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由空肠弯曲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溯源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章乐怡 楼辉煌 +5 位作者 李毅 胡玉琴 林谦阁 周珊慧 符彬 李晟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对一起空肠弯曲菌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及溯源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样本、环境涂抹样本、食品样本等进行快速PCR检测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目的对一起空肠弯曲菌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及溯源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样本、环境涂抹样本、食品样本等进行快速PCR检测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7份病例样本和2份环境涂抹样本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PFGE分析和cgMLST聚类结果表明其中3份病例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蒸柜容器把手涂抹)分离的菌株克隆聚集成簇,ST型别为ST11105;另2份病例样本和环境涂抹样本(刀具砧板涂抹)分离的菌株属同一克隆株,ST型别为ST2031。还有2份病例样本分离的菌株ST型为ST11106和ST7533。药敏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8%、55.6%。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最多的耐药基因为bla_(OXA-193),gyrA、tet(O),其中gyrA基因86位点发生T-I突变。分离株共获得168个毒力基因,涉及多种致病机理。结论采用快速PCR法、PFGE分子分型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等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食源性暴发事件 PFGE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温州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章乐怡 楼辉煌 +5 位作者 林谦阁 刘雪薇 李海燕 胡玉琴 洪程基 李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致病菌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21—2022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弯...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致病菌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21—2022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用血清学分型、质谱、PCR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型别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温州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为酒店餐饮,诱发原因较多为生熟交叉污染,发生季节大多在5-11月。114株目标菌从19起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出。55株副溶血弧菌以O10∶K4为主要血清型,其引起暴发事件的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6株沙门菌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MLST型别为ST11。44株空肠弯曲菌包含7种ST型,ST9079为主要的ST型。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A型肠毒素,MLST型别包括ST88、ST188、ST25等3种ST型。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包括ST156、ST4383两种ST型。空肠弯曲菌以四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肠炎沙门菌有多重耐药现象,副溶血弧菌除对头孢唑啉普遍耐药,对其他药物基本敏感。结论温州市细菌性暴发事件致病因素复杂,同一起事件有多克隆株污染致病的现象,以副溶血弧菌和弯曲菌为主要病原菌。在暴发事件处理中,应用PFGE、全基因组测序等多种分子分型技术可以进行全面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源性暴发事件 分子分型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