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翼结构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与途径
1
作者 贾贺 刘靖雷 +4 位作者 马可瑶 闫云龙 裴晓燕 刘海烨 王永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柔翼结构飞行器具有轻质、空间集成、重复使用、有较大的阻力面积和升力系数等优点,可实现巡航飞行、低速驻空、再入返回、气动减速、定点归航、着陆缓冲等功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智能控制系统是柔翼结构飞行器飞航与回收着陆系统的核... 柔翼结构飞行器具有轻质、空间集成、重复使用、有较大的阻力面积和升力系数等优点,可实现巡航飞行、低速驻空、再入返回、气动减速、定点归航、着陆缓冲等功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智能控制系统是柔翼结构飞行器飞航与回收着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智能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对柔翼结构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刚-柔组合体一体化控制与仿真、环境感知与健康状态在线评估、航迹规划与跟踪飞行控制、集群飞行控制、着陆与缓冲智能控制、智能硬件容错与重构等关键技术。对柔翼结构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飞行环境的智能及柔性感知、气动参数的在线识别、多任务模式自主执行及控制系统的演进学习等发展建议,通过对智能控制技术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为柔翼结构飞行器系统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翼结构 飞行器 智能控制 关键技术 感知-演化-决策-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征稿简则
2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原名《控制工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4-1579//CN11-5664/V).主要报道空间控制领域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刊登创新性学术见解的研究论文.其内容涵盖空间飞...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原名《控制工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4-1579//CN11-5664/V).主要报道空间控制领域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刊登创新性学术见解的研究论文.其内容涵盖空间飞行器、空间活动、空间试验的控制技术,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空间飞行器、空间活动、空间试验中的应用,上述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研究、试验与应用,系统与部件的仿真技术、信息处理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上述控制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控制技术 空间飞行器 应用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征稿简则
3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原名《控制工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4-1579//CN11-5664/V).主要报道空间控制领域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刊登创新性学术见解的研究论文.其内容涵盖空间飞...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原名《控制工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674-1579//CN11-5664/V).主要报道空间控制领域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刊登创新性学术见解的研究论文.其内容涵盖空间飞行器、空间活动、空间试验的控制技术,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空间飞行器、空间活动、空间试验中的应用,上述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研究、试验与应用,系统与部件的仿真技术、信息处理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上述控制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控制技术 空间飞行器 应用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4
作者 姚德清 魏毅寅 +1 位作者 杨志红 崔乃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0-859,共10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发展情况基础上,针对其典型的任务形态给制导控制技术带来的挑战,分别从动力学建模、轨迹优化与制导、飞行控制与导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导控制技术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 本文在简要介绍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发展情况基础上,针对其典型的任务形态给制导控制技术带来的挑战,分别从动力学建模、轨迹优化与制导、飞行控制与导航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制导控制技术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空天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后续发展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动力学建模 轨迹优化与制导 导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飞行器高速高精度控制中计算技术的探讨
5
作者 王丽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23-125,共3页
针对飞行器向高速高精度控制的方向发展的需求,对支撑其发展的计算技术领域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算法的研究、飞行器控制系统处理器芯片的设计、编程语言的选择、软件的设计等。其中对飞行器软件中算法的优化、飞行器控... 针对飞行器向高速高精度控制的方向发展的需求,对支撑其发展的计算技术领域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算法的研究、飞行器控制系统处理器芯片的设计、编程语言的选择、软件的设计等。其中对飞行器软件中算法的优化、飞行器控制系统中最小结构专用芯片的设计等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控制系统 计算技术 算法 处理器芯片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航函数和MPC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
6
作者 周超 王佳荣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针对无人飞行器编队协同过程中的避碰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极导航函数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邻居集中其他飞行器的位置信息及其目标位置,建立每架飞行器的导航函数和控制律;然后,基... 针对无人飞行器编队协同过程中的避碰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极导航函数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结合的飞行器编队分布式避碰控制方法。首先,利用邻居集中其他飞行器的位置信息及其目标位置,建立每架飞行器的导航函数和控制律;然后,基于MPC设计了分布式高层编队控制律,给出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最后,以5架无人飞行器在末端攻击阶段飞向各自分配的目标点为例,对飞行器编队避碰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导航函数和MPC的飞行器编队协同避碰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飞行器编队 导航函数 预测控制 分布式避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态滑模飞行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耿洁 刘向东 王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2,共6页
基于高超声速航空飞行器的纵向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滑模原理的飞行控制器。在将模型进行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基础上,构造辅助的滑模变量,求取了滑模控制量,实现了动态滑模控制的两阶段收敛。证明了传统滑模面以及辅助滑模面有限时... 基于高超声速航空飞行器的纵向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滑模原理的飞行控制器。在将模型进行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基础上,构造辅助的滑模变量,求取了滑模控制量,实现了动态滑模控制的两阶段收敛。证明了传统滑模面以及辅助滑模面有限时间内的收敛特性,并给出了控制器参数所满足的条件。该方法对不连续的控制量输出加以积分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普通滑模控制器的抖振现象。在33 528 m高度和马赫数15的平稳巡航条件下的仿真研究表明:与普通滑模控制器相比,动态滑模有效降低了抖振,并且对参数不确定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 动态滑模 飞行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隐层神经网络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轨迹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亮 姜长生 薛雅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轨迹线性化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单隐层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在线估计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神经网络输出用以抵消不确定性对轨迹线性化方法控制性能的影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用以克服逼近误差,... 研究了一种新的空天飞行器鲁棒自适应轨迹线性化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单隐层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在线估计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神经网络输出用以抵消不确定性对轨迹线性化方法控制性能的影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用以克服逼近误差,并使闭环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严格的理论证明表明,给定的自适应调节律能够保证闭环系统跟踪误差最终收敛至任意小紧集。空天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很恶劣的条件下,新方法仍然表现出很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 导航技术 轨迹线性化控制 单隐层神经网络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空无人飞行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与仿真 被引量:12
9
作者 苑严伟 张小超 +1 位作者 毛文华 赵化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了远程控制超低空无人飞行器起降和监视其飞行状况,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导航与控制方法。借助Multigen Creator软件,建立了飞行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由DEM数据生成了地形场景,研究了三维模型的驱动方法。根据飞行器上装载的GPS接收... 为了远程控制超低空无人飞行器起降和监视其飞行状况,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导航与控制方法。借助Multigen Creator软件,建立了飞行器的三维仿真模型,由DEM数据生成了地形场景,研究了三维模型的驱动方法。根据飞行器上装载的GPS接收机和其他传感检测设备实时传递的参数对虚拟环境下的飞行器模型及飞行场景进行驱动。同时给出反馈信号,控制飞行器按预定路线和姿态飞行,利用GIS技术,在数字地图上显示飞行轨迹。对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进行实时控制,仿真试验表明,对飞行器的远程导航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空无人飞行器 虚拟现实 开放性图形库 导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制动轨道转移飞行器(AOTV)的制导导航和控制问题
10
作者 何运国 崔绍春 《运载火箭与返回技术》 1989年第3期1-15,共15页
关键词 飞行器 制导 导航 控制
全文增补中
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5
11
作者 白鹏 陈钱 +2 位作者 徐国武 刘荣健 董二宝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6-443,共18页
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是当前航空航天飞行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是最有可能带来航空航天技术变革,产生颠覆性影响的领域之一,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指出飞行器可变形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即:1)未来飞行器的飞行空域... 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是当前航空航天飞行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是最有可能带来航空航天技术变革,产生颠覆性影响的领域之一,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指出飞行器可变形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即:1)未来飞行器的飞行空域、速域不断扩大,固定外形可能无法满足不同飞行工况对飞行器气动和飞行性能的需求;2)单架飞行器实现多个飞行使命和任务,可能需要飞行器在执行不同飞行任务时具有不同的气动外形;3)提升现有飞行器的气动总体性能,要求其在各个飞行阶段,通过调整气动外形,使其始终保持优良的气动和飞行性能。介绍了现代意义上的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所包含的“变形”和“智能”两方面的含义,其中“变形”是指不同空间尺度(局部、分布、整体)和时间尺度的连续变形,涵盖的范围很宽。按照变形尺度和实现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局部变形(小变形)、分布式变形(中等尺度变形)、整体式变形(大尺度变形)。按照实现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类:机械式变形和基于智能材料结构的变形。并指出当前这个领域的所谓“智能”基本都限制在智能材料或结构、智能控制等较为单一的领域,距离理想的智能变形有很大差距。本论文的论述重点放在可变形技术所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第二,从1903年人类第一架依靠柔性变形机翼实现控制的莱特兄弟的带动力飞行器起,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F14为代表的变后掠翼技术,至近些年来在湾流III飞机上成功实现飞行演示验证的连续变后缘弯度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可变形飞行器的发展历程。第三,分别从可变形飞行器设计所面临的关键技术和可变形飞行器两大基础科学问题及技术瓶颈问题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可变形飞行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设计的角度看,主要问题在于:智能可变形飞行器需求分析和概念研究,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总体和分系统设计技术。从基础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的角度看,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即:可变形飞行器气动、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变形结构、驱动与变形控制。第四,针对智能可变形飞行器的内涵、可变形的技术指标、变形材料与结构以及效费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最后对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智能可变形飞行器技术是螺旋式发展的,一方面需要开展广泛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探索研究,从基础做起;另一方面需要从工程化的角度梳理可变形飞行器一类或几类较为明确的背景需求,以牵引该领域的有序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变形飞行器 关键技术 总体设计 变形飞行器气动 智能材料结构 变形飞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会期间自动变轨飞行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
12
作者 Josian Fabrega Michel Frezet +1 位作者 Jean-Louis Gonnaud 张康华 《控制工程(北京)》 1998年第5期36-42,共7页
自动变轨飞行器(ATV)是欧洲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在轨补给任务而设计的一种后勤变轨飞行器,在ATV设计中难度最大的要求是与载人空间站的自主在轨交会能力。ATV是欧洲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这种能力的飞行器。目前,ATV正处于研制计划的B阶段... 自动变轨飞行器(ATV)是欧洲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在轨补给任务而设计的一种后勤变轨飞行器,在ATV设计中难度最大的要求是与载人空间站的自主在轨交会能力。ATV是欧洲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这种能力的飞行器。目前,ATV正处于研制计划的B阶段。包括详细设计和首飞模型结构研制的C/D阶段计划于1997年开始,2002年首飞。文章集中讨论B阶段(即确定ATV与阿尔法空间站交会期间其制导、导航和控制(GNC)的功能的基线)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 对接 制导 导航 自动变轨飞行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延及联合连通拓扑的多飞行器分布式协同编队飞行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瑞彬 宋建梅 张民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2-502,共11页
针对具有简单动力学特性的多飞行器非线性系统模型,在系统存在通讯时延及网络拓扑为联合连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利用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分析具有时延的多飞行器编队系统稳定性,并以线性矩阵不... 针对具有简单动力学特性的多飞行器非线性系统模型,在系统存在通讯时延及网络拓扑为联合连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分布式编队控制算法。利用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分析具有时延的多飞行器编队系统稳定性,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形式给出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编队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讯延迟、控制协议参数、网络拓扑等满足稳定性条件时,文中提出的编队控制算法能使多飞行器编队系统渐近收敛至期望的速度,并且形成预期的编队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编队控制 联合连通拓扑 飞行器系统 时延 一致性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容错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占林 安敬军 +1 位作者 裘丽华 石立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68,72,共6页
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中,随着主动控制技术、随控布局及电传操纵系统的普遍采用,飞行控制系统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系统容错、冗余技术是为飞行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而被提出来的。本文就飞行控制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飞控计算机、... 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中,随着主动控制技术、随控布局及电传操纵系统的普遍采用,飞行控制系统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系统容错、冗余技术是为飞行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而被提出来的。本文就飞行控制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飞控计算机、伺服机构、传感器)中容错、冗余技术应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飞控系统的冗余配置方案,一种解决冗余系统同步问题的新方法、消除系统交联隅合的措施以及冗余系统中各通道间信息传输的方法。容错飞控计算机是本文阐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 监控 飞行控制系统 容错技术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分配的过驱动碟形飞行器滑模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友安 邬寅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94-1198,共5页
为了避免一些执行机构提前出现饱和,针对具有位置约束的过驱动碟形飞行器,按照执行机构的约束范围,提出了一种比例分配策略.基于该策略,可以使双输入系统简化成单输入系统,并避免有执行机构提前出现饱和.考虑执行机构具有一阶动态特性... 为了避免一些执行机构提前出现饱和,针对具有位置约束的过驱动碟形飞行器,按照执行机构的约束范围,提出了一种比例分配策略.基于该策略,可以使双输入系统简化成单输入系统,并避免有执行机构提前出现饱和.考虑执行机构具有一阶动态特性和系统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设计了滑模控制律.通过比例分配和伪逆分配的比较,得出了一种确定伪逆分配权矩阵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过驱动 控制分配 滑模控制 碟形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预设性能精细姿态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贺伟 杨秀霞 +1 位作者 沈如松 胡云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将反演控制技术、预设性能控制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研究设计巡航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精细姿态控制器。研究中考虑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弹性形变对飞行攻角的影响,引入诱发攻角的概念来刻画气动弹性对飞行器的影响;在考虑弹性的情况下,利用预... 将反演控制技术、预设性能控制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研究设计巡航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精细姿态控制器。研究中考虑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弹性形变对飞行攻角的影响,引入诱发攻角的概念来刻画气动弹性对飞行器的影响;在考虑弹性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性能的设计来满足精细姿态控制的指标要求,同时可以兼顾系统的瞬态性能;利用全局调节动态神经网络在线逼近诱发攻角方程中的未知项,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神经网络权值、中心点和影响范围的自适应调节律,引入鲁棒项来处理神经网络逼近误差的影响,最终设计出考虑气动弹性情况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预设性能精细姿态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闭环系统所有信号均有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使系统跟踪误差满足预设性能的要求,以此实现姿态精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 气动弹性 预设性能 精细姿态控制 诱发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和飞行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锋 石文 +1 位作者 欧忠明 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107,共5页
微型飞行器的主要关键技术是低Re数气动及相关的力学问题和飞行控制技术 ,飞行控制技术面临的新问题实质是由于飞行器微小型化面临的低Re数流动引起的附加问题。本文结合微型飞行器的全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分别讨论微型飞行器低Re数绕流... 微型飞行器的主要关键技术是低Re数气动及相关的力学问题和飞行控制技术 ,飞行控制技术面临的新问题实质是由于飞行器微小型化面临的低Re数流动引起的附加问题。本文结合微型飞行器的全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分别讨论微型飞行器低Re数绕流特点和机理 ;不同外形的低Re数气动特性以及飞行控制技术中的相关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飞行控制 气动特性 关键技术攻关 微小型化 绕流 外形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失点的四旋翼飞行器走廊自主导航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 邵士亮 +1 位作者 李大舟 王家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6-1549,共4页
针对现有消失点估计算法中存在的不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消失点估计算法——VQME算法,该算法的正确性、鲁棒性与实时性得到了验证,并且验证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多耦合等特性,提... 针对现有消失点估计算法中存在的不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消失点估计算法——VQME算法,该算法的正确性、鲁棒性与实时性得到了验证,并且验证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同时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多耦合等特性,提出了一种级联的多变量RBF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方法,运用该控制方法和以消失点为目标点的导航策略,最终实现了四旋翼飞行器在走廊中的自主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 消失点 神经网络 自适应控制 自主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递阶滑模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辰 马广富 +1 位作者 孙延超 李传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0-850,共11页
针对存在扰动、执行机构死区非线性以及系统不确定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纵向通道模型,提出了带有新型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递阶滑模控制器。递阶滑模控制器采用多层终端滑模面的回归结构,能够保证系统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0.... 针对存在扰动、执行机构死区非线性以及系统不确定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纵向通道模型,提出了带有新型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递阶滑模控制器。递阶滑模控制器采用多层终端滑模面的回归结构,能够保证系统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0.将执行机构的死区非线性简化为输入的未知扰动,对于系统中存在的由扰动和不确定性产生的复合扰动,设计了新型非线性扰动观测器,补偿作用避免了通过增大系统增益提高控制系统抗扰动性能,同时观测器可以对死区非线性产生的系统扰动进行观测,消除死区非线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理论证明了观测值误差为渐进收敛。基于Lyapunov理论对带有扰动观测器的综合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证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 递阶终端滑模 扰动观测器 干扰抑制 死区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控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战培国 胥家常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空间飞行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使用Hyper-X模型进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主动和被动控制研究的情况。NASA兰利研究中心在20in马赫数6和31in马赫数10风洞使用Hype...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空间飞行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使用Hyper-X模型进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主动和被动控制研究的情况。NASA兰利研究中心在20in马赫数6和31in马赫数10风洞使用Hyper-X模型进行了高超声速边界层控制主动和被动方法研究,评估了强迫转捩几种概念的有效性,包括使用被动离散粗糙元和主动质量增加(吹气)。被动粗糙度研究产生的后掠斜坡构型已经成功用于马赫数7飞行试验。介绍了研究采用的各种边界层主、被动控制构型及试验模型热传导分布、激波系分布和表面流谱测量方法;对部分边界层主、被动控制典型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 边界层控制 超燃冲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