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及其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军 解永春 +3 位作者 张昊 于丹 胡海霞 张维瑾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6期1-5,13,共6页
介绍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划分,系统实现需关注的问题,以及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的结果和评价.
关键词 神舟八号飞船 交会对接 制导、导航与控制 飞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军 陈祖贵 +3 位作者 刘良栋 王南华 孙承启 何英姿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介绍了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性能指标,GNC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模式及GNC分系统设计与研制特点,最后简要给出了神舟飞船GNC分系统历次飞行试验的结果及其功能性能评价。
关键词 神舟宇宙飞船 制导系统 导航系统 控制系统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戚发轫 张柏楠 +3 位作者 郑松辉 杨宏 张庆君 白明生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总结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过程,对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飞行试验 有效载荷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研制及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同祥 娄汉文 +1 位作者 吴国庭 柴洪友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介绍了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任务与功能,分析总结了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研制过程、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点,介绍了飞行试验的验证情况并对此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神舟飞船 结构与机构系统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技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飞船数管分系统研制和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九龙 赵蕾 +1 位作者 孙勇 刘向东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89-96,共8页
神舟五号飞船已完成载人飞行试验,轨道舱现已留轨数月,目前数管分系统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圆满完成了程序控制和数据管理任务,飞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时、延时遥测数据和黑匣子存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管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研制过程及... 神舟五号飞船已完成载人飞行试验,轨道舱现已留轨数月,目前数管分系统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圆满完成了程序控制和数据管理任务,飞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时、延时遥测数据和黑匣子存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管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研制过程及所采用的开发技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对所采用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号宇宙飞船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数据管理系统 1553B总线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飞船应急救生分系统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颐黎 张书庭 柯伦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应急救生分系统是载人飞船最具载人特点的分系统之一,该分系统的任务是在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致命性故障或危险时,采取救生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应急救生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技术方... 应急救生分系统是载人飞船最具载人特点的分系统之一,该分系统的任务是在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致命性故障或危险时,采取救生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应急救生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技术方案,以及飞行试验验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飞船 应急救生系统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七号飞船伴随卫星轨道控制及在轨飞行结果
7
作者 余勇 张锐 +4 位作者 陈宏宇 朱振才 左霖 赵灵峰 吴会英 《载人航天》 CSCD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阐述神舟七号飞船伴随卫星轨道接近及绕飞试验阶段(从与飞船分离到形成绕飞轨道)的高可靠、高精度轨道控制方案,介绍试验任务目标、轨道控制策略、轨道控制系统、轨控参数计算、星上自主轨控管理系统设计,通过在轨飞行试验验证轨道控制... 阐述神舟七号飞船伴随卫星轨道接近及绕飞试验阶段(从与飞船分离到形成绕飞轨道)的高可靠、高精度轨道控制方案,介绍试验任务目标、轨道控制策略、轨道控制系统、轨控参数计算、星上自主轨控管理系统设计,通过在轨飞行试验验证轨道控制考察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卫星 非合作目标 轨道控制 在轨飞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研制及飞行结果分析
8
作者 黄志德 汤兰祥 +3 位作者 傅岚 邓一兵 高峰 俞进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37-44,共8页
介绍了我国载人飞船环控生保分系统的技术状态、任务功能以及研制过程,并对飞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载人飞船 环境控制 生命保障系统 研制 飞行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载人飞行乘员分系统装船产品的研制及飞行结果分析
9
作者 陈欣 宿双宁 +1 位作者 王宪民 俞进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45-51,共7页
乘员分系统装船产品是载人飞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员提供工作、生活保证。本文介绍了乘员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装船产品的主要技术方案及进行各项测试的研制过程,并对飞行结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 装船产品 载人飞行 乘员分系统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ot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的飞行结果
10
作者 Bure.,M. 曹锡生 《控制工程(北京)》 1989年第4期40-47,共8页
关键词 卫星 姿态 轨道 控制系统 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智慧飞行区愿景与架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诗福 赵鸿铎 +1 位作者 郝航程 凌建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针对目前机场飞行区运行现状及管理使用的需求,结合《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明确了机场智慧飞行区运行愿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与梳理智慧飞行区的架构。智慧飞行区以智能物理要素为基础,以功能系统为支撑,组织... 针对目前机场飞行区运行现状及管理使用的需求,结合《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明确了机场智慧飞行区运行愿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与梳理智慧飞行区的架构。智慧飞行区以智能物理要素为基础,以功能系统为支撑,组织相关业务模块,最终保障运行愿景的实现。最后,系统分析了智慧飞行区在场面运行、设施管养、地勤服务、应急救援、能源保障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有效支撑智慧飞行区安全、效率、效益、环保的业务组织模式,对未来智慧飞行区的规划与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飞行 愿景 架构 功能系统 业务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电场算法的城市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光才 金松鹏 +1 位作者 李章萍 刘百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4,共7页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器自身特性及环境限制,构建了多约束条件的载人eVTOL路径规划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人工电场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IAEFA),在传统人工电场算法(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AEFA)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适应库伦参数,并在库伦常数的计算中引入递减系数,以此进行仿真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改进算法进行路径规划的求解效果更优,相较传统粒子群算法和人工电场法,航程更短,高度变化更小且运行更为安全。最后,根据对照实验确定递减系数的取值,当递减系数取值为1.5时,改进算法的求解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中交通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 路径规划 改进人工电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vy飞行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集成学习模型的水质估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爱民 康轩 +3 位作者 袁铮 王海隆 闫翔宇 许有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61,共12页
由于水体的光学复杂性和不同水质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集成学习方法估算水质参数具有优势;然而,在建模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超参数仍然是一个难题。麻雀搜索算法能够快速搜索集成学习模型的最优参数;而Levy飞行算法可以防止麻雀搜索算... 由于水体的光学复杂性和不同水质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集成学习方法估算水质参数具有优势;然而,在建模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超参数仍然是一个难题。麻雀搜索算法能够快速搜索集成学习模型的最优参数;而Levy飞行算法可以防止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陷入局部最优,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使用Levy飞行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对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自适应回归(AdaBoost Regression,ABR)和类别提升回归(CatBoost Regression,CBR)3种集成学习模型进行了优化。以郑州东风渠和熊耳河为研究区,基于实测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和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TSM)数据,构建了LSSA-RF、LSSA-ABR和LSSA-CBR这3种估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经过优化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表现最优的是LSSA-CBR模型;CBR模型是在梯度提升框架下进行的建模,对比RF和CBR模型具有更高维度的学习能力。在叶绿素a的估算中,LSSA-CBR估算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2.325μg·L^(-1),决定系数为0.896;在总悬浮物的估算中,LSSA-CBR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1.598 mg·L^(-1),决定系数为0.882。最后,将精度较好的LSSA-CBR模型应用于卫星Planet影像中,以评估河流叶绿素a和总悬浮物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为环保部门快速了解城市河流水质分布及进行水质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总悬浮物 集成学习模型 Levy飞行—麻雀搜索算法 城市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的民航飞行学员安全作风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青 丁钇文 林育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3-1751,共9页
为探究飞行学员的安全作风形成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组织安全文化作为扩展变量,构建飞行学员的安全作风形成机理假设模型;编制并向160名飞行学员发放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愿、安全作风表现和组织安全文化6个... 为探究飞行学员的安全作风形成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组织安全文化作为扩展变量,构建飞行学员的安全作风形成机理假设模型;编制并向160名飞行学员发放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愿、安全作风表现和组织安全文化6个问卷调查,通过直接路径效应、间接路径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飞行学员的行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安全作风表现,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安全作风表现的影响主要通过行为意愿进行传递,其中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也可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愿,并最终对安全作风表现产生正向影响;组织安全文化在行为意愿对安全作风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增强飞行学员的高度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要求遵章守纪、按章操作,不断推动安全文化融入民航院校,能够帮助飞行学员提升安全作风水平,从根本上保障飞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作风 飞行学员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 形成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热防护结构粗糙界面热阻预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 戴婷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7,共12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通常由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构成,粗糙界面接触热阻对结构整体传热特性和防热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理论预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对热防护结构中隔热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常用CMY(Cooper-...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通常由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构成,粗糙界面接触热阻对结构整体传热特性和防热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理论预测和数值仿真方法对热防护结构中隔热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常用CMY(Cooper-Mikic-Yovanovich)接触热阻模型计算困难、不易描述粗糙界面复杂显微形貌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对接触的力学过程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在数值算例中,通过与文献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探讨了界面温度、接触压力和粗糙度对热阻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接触热阻在结构整体温度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触压力和表面粗糙度均通过影响实际接触面积进而影响接触热阻,界面温度则主要通过影响材料物性参数从而改变接触热阻。高温条件下接触界面间辐射传热增强,引入接触热阻对热防护结构隔热层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 热防护结构 接触热阻 理论预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PRM-SBLFS深度学习的飞行模式智能识别方法
16
作者 孙世岩 李琳 +2 位作者 朱惠民 石章松 梁伟阁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在实际监测任务中,及时有效地识别飞行模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飞行模式识别方法主观性强、模式单一,限制了在复杂情况下的飞行监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局限性,进而导致模式边界定位不精确、识别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敏感边界和... 在实际监测任务中,及时有效地识别飞行模式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飞行模式识别方法主观性强、模式单一,限制了在复杂情况下的飞行监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有局限性,进而导致模式边界定位不精确、识别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敏感边界和长飞行序列的飞行模式智能识别方法(Intelligent Flight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for Sensitive Boundaries and Long Flight Sequences, IFPRM-SBLFS),以对飞行模式进行智能识别。为了更好地探索多模式飞行参数的空间关系,设计自适应图嵌入,针对不同持续时间的飞行模式提出去噪深度多尺度自动编码器,以及用于减轻模型损失的分类加权焦点损失和回归联合时空交集损失。为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采集多架民用航班的真实参数,涵盖11种飞行模式,通过人工标注构建飞行模式数据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在连续飞行架次中自动区分不同的飞行模式,并准确提取模式边界,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07%,且无需任何预处理或后处理;新的智能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精确度和敏感边界的飞行模式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模式 深度学习 敏感边界 飞行序列 自动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称高速飞行器横航向控制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17
作者 付增良 张石玉 +5 位作者 周家检 梁彬 赵俊波 周平 孙玮琪 张宇航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I0002,共9页
面对称高速飞行器在大攻角机动过程中存在气动耦合性强、稳定性弱及非线性、非定常特征显著的问题,这给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控制系统设计和地面验证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型高速飞行器控制特性评估需求,以面对称高速飞行器模型为... 面对称高速飞行器在大攻角机动过程中存在气动耦合性强、稳定性弱及非线性、非定常特征显著的问题,这给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控制系统设计和地面验证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型高速飞行器控制特性评估需求,以面对称高速飞行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在1 m量级高速风洞进行了虚拟飞行试验,设计了低阻尼滚转-偏航两自由度运动机构、小型化舵控装置和高性能无线测控系统,成功完成了多种控制策略下的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机动试验,实现了控制特性评估与控制律对比、验证,为飞行器气动和飞控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和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 控制特性评估 控制律 高速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安然 王珏 +5 位作者 王敏 魏强 彭坤 侯卫国 成艳 安秀枝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具备更强自主飞行能力,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文章介绍的全自主飞行设计,对全电推进卫星及自主运行卫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自主飞行 全电推进 自主变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GBSVDD模型的飞行轨迹异常检测方法
19
作者 李琳 曾雅琴 +2 位作者 朱惠民 孙世岩 梁伟阁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3,共11页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动态以及数据长度实时变化的飞行轨迹数据时特征提取不准确、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网络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SVDD...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动态以及数据长度实时变化的飞行轨迹数据时特征提取不准确、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网络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SVDD)的无监督异常检测方法。利用LSTM网络提取可变长度飞行轨迹的关键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固定长度的序列表示;通过SVDD算法构建多维超球分类器,对正常飞行轨迹进行建模,从而识别潜在异常轨迹。为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引入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Gradient-Based training algorithm, GB),实现LSTM与SVDD参数的联合训练,大幅度提高检测精度和计算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基于梯度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网络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and 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model based on Gradient-Based training algorithm optimization, LSTM-GBSVDD)的飞行轨迹异常检测方法在处理复杂、多变的飞行轨迹异常检测任务中表现出较好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轨迹 长短时记忆 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飞机串联多支柱起落架着陆撞击载荷飞行验证
20
作者 杨全伟 谢帅 +1 位作者 张海涛 陈健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82,共10页
飞行试验是飞机设计验证和鉴定最真实有效的终极手段。某大型飞机主起落架采用了新颖的串联多支柱形式,起落架结构传力和所受着陆撞击载荷复杂,飞行验证的技术难度很大。分析了该起落架串联多支柱的结构特点和各支柱间相互协同承载情况... 飞行试验是飞机设计验证和鉴定最真实有效的终极手段。某大型飞机主起落架采用了新颖的串联多支柱形式,起落架结构传力和所受着陆撞击载荷复杂,飞行验证的技术难度很大。分析了该起落架串联多支柱的结构特点和各支柱间相互协同承载情况,设计了测载应变电桥,针对性设计了包含模拟支柱间协同承载关系校准工况的“一体化”载荷校准方案。针对应变电桥载荷响应特性分析中变量多、数据量大的问题,开发了通过偏相关系数对应变电桥载荷响应的线性度进行评价的新方法。提出了计及校准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的载荷测量模型鲁棒性概念并推导了其数学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对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加权平均并排序,可兼顾鲁棒性和拟合优度的载荷测量建模新方法。给出了应用该模型实测的某飞机典型着陆撞击载荷,定性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定量评估了其幅值。结果表明,起落架载荷校准与建模方法正确,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实测着陆撞击载荷变化规律清晰、合理,量值正确,为设计鉴定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着陆撞击 载荷校准 串联多支柱起落架 应变电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