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和LDA的食源性致病菌拉曼光谱分类识别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忠民 曾万聃 +1 位作者 吴敏 夏志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59,共5页
鉴于拉曼光谱具有无损快速、精确、检测范围广的优点,食源性致病菌的识别检测方法逐渐转变为新型的拉曼光谱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和布鲁氏菌作为实验对象,得到拉曼光谱图,使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与LDA(Linear... 鉴于拉曼光谱具有无损快速、精确、检测范围广的优点,食源性致病菌的识别检测方法逐渐转变为新型的拉曼光谱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和布鲁氏菌作为实验对象,得到拉曼光谱图,使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与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两种不同的降维方式进行降维,并通过机器学习中的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模型实现分类。实验结果分类模型可以成功地对两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类,达到了97.10%和90.28%的准确率,在原有的算法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准确率,减少样本特征数带来的误差,并为拉曼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分类识别提供一定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食源性致病菌分类识别 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判别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康睿 程雅雯 +1 位作者 周玲莉 任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2-397,共6页
如何实现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致病菌生化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过程复杂、耗时漫长,易错过控制疫情爆发的窗口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暗场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方法,能... 如何实现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致病菌生化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过程复杂、耗时漫长,易错过控制疫情爆发的窗口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暗场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借助显微镜技术突破传统光谱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限,并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为单个致病菌细胞添加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以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检测对象,采用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数字化表征和数据采集,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算法对各致病菌细胞的图像和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分类。结果显示,显微尺度的致病菌光谱数据呈现可判别的分布规律,新采用的Bi-LSTM网络在光谱数据集中表现优异,在三种致病菌的分类任务中取得了91.0%的平均准确率,而传统的线性判别分类器(LDA)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PCA-SVM)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1%和88.5%。但是,仅依赖光谱数据进行致病菌种类判别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假阳性问题,尤其是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类中存在错误分类。图像信息的加入则能够显著改善各分类的识别准确率,其中Bi-LSTM分类器取得了高达98.1%的准确率,LDA和PCA-SVM均取得了95.3%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性光谱和图像表征中具有优势,提出的Bi-LSTM网络能够直接处理高维的图谱特征,两种技术的融合在食源性致病菌细胞级别的早期检测应用中展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细菌细胞检测 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 光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分离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杜世龙 卢菲 +2 位作者 周帆 王军亮 肖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1-371,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浓度以满足检测需求,但其过程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快速检测的需要。为了准确检测前期污染食品中的致病菌,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富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通过在其表面修饰能特异性结合致病菌的识别元件,能够对复杂食品基质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分离富集,结合现有的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快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早期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磁性纳米分离技术、磁性纳米粒子与识别元件的偶联方式、识别元件的种类及结合检测手段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磁性纳米粒子 磁性纳米分离技术 识别元件 偶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S技术的食源性致病菌芽孢拉曼光谱特征结构分析及快速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世杰 朱瑶迪 +4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赵莉君 马阳阳 王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74-2780,共7页
为了探究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拉曼特征指纹图谱,实现快速识别,该研究以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的芽孢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gNPs溶胶为基底材料,用SERS技术对芽孢进... 为了探究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拉曼特征指纹图谱,实现快速识别,该研究以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的芽孢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gNPs溶胶为基底材料,用SERS技术对芽孢进行拉曼光谱检测,解析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分子结构、不同芽孢之间的异同之处。将3种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SERS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相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不同种属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定性识别。结果表明,不同食源性致病菌芽孢的SERS光谱的特异性和重现性良好。芽孢光谱中Ca^(2+)-DPA的拉曼振动峰数量和峰强度占主要地位,其拉曼振动峰位置在657~663,818~820,1017,1389~1393,1441~1449和1572~1576 cm^(-1)波段。C.difficile spores SERS光谱中Ca^(2+)-DPA的六个特征峰峰强度均高于C.perfringens spores和B.cereus spores,C.perfringens spores次之。Ca^(2+)-DPA在1017 cm^(-1)(Ca^(2+)-DPA)处拉曼峰强度在3种芽孢的SERS光谱中均最高且差异明显,是Ca^(2+)-DPA的主要特征峰,也是3种芽孢的主要特征峰。此外,C.perfringens spores在936 cm^(-1)(磷脂N—C拉伸)、1294 cm^(-1)(脂质中的CH_(2)变形振动)、1609 cm^(-1)(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1649 cm^(-1)(蛋白质中的酰胺I)显示特有拉曼振动峰;C.difficile spores在890 cm^(-1)(═C-O-C═拉伸)显示特有拉曼振动峰。PCA分析结果显示PC1和PC2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1.1%和39.7%,累积贡献率达90.8%,可以将所有样本有效区分。HCA分析可以看出3种芽孢的SERS光谱被分为三个聚类,3种芽孢各自聚类无交叉干扰。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仅有效实现了3种芽孢之间的区分,也实现了梭菌属芽孢和杆菌属芽孢的区分,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芽孢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AGNPS 光谱解析 快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真菌快速分类鉴别 被引量:5
5
作者 龚方 刘小菁 +2 位作者 康秋燕 汪颖 李兆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35-241,共7页
目的:为满足食品安全检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需求,探索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建立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真菌的种间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采集13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目的:为满足食品安全检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需求,探索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建立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真菌的种间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采集13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977.9~1805.3 cm^(-1)波数范围以及12种真菌900~1800 cm^(-1)和2800~3700 cm^(-1)波数范围的红外光谱,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两种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加标实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建成菌种光谱导数谱数据库,并构建2种聚类分析模型,确定HCA方法能够分别将13种致病菌和12种真菌在种间水平准确聚类,加标样品中的可疑待测菌均能够准确聚类到相应菌种。结论:该研究结果说明本文建立的FT-IR技术结合HCA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常见食品中致病菌和真菌菌种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食源性致病菌 真菌 主成分分析 分级聚类分析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在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方洋 万宇平 +2 位作者 贾芳芳 吴小胜 罗晓琴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第8期82-84,共3页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流式细胞术的商品化应用,它作为新型高科技仪器,已应用于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海洋、渔业、酿酒、畜牧、体育科学、农业、林业、化工等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流式细胞仪在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流式细胞术的商品化应用,它作为新型高科技仪器,已应用于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海洋、渔业、酿酒、畜牧、体育科学、农业、林业、化工等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流式细胞仪在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应用研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项细胞分析技术,不仅能够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液流系统中单个细胞或其它生物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快速定量分析 高科技仪器 应用研究 分类收集 体育科学 样品管 免疫印迹法 食源性致病菌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