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早期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
方雨新
张晶
郑燕
刘倩
李颖
王玥
张秋露
柳静
胡雅斌
文飞
周跃华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2
|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再近视一例 |
雷玉琳
郑秀云
党光福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3
|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
张晶
郑燕
刘倩
周跃华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4
|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
买志彬
刘苏冰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5
|
使用飞秒激光刀制作角膜瓣行LASIK的像差分析 |
蒋炎云
胡燕华
张青松
雷晓华
|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6
|
飞秒激光制瓣再次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
董坤峰
张印博
张继玲
尹会苏
康焕君
申华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7
|
两种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对比 |
刘俐娜
陈晓莲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建强
丁辉
吴挺飞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8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和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
王同梅
廖荣丰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9
|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范围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
李晶
魏升升
万雅群
李勇
叶璐
李娟
刘建国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并发症处理和长期疗效评价 |
王萌萌
王晶晶
尹会
苏韩
龙辉
贾鑫
李明然
李丽艳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1
|
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再制瓣与用原瓣的比较研究 |
赵志国
楚媛
李忠庆
马雪燕
谷保民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2
|
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唐平
王康宏
陈梨萍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13
|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
雷晓华
喻长泰
张青松
江霞
|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4
|
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比较 |
翟长斌
郝颖娟
易省平
刘娟
张晶
周跃华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5
|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
孙广莉
韩文杰
刘方
苏刚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17
|
|
16
|
不同FS-LASIK飞秒激光机制作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及对术中角膜瓣相关操作的影响 |
王萌萌
王晶晶
刘延东
尹会苏
张印博
董兴国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7
|
FEMTO-LDV飞秒激光设备应用3a后制瓣稳定性分析 |
许寅聪
鲁齐
王超英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
赵小虎
李海燕
孙同
余克明
谭勇
|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9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飞秒激光LASIK角膜瓣厚度的可预测性 |
潘海涛
胡钦瑞
王春红
黄振平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角膜帽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角膜瓣的对比 |
胡雅斌
周跃华
张晶
张丽
郑燕
刘倩
|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