,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特定类型的劣质食用油的检测判定。文章提出了现代质谱技术因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大量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是检测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技术,而便携式质谱仪的产生将在食用油脂的快速检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理化指标
检测技术
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红民
田兆鹏
+2 位作者
郭立杨
牟学成
汪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及食品安全产生影响。根据食用油温度变化对其介电常数的影响,设计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分析系统。在电容传感器探头设计中,采用等位环和驱动电缆技术来避免边缘电场的影...
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及食品安全产生影响。根据食用油温度变化对其介电常数的影响,设计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分析系统。在电容传感器探头设计中,采用等位环和驱动电缆技术来避免边缘电场的影响和寄生电容的产生。文中对3种食用油在32℃~150℃下进行加热检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被测食用油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介电特性,可用于分析和评价食用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温变特性
介电常数
电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食用油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
11
4
作者
孙卫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4,共1页
介绍了几个主要对食用油品质影响的环境因素 ,初步探讨了油库在贮油时 ,应如何控制或消除这些对食用油品质影响的环境因素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环境因素
油脂酸败
常规贮油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磁共振氢谱法分析食用油氧化产物
被引量:
3
5
作者
孟令璐
李徐
+7 位作者
杨铭扬
薛晓凡
郭伟
唐天培
张帆
吴羽琦
周远喆
刘睿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高场核磁共振近年来已应用到油脂品质检测领域。通过高温加热实验加速油脂劣变,制备不同氧化程度大豆油样品,利用高场核磁共振仪采集样品的氢谱数据,积分氢谱各指纹峰,计算各时间点油脂氧化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氧化产物与自...
高场核磁共振近年来已应用到油脂品质检测领域。通过高温加热实验加速油脂劣变,制备不同氧化程度大豆油样品,利用高场核磁共振仪采集样品的氢谱数据,积分氢谱各指纹峰,计算各时间点油脂氧化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氧化产物与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的引发和传递阶段相符合;氧化全程顺式环氧化物含量高于反式,仲醇含量于伯醇,醛类物质中反-2-烯醛含量最高,加热6 h后其含量高达17. 94 mmol/mol。高场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领域具备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法
油脂氧化
快速检测
食用油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手机移动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用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宸
王建淼
王晓晴
赵惠军
丁晖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出处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基金
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YQ22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407183)。
文摘
将光谱分析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有望构建便携化、低成本化的移动光谱分析仪器,从而实现食用油荧光光谱的即时、即地、精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色散分光原理的智能手机移动光谱仪(m-OSA)结构,并针对现有手机微型光谱仪光谱分辨率较低、准确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明确光路结构参数对光谱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光谱强度非线性响应修正模型,有效提升了智能手机移动光谱仪的分辨率及准确度。试验表明,所提出m-OSA光谱分辨率优于2 nm,所获得光谱与标准光谱仪具有高度一致性。所研制m-OSA成功应用于食用油品质分析中,通过精确获取食用油荧光光谱并分析其中叶绿素、羰基物质的荧光特征峰变化规律,实现了橄榄油品级鉴定以及反复加热食用油的鉴别。所提方法对于构建食用油食品安全物联网、提升食用油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光谱分析
移动光谱检测
智能手机
荧光光谱
食用油品质
分析
Keywords
spectrometry
mobile spectrometer
smartphone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alysis
edible oil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H744.1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
18
2
作者
苏蕊
梁大鹏
李明
冯旭东
于爱民
机构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05024)
文摘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残留检测、氧化产物检测等,分析了现有的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包括薄层色谱技术、光谱法、水分含量法、快速检测法、色谱法、电导率法、低磁场核磁共振鉴定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鉴定法。这些检测方法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或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或检测灵敏度不高,或检测准确性不高,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特定类型的劣质食用油的检测判定。文章提出了现代质谱技术因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大量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是检测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技术,而便携式质谱仪的产生将在食用油脂的快速检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理化指标
检测技术
质谱技术
Keywords
edible oil edib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detection technique
mass spectrometric technique
分类号
TS207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红民
田兆鹏
郭立杨
牟学成
汪明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3326
61573226)
文摘
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及食品安全产生影响。根据食用油温度变化对其介电常数的影响,设计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分析系统。在电容传感器探头设计中,采用等位环和驱动电缆技术来避免边缘电场的影响和寄生电容的产生。文中对3种食用油在32℃~150℃下进行加热检测,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被测食用油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介电特性,可用于分析和评价食用油的质量。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温变特性
介电常数
电容传感器
Keywords
quality of edible oi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dielectric constant
capacitive sensor
分类号
TP212.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食用油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
11
4
作者
孙卫北
机构
咸阳市粮食学校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4,共1页
文摘
介绍了几个主要对食用油品质影响的环境因素 ,初步探讨了油库在贮油时 ,应如何控制或消除这些对食用油品质影响的环境因素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食用油品质
环境因素
油脂酸败
常规贮油
控制方法
分类号
TS2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磁共振氢谱法分析食用油氧化产物
被引量:
3
5
作者
孟令璐
李徐
杨铭扬
薛晓凡
郭伟
唐天培
张帆
吴羽琦
周远喆
刘睿杰
机构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52)
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2017177Y)
江南大学教改项目(JG2017043/052)
文摘
高场核磁共振近年来已应用到油脂品质检测领域。通过高温加热实验加速油脂劣变,制备不同氧化程度大豆油样品,利用高场核磁共振仪采集样品的氢谱数据,积分氢谱各指纹峰,计算各时间点油脂氧化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氧化产物与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的引发和传递阶段相符合;氧化全程顺式环氧化物含量高于反式,仲醇含量于伯醇,醛类物质中反-2-烯醛含量最高,加热6 h后其含量高达17. 94 mmol/mol。高场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在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领域具备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法
油脂氧化
快速检测
食用油品质
Key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il oxidation
rapid detection
edible oil quality
分类号
TS227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能手机移动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用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陈宸
王建淼
王晓晴
赵惠军
丁晖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苏蕊
梁大鹏
李明
冯旭东
于爱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介电常数温变特性的食用油品质机理研究
李红民
田兆鹏
郭立杨
牟学成
汪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影响食用油品质变化的环境因素及控制方法
孙卫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核磁共振氢谱法分析食用油氧化产物
孟令璐
李徐
杨铭扬
薛晓凡
郭伟
唐天培
张帆
吴羽琦
周远喆
刘睿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