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用铝箔在食品模拟液中铝的溶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纪淑娟 刘姝熠 +1 位作者 于濯 常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食品用铝箔在食品模拟液中的溶出规律,为铝箔在日常生活中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参照国标对10个市售品牌铝箔进行质量评价,选取质量不同的铝箔,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分析其在食品模拟液和调味品模拟液中铝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食品用铝箔在食品模拟液中的溶出规律,为铝箔在日常生活中的规范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参照国标对10个市售品牌铝箔进行质量评价,选取质量不同的铝箔,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分析其在食品模拟液和调味品模拟液中铝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随机抽检的10个市售铝箔品牌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问题是重金属含量超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泡温度的升高,铝箔在食品模拟液及调味品模拟液中铝溶出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多;3种食品模拟液中,乙酸对铝溶出量的影响最大,乙醇次之,水对其影响最小;不同质量浓度调味品模拟液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国家规定的4%乙酸中铝溶出量高于欧盟规定的3%乙酸中铝溶出量,但65%乙醇铝溶出量低于欧盟规定的10%乙醇中铝溶出量;在相同的模拟液和浸泡条件下,劣质铝箔铝溶出量明显高于优质铝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铝溶出量 分光光度法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塑料中重金属在食品模拟液中迁移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仑 孙卓军 +5 位作者 宋晓云 郭兵 赵付文 于洪观 李艳秋 高建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81,共5页
随着塑料制品在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食品接触塑料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国对各种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限量规定越发严格。全面细致地了解各国对于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相... 随着塑料制品在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食品接触塑料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国对各种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限量规定越发严格。全面细致地了解各国对于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相关规定,对于食品接触塑料的生产加工以及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各国标准以及已有文献,对食品接触塑料中重金属迁移限量、食品模拟物的选择、迁移条件的确定、检测方法以及迁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以后迁移实验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制品 食品模拟液 迁移限量 模拟条件 检测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向水性模拟液中的迁移测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芃岩 黄恩洁 陈艳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5-1240,共6页
为了考察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向食品中迁移的情况,以水性模拟液作为迁移溶剂,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纤维头进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PIs)的迁... 为了考察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向食品中迁移的情况,以水性模拟液作为迁移溶剂,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纤维头进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光引发剂(PIs)的迁移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2~0.006 9μg/L,线性范围为0.03~1.0μg/L(r2>0.990 9),在3种浓度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0.8%~112.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4.0%。利用建立的方法对20个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发现所有样品中均检出二苯甲酮,其中10个样品中检出4-甲基二苯甲酮,3个样品中检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个样品中检出安息香双甲醚。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为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PIs向水性样品中的迁移测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光引发剂 食品包装材料 水性食品模拟液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食品模拟物中的相对迁移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丽容 骆和东 +3 位作者 周娜 李呐 贾玉珠 李耀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6-779,共4页
采用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的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分析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水性模拟液和脂肪模拟液中的迁移量。探讨了模拟物的种类、浸泡时间和温度对纸杯中苯并(a)芘的相对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 采用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的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分析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水性模拟液和脂肪模拟液中的迁移量。探讨了模拟物的种类、浸泡时间和温度对纸杯中苯并(a)芘的相对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89.2%~104.3%;纸杯中残留苯并(a)芘在脂肪模拟液中的相对迁移率明显高于水性模拟液的,纸杯盛装冷水时无苯并(a)芘浸出,而用于盛装热水可浸出苯并(a)芘;温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纸杯中苯并(a)芘向食品模拟液的相对迁移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杯 苯并(A)芘 食品模拟液 相对迁移率 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及其迁移规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居舟 陶固帅 +2 位作者 尚光志 蔡荟梅 纪水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6-1251,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PIs)及其迁移规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1g·L^(-1)乙酸铵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5种光引发剂(PIs)及其迁移规律。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1g·L^(-1)乙酸铵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方法的测定下限(10S/N)为1.38~5.56μg·dm^(-2)。回收率为77.5%~95.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1%~8.9%。5种PIs在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能力不同,其中向30g·L^(-1)乙酸溶液中的迁移能力最强;5种PIs在不同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迁移能力与材料的阻隔性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光引发剂 食品模拟液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VC中3种增塑剂的残留及特定条件下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君 栾玲玉 +3 位作者 张继斌 王望舒 武吉伟 郭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食品包装用PVC中DBP,DEHP和DEHA 3种增塑剂的残留,然后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研究了高温下3种增塑剂在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食品包装中均不同程度地有3种增塑剂残留,残留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食品包装用PVC中DBP,DEHP和DEHA 3种增塑剂的残留,然后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研究了高温下3种增塑剂在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食品包装中均不同程度地有3种增塑剂残留,残留的增塑剂在高温(80,100℃)条件下,极易快速迁移至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甚至超过欧盟的限量标准(1.5 mg/kg),且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迁移 残留 食品包装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检测及迁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君 王微山 +3 位作者 杨学军 许超 张智力 武吉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8-3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 采用气相色谱,结合红外光谱技术,对食品包装用PET容器中二甘醇的存在状态、含量以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ET食包容器中二甘醇总量和单体含量的外标方法。结果表明,二甘醇以链间醚键和游离单体2种形态并存于PET中,并以醚键形式为主;迁移结果表明,在最苛刻的条件下,二甘醇在酸类食品中的迁移量最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甘醇 存在状态 气相色谱 迁移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用PVC中的物质在5种介质中总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君 许超 +3 位作者 杨学军 刘丞 申丽霞 张智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9-84,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PVC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了鉴定分析,并通过蒸发残渣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VC中物质的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PVC产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邻苯(脂肪族)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非挥发性化学物,极易在高温下迁移到脂类食品模拟液中。其物质总迁移量大小顺序为:95%乙醇≥正己烷>水≈4%乙酸≈20%乙醇。PVC中物质的总迁移量在高温下是相对较高的,且随迁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液 总迁移 食品包装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罐内涂料中NOGE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文辉 向红 +2 位作者 刘志浩 赵宇晖 张作全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2-53,137,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测定食品罐内NOGE的检测方法。采用乙腈对未进行包装食品的7种不同食品罐进行NOGE提取和检测,发现其中只有2种食品罐被检出含有NOGE,而且含量非常低。将7种食品罐中分别装上4种食品模拟液(水、3%乙酸、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测定食品罐内NOGE的检测方法。采用乙腈对未进行包装食品的7种不同食品罐进行NOGE提取和检测,发现其中只有2种食品罐被检出含有NOGE,而且含量非常低。将7种食品罐中分别装上4种食品模拟液(水、3%乙酸、10%乙醇、橄榄油),在常温下储存3个月后,每种食品模拟液的7个食品罐中,都有多个被检测到含有NO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NOGE 高效相色谱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饮料瓶食品级循环再生料中锑的迁移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礼 孙彬青 +3 位作者 袁振磊 刘硕 温嘉琦 黄利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250,共6页
该研究探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饮料瓶和再生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genera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rPET)切片中锑迁移情况,及食品模拟液、温度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迁移行... 该研究探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饮料瓶和再生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genera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rPET)切片中锑迁移情况,及食品模拟液、温度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迁移行为的影响。将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样品在4%(体积分数)乙酸、10%(体积分数)和20%(体积分数)乙醇食品模拟液中完全浸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的锑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迁移量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分析不同食品模拟液和温度对迁移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且达到迁移平衡时,rPET切片较PET饮料瓶中锑向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增加;对比3种食品模拟液,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向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扩散系数更高;在不同温度下,PET饮料瓶中锑向4%乙酸中迁移的实验测定值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达0.9以上),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高,且符合阿伦尼乌斯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食品模拟液 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餐盒安全性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淑婧 曹国荣 刘全校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67,76,共3页
研究了PP餐盒中的助剂向食品迁移量是否超过国家相应法规中的限量标准,以及迁移量与食品种类、浸泡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蒸馏水以外,酸类、油类和醇类食品均超标。其中,酸类食品迁移量最大,油类次之,醇类最少;迁移量随浸泡温度的升... 研究了PP餐盒中的助剂向食品迁移量是否超过国家相应法规中的限量标准,以及迁移量与食品种类、浸泡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蒸馏水以外,酸类、油类和醇类食品均超标。其中,酸类食品迁移量最大,油类次之,醇类最少;迁移量随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餐盒 迁移量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三片罐生产过程中双酚类物质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雨豪 刘志刚 +2 位作者 柏建国 赵彦 姚卫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32-337,共6页
按照金属三片罐的实际生产工艺,跟踪研究了制罐内涂、外涂、彩印、上光、罐内补涂以及全喷工序过程的中间品,各自相应内壁涂膜中9种双酚物向3%(m/v)乙酸和10%(v/v)乙醇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双酚F二环氧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在两种... 按照金属三片罐的实际生产工艺,跟踪研究了制罐内涂、外涂、彩印、上光、罐内补涂以及全喷工序过程的中间品,各自相应内壁涂膜中9种双酚物向3%(m/v)乙酸和10%(v/v)乙醇模拟液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双酚F二环氧甘油醚及其衍生物在两种模拟液中都未检出;而双酚A-(2,3-二羟丙基)甘油醚和双酚A-双(2,3-二羟丙基)甘油醚在两种模拟液中均有迁出;10%乙醇中还检测到双酚A二环氧甘油醚及其他衍生物。在10%乙醇体系中,迁出的双酚物在全喷后增加显著。3%乙酸体系中,迁出的双酚物在补涂和全喷后增加明显。结果表明补涂与全喷这两个工艺对三片罐的食品安全性造成潜在影响,可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三片罐 生产过程 双酚类物质 食品模拟液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聚乙烯制品中1-己烯迁移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筱榕 薛燕波 +2 位作者 杨化浩 孙晋 晋玉鸥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5年第4期73-7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食品接触用聚乙烯制品中1-己烯迁移量的标准法规,对比了各国对1-己烯迁移量的限制要求,阐述了我国1-己烯迁移量检测标准缺失对该行业的影响。探讨了国内外1-己烯迁移量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并详细对比了各方法在模拟物选择... 综述了国内外食品接触用聚乙烯制品中1-己烯迁移量的标准法规,对比了各国对1-己烯迁移量的限制要求,阐述了我国1-己烯迁移量检测标准缺失对该行业的影响。探讨了国内外1-己烯迁移量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并详细对比了各方法在模拟物选择、迁移条件、顶空条件、色谱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对未来食品接触用聚乙烯制品中1-己烯迁移量的测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己烯 迁移量 食品模拟液 食品接触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乳胶和硅胶奶嘴蒸发残渣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烨 李佳慧 +2 位作者 李靖 朱笑祎 张朝晖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80-82,共3页
以进口乳胶和硅胶奶嘴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蒸馏水、(乙酸)4%的2种模拟液浸泡条件下的蒸发残渣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浸泡液中的蒸发残渣量与奶嘴材质有关,乳胶奶嘴在不同食品模拟液浸泡条件下的蒸发残渣量均大于硅胶奶嘴.
关键词 硅胶奶嘴 乳胶奶嘴 蒸发残渣 食品模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紫薯花青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释放动力学分析
15
作者 唐智鹏 谢晶 陈晨伟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将紫薯花青素和纳米二氧化钛掺入聚乙烯醇中,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以紫薯花青素主要成分之一的矢车菊素衡量薄膜中紫薯花青素的释放规律,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向含水食品模拟液、酸性食品模... 将紫薯花青素和纳米二氧化钛掺入聚乙烯醇中,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以紫薯花青素主要成分之一的矢车菊素衡量薄膜中紫薯花青素的释放规律,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向含水食品模拟液、酸性食品模拟液、亲酯性食品模拟液和油性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规律,并基于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比4种食品模拟液,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的扩散系数和释放比,在油性食品模拟液中最高,扩散系数分别达到5×10^(-11),1.29×10^(-13) cm^2/s,释放比分别达到0.966和0.357,然后依次为亲酯性食品模拟液和酸性食品模拟液,在含水食品模拟液中的扩散系数和释放比最低,扩散系数分别为1.34×10^(-11),0.85×10^(-13) cm^2/s,释放比分别降至0.25和0.121。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向4种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规律能够用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表征,且拟合精度R^2均达到0.98以上。通过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4种食品模拟液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释放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平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纳米二氧化钛 矢车菊素 食品模拟液 释放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