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早期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方雨新 张晶 +8 位作者 郑燕 刘倩 李颖 王玥 张秋露 柳静 胡雅斌 文飞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second-LASIK,FS-LASIK)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90眼)近视患者于我院屈光中心行双眼FS-LASIK术,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 Vision软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戴镜组),并于术后第3天复诊时取出,另一眼作为非戴镜组,不戴角膜接触镜。对比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后1 d、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瓣对合情况、主观症状评分。观察戴镜组与非戴镜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裂隙灯检查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角膜瓣对合情况:术后1 d时戴镜组优于非戴镜组的比例占总数的66.7%(30例);术后3 d时,戴镜组较好的比例略微下降为64.5%(29例);术后1周后,戴镜组与非戴镜组角膜瓣与基质床交界面差异不明显。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戴镜组与非戴镜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量、下泪河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 18.6%的患者表示配戴绷带镜较为舒适,32.6%认为并不舒适,而48.8%患者未感到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上述主观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6.3%、51.2%及32.5%。结论 FS-LASIK术后早期常规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有助于角膜瓣的贴附,使对合面更加平整和均匀,但在泪膜稳定性方面并没有明显作用。大部分患者并未因配戴绷带镜而有效缓解了主观不适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角膜对合面 下泪河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再近视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7-888,共2页
忠者,男,22岁,因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术后3年视力明显下降,于2010年5月21日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眼科就诊。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lasik 激光 术后 近视 治疗 眼科医院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晶 郑燕 +1 位作者 刘倩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3,共7页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的 比较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拟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204眼.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各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10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微型角膜刀制瓣组52例104眼行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波前像差仪分析6 mm瞳孔下Zernike系数及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5、3.0、6.0、12.0和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裸眼视力达到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分别占95.1%、94.2%和93.9%,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94.2%、93.8%和93.2%.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37±2.12)、(-0.26±0.45)和(-0.45±0.51)D,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6.25±2.05)、(-0.44±0.64)和(-0.35±0.59)D,术后3个月和1年2个组间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l.194、1.429,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总高阶像差(RMSh)及各项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个组间术眼在暗视状态下1.5 c/d空间频率的Lo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2.0 c/d和18.0 c/d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产生的高阶像差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视觉质量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 近视/手术 像差 对比敏感度 激光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7,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人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激光 角膜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飞秒激光刀制作角膜瓣行LASIK的像差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炎云 胡燕华 +1 位作者 张青松 雷晓华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刀与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的像差变化。方法将行LASIK的患者21例42眼分别使用飞秒激光刀(16眼)与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26眼)制作角膜瓣后,在同一机型下行激光切削,术后...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刀与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眼球的像差变化。方法将行LASIK的患者21例42眼分别使用飞秒激光刀(16眼)与普通自动角膜板层刀(26眼)制作角膜瓣后,在同一机型下行激光切削,术后10d、1个月、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像差进行分析。结果角膜板层刀组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飞秒激光组高阶像差较术前减少,两组的高阶像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自动角膜板层刀组球差增加明显高于飞秒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飞秒激光刀制作角膜瓣行LASIK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手术造成的像差增加,对提高LASIK术后的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lasik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再次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坤峰 张印博 +3 位作者 张继玲 尹会苏 康焕君 申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LASIK术后近视患者40例(80眼),进行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行LASIK,术后予以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波前像...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LASIK术后近视患者40例(80眼),进行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行LASIK,术后予以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眩光CSF,并与术前相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1.07±0.11较术前0.10±0.05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屈光度为(-0.23±0.54)D较术前(-2.37±0.77)D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为0.52±0.18与术前0.50±0.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SF在6.0c·d-1对数为1.80±0.11比术前1.62±0.12显著改善(P<0.05);在18.0c·d-1对数为1.25±0.08,比术前0.91±0.09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眩光CSF在18.0c·d-1对数为1.02±0.09,较术前(0.55±0.08)显著改善(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LASIK可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lasik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俐娜 陈晓莲 +4 位作者 钟兴武 陈海波 邢建强 丁辉 吴挺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 目的评估FS200和VisuMax两种不同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的不同。方法选取20例40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VisuMax组),20例40眼行FS200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FS200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暗视下有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所有患者的UCVA均达到1.0及以上,有效指数为1.06±0.18(VisuMax组)和1.04±0.20(FS200组)(P=0.397),等效球镜为(0.11±0.22)D(VisuMax组)和(0.14±0.22)D(FS200组)(P=0.573),两组所有患者的等效球镜均在±1.00 D内,90.0%(VisuMax组)和87.5%(FS200组)的患者等效球镜在±0.50 D内(P=1.000),无患者出现BCVA下降,术后3个月时两组暗视无眩光情况下对比敏感度中频段均有提高(1.0∶5.0、1.0∶2.7),暗视有眩光下所有频段对比敏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的视力和暗视下对比敏感度变化是一致的,两种飞秒LASIK手术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对比敏感度 角膜磨镶术 原位激光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和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同梅 廖荣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探讨F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4月在安徽...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探讨F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6例91眼,其中FS-LASIK组27例53眼,SBK组19例38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周及1个月用Oculyzer系统测量角膜顶点(中央区)和直径2、4、6mm同心圆上(旁中央区、近周边区、周边区)共27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FS-LASIK和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结果FS-LASIK组术后1d、1周和1个月角膜后表面中央区高度差分别为(-0.924±1.859)、(-1.151±1.586)和(-0.940±1.994)μm,周边区高度差分别为(1.046±1.667)、(1.172±1.566)和(1.023±1.622)μm,旁中央区和近周边区发生极微后移和前凸;SBK组术后1d、1周和1个月角膜后表面中央区高度差分别为(-0.684±1.454)、(-1.053±1.723)和(-0.553±1.572)μm,周边区高度差分别为(1.207±1.317)、(1.327±1.529)和(1.208±1.415)μm,旁中央区及近周边区发生极微后移和前凸;2个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中央区、旁中央区、周边区和旁周边区高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FS-LASIK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中央区及旁中央区只有等效球镜度(SE)、手术切削深度(AD)2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他两区域自变量术前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TCT)、SE、AD、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RBT)、切削比(AD/TCT)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FS-LASIK和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顶点发生轻微后移和周边部发生轻微前凸,术后1周时变化最明显,术后1个月时有所恢复。FS-LASIK和SB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均发生轻微变化,但不足以引起角膜扩张,随着预矫正屈光度和AD增加,角膜后表面形态越容易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高度 Oculyz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范围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晶 魏升升 +4 位作者 万雅群 李勇 叶璐 李娟 刘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眼)进行检查测量,分别获得角膜中央直径为4mm、6mm范围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Z4^0和Z6^0)、彗差(Z3^-1、Z3^+1、Z5^+1和Z5^-1)以及三叶草像差(Z3^+3、Z3^-3、Z5^+3和Z5^-3)的RMS值。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手术前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除角膜前表面彗差外,角膜前、后表面其余各类像差分布均是增加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4mm范围前表面彗差、三叶草增加相对明显,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后表面各类像差改变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角膜各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6mm范围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彗差增加量与其他类像差增加量相比相对较小;后表面与全角膜各眼科新进展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6mm范围前后表面除慧差外,各类像差增加量均明显较4mm范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均较角膜后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大。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均以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为主,角膜后表面变化较小。手术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各类高阶像差变化特点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角膜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高阶像差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并发症处理和长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萌萌 王晶晶 +5 位作者 尹会 苏韩 龙辉 贾鑫 李明然 李丽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评估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的并发症处理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6月采用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治疗近视并有至少3年的术后随访资料患者的临... 目的评估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的并发症处理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6月采用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治疗近视并有至少3年的术后随访资料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角膜瓣相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 a、3 a的视力、等效球镜度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1例(3158眼)患者,其中49眼发生并发症,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55%,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41眼,占总体并发症的83.67%,占总手术眼数的1.30%。术中和术后均未见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远视力和等效球镜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0);术后不同时间点间的裸眼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等效球镜度较术后6个月有一定回退(P=0.00),但仍保持在轻度过矫远视状态。结论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并发症均比较轻微;患眼在术后3年内能够保持良好和稳定的裸眼远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角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并发症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再制瓣与用原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志国 楚媛 +2 位作者 李忠庆 马雪燕 谷保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近视LASIK矫治后再次出现近视并要求手术的患者43例(86眼),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50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观察组用飞秒激光制瓣,在波...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近视LASIK矫治后再次出现近视并要求手术的患者43例(86眼),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50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观察组用飞秒激光制瓣,在波前像差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对照组掀开原角膜瓣后也同样在波前像差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比较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等。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反应轻,对照组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内生发生率较高。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1.05±0.01)高于对照组(0.9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等效球镜度数为(0.53±0.34)D,对照组为(-0.23±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像差比较,除三叶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比敏感度在1.5 c·d-1、3.0 c·d-1、6.0 c·d-1、12.0 c·d-1、18.0 c·d-1空间频率下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除在6.0 c·d-1空间频率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余空间频率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在5个空间频率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 LASIK术后再次手术时应用飞秒激光再次制瓣后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可显著降低高阶像差,改善眩光、暗视力差和夜间驾车困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波前像差 lasik 增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平 王康宏 陈梨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26-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视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晓华 喻长泰 +1 位作者 张青松 江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激光 角膜 内皮细胞 红外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长斌 郝颖娟 +3 位作者 易省平 刘娟 张晶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0-774,共5页
背景 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越来越多的薄瓣LASIK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傅里叶眼前节OCT角膜瓣厚度及形态的测量为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层厚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但应用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 背景 薄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越来越多的薄瓣LASIK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傅里叶眼前节OCT角膜瓣厚度及形态的测量为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层厚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但应用眼前节OCT测量法对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 90刀头行薄瓣LASIK中角膜瓣形态进行比较的研究较少. 目的 利用傅里叶频域OCT测量法比较应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和传统微型角膜刀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形态及其厚度,评价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FS200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Moria 90刀头行LASIK的患者各30例30眼,于术后1个月应用傅里叶频域OCT(OPTOVUE RTVue-100)测量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制的中央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0°和90°径线所在截面上特定10个点的角膜瓣厚度. 结果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中央角膜瓣厚度值为(112±3)μm,全角膜瓣平均厚度值为(112±3) μm,分别低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的(121±7) μm及(128±11)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30),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角膜瓣厚度的变异范围也明显小于Moria 90刀头制瓣组.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形状近似规则的平面,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Moria 90刀头制作的角膜瓣中间薄,周边厚,近似弯月形透镜,其中央、旁中央、周边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FS200飞秒激光制瓣组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与预期角膜瓣厚度(110 μm)的平均差为(3±4)μm,而Moria 90刀头制瓣组为(17±10) 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傅里叶眼前节OCT测量表明,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精确度高,可控性强,稳定性好,且操作更安全,是薄瓣LASIK的首选.傅里叶眼前节OCT是评价LASIK术后角膜瓣形态和厚度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激光 角膜 屈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广莉 韩文杰 +1 位作者 刘方 苏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1例(62眼),SMILE组32例(64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OSDI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眼表疾病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S-LASIK飞秒激光机制作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及对术中角膜瓣相关操作的影响
16
作者 王萌萌 王晶晶 +3 位作者 刘延东 尹会苏 张印博 董兴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FS-LASIK飞秒激光机制作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和其对FS-LASIK术中角膜瓣相关操作的影响。方法将行FS-LASIK术的135例(270眼)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0眼,分别采用Femto LDV CrystalLine飞秒激光机(A组)、Femto LDV Z6飞秒激光... 目的比较不同FS-LASIK飞秒激光机制作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和其对FS-LASIK术中角膜瓣相关操作的影响。方法将行FS-LASIK术的135例(270眼)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90眼,分别采用Femto LDV CrystalLine飞秒激光机(A组)、Femto LDV Z6飞秒激光机(B组)和VisuMax 3.0飞秒激光机(C组)制作角膜瓣。由3名医师随机实施FS-LASIK并对术中角膜瓣相关操作的难易度进行评分。另选取新鲜猪眼30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10眼,术中分别采用Femto LDV CrystalLine飞秒激光机(D组)、Femto LDV Z6飞秒激光机(E组)和VisuMax 3.0飞秒激光机(F组)制作角膜瓣并对角膜瓣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动物眼角膜瓣表面光滑度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和B组术中瓣边缘分离难易度和瓣掀开难易度的评分均小于C组(均为P<0.01);A组与B组术中瓣边缘分离难易度和瓣掀开难易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7、0.780)。D组和E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评分均小于F组(均为P=0.000);但D组和E组角膜瓣表面光滑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Femto LDV CrystalLine和Femto LDV Z6制作的角膜瓣在手术中瓣边缘分离和瓣掀开等步骤比VisuMax3.0制作的角膜瓣更容易操作,所制作的角膜瓣比VisuMax 3.0制作的角膜瓣表面更为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角膜 扫描电子显微镜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LDV飞秒激光设备应用3a后制瓣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许寅聪 鲁齐 王超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评估使用3 a的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和2013年5月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患者各60眼,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010年组和2013年组,通过对2组患者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的精确性、一致性、重复性进行对比分析来监测设备的稳定性。结果 2010年组、2013年组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28.5~592.0(534.6±32.1)μm、495.0~618.0(539.9±25.3)μm,2010年组、2013年组所制角膜瓣厚度分别为64.0~108.0(89.1±9.1)μm、66.5~108.5(89.4±8.7)μm,两组间制瓣前角膜中央厚度及所制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2010年组、2013年组分别为(-0.93±9.14)μm、(-0.63±8.84)μm,2组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在偏差±20μm以内的2010年组、2013年组患者分别为58眼、57眼,占各组总例数的96.67%和95.00%。结论不同阶段飞秒激光设备制作的角膜瓣保持了较好的精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设备稳定性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准分子激光 角膜厚度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小虎 李海燕 +2 位作者 孙同 余克明 谭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9-529,共1页
关键词 角膜并发症 激光 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手术 激光 安全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飞秒激光LASIK角膜瓣厚度的可预测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海涛 胡钦瑞 +1 位作者 王春红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飞秒激光LASIK制作的角膜瓣厚度的均一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35例(68眼)应用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行LASIK的患者进行前瞻性...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飞秒激光LASIK制作的角膜瓣厚度的均一性和可预测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35例(68眼)应用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行LASIK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完善的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等。由同一检查医师于术后1周用裂隙灯检查角膜形态,并用眼前节OCT(Visante,Carl Zeiss Meditech)分别测量角膜水平子午线和垂直子午线上距离角膜顶点±0.5mm、±1.5mm、±2.5mm共12个特定点的角膜瓣厚度,比较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设角膜瓣厚度的差异,并比较各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角膜瓣厚度差异。结果术后1周35例(68眼)裂隙灯检查均未见Haze或角膜瓣皱褶,所有特定点的角膜瓣厚度均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术前预设角膜瓣厚度为120μm,术后与预计值差值≤6μm的测量点占全部测量点的53.2%,差值≤10μm的测量点占全部测量点的76.8%。术后角膜瓣厚度为124.16μm,标准差为8.17~10.09μm,均一性为123.10~126.09μm,鼻侧与颞侧、上方与下方、中心区域与旁中心区域的角膜瓣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CT是无创、简捷、可靠的角膜瓣形态检测手段。LASIK术后眼前节OCT检查表明:VisuMax飞秒激光LASIK制作的角膜瓣厚度具有很好的均一性和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VisuMax激光 角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角膜帽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角膜瓣的对比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雅斌 周跃华 +3 位作者 张晶 张丽 郑燕 刘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对比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制作的角膜帽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制作的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100... 目的对比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制作的角膜帽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制作的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100例200眼近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FS-LASIK组,每组各50例100眼。SMILE组角膜帽及FS-LASIK组角膜瓣厚度均设定为110μm,RTVue-OCT测量术眼角膜0°和90°两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帽和角膜瓣厚度值,并对角膜帽和角膜瓣上14个测量点的厚度进行对比。结果术后1周,SMILE组中央区角膜帽厚度为(109.4±2.8)μm,低于FS-LASIK组中央区角膜瓣厚度[(111.2±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P<0.01)。SMILE组全角膜帽厚度值为(109.3±2.1)μm,亦低于FS-LASIK组全角膜瓣厚度[(111.1±1.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1)。两组在不同离心度的位置,角膜帽和角膜瓣厚度的变异均不大。两组角膜0°和90°经线所在截面的平均角膜帽和角膜瓣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中与预计值差值≤5μm的有1170个测量点,而FS-LASIK组中有1226个测量点。结论SMILE制作的角膜帽与FS-LASIK制作的角膜瓣同样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形态均一、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Visumax激光lasik 近视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