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自由度飞行器编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刚 周琳莉 黄席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78-2183,共6页
传统主从式编队常采用线性化反馈控制,很难满足复杂高精度空间飞行器编队要求。针对主从式飞行器相对平动和相对转动运动进行建模,进而得到统一的六自由度飞行器编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所得模型,设计了六自由度飞行器编队控制的... 传统主从式编队常采用线性化反馈控制,很难满足复杂高精度空间飞行器编队要求。针对主从式飞行器相对平动和相对转动运动进行建模,进而得到统一的六自由度飞行器编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所得模型,设计了六自由度飞行器编队控制的滑模控制器和积分反推控制器,并给出基于Lyapunov的严格数学证明。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保证从飞行器六自由度运动跟踪误差的一致渐近收敛,为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等飞行器编队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编队控制 六自由度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航函数和MPC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
2
作者 周超 王佳荣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针对无人飞行器编队协同过程中的避碰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极导航函数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邻居集中其他飞行器的位置信息及其目标位置,建立每架飞行器的导航函数和控制律;然后,基... 针对无人飞行器编队协同过程中的避碰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极导航函数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邻居集中其他飞行器的位置信息及其目标位置,建立每架飞行器的导航函数和控制律;然后,基于MPC设计了分布式高层编队控制律,给出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最后,以5架无人飞行器在末端攻击阶段飞向各自分配的目标点为例,对飞行器编队避碰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导航函数和MPC的飞行器编队协同避碰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飞行器编队 导航函数 预测控制 分布式避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飞行器协同导航最优编队构型设计
3
作者 李兆琦 王新龙 +2 位作者 丁伟 聂光皓 胡晓东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高精度的协同导航是实现多飞行器编队飞行的关键,而编队构型是影响协同导航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协同导航,建立了多飞行器协同导航系统模型,分析了编队构型及其动态变化对协同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确定了使系统完全可观... 高精度的协同导航是实现多飞行器编队飞行的关键,而编队构型是影响协同导航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协同导航,建立了多飞行器协同导航系统模型,分析了编队构型及其动态变化对协同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确定了使系统完全可观测的编队构型;进而,基于系统可观测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协同导航定位精度评价模型,得到了多飞行器协同导航最优编队构型。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非最优编队构型,采用最优编队构型时的定位精度可提高75%以上,有效提升了编队飞行器的协同导航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编队 协同导航 可观测度 最优编队构型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拓扑约束的多飞行器高精度协同相对导航方法
4
作者 卢克文 王新龙 王彬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多飞行器编队的多重作业能力强、可靠性高、整体效率高,是未来航空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高精度的相对导航是实现多飞行器编队飞行的关键。为了实现高精度相对导航,现有方法通常采用增加导航传感器种类或提高导航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方式... 多飞行器编队的多重作业能力强、可靠性高、整体效率高,是未来航空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高精度的相对导航是实现多飞行器编队飞行的关键。为了实现高精度相对导航,现有方法通常采用增加导航传感器种类或提高导航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方式提升相对导航精度,但这不仅导致相对导航系统成本和体积的增加,而且会导致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为此,本文从编队整体的几何拓扑结构出发,建立编队几何拓扑约束模型,并将其引入对相对惯导误差的估计中,提出一种基于几何拓扑约束的协同相对导航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引入整个编队的几何拓扑信息,能够在不增加导航传感器配置的前提下提升相对导航精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得到一种多飞行器高精度协同相对导航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比现有方法更高的相对导航精度,其相对定姿、相对定位和相对测速的误差均方差分别减少了66.48%、48.73%和69.53%以上,可以实现多飞行器之间高精度的相对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编队 航空领域 几何拓扑约束 协同相对导航 导航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飞行器自适应编队制导控制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梁雯洁 贾晓洪 《航空兵器》 2015年第3期8-12,共5页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飞行器编队飞行的精确动力学模型,考虑了非线性项和J2项对飞行器编队模型精度的影响,利用自适应方法,在线评估J2摄动项对飞行器编队相对运动的影响。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保障了在未知空间摄动... 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飞行器编队飞行的精确动力学模型,考虑了非线性项和J2项对飞行器编队模型精度的影响,利用自适应方法,在线评估J2摄动项对飞行器编队相对运动的影响。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保障了在未知空间摄动影响下飞行器编队相对位置跟踪误差的全局渐近稳定。仿真结果显示:新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飞行器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模型误差引起的燃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编队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 J2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约束的灵巧飞行器开闭环综合制导方法
6
作者 李彬 韦文书 +1 位作者 吕艳 惠俊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空间灵巧飞行器编队技术主要采用结合任务需求实现队形的构成和位置保持,基于主从原理和虚拟结构方法,考虑针对多任务的队形改变和保持需求,提出了编队过程中的多种约束。通过对开环最优轨线的分析,结合最省燃料方式给出可行的轨线形式... 空间灵巧飞行器编队技术主要采用结合任务需求实现队形的构成和位置保持,基于主从原理和虚拟结构方法,考虑针对多任务的队形改变和保持需求,提出了编队过程中的多种约束。通过对开环最优轨线的分析,结合最省燃料方式给出可行的轨线形式和对应的控制解,并设定不同类型的闭环控制律,形成基于最优理论的空间飞行编队的高精度时间可控的队形控制方法。最终结合空间多飞行器编队应用,进行所提出方法的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编队控制方法能满足燃料、精度等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编队 最优控制 飞行器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角速度测量和饱和输入条件下航天器编队姿态有限时间跟踪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关启学 代京 +1 位作者 王伟光 姜月秋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无角速度测量和饱和输入条件下航天器编队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有限时间协同控制协议。通过数学转换将未知饱和输入的影响与外部扰动相结合为总扰动,基于航天器的姿态信息,通过所设计的有限时间非线性观测器在线... 针对无角速度测量和饱和输入条件下航天器编队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有限时间协同控制协议。通过数学转换将未知饱和输入的影响与外部扰动相结合为总扰动,基于航天器的姿态信息,通过所设计的有限时间非线性观测器在线估计未知总扰动,应用所提出的滑模控制协议,实现各航天器姿态跟踪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滑模控制协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编队 无角速度测量 饱和输入 有限时间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星编队星座相对状态自主确定 被引量:8
8
作者 杏建军 郗晓宁 +1 位作者 王威 韩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针对 NASA的 ST- 3中自主编队飞行的双星星座 ,研究在无 GPS信号覆盖区域 ,利用星载类 GPS的伪距和载波观测数据自主确定双星星座之间相对位置与钟差的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 ;然后研究利用卫星姿态机动提供的几何信息 ,... 针对 NASA的 ST- 3中自主编队飞行的双星星座 ,研究在无 GPS信号覆盖区域 ,利用星载类 GPS的伪距和载波观测数据自主确定双星星座之间相对位置与钟差的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 ;然后研究利用卫星姿态机动提供的几何信息 ,进行单差整周模糊度初始化的问题 ,讨论了最优化的卫星姿态机动方案 ;最后给出了仿真协方差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 自主编队飞行器 自主确定 星间相对测量 初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