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与抗菌剂互作控制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膺琰 钟乐 +3 位作者 程峥 张雪琴 肖乃玉 王红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食源性细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传统抗菌剂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抗菌剂,以其特异性和安全性在控制食源性耐药细菌中显示出潜力,但抗菌谱范围较窄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将噬... 食源性细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传统抗菌剂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抗菌剂,以其特异性和安全性在控制食源性耐药细菌中显示出潜力,但抗菌谱范围较窄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将噬菌体与其他抗菌剂联合使用,在噬菌体的特异性与抗菌剂的广谱性协同作用下可有效克服单独使用的局限性,降低抗菌剂的使用剂量,实现更高效且环保的抗菌效果。作者综述了噬菌体与抗生素、精油、有机酸、纳米粒子、抗菌肽互作控制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对噬菌体与抗菌剂互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解决食源性细菌耐药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食源性细菌 耐药性 生物控制技术 互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株)食源性细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兴 辛文文 +2 位作者 高姗 康琳 王景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建立多重PCR反应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的11种(株)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11种(株)食源性细菌的特异性基因为靶基因,利用Premier 5.0和Oligo 6.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BLAST比对分析特异性... 建立多重PCR反应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的11种(株)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11种(株)食源性细菌的特异性基因为靶基因,利用Premier 5.0和Oligo 6.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BLAST比对分析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制醛基玻片制备基因芯片,13对引物分为3组扩增,PCR产物混合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检测。鼠伤寒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奇异变形杆菌等11种(株)细菌使用该方法检测均能准确鉴定,基因组DNA灵敏度为10-100 pg,6组模拟DNA混合样本芯片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18株沙门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均为阳性。从样本PCR扩增开始至检测完成,整个操作时间不超过3 h。该方法能够对11种(株)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准确鉴定,可以满足部分食源性致病菌通量检测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细菌 基因芯片 多重PCR 特异性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荪提取物对食源性细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文波 赵勇 +1 位作者 孙晓红 潘迎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介质的浸提物以及竹荪挥发油,利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所有提取物对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长裙竹荪提取物的综合抑菌能力高于棘托竹荪提取物;水提物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2种竹荪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存在互补效应。竹荪提取物对5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2种竹荪的提取物复配,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提取物 食源性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晨晨 李柏林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3-647,共5页
群体感应效应(Quorum sensing)是指微生物细胞内通过相应的感应系统感应细胞外的小分子自诱导剂的浓度从而感知菌群密度的大小,当菌群密度达到一定的阀值时激活一系列的目的基因并表达相应的特性的方式。本研究阐述了各类细菌的感应调... 群体感应效应(Quorum sensing)是指微生物细胞内通过相应的感应系统感应细胞外的小分子自诱导剂的浓度从而感知菌群密度的大小,当菌群密度达到一定的阀值时激活一系列的目的基因并表达相应的特性的方式。本研究阐述了各类细菌的感应调节系统,自诱导剂的种类及相应的表型,概述群体感应效应对防止食品腐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以及其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细菌 群体感应效应:自诱导剂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屠宰场三种食源性细菌的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扩军 齐新林 +4 位作者 欧秀玲 蒲敬伟 李爱巧 徐敏 杨小亮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第21期91-92,共2页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冬季不同畜禽屠宰场屠宰加工环节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采集羊、牛、猪、鸡屠宰场的肉、环境拭子样本100份,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相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沙...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冬季不同畜禽屠宰场屠宰加工环节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采集羊、牛、猪、鸡屠宰场的肉、环境拭子样本100份,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相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沙门氏菌11株,检出率为11%;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株,检出率为2%;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O157:H7。调查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冬季屠宰中场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存在于猪、鸡屠宰场的屠宰工具、传送带等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存在于羊屠宰场的羊肉和环境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屠宰场监管力度,以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食源性细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细菌关键小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飞飞 傅玲琳 +3 位作者 鲍星月 刘长军 张晓双 王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2-279,共8页
食源性细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是食品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这些现象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和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系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细菌可通过... 食源性细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是食品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这些现象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和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系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细菌可通过利用胞外自诱导物和胞内c-di-GMP分别感知细胞密度和外界刺激来调控一系列生理活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关联的QS和c-di-GMP这两个系统,阐述食源性细菌关键小分子信号通路,探讨QS和c-di-GMP信号通路之间的调控网络,旨在更好地理解食品体系中细菌引起的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现象,提供保障食品品质与安全的控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细菌 群体感应 环二鸟苷酸 食品腐败 生物被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可欣 李忠海 任佳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4,212,共5页
文章综述常用的扩散法、稀释法和Etest法,以及一些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和电化学药敏试验方法,对其原理、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展望了食源性细菌药敏试验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旨在为新型药敏试验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源性细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温州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章乐怡 楼辉煌 +5 位作者 林谦阁 刘雪薇 李海燕 胡玉琴 洪程基 李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致病菌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21—2022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弯...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致病菌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21—2022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用血清学分型、质谱、PCR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型别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温州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为酒店餐饮,诱发原因较多为生熟交叉污染,发生季节大多在5-11月。114株目标菌从19起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出。55株副溶血弧菌以O10∶K4为主要血清型,其引起暴发事件的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6株沙门菌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MLST型别为ST11。44株空肠弯曲菌包含7种ST型,ST9079为主要的ST型。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A型肠毒素,MLST型别包括ST88、ST188、ST25等3种ST型。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包括ST156、ST4383两种ST型。空肠弯曲菌以四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肠炎沙门菌有多重耐药现象,副溶血弧菌除对头孢唑啉普遍耐药,对其他药物基本敏感。结论温州市细菌性暴发事件致病因素复杂,同一起事件有多克隆株污染致病的现象,以副溶血弧菌和弯曲菌为主要病原菌。在暴发事件处理中,应用PFGE、全基因组测序等多种分子分型技术可以进行全面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食源性暴发事件 分子分型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细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雪彤 林英 +3 位作者 张园 李颖 吕淑霞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8,共14页
食品安全是如今大众关注的焦点,而食源性致病细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快速灵敏便宜的检测方法,对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监督检测。适配体是在体外基于SELEX技术,从单链寡核苷酸随机文库中筛选出的... 食品安全是如今大众关注的焦点,而食源性致病细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快速灵敏便宜的检测方法,对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监督检测。适配体是在体外基于SELEX技术,从单链寡核苷酸随机文库中筛选出的对靶标具有高亲和性、特异性的寡核苷酸(DNA或RNA)片段。由于食源性致病细菌的表面结构物质复杂,基于SELEX技术的适配体筛选方式被不断改良。本文介绍了几种SELEX改良技术,同时对适配体结合力的十种表征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重要的(DNA、RNA、劈裂)适配体进行总结。由于适配体具有众多优于抗体的特性,用于食源性致病细菌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及光学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对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光学适配体传感器与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重点综述,并提出了未来适配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微生物检测技术开拓新领域,指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细菌 适配体 适配体传感器 SE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细菌在土壤中的生存策略及其治理方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埔 鞠峰 张丽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94-2704,共11页
土壤健康,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健康,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土壤中已检出了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细菌。某些食源性致病细菌能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并可长期存活,其毒力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 土壤健康,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健康,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土壤中已检出了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细菌。某些食源性致病细菌能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并可长期存活,其毒力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播,从而给土壤环境生物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带来风险。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的主要来源及其生存策略,并介绍了源头治理和原位修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治理的技术策略进行了展望,并从改善土壤化学环境和物理环境、切断传播途径、生物防治等方面讨论了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保障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食源性致病细菌 抗生素抗性 生物膜 微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顺香辣酱主要原辅料中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先铃 张洲铕 +3 位作者 袁玉梅 汪创 王俊丁 雷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提高香辣酱产品质量,对香辣酱原辅料干辣椒、花椒和八角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检测,并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片段扩增测序对其中相对优势的食源性致病细菌疑似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肠杆菌科菌为干辣椒和花椒中的相对优势... 为提高香辣酱产品质量,对香辣酱原辅料干辣椒、花椒和八角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检测,并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片段扩增测序对其中相对优势的食源性致病细菌疑似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肠杆菌科菌为干辣椒和花椒中的相对优势食源性致病细菌,19株肠杆菌科疑似菌中鉴定出13种肠杆菌科菌,其中干辣椒中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zurichensis)、Enterobacter bugandensis、弗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成团泛菌属(Pantoea agglomerans);花椒中分离鉴定出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塔斯马尼亚欧文氏菌(Eriwinia tasmaniensis)、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致癌肠杆菌(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从数量和种属分类上确定肠杆菌科菌为其优势食源性致病细菌,可为香辣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顺香辣酱 干辣椒 花椒 食源性致病细菌 肠杆菌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顺香辣酱生产环境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分析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先铃 张洲铕 +2 位作者 袁玉梅 王俊丁 雷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8-124,共7页
以菌落总数、肠杆菌科菌为监测指标,对富顺香辣酱生产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并对分离出的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实验、葡萄糖实验等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最后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人员和各... 以菌落总数、肠杆菌科菌为监测指标,对富顺香辣酱生产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并对分离出的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实验、葡萄糖实验等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最后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人员和各车间中共鉴定出14株菌种,致病菌占13株,其中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为非致病菌;在设备表面未检出肠杆菌科菌;各车间空气中菌群密度由低到高为:罐装车间<调配车间<粉碎车间<原料库房。加工过程中空气菌群密度由生产前较低到生产过程中较高再随着生产结束逐渐降低。综上,通过溯源发现各车间和生产人员中分离出的菌与原料库房环境中的菌具有较高同源性,本研究为香辣酱生产环境的污染情况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顺香辣酱 食源性致病细菌 鉴定 肠杆菌科菌 溯源分析 生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核酸标准物质研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天奇 齐鑫 +3 位作者 王敏 李凯 樊丽 李亮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71,共8页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重视食品卫生中的微生物检验。核酸分子作为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对象,其需要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依据。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核酸检测法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实物...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重视食品卫生中的微生物检验。核酸分子作为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对象,其需要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依据。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核酸检测法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实物标准。为了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为推动核酸标准物质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食源性细菌 食源性病毒 核酸标准物质 微生物检测 核酸检测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肽SEYT4对食品链中常见致病菌的清除效果
14
作者 杨甜 张月 +4 位作者 邹更 周洋 宋智勇 吴仁蔚 李锦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260,共8页
为探究噬菌肽在食品加工链中的应用前景,以1种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型噬菌肽SEYT4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性,并选择食品加工链中常见的致病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下进行杀菌试验,测定SEYT4的杀菌谱、杀菌效率及杀菌特性,利用C57BL/6... 为探究噬菌肽在食品加工链中的应用前景,以1种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型噬菌肽SEYT4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性,并选择食品加工链中常见的致病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下进行杀菌试验,测定SEYT4的杀菌谱、杀菌效率及杀菌特性,利用C57BL/6雌性小鼠评估SEYT4的安全性,并通过模拟被致病菌污染的叶菜和厨具,探究SEYT4清除食品链中致病菌的效果。结果显示:噬菌肽SEYT4是1个发夹状的双α-螺旋结构,分子质量约为4.5ku,理论等电点为9.69;能够清除大多数高毒性且耐药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杀菌率高达99.99%,在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较高活性,且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杀菌效果更好,但在高盐环境下会失活;对小鼠红细胞无溶血作用;在构建的人工污染香菜模型中能将叶片和洗涤液中的致病菌清除约90.00%,同时能清除食品接触面上99.00%以上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噬菌肽SEYT4是一种对致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安全性高的新型抗菌肽,能够有效防控食品链中污染的致病菌,有望成为一种食品加工链中的实用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细菌 致病菌 噬菌肽 食品加工链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抗菌活性物质
15
作者 张骏梁 史蔷 +2 位作者 吴昊 张萌 徐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6,共9页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萃取、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1、2和3.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紫外光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1、2和3依次为pyrisulfoxin A、collismycin A和echinomycin A.对化合物1、2和3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活性.其中,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食源性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单增李斯特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μg/mL.化合物1、2和3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生物膜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2、16和1μg/mL.化合物2和3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化合物2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10μg/mL,化合物3的IC50≤1μg/mL.以上红树林来源菌株GP3T5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挖掘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抗生物膜 食源性细菌 抗植物致病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磊 林文轩 +3 位作者 迟茜 王成涛 徐美利 连运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8-172,共5页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甜叶菊絮凝废渣经酸性丙酮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等测定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热处理、紫外光、p H和金属离子对甜叶菊废...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甜叶菊絮凝废渣经酸性丙酮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等测定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热处理、紫外光、p H和金属离子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6.25)、12.5(25)和12.5(12.5)mg/m L,但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经100℃处理20 min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紫外线处理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降低,p H>7.0时对蜡样芽孢杆菌无抑菌作用,Na+、K+和Ca2+能够增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Fe2+和Fe3+使其抑菌活性丧失或降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作为天然防腐剂使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废渣 抑菌 食源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康 田翠翠 +2 位作者 李霞 廖学品 石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50,共8页
以稀土(Re^(3+))和儿茶素(C)为原料,由液相合成法制备了3种(La^(3+)-C、Gd^(3+)-C、Er^(3+)-C)配合物,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配位数测定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配位数为8。并采用牛津杯法... 以稀土(Re^(3+))和儿茶素(C)为原料,由液相合成法制备了3种(La^(3+)-C、Gd^(3+)-C、Er^(3+)-C)配合物,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配位数测定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配位数为8。并采用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等三种方法测定了Re^(3+)-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4种食源性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这3种稀土配合物对各试验菌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相较Re^(3+)和C而言,Re^(3+)-C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均有显著的提高。Re^(3+)-C的抑菌活性顺序为:Gd^(3+)-C>La^(3+)-C>Er^(3+)-C,其中Gd^(3+)-C对4种细菌的MIC值分别为:1.550、0.097、0.780、1.550μmol·m L^(-1),MBC值分别为3.100、0.194、1.550、1.550μmol·m L^(-1),Gd^(3+)-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最佳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稀土 配合物 食源性细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保鲜技术在预制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珊红 钟乐 +4 位作者 程萍 肖乃玉 张雪琴 肖更生 周锦贤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6,共9页
目的综述噬菌体保鲜技术在预制菜中的应用研究,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保障和噬菌体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就预制菜进行分类,重点对动植物源食材的噬菌体生物防控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结果分析表明,噬菌... 目的综述噬菌体保鲜技术在预制菜中的应用研究,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保障和噬菌体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预制菜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就预制菜进行分类,重点对动植物源食材的噬菌体生物防控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结果分析表明,噬菌体在预制菜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噬菌体可以有效地控制预制菜中的食源性细菌污染、保持食品品质并延长货架期。为提高噬菌体的抗菌效果,可以从噬菌体的浓度、稳定性及其与物理保鲜方法或生物、化学保鲜剂结合等方面考虑。结论为实现噬菌体在预制菜中的广泛应用,还需提高噬菌体的筛选效率和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提高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促进噬菌体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使用噬菌体保鲜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预制菜的货架期、提高食品安全性,还能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预制菜 食源性细菌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地区冷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心 陈正涛 +1 位作者 王方昆 王淑静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9期60-62,共3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其中因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是世界食品安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大类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细菌感染的最重要病原。病因主要是摄入污染沙门氏菌而未煮熟的食品或...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其中因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是世界食品安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大类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细菌感染的最重要病原。病因主要是摄入污染沙门氏菌而未煮熟的食品或饮料等,而带菌的畜禽肉胴体,奶制品以及其它畜禽产品是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贸市场及超市成为城乡居民获得生鲜猪肉的主要来源,其猪肉卫生质量同每位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猪肉 肠杆菌科 泰安地区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细菌 世界食品 污染情况调查 微生物污染 畜禽肉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晓梅 李慕紫 +1 位作者 黄建蓉 王庆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21-1626,共6页
选用3种常见的食源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作为供试菌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定量测定红葱乙醇粗提液(1 g/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打孔法分别测定红葱石油醚... 选用3种常见的食源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作为供试菌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定量测定红葱乙醇粗提液(1 g/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打孔法分别测定红葱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乙醇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乙醇粗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值分别为3. 91 mg/mL,与7. 81 mg/mL,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直径达31. 83±0. 50 mm。实验结果为红葱提取物进一步在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葱 不同极性提取物 食源性细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