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食品用菌种安全性管理现状及国内外管理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潇 王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食品用菌种通常作为发酵剂或食品原料(即益生菌)使用,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实现食品用菌种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确保菌种在食品中使用的安全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情况和管理体制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食品用菌种通常作为发酵剂或食品原料(即益生菌)使用,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实现食品用菌种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确保菌种在食品中使用的安全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情况和管理体制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通过总结和梳理我国食品用菌种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横向对比国际组织,以及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食品用菌种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阐述和分析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机构和职能、管理权限、管理方式以及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流程和要求等。结合我国食品用菌种管理情况,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对"新菌种"的界定及管理模式,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估一般要求等具体管理措施的差异及特点。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用菌种管理制度,但对食品用菌种的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结合菌种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菌种评价要求,建立上市后跟踪评价机制,完善标签标识标准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食品用菌种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菌种 发酵剂 益生菌 安全性评价 食品标准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市售添加食品用菌种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涵阳 陈潇 朱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7期34-40,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市售添加食品用菌种的食品产品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种类、菌种信息的标签标识以及声称的使用等情况,为完善我国该类食品的管理模式,提高菌种标签标识管理的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在大中型超市、便利店进行采样和记录,同... 目的:分析我国市售添加食品用菌种的食品产品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种类、菌种信息的标签标识以及声称的使用等情况,为完善我国该类食品的管理模式,提高菌种标签标识管理的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在大中型超市、便利店进行采样和记录,同时通过登录我国主要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检索和查询,收集添加食品用菌种产品的种类及标签等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采集符合要求的样品510份,样品种类主要包括饮料、发酵乳、婴幼儿配方食品、糖果、饼干等;菌种主要标示为种名称(67.6%);活菌型产品中有74.7%对菌种量进行了标示,标识方式主要为保质期内含量(35.4%)和添加量(33.6%),标识位置主要为配料表(35.8%)及独立标识(31.7%);部分样品使用了涉及肠道、消化、吸收、腹泻、便秘等的功效声称。结论:目前,国内市售添加食品用菌种食品产品的种类丰富,产品标签上对于菌种名称、菌种量的标示方式较为多样。部分产品未正确使用“活菌”“益生菌”等术语,类似功效声称的使用值得商榷。在标示了适用人群包括婴幼儿的样品中,存在未规范使用和标示菌株的情况。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菌种使用和标识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应加强标签标识的监管力度;行业应严格遵守食品标签和声称的管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菌种 食品标签 益生菌 声称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用菌种安全性法规和动物致病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3
作者 赵晓涵 奚文韬 +2 位作者 王欣悦 翟磊 姚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240-247,共8页
随着菌种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性评价包括国内外安全性评价资料、全基因组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耐药性试验等,其中致病性是指微生物菌种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疾病的能力,是菌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项... 随着菌种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性评价包括国内外安全性评价资料、全基因组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耐药性试验等,其中致病性是指微生物菌种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疾病的能力,是菌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项目。本文系统地调研了国内外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管理法规和动物致病性评价要求,并对已报道的动物致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动物致病性评价在我国食品等领域菌株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菌种 安全性法规 动物致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标识“乳酸菌”“益生菌”普通食品调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嘉明 曹晏文 +5 位作者 戴润芳 刘春 杨惠茹 李慧姣 付莹 张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233,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添加菌种的普通食品标签标识现状,探究其存在问题,为我国含可食用菌种食品的标签标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收集并整理标识有“活菌”“乳酸菌”“益生菌”(不包括保健食品和传统发酵食品)预包装食品的... 目的:分析我国添加菌种的普通食品标签标识现状,探究其存在问题,为我国含可食用菌种食品的标签标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收集并整理标识有“活菌”“乳酸菌”“益生菌”(不包括保健食品和传统发酵食品)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标识信息。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526份符合要求的样品,调查结果显示,65.24%的产品在标签或宣传用语中使用了“益生菌”术语;91.06%的样品在包装上标示了菌种名称,49.81%的样品标示了菌株名称;72.43%的样品在标签上标示了菌种量,其中95%的产品包装上标示菌种量≥106 CFU/g(CFU/mL)。此外,29.28%的样品在标签或宣传用语中使用了功能声称及类似功能声称的相关描述,46.9%的样品在标签上标明了产品的适用或不适用人群。结论:我国普通食品中添加可食用菌种产品种类丰富,菌种名称及菌种量的标示位置及标示方式多样。部分产品灭活菌种也使用“益生菌”术语,部分产品明确功能声称,我国含“乳酸菌”“益生菌”类食品标签标识的管理有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菌种 食品标签 益生菌 声称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林 刘冲 +3 位作者 于学健 张露 李婷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3-289,共7页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手性色谱柱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定性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在1.0~400.0μg/mL范围中,L/D-乳酸质量浓度与检测结果均呈良好线性关系,L/D-乳酸检出限为0.25μg/mL,定量限为0.80μ...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手性色谱柱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定性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在1.0~400.0μg/mL范围中,L/D-乳酸质量浓度与检测结果均呈良好线性关系,L/D-乳酸检出限为0.25μg/mL,定量限为0.80μg/mL。基于2株乳酸菌的发酵液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酵液中L/D-乳酸得到良好分离,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回收率为90.0%~103.7%;在不同稀释度的发酵液中线性相关系数R 2均在0.999以上;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5%以下;对涵盖4属8种的18株可用于食品的乳酸菌菌株产生L/D-乳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产L/D-乳酸含量具有菌株差异性,同种乳酸菌产D-乳酸比例具有相同趋势。利用该方法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准确稳定。该研究为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中菌株代谢产物D-乳酸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色谱柱 食品用菌种 D-乳酸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