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菊华
卞建明
刘伟
尚雪波
阳秀莲
-
机构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
基金
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h1601120)
-
文摘
调和油中各单组分油的种类及含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快速定量分析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目前食用植物调和油市场存在的问题,综述了传统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单组分油含量分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含量测定标准化方法的出台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食用植物调和油
单组分油含量
检测技术
-
Keywords
edible vegetable oil
single component oil content
detection technology
riview
-
分类号
TS225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
题名不同温度热处理对4种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叶凤凌
职士淇
贾利蓉
王琴
董怡
-
机构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渭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0,共6页
-
基金
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四川大学专职科研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20826041D4060)。
-
文摘
将油茶籽油、大豆油、菜籽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分别在不同温度(100~200℃)条件下加热2 h,测定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变化,研究4种食用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4种食用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TBARS值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4种食用油的氧化程度均明显增加。与未加热油样对比,4种食用油各指标增量从大到小顺序分别为:酸值,油茶籽油>菜籽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大豆油;过氧化值,食用植物调和油>油茶籽油>菜籽油>大豆油;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菜籽油>大豆油>食用植物调和油>油茶籽油;TBARS值,食用植物调和油>菜籽油>大豆油>油茶籽油。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高温下4种食用油自身所含有的酚类吸收峰(360~390 nm)下降或峰形变窄,表征氧化产物的峰(413~520 nm)升高(除调和油),说明4种食用油在发生氧化的同时组分也发生了改变。
-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大豆油
菜籽油
食用植物调和油
热处理
氧化稳定性
同步荧光光谱
-
Keywords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soybean oil
rapeseed oil
edible plant blend oil
heat treatment
oxidation stabilit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