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通道昆虫飞行磨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宇 陈钟荣 +1 位作者 潘帅 高月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779-4782,共4页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飞行磨的设计。该设计由悬吊支架、数据采集板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板负责将20路昆虫飞行状态上传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进对数据进行坐标显示并生成文本文件。另外温湿度传感器还可对吊飞环境实时监测,使实验者在... 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飞行磨的设计。该设计由悬吊支架、数据采集板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板负责将20路昆虫飞行状态上传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进对数据进行坐标显示并生成文本文件。另外温湿度传感器还可对吊飞环境实时监测,使实验者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虫体飞翔能力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磨 单片机 上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大墨天牛飞行能力的测定
2
作者 阿布都木塔力甫·玉苏甫卡地尔 任利利 +3 位作者 帕黑尔丁·哈斯马杰 阿地力·沙塔尔 郭绍雷 提列克·阿波西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明确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sartor urussovi飞行能力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其迁飞扩散潜力,室内以飞行磨系统测定云杉大墨天牛在不同光周期和补充营养状态下的飞行能力,野外以标记法观测云杉大墨天牛单次飞行距离、停留部位、飞行方... 为明确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sartor urussovi飞行能力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其迁飞扩散潜力,室内以飞行磨系统测定云杉大墨天牛在不同光周期和补充营养状态下的飞行能力,野外以标记法观测云杉大墨天牛单次飞行距离、停留部位、飞行方向、飞行持续时间和飞行高度。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云杉大墨天牛雄虫总飞行时间显著高于雌虫,在16 L∶8 D光周期下成虫总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显著高于24 L∶0 D;补充营养组的成虫总飞行时间、总飞行距离、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均显著高于饥饿组;个体飞行最远距离为7.19 km,最大累计飞行时间为1.31 h,最大飞行速度为12.88 km/h。在野外,成虫主要停留在寄主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离地面约3.0 m树枝上,主要飞行方向为南,单次飞行最远距离为30.0 m,最高飞行高度为15.0 m,最长飞行时间为20 s。云杉大墨天牛室内吊飞条件下具有较强飞行能力,成虫在野外单次飞行距离有限,但可持续飞行,飞行能力受到环境、营养状况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预测云杉大墨天牛种群扩散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大墨天牛 光周期 补充营养 飞行磨 飞行能力 野外迁飞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盲蝽越冬成虫出蛰后飞行能力研究
3
作者 郑艺翔 李太隆 +1 位作者 罗棚 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越冬成虫出蛰后不同时间的飞行能力,为牧草盲蝽越冬后的扩散区域预测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JIADUO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越冬后5个日期的牧草盲蝽进行飞行能力测试,比较种群飞行... 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越冬成虫出蛰后不同时间的飞行能力,为牧草盲蝽越冬后的扩散区域预测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JIADUO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越冬后5个日期的牧草盲蝽进行飞行能力测试,比较种群飞行率、飞行速率、总飞行时间和总飞行距离。结果表明,3月24日刚出蛰的成虫基本不能飞行;4月13日的飞行能力最强,种群飞行率为63.89%,平均飞行速率为1.687 km·h^(-1),总飞行距离为1.609 km,总飞行时间为0.970 h;4月3日的飞行能力次之;4月23日和5月3日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综上,牧草盲蝽越冬成虫的飞行能力与出蛰后的时间关系密切,随出蛰后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越冬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出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麦长管蚜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程登发 田喆 +2 位作者 李红梅 孙京瑞 陈巨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温度、湿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于飞行的温度为 12~ 2 2℃ ,湿度为 6 0 %~ 80 %。在温度 8℃以下或 2 5℃以上 ,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在温度 18℃时 ,麦...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温度、湿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于飞行的温度为 12~ 2 2℃ ,湿度为 6 0 %~ 80 %。在温度 8℃以下或 2 5℃以上 ,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在温度 18℃时 ,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最大分别为 3 10 1h、 3 6 76km。在相对湿度 40 %、 6 0 %和 80 %时 ,飞行时间分别为 1 5 73h、 2 2 72h和 3 0 32h ,飞行距离与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 ,在相对湿度 6 0 %左右时 ,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速度较快。在 2 0℃ ,相对湿度 80 %条件下 ,单个个体的最大飞行时间、最大飞行距离和最大飞行速度可达 14 32h、 2 2 5 1km和 1 5 7km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飞行磨系统 飞行能力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小实蝇飞行能力测定试验初报 被引量:39
5
作者 梁帆 吴佳教 梁广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9-260,共2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dorsalis (Hendel)是为害水果和蔬菜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此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应用飞行磨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 ,初步发现最远可飞行 46 .5 43 0
关键词 桔小实蝇 飞行能力 飞行磨 飞行距离 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地老虎飞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江龙 付晓伟 +1 位作者 赵新成 吴孔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8-895,共8页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迁飞性害虫,研究飞行生物学对明确其迁飞机理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对黄地老虎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对实验室种群飞行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3日龄飞... 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迁飞性害虫,研究飞行生物学对明确其迁飞机理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对黄地老虎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对实验室种群飞行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3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其24 h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率分别达到12.16±0.74 h、48.94±3.40 km和3.76±0.12 km/h。雌蛾与雄蛾间的各项飞行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处女成虫平均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率均显著高于已交配个体。对渤海湾野外迁飞种群飞行能力的测定显示,早季节北迁个体和晚季节回迁个体的平均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距离无显著差异,但皆显著低于实验室种群。黄地老虎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日龄和交配是影响其飞行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地老虎 飞行能力 飞行磨 日龄 交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苏春芳 刘爱萍 +3 位作者 高书晶 徐林波 谢秉仁 王惠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17,共6页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Thunberg 5)个日龄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飞行能力较弱,3日龄开始增强,5日龄达到最高峰;对5日龄成虫的...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Thunberg 5)个日龄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1日龄飞行能力较弱,3日龄开始增强,5日龄达到最高峰;对5日龄成虫的4个温度和3个湿度梯度进行研究发现,适于飞行的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温度在28℃以上,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在20℃时,草地螟阿格姬蜂雌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123 h、0.990 km、0.849 m/s;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分别为1.250 h、0.929 km、0.838 m/s。在相对湿度40%、60%和80%时,雌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354、0.829和0.176 h;雄虫的飞行时间分别为0.428、1.071、0.313 h;飞行距离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在相对湿度60%左右时,平均飞行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阿格姬蜂 温度 湿度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向蕊 吕宝乾 +6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李朝绪 阎伟 彭正强 冯雨艳 李晓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0-1614,共5页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离为15338.40m);椰子织蛾雌、雄虫间的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雄成虫随着13龄增加其飞行能力逐渐增强,雌成虫则随13龄增加飞行能力减弱;总体上,雌、雄椰子织蛾成虫在12:00~24:00时段较活跃,在0:00~12:00不活跃。本研究结果可为椰子织蛾的预警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吊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潜在飞行能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辉 许志春 +1 位作者 Baode Wang 骆有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了评估花曲柳窄吉丁的飞行潜能,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雌雄花曲柳窄吉丁成虫在不同光照时间、交配状态、取食状态和日龄条件下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雌虫24 h内最远飞行距离5 500 m,雄虫最远飞行距离1 397m,雌雄成虫间飞行距离差异... 为了评估花曲柳窄吉丁的飞行潜能,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雌雄花曲柳窄吉丁成虫在不同光照时间、交配状态、取食状态和日龄条件下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雌虫24 h内最远飞行距离5 500 m,雄虫最远飞行距离1 397m,雌雄成虫间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雌虫在24 h光照时间下飞行距离比L/D(昼/夜)=16 h/8 h光照周期下更远;交配雌虫与未交配雌虫在飞行距离上有显著差异,交配后雌虫飞行距离更远,而交配对雄虫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经取食并休息的雌虫飞行距离显著大于不取食不休息的雌虫;不同日龄未取食的花曲柳窄吉丁雌虫飞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1日龄飞行能力最弱,13日龄最强,从1~2日龄开始飞行距离增加,2~4日龄飞行距离随日龄增加而减少,而在4日龄后飞行距离又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花曲柳窄吉丁具有较长距离飞行的潜能,这可为该虫的传播扩散和风险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窄吉丁 飞行能力 飞行磨 白蜡属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小实蝇飞行能力测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瑞玲 杨珊 +1 位作者 王晓渭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1,共6页
利用飞行磨对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性别的桔小实蝇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桔小实蝇雌虫飞行能力有差异(P<0.05),1日、8日、12日龄飞行能力最弱,15日龄飞行能力最强,1.3 h内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3.57 km,最远飞行距离达6.3... 利用飞行磨对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性别的桔小实蝇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桔小实蝇雌虫飞行能力有差异(P<0.05),1日、8日、12日龄飞行能力最弱,15日龄飞行能力最强,1.3 h内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3.57 km,最远飞行距离达6.37 km;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3 h,最长飞行时间达3.56 h;平均飞行速度为0.98 m/s;最快飞行速度达2.26 m/s。不同日龄雄虫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1日、8日龄雄虫飞行能力最弱,15日、25日龄雄虫飞行能力最强,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3.26 km,最远飞行距离达7.68 km;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82 h,最长飞行时间达3.27 h;平均飞行速度为1.05 m/s;最快飞行速度达2.26 m/s。飞行能力最强日龄的桔小实蝇雌、雄虫飞行能力相当,个体间无显著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远距离飞行 飞行能力 飞行磨 静风吊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取食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利娜 郭文超 +2 位作者 吐尔逊 何江 许建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目的]探明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温度和营养条件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马铃薯甲虫雄虫飞行能力稍大于雌虫,但无显著性差异。温度≤25℃时,越冬后... [目的]探明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温度和营养条件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马铃薯甲虫雄虫飞行能力稍大于雌虫,但无显著性差异。温度≤25℃时,越冬后饥饿3d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大于越冬后补充营养3d的成虫,在30℃和33℃时饥饿状态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35℃和38℃越冬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大于饥饿3d的马铃薯甲虫。饥饿3d的马铃薯甲虫在常温下更容易迁飞。[结论]温度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越冬后马铃薯甲虫起飞温度为23℃,25-33℃是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最适飞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后马铃薯甲虫 飞行磨 飞行能力 温度与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实蝇成虫飞行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吉同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主海峰 喻峰 阿里玛斯 罗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成虫飞行扩散能力及相关因子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SUN-FL型智能昆虫飞行信息系统(飞行磨)吊飞方法,测定了不同日龄、性别的枣实蝇成虫的飞行能力,并探究了温度对枣实... 【目的】为了明确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成虫飞行扩散能力及相关因子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SUN-FL型智能昆虫飞行信息系统(飞行磨)吊飞方法,测定了不同日龄、性别的枣实蝇成虫的飞行能力,并探究了温度对枣实蝇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羽化后12 d左右的枣实蝇飞行能力最强,雌虫平均飞行距离和最远飞行距离分别为1.037和3.192 km,雄虫分别为0.943和3.085 km;枣实蝇飞行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相同日龄的雌成虫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略高于雄虫,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最快飞行速度、平均飞行时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环境温度28~34℃为枣实蝇最佳飞行温度区间,且31℃条件下飞行能力最强。【结论】由此可见,枣实蝇成虫具有较强的迁飞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日龄 温度 性别 飞行能力 吊飞 飞行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变化对异色瓢虫的飞行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宗礼 谭晓玲 陈巨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41,共9页
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飞行与爬行搜索能力的影响,对合理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防控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15、25和35℃恒温处理,以及15~35℃连续线性变温和15℃—25℃—35℃跳跃变温处理,利用飞行磨和... 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飞行与爬行搜索能力的影响,对合理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防控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15、25和35℃恒温处理,以及15~35℃连续线性变温和15℃—25℃—35℃跳跃变温处理,利用飞行磨和昆虫行为记录仪测定异色瓢虫成虫对上述温度处理的行为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在15℃平均飞行(14.2±1.9)次、累计飞行(1089.6±112.3)m、(98.3±11.6)min,平均飞行速度为(11.2±1.1)m/min,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而在35℃平均爬行(26.1±2.1)次,共爬行(719.6±73.2)cm、平均爬行速度为(2.6±0.7)cm/s,且方向改变(101.3±11.2)次,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异色瓢虫在连续跳跃变温条件下的飞行能力与运动搜索能力均显著大于连续线性变温及恒定常温(25℃)对照。本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在较低温度下的飞行能力较强,而在较高温度下的爬行搜索能力较强。此外,扰动型环境波动可以显著提升异色瓢虫飞行和爬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飞行行为 搜索行为 飞行磨 连续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意大利蜜蜂采集蜂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建新 王跃武 +2 位作者 李文豪 杨江天 黄智勇 《中国蜂业》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利用飞行磨系统测试意大利工蜂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加深对蜜蜂的飞行行为的认识,为提高流蜜期蜜蜂管理、合理规划蜂场蜜源配置提供依据。本试验环境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和光照强度800 Lux的条件下,对18℃、20℃、22℃、24℃、26℃... 利用飞行磨系统测试意大利工蜂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加深对蜜蜂的飞行行为的认识,为提高流蜜期蜜蜂管理、合理规划蜂场蜜源配置提供依据。本试验环境条件为相对湿度60%~80%和光照强度800 Lux的条件下,对18℃、20℃、22℃、24℃、26℃、28℃下的意大利工蜂的飞行能力进行测试,利用飞行磨系统记录和Matlab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补充营养和水分。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的意大利工蜂的个体的飞行距离的差异显著(P=0.039),累计飞行时间的差异显著(P=0.0435),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不显著(P=0.085)。蜜蜂飞行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此条件下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1314.06m,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754.99s。22℃~28℃,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400~7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蜂 温度 意大利蜜蜂 飞行磨 飞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飞行速度和持续时间监测仪硬件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迅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本文设计了利用微机记录昆虫飞行状态的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设计和制作一个飞行磨供昆虫飞行,另一部分是制作光电传感器和微机检测系统,记录信号并把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归类,送往计算机显示和打印。介绍了其工作... 本文设计了利用微机记录昆虫飞行状态的实验装置,这种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设计和制作一个飞行磨供昆虫飞行,另一部分是制作光电传感器和微机检测系统,记录信号并把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归类,送往计算机显示和打印。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昆虫飞行 飞行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飞行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莎 吕召云 +7 位作者 高欢欢 翟一凡 刘倩 杨普云 李萍 郑礼 李强 于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5-1002,共8页
昆虫的迁飞导致害虫区域性大规模爆发,给农业带来极大的灾难。研究昆虫的飞行能力将为明确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规律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综述分析了昆虫飞行能力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影响昆虫飞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如自身个体间差异... 昆虫的迁飞导致害虫区域性大规模爆发,给农业带来极大的灾难。研究昆虫的飞行能力将为明确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规律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综述分析了昆虫飞行能力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范围,详细阐述了影响昆虫飞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如自身个体间差异、环境、食物胁迫、振翅频率、生殖等及飞行对昆虫的影响,并就昆虫飞行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飞行能力 飞行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飞行能力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强 宫亚军 +4 位作者 曹利军 郑小钰 蒲德强 黄琼 魏书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评测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飞行能力,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海棠、苹果和杏)的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了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 【目的】评测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飞行能力,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海棠、苹果和杏)的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了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和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同一性别个体间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4个飞行参数。【结果】在12 h的飞行测试中,桃小食心虫成虫最长飞行距离为24.54 km,最长飞行时间接近12 h,最大飞行速度为5.88 km/h,飞行11~12 h的个体占比最高(36.98%)。取食同一寄主的雌成虫各飞行参数值均大于雄成虫。取食苹果和海棠的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在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苹果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显著大于取食杏的个体,取食苹果的雌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显著大于取食另外两种寄主的个体;但是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雄成虫间各飞行参数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桃小食心虫成虫飞行能力较强,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成虫间飞行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飞行能力 寄主植物 性别 飞行磨 苹果 海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对赤拟谷盗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欠欠 周国磊 +3 位作者 张涛 汪中明 曹阳 邵小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2-828,共7页
本文利用昆虫飞行磨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雌、雄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分别测定了23℃、26℃、29℃、32℃和35℃等5个温度,45%、65%和85%等3个湿度条件下,赤拟谷盗雌、雄成虫的飞行距离、时间和... 本文利用昆虫飞行磨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雌、雄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分别测定了23℃、26℃、29℃、32℃和35℃等5个温度,45%、65%和85%等3个湿度条件下,赤拟谷盗雌、雄成虫的飞行距离、时间和速度等反应昆虫飞行能力的参数。单次飞行距离、单次飞行时间、单次飞行速度、24 h累计飞行距离及时间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对赤拟谷盗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赤拟谷盗雌、雄成虫飞行;温度为32℃时,赤拟谷盗雌成虫的单次飞行距离、飞行时间、飞行速度、24 h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分别为0.925 m、9.616 s、0.023 m/s、 0.979 km 和2.886 h;雄成虫的单次飞行距离、飞行时间、飞行速度、24 h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分别为0.638 m、6.035 s、0.014 m/s 、0.674 km和3.175 h。在相对湿度45%、65%和85%时,雌成虫的单次飞行时间分别为6.998 s、9.616 s和6.431 s;雄成虫的单次飞行时间分别为3.163 s、6.035 s和0.208 s。飞行速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从飞行能力参数来看,雌虫的飞行能力优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温度 湿度 飞行磨 飞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方翅网蝽飞行能力测试及远距离扩散轨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绍辉 魏美才 +2 位作者 袁国军 崔建新 梅象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摸清温度、日龄和性别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其远距离扩散轨迹。【方法】本研究通过飞行磨系统、高空系留气球和HYSPLIT-4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飞行能力及模拟其种群随气... 【目的】摸清温度、日龄和性别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其远距离扩散轨迹。【方法】本研究通过飞行磨系统、高空系留气球和HYSPLIT-4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飞行能力及模拟其种群随气流远距离扩散轨迹。【结果】飞行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悬铃木方翅网蝽日龄的增加其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逐渐增加,10日龄成虫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最长,随后逐渐下降。不同测试温度(19℃,22℃,25℃,29℃和31℃)下,10日龄成虫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在19℃时最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都逐渐增加,在25℃时两者都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在25℃时的飞行距离显著大于其他测试温度下; 28℃时平均飞行速度最快,显著高于其他测试温度下。雌虫在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上显著高于雄虫。高空系留气球观测结果表明,在5和10 m处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密度较大,随着高度的上升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在35 m高度处种群数量最低,随后又随着高度的升高诱捕数量逐渐增加,65 m以上高度未能诱捕到试虫。利用HYSPLIT-4模型模拟了2015年悬铃木方翅网蝽由南向北的扩散路线为:河南省郑州市-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长治市沁县-沂州市繁峙县-河北省张家口市。【结论】室内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在10日龄、25℃温度下飞行能力最强。田间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可随气流上升至65 m高度,具备随气流进行低空扩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飞行能力 飞行磨 HYSPLIT-4模型 扩散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笑雄 麻正辉 +2 位作者 熊仁次 李志雄 姚永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3-1229,共7页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果树重要的蛀果蛀干害虫,严重制约着香梨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香梨优斑螟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2~5日龄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较强,4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吊飞14 h,平均飞行...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果树重要的蛀果蛀干害虫,严重制约着香梨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香梨优斑螟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2~5日龄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较强,4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吊飞14 h,平均飞行距离14.37±1.35 km,平均飞行时间9.40±0.55 h,平均飞行速度1.59±0.08 km/h。雄成虫飞行距离显著远于雌成虫,但飞行时间和速度差异不显著。雌雄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后飞行能力均有提高,但飞行距离和速度差异不显著。不同交配状态的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测定结果显示,未交配成虫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均高于已交配成虫,但飞行时间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明香梨优斑螟飞行生物学和扩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优斑螟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