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聂丽 邓颖 +1 位作者 罗万军 唐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0-757,共8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儿童沙门氏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率,为儿童群体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病例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应用SPSS 22.0进...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儿童沙门氏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率,为儿童群体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病例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1180例,检出281株沙门氏菌,平均检出率为23.81%。沙门氏菌包含27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138株(49.11%)和肠炎沙门菌37株(13.17%)为主。沙门氏菌阳性病例中,男女病例比为1.58∶1,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18岁组(34.48%)。可疑暴露食品中乳与乳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沙门氏菌在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44.64%),不同季节沙门氏菌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83,P<0.05)。沙门氏菌感染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7.19%)和腹泻(96.44%),腹泻以水样便为主,占51.96%。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1.08%~75.99%),耐药率居前3位的抗生素分别是氨苄西林(75.99%)、四环素(68.10%)和头孢唑啉(50.18%)。结论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检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各类可疑暴露食品中均有检出,血清型构成呈多态性,沙门氏菌耐药率较高,要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沙门氏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儿童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8年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3 位作者 傅祎欣 叶玲清 李闽真 马群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 目的研究2015-2018年福建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耐药特征、病因性食品来源,以了解福建省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0家哨点医院分离的707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依据CLSI推荐的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原则、选取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因性食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7株沙门氏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57.8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15.42%),共涵盖43个血清型;病因性食品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主(22.21%),其次是乳与乳制品(16.31%);在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中,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3.39%),其次是四环素(68.53%)、头孢唑林(54.6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72%),多重耐药菌逐年增多。结论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同时加强食品监管力度,从源头预防控制食源性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病因性食品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郝瑞娥 姚素霞 +3 位作者 张秋香 杨红霞 王洋 韩吉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学 药敏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濛 李艳芬 +3 位作者 戚浩彧 张广伟 邱正勇 张秀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研究2015和2016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病因性食品来源和耐药趋势。方法从河南省15家哨点医院中,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5 720份暴露食品信息,从粪便中分离到221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分型、耐... 目的研究2015和2016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血清型分布、病因性食品来源和耐药趋势。方法从河南省15家哨点医院中,采集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5 720份暴露食品信息,从粪便中分离到221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分型、耐药性研究和相关的病因性食品溯源等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221株沙门氏菌血清学以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汤卜逊沙门氏菌为主导菌型,且广泛分布于46个血清型,菌型呈现多态性分布;可疑病因性食品的种类以乳与乳制品和肉与肉制品为主;在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中,沙门氏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圬、氯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下降(P<0.05),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下降(P<0.01),只有对环丙沙星、萘啶酸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肉与肉制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沙门氏菌疾病和耐药性的主动监测,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源性疾病 血清分型 耐药 病因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唐震 沈赟 +4 位作者 秦思 郑东宇 马恺 乔昕 周永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食源性疾病 感染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被引量:48
6
作者 韩晗 韦晓婷 +2 位作者 魏昳 姜金仲 王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0,共6页
为了解沙门氏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状况,综述了近年来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检出率、沙门氏菌病发病率、与疾病暴发相关的媒介食品和优势血清型等。结果表明,沙门氏菌仍是近年来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畜禽... 为了解沙门氏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状况,综述了近年来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检出率、沙门氏菌病发病率、与疾病暴发相关的媒介食品和优势血清型等。结果表明,沙门氏菌仍是近年来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畜禽产品易受沙门氏菌污染,与疾病暴发相关的食品主要是蛋类和禽肉类;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和鼠伤寒。这为日后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监控食源性沙门氏菌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品污染 食源性疾病 媒介食品 优势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唐震 郑东宇 +4 位作者 马恺 周翌婧 王燕梅 甄世祺 周永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3-1217,1236,共6页
目的:研究探讨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2014年的16 658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并应用RT-PCR方法进行分组检测;选择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确定基... 目的:研究探讨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2014年的16 658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并应用RT-PCR方法进行分组检测;选择部分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同时收集患者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在16 65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检出诺如病毒1 208例(7.25%),其中1~4岁儿童阳性率最高(9.85%);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43),检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次年4月。71份阳性标本中采用ORF2区域测序成功分型63份。GⅠ组占9.5%,包括GⅠ.3型3份,GⅠ.9型2份,GⅠ.4型1份;GⅡ组占90.5%,全部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具有分布广、流行时间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多为儿童等特点,其造成的危害应引起重视。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诺如病毒主要为GⅡ组,现阶段的优势毒株为GⅡ.4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食源性疾病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璐 白光大 +7 位作者 邢扬 孙平辉 翟前前 张迪 翁熹君 寇泊洋 白冰 杨成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0-415,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疾病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时空聚集性研究——突发环境事件与食源性疾病的交互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晓莉 李勇强 +1 位作者 李清光 吴林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61,共9页
深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充分挖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之间内在联系,从时空尺度共同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治理和人体健康防范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本文分别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分析我国食品安全... 深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充分挖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之间内在联系,从时空尺度共同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治理和人体健康防范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本文分别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情况的替代指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针对2007-2013年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突发环境两类事件展开空间格局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研究发现,六年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空间分布中心主要位于湖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区域,并呈现缓慢向东部移动态势。其空间格局主要位于我国"胡焕庸线"东南部,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且主趋势方向不断向北靠拢同时,空间分布也向西北—东南范围扩张,东—西方向空间格局差异更为明显。另外,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表明我国环境污染空间格局主要位于"胡焕庸线"的东部,其分布范围应更偏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利用Crimestat3.0的Knox指数和Mantel指数进一步分析两类事件的时空聚集性,Knox指数显示,两类事件具有时空交互性,而Mantel指数表明,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环境突发事件的空间聚集差值的均值分别为300km和450km,两类事件在较大空间尺度并不具有时空交互。突发环境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大、小不同空间尺度呈现差异化的时空聚集性。为实现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治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治理和人体健康防范的社会资源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 时空聚集性 空间格局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居民食源性疾病知信行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超 曾彪 +5 位作者 薛一凡 吴阳博 马蕊 赵耀 马晓晨 何燕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食源性疾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5个区抽取社区居民,对其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家庭食品加工制作行为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食源性疾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5个区抽取社区居民,对其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家庭食品加工制作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8521人,食源性疾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73%,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为74.74%;26~45岁人群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9.99%;城市居民对食源性疾病知识的掌握高于农村居民,为79.36%;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知识知晓率有上升的趋势,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知识知晓率为82.81%;教师和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2.35%和83.09%;每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家庭知识知晓率较低,为71.87%。87.00%居民愿意了解食源性疾病知识;居民在家庭食品储存、制作等环节正确行为持有率为44.67%。结论社区居民的食源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而正确行为持有率低,在今后食源性疾病的宣教中应注意更多联系实际生活,侧重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实际技能,从而有效预防与控制家庭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积季节ARIMA模型在食源性疾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爱红 周培 +2 位作者 申铜倩 彭志行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69,7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可行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源性疾病人数建立乘积季节ARIM... 目的探讨应用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预测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的可行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食源性疾病人数建立乘积季节ARIMA模型,用2011年食源性疾病资料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用所得模型预测2012年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结果 ARIMA(0,1,1)×(0,1,1)12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2.7%,预测2012年如东县食源性疾病发病总人数为64人。结论乘积季节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食源性疾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预测未来的食源性疾病,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积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 预测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孝权 庞杏林 +7 位作者 邓志爱 张欣强 石晓路 兰全学 莫自耀 陈守义 杨智聪 王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对2006年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探讨广州地区肠炎沙门菌的分子型别和多态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及致病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对2006年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使用Bio... 目的对2006年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探讨广州地区肠炎沙门菌的分子型别和多态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及致病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baI,对2006年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Version4.0软件(使用Dice系数和UPGMA法)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并与深圳市的肠炎沙门菌PFGE型别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4株肠炎沙门菌均得到一致的PFGE克隆型,表明两次不同的食源性疾病均由同一PFGE型引起。广州与深圳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的比较表明,两地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结论PFGE分子分型与流行病学资料紧密结合可增强对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分子分型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监管建议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宗雯琦 朱谦让 吴雨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919,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病4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病人数2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病人数1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类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张阳 李欣颖 闫静 刘小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样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株,PCR方法进行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8—2020年甘肃省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呈下降趋势,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19~45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8%),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唑林、四环素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10%。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9.8%。5种型别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中EAEC占比为62.2%,各型别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各个市州应当完善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致泻大肠埃希菌 耐药率 多重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雅静 吴绍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251,共4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离技术,它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分离样品速度快、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病原体检测等领域,...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分离技术,它是免疫学和磁载体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分离样品速度快、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病原体检测等领域,本文主要就其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食源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IMS) 食源性疾病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挖掘的食源性疾病安全预警系统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皎洁 张玉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结合目前国内外有关食源性疾病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成果的现状分析,从知识挖掘角度出发,基于食品供应链体系,利用知识挖掘、领域本体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个用于"未知"食源性疾病知识发现、共享和流通的"事前预警"... 结合目前国内外有关食源性疾病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成果的现状分析,从知识挖掘角度出发,基于食品供应链体系,利用知识挖掘、领域本体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一个用于"未知"食源性疾病知识发现、共享和流通的"事前预警"系统。并研究了基于食源性疾病领域本体的层次聚类挖掘、关联规则挖掘和决策树分类挖掘等一系列语义挖掘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安全预警系统 语义挖掘 领域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鄢丹 刘杰 李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77,95,共3页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较大。基于信息技术的食源性疾病防范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建立综合性的、可持续的系统,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及时高效地控制食源性疾病,从而降低食源性疾病对社会的危害。食源性疾病预...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较大。基于信息技术的食源性疾病防范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建立综合性的、可持续的系统,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及时高效地控制食源性疾病,从而降低食源性疾病对社会的危害。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主要由信息收集系统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组成,通过信息的快速传输、资料共享和信息相关处理,及时有效地预警控制食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预警 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技术的食源性疾病防范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鄢丹 刘杰 李洁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184-186,共3页
食源性疾病有重大的危害,完善的公共卫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食品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建设包括应急暴发、散在性病例在内的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是当务之急.该文研究的内容为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可持... 食源性疾病有重大的危害,完善的公共卫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食品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建设包括应急暴发、散在性病例在内的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是当务之急.该文研究的内容为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可持续的、综合性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能对食源性疾病作出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并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食源性疾病预警与控制系统主要由信息收集系统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是基于已有前期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数据资料及现有的管理体系,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建成数据传输和图文并茂的可视系统相配合的食源性疾病预警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具有决策支持能力,从而增强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实现食源性疾病信息的快速传输、资料共享和及时有效的预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预警 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8-881,共4页
近年来HACCP系统在大、中型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与之对应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快速的增加,这种食源性疾病的增加是否反映了HACCP系统的失败呢?本文从食源性疾病增加的因素、HACCP系统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潜... 近年来HACCP系统在大、中型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与之对应的是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快速的增加,这种食源性疾病的增加是否反映了HACCP系统的失败呢?本文从食源性疾病增加的因素、HACCP系统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潜在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矛盾的结果来源于人们误解了HACCP系统的内容,它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以及影响HACCP系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P 食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源性疾病与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雯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卫生文明观念 公共卫生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