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灭活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许桂敏 王婧昕 +3 位作者 刘进仁 李荣荣 石兴民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3-2891,共9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选取了3种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牛皮纸、304不锈钢片、玻璃片)和2种代表性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利用氩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APPJ)处理表面涂布了细菌的材料,采用3种常用的灭菌动力学模型(Log-linear、Geeraerd和Weibull),对比研究了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Ar APPJ对涂布在材料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均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与各组的对照相比,等离子体处理90 s、120 s、150 s的细菌灭活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3种灭菌动力学模型中,Weibull模型的R2数值都接近为1,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最好,表明该模型能够比Log-linear和Geeraerd模型更好地反映等离子体对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细菌的灭活规律,更适合描述等离子体的杀菌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射流 细菌 食品接触材料 动力学模型 灭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研究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杨耀 刘兴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0-121,共12页
目的系统梳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演化以及前沿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1993-2025年5月间收录的728篇核心期刊文献及122项国家标准为样本,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该领域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基金资助、研究力量、研究主... 目的系统梳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演化以及前沿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1993-2025年5月间收录的728篇核心期刊文献及122项国家标准为样本,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该领域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基金资助、研究力量、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进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载文期刊为《包装工程》,主要基金资助来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形成了以钟怀宁、朱蕾等为中心的稳定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间合作也较为紧密。“迁移”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其在关键词共现、主题聚类以及演变进程中均占据显著地位。结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态势,未来还应加强“迁移”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为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在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秀 张琦 +2 位作者 陆佳 王朝晖 杜振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356,共11页
在缺乏相关检测方法、质谱数据库及标准品的情况下,对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FCMs)中迁移浓度差异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来源广泛的迁移物质进行鉴定仍是FCMs安全性评价领域的难点。近年来,高分辨质谱(high resolution... 在缺乏相关检测方法、质谱数据库及标准品的情况下,对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FCMs)中迁移浓度差异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来源广泛的迁移物质进行鉴定仍是FCMs安全性评价领域的难点。近年来,高分辨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FCMs迁移物质筛查领域,为解决上述难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逐渐成为FCMs迁移物质筛查及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近几年(2019—2024年)HRMS技术在FCMs迁移物质筛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HRM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该技术在FCMs迁移物质筛查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HRMS技术应用于FCMs迁移物质筛查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说明,最后对HRMS在FCMs迁移物质筛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通过总结HRMS技术在FCMs迁移物质筛查中的应用现状,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HRMS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质谱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物质 迁移物质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迁移量
4
作者 林海霞 董清木 +9 位作者 曾琪 赖莺 林伟靖 陈艳红 丁华军 沈露虹 涂星朋 杨子禾 林睿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8-143,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方法,为有效管控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液相色谱条件、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橄榄油浸泡液经乙腈提取,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方法,为有效管控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的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液相色谱条件、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橄榄油浸泡液经乙腈提取,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液相色谱法定量;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百分数均为体积分数)浸泡液直接进样,均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浸泡液中双氯酚含量线性范围均为0.50~20.00 m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5,检出限均为0.20 mg/L,定量限均为0.50 mg/L;橄榄油浸泡液中双氯酚含量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kg,相关系数(r^(2))为0.9999,检出限为0.50 mg/kg,定量限为1.00 mg/kg。在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浸泡液中添加质量浓度水平为0.5、1、20 mg/L,加标回收率均为92.06%~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在橄榄油浸泡液中添加浓度水平为1、5、20 mg/kg,加标回收率均为97.27%~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双氯酚迁移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酚 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特定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与监管综述
5
作者 尹琴 丘尽花 +6 位作者 谭愫蔚 胡清心 任照芳 陈胜 李丹 钟怀宁 潘静静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1-199,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RCEP)国家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推动RCEP区域内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协同统一,降低食品接触材料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方法对比分析RCEP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的立法思路及框架体系、高关...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RCEP)国家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推动RCEP区域内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协同统一,降低食品接触材料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方法对比分析RCEP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的立法思路及框架体系、高关注物质要求及风险敏感性差异、标签标识的信息内容要求及标识形式和语言要求,统计分析2024年区域内中日韩互相通报不合格情况。结论对比研究显示虽然部分国家的法规有相似之处,但是RCEP区域内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要求存在法规缺失、监管模式差别大、同一受限物质限量不同、标签标识要求不一的问题,亟须建立协同统一机制,促进区域内食品接触材料贸易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食品接触材料(fcm) 法规框架 标签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在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中的应用及合规管理
6
作者 任照芳 谭愫蔚 +6 位作者 丘尽花 陈蚕蚕 丁晓 李丹 陈胜 钟怀宁 潘静静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0-109,共10页
基于植物纤维在食品接触用塑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了将植物纤维添加到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中使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法规监管情况。综述了常见植物纤维在塑料材料中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了2022-202... 基于植物纤维在食品接触用塑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了将植物纤维添加到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中使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法规监管情况。综述了常见植物纤维在塑料材料中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了2022-2024年欧盟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对该类产品的相关通报,以及中国、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接触用植物纤维塑料产品的法规管控现状,并对该类产品在食品接触领域的安全、合规进行了总结和建议。将植物纤维添加到塑料材料中制备成复合材料,可以改善材料的疏水性能,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加快材料的降解;但植物纤维成分复杂,将其加入到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中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后续使用过程等都有可能引发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中国、欧盟和美国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该类产品进行监管。未来,提高植物纤维/塑料材料在食品接触领域的高值化应用,需要以满足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为前提,避免引起食品安全风险,危害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食品接触 塑料材料 食品安全 法规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7
作者 曹慧 杨春 +5 位作者 来肖京 童小娟 杨阳 王瑾 张慧 朱李娜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采用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上机测试。化合物经Waters AtlantisTM T3色谱柱(15... 采用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上清液经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方式净化后上机测试。化合物经Waters AtlantisTM T3色谱柱(150 mm×2.1 mm,3μm)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1~0.9999,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回收率为81.5%~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0.8%~4.6%,定量限为2~20μg/kg。对各种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少数材料检出含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检测通量大,适用于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中28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 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 被引量:2
8
作者 禄春强 温士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5-1330,共6页
为获得较好的方法准确度和稳定性,优化了取样质量、机械振荡频率、射频功率、雾化气流量等测试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锑、砷、钡、镉、铬、铅、汞和硒)。结果显示,8种... 为获得较好的方法准确度和稳定性,优化了取样质量、机械振荡频率、射频功率、雾化气流量等测试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着色剂中8种盐酸可溶物(锑、砷、钡、镉、铬、铅、汞和硒)。结果显示,8种元素方法检出限在0.02~0.2 mg/g,7次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3.0%。在加标回收实验(汞元素加标1、2和4 mg/kg,其余元素加标12、24和48 mg/kg)中,其回收率为93.8%~105%。10批次着色剂样品中,1批次样品铅元素溶出量超过GB 9685—2016限量值。方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用着色剂中锑、砷、钡、镉、铅、汞和硒7种元素的测定,铬元素的测定可用作六价铬的筛查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着色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盐酸可溶物 六价铬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eScreen 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
9
作者 李敏 林珺 +2 位作者 吴炜亮 隋海霞 杨杏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80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 目的探讨基于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体系BlueScreen HC(BSHC)在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遗传毒性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将人GADD45α基因开放阅读框上游2000 bp序列作为启动子,采用分子克隆构建入嘌呤霉素和高斯荧光素酶(Gluc)双标记的慢病毒质粒pEZX-LvPG04中,并用慢病毒感染人淋巴母细胞TK6,获得稳转细胞系TK6-Gluc。以甲基磺酸甲酯(MMS,终浓度0,1.56,3.13,6.25,12.5,25.0和50.0 mg·L^(-1))为非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环磷酰胺(CTX,终浓度0,0.78,1.56,3.13,6.25,12.5和25.0 mg·L^(-1))为代谢活化条件下的阳性物质,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0.35,0.69,1.38,2.75,5.5和11.0 g·L^(-1))为阴性物质,分别在非活化和活化条件下验证构建的BSHC。将改性淀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MS/PBA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积分数4%乙酸及10%,20%,50%和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40℃、浸泡24 h获得5份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并用DMSO作为溶剂复溶得到5份多组分迁移溶液作为受试物。以终浓度为0,0.38,0.76,1.53,3.05,6.10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在活化和非活化2种条件下处理TK6-Gluc细胞。非活化条件下作用48 h;活化条件下,在添加体积分数1%大鼠肝S9代谢活化系统的同时,作用3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采用Secrete-Pair^(TM)Gaussia Luciferase Assay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Gluc化学发光强度。另外,采用终浓度为3.05和12.20 g·L^(-1)的不同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TA100进行微量波动Ames试验以及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与BSHC遗传毒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BSHC法,将相对细胞活性80%定义为生长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阈值,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80%提示化合物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将实验组相对细胞活性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0%定义为出现细胞毒性,此时将不考虑遗传毒性。在无细胞毒性前提下,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8倍时,非活化条件下实验组Gluc化学发光强度大于溶剂对照组的1.5倍时,判定为遗传毒性阳性;反之认为无遗传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阴性物质DMSO所有浓度均未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MS 12.5,25.0和50.0 mg·L^(-1)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CTX 6.25,12.5和25.0 mg·L^(-1)产生遗传毒性。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6.10和12.20 g·L^(-1)和MS/PBAT的50%乙醇迁移物12.20 g·L^(-1)组细胞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非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活化条件下,MS/PBAT的95%乙醇迁移物12.20 g·L^(-1)和MS/PBAT的4%乙酸迁移物6.10,12.20 g·L^(-1)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所有处理组均未观察到相对细胞活性低于30%的细胞毒性,且未观察到Gluc高表达,表明5种MS/PBAT多组分迁移物在活化条件下均未产生遗传毒性。微量波动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MS/PBAT的5种多组分迁移物3.05和12.20 g·L^(-1)作用于TA98和TA1002种菌株,致突变阳性孔的数量均不超过溶剂对照组的2倍,即均未产生致突变作用;作用于CHL细胞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GADD45α基因的遗传毒性高通量筛选方法BSHC,提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多组分迁移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低有效浓度,并应用更多种类混合物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多组分迁移物 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α基因 遗传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欧盟酸性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晓 刘斌 +5 位作者 尹琴 陈杰 任照芳 丘尽花 潘静静 李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共8页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 目的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迁移试验,并测试样品的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和重金属(锑)迁移量,比较样品在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差异。结果pH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3~5.1,国外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49~4.88,pH<5对4类酸性食品的pH覆盖率均大于或等于pH<4.5。迁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接触材料在4%(体积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特定迁移量都大于或等于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食品接触材料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高于在体积分数4%的乙酸的情况极少。结论根据研究结果,中国采用pH<5定义酸性食品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酸性食品覆盖性更广,更具合理性。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4%(体积分数)的乙酸是比3%(质量分数)的乙酸更为严苛的食品模拟物,因此对于国外出口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即使已经按照欧盟标准采用3%(质量分数)的乙酸进行了迁移量测试,在进口到国内时还应用4%(体积分数)的乙酸按照中国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迁移量测试,以满足中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模拟物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4,4'-二氯二苯砜的迁移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均鹏 奚晓翔 +7 位作者 戴航 刘城昊 陈荣桥 梁明 冼燕萍 吴玉銮 侯向昶 张浩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5-1031,共7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4,4′-二氯二苯砜迁移量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方法。首先对制备的金纳米颗粒(AuNPs)进行表征,并通过理论计算对4,4′-二氯二苯砜的拉曼特征峰进行归属。随后参照GB 31604.1-2015和GB 5009.156-2016... 建立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4,4′-二氯二苯砜迁移量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方法。首先对制备的金纳米颗粒(AuNPs)进行表征,并通过理论计算对4,4′-二氯二苯砜的拉曼特征峰进行归属。随后参照GB 31604.1-2015和GB 5009.156-2016的规定进行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4,4′-二氯二苯砜的迁移实验,将迁移液与AuNPs混合后进行SERS测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4,4′-二氯二苯砜的特征峰(748 cm^(-1))强度与4,4′-二氯二苯砜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8,回收率为85.2%~93.4%,相对标准偏差为4.2%~6.6%,与HPLC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使用所建方法对5个不同品牌聚苯砜奶瓶中的4,4′-二氯二苯砜迁移量进行测定,结果均未检出。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为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4,4′-二氯二苯砜的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4 4′-二氯二苯砜 金纳米颗粒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4种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湘颖 曾铭 +6 位作者 阿文伟 范莹颖 曾莹 陈燕芬 李丹 钟怀宁 郑建国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6,I0005,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癸二酸二正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癸二酸二异辛酯和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酯等4种癸二酸酯类化合物在食品模拟物及化学替代溶剂中的迁移量。对于化... 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癸二酸二正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癸二酸二异辛酯和癸二酸二(2,2,6,6-四甲基-4-哌啶)酯等4种癸二酸酯类化合物在食品模拟物及化学替代溶剂中的迁移量。对于化学替代溶剂95%乙醇和异辛烷,采用直接液体进样法;对于橄榄油食品模拟物,用乙腈萃取后采用基质分散萃取净化后上机测试;对于其他食品模拟物(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和50%乙醇),采用正己烷萃取后上机测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种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在0.30~5.0 mg/kg和0.50~5.0 mg/kg浓度范围内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5;4种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2、0.3~0.5 mg/kg。对塑料样品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95%乙醇和异辛烷浸泡液进行0.30、2.0、4.0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实验,对橄榄油浸泡液进行0.50、2.0、4.0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实验,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2.5%~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4%~8.8%之间。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能够满足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4种癸二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癸二酸酯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抗氧剂245的迁移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望秀丽 全王榫 李志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2-836,共5页
以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和异辛烷作食品模拟物,按照GB 5009.156—2003和GB 31604.1—2015进行迁移试验。... 以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9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和异辛烷作食品模拟物,按照GB 5009.156—2003和GB 31604.1—2015进行迁移试验。前5种食品模拟物的浸泡液用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后,滤液上机测定。分取10 mL 95%乙醇溶液浸泡液,于50℃旋蒸至近干,分两次加入8 mL 8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溶解残渣并稀释至10 mL,上机测定;分取10 mL异辛烷浸泡液,加入10 mL 80%甲醇溶液,摇动约1 min混匀,静置约30 min,收集下层相并用80%甲醇溶液稀释至10 mL,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上机测定。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作固定相,80%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220 nm检测波长下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抗氧剂245的含量。结果显示,抗氧剂245的质量浓度在0.5~10.0 m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为0.14~0.30 m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4%~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5.4%。方法用于不同材质食品接触材料样品的分析,仅在聚甲醛(POM)盖样品中检出了抗氧剂245,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5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20%乙醇溶液、10%乙醇溶液和4%乙酸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抗氧剂245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橄榄油中的迁移量
14
作者 陈建国 陈洁如 +3 位作者 刘在美 詹何珊 魏华 保琦蓓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4-242,共9页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方法。迁移到油性模拟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用乙腈提取,再用PSA-Silica混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供仪器测定。17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的...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9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方法。迁移到油性模拟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用乙腈提取,再用PSA-Silica混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供仪器测定。17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01 mg·kg^(-1),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1 mg·kg^(-1)。17种目标物在0.02~2.00 mg·kg^(-1)、DINP和DIDP在0.20~20.0 mg·kg^(-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达到0.997以上,在食品模拟物试液中加入0.02,0.1,1.0 mg·kg^(-1)3个水平添加量,进行6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回收率在88.8%~99.7%,同一水平RSD值在0.7%~6.9%之间,实验室间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重现性。本方法准确、高效、简便,可用于检测油性模拟物橄榄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法 迁移量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食品接触类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平 陆海冰 +3 位作者 刘文秀 王毅 吴良伟 姚益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硅灰石、晶须、滑石粉等填料引入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中,制备了PP复合材料,并采用DSC,SEM,DMA等方法研究了填料对PP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填料的引入改善了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硅灰石和晶须相比,滑石粉可有效促进层间分子链段的规整排列,在基体中形成相对完善的填料网络,提高P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使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较未改性PP分别提高了55.6%和86.9%,且高添加量下冲击强度未发生明显降低,小分子析出物降至1.49%(w),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填料 机械性能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16
作者 邱月 谭超兰 +2 位作者 刘小玉 陆嘉莉 余秋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 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过有机滤膜,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用超高效色谱柱ACQUITY UPC^(2)HSS C_(18)SB,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柱温40℃、背压13.79MPa)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4min内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2~100mg/L,甲基丙烯酸的线性范围为0.3~100mg/L,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的线性范围为0.4~100mg/L,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卞酯的线性范围为0.5~100mg/L,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85。在高(30mg/kg)、中(6 mg/kg)、低(0.2、0.3、0.4、0.5 mg/kg)3个加标水平下,9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n=6)为89.3%~109.7%,相对标准偏差为0.62%~3.86%,检出限(R_(SN)≥3)为0.05~0.15 mg/kg,定量限(R_(SN)≥10)为0.2~0.5mg/kg。将所建方法应用于30批次实际样品的检测,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残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超高效合相色谱 塑料 食品接触材料 超声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5种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探讨
17
作者 吴敏莲 黄伟乾 +2 位作者 吴国利 吴俊发 叶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5-921,共7页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2-甲基-2-丙烯酸酯等5种丙烯酸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方法。以水、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橄榄油作食...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2-甲基-2-丙烯酸酯等5种丙烯酸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方法。以水、2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溶液、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橄榄油作食品模拟物,按照GB 31604.1—2015和GB 5009.156—2016的要求,水基模拟物的浸泡液过0.22μm有机滤膜直接进样分析;取橄榄油浸泡液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5 mL甲醇,涡旋2 min,以转速8 000 r·min^(-1)离心5 min,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上机分析。以Xbridge BE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磷酸溶液-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10 nm处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水基模拟物中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均在0.3~10.0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0.1 mg·L^(-1),橄榄油中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均在0.3~10.0 mg·kg^(-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0.1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6%~99.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8.0%;方法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样品的分析,其中1份样品中检出丙烯酸甲酯。探究阳性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酸甲酯在不同模拟物、不同迁移温度和不同迁移时间下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丙烯酸类化合物在20%乙醇溶液和橄榄油中迁移能力较强,迁移量随迁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增幅趋于平稳,迁移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迁移时间也随迁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接触材料 丙烯酸类化合物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 被引量:82
18
作者 焦艳娜 丁利 +4 位作者 朱绍华 傅善良 龚强 李晖 王利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中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用20 mL三氯甲烷作提取剂,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为40℃,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clipseXDB-C18(250 mm×4.6 mm,5μm...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中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用20 mL三氯甲烷作提取剂,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为40℃,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clipseXDB-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430 nm。结果显示,4种荧光增白剂4,4'-双[2-(邻氰苯基)乙烯基]苯(1,4-bis(4-cyanostyr-yl)benzene,C.I.199)、1,4-双(2-苯并恶唑)萘(1,4-bis(2-benzoxazolyl)naphthalene,C.I.367)、4,4'-双(2-甲氧苯乙烯基)联苯(4,4'-bis(2-methoxystyryl)biphenyl,C.I.378)和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2,5-thio-phenediylbis(5-tert-butyl-1,3-benzoxazole),C.I.184)可以较好地分离;检出限(S/N=3)分别为0.3、0.1、0.05、0.14mg/L,定量限(S/N=10)分别为1.0、0.4、0.2、0.5 mg/L,回收率范围为78.9%~101.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线性关系良好。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荧光增白剂 食品接触材料 塑料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中9种抗氧化剂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郭春海 陈瑞春 +2 位作者 马育松 吕红英 艾连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24,28,共6页
在不同条件下,将含有已知量抗氧化剂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在水、乙酸(3 g/L)、体积分数为10%,50%和95%的乙醇等5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在规定的时间点抽取一定量的浸泡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氧化剂含量,研究了迁移量及迁移率与... 在不同条件下,将含有已知量抗氧化剂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在水、乙酸(3 g/L)、体积分数为10%,50%和95%的乙醇等5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在规定的时间点抽取一定量的浸泡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氧化剂含量,研究了迁移量及迁移率与时间、温度、模拟物属性、抗氧化剂初始浓度和聚丙烯材料的厚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食品模拟物的属性对抗氧化剂的迁移行为影响最大;迁移量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材料厚度增加,则抗氧化剂迁移量增加,而迁移率降低;薄膜中抗氧化剂初始浓度越高,则迁移量越大,迁移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聚丙烯 聚乙烯 抗氧化剂 迁移 食品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与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 被引量:42
20
作者 艾连峰 郭春海 +2 位作者 葛世辉 陈瑞春 赵安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和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UV-9、VV-326、UV-327、uv-329、uv-234和uv-1577)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四氢呋喃溶解聚氯乙烯、热甲苯溶解聚乙烯材料以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和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UV-9、VV-326、UV-327、uv-329、uv-234和uv-1577)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四氢呋喃溶解聚氯乙烯、热甲苯溶解聚乙烯材料以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净化食品模拟物橄榄油样品;在ACQUITYUP—LCBEHC18(1.7μm×2.1mm×100mm)反相色谱柱上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mL/min的梯度程序使6种紫外吸收剂得到了有效分离;于300nm波长下外标法定量。6种紫外吸收剂在0.01~1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1mg/L,加标回收率为93%-99%,相对标准偏差为1.3%~4.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的同时测定,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紫外吸收剂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