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江沙坨电站库区大口鲇和黄颡鱼重金属富集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巴家文 魏延伟 +3 位作者 晏翰林 徐承香 李忠利 梅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9-153,共5页
为了解乌江沙坨电站库区鱼类重金属富集状况及食品安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HSHG-AFS)测定了该库区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Cu、Zn、Mn、Pb、Cd... 为了解乌江沙坨电站库区鱼类重金属富集状况及食品安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HSHG-AFS)测定了该库区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Cu、Zn、Mn、Pb、Cd、Cr、Ag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口鲇和黄颡鱼肌肉中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其中Zn在两种鱼肌肉中含量均最高,Cu、Cr、Pb和Hg在黄颡鱼肌肉中含量均高于大口鲇,均低于国家标准。危害指数分析表明,食用乌江沙坨电站库区大口鲇和黄颡鱼的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显示,两种鱼体肌肉中Pb、Hg和Cd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乌江沙坨电站库区鱼类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Silurus meridoualis)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重金属含量 食用健康风险评价 沙坨电站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