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体温度对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徐天翔 王森 +3 位作者 林锦阳 赵如薇 徐铁峰 盛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近红外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技术是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制备领域的重要手段,基于其制备的样品已在光学频率变换和非线性波前整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报道的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然而铁电体在升温... 近红外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技术是三维非线性光子晶体制备领域的重要手段,基于其制备的样品已在光学频率变换和非线性波前整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报道的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然而铁电体在升温时会逐步趋近居里点,其矫顽场等与铁电畴反转特性相关的物理性质均会随温度升高而发生改变,但目前关于温度对飞秒激光诱导铁电畴反转过程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本文选取居里温度约70~80℃的铌酸锶钡铁电晶体作为加工基质,在温度25~65℃下利用近红外飞秒激光诱导了反转铁电畴结构,通过观测结构的二次谐波光场分布推测铁电畴反转情况,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畴反转所需的激光阈值功率,并对影响规律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铁电畴反转 非线性光子晶体 准相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频飞秒激光诱导磁性镍薄膜产生LIPSS的研究
2
作者 季羽飞 王红蕊 +3 位作者 常虹 刘博文 庞冬青 胡明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8,共8页
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aser-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是使用线偏振激光作用于材料时最常见的一种表面形貌,一直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但是在磁性薄膜上诱导产生LIPSS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高重频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aser-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是使用线偏振激光作用于材料时最常见的一种表面形貌,一直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但是在磁性薄膜上诱导产生LIPSS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高重频飞秒激光作用于磁性薄膜材料后材料磁学性质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实验使用中心波长1030 nm、脉冲宽度300 fs、重复频率100 kHz的飞秒激光在厚度为100 nm的镍薄膜上进行线扫描,诱导产生了LIPSS。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在高重频飞秒激光的热效应影响下,LIPSS条纹的周期测量值约为989 nm。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写有周期性LIPSS结构的样品进行测试并分析,证明了产生LIPSS过程中导致的材料原子重组并没有改变镍膜的颗粒大小和组成成分,飞秒激光作用后的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也基本与原样保持一致,但其矫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喷溅出的极少量反铁磁氧化镍颗粒产生的钉扎效应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精密加工 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 高重频激光 磁性材料 饱和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赋能液晶光子学
3
作者 王钰 张一鸣 +1 位作者 谢群 张心正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2-1635,共24页
液晶作为一种典型的软物质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可控的分子结构,已经成为柔性光电子器件、软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前沿。飞秒激光的高峰值功率、短脉冲特性与灵活且高精度的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为设计、制造新型可调控的液... 液晶作为一种典型的软物质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可控的分子结构,已经成为柔性光电子器件、软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前沿。飞秒激光的高峰值功率、短脉冲特性与灵活且高精度的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为设计、制造新型可调控的液晶光子学微结构,操纵其中液晶分子的线性、非线性响应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方案。利用飞秒激光赋能液晶光子学不仅能推动软物质这一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为未来光学器件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利用飞秒激光诱导液晶中的非线性效应、飞秒激光加工液晶弹性体和利用飞秒激光加工的微结构实现液晶分子的面外取向及在液晶光子学器件方面的诸多应用,并介绍近年来有关方向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激光 光子聚合加工 非线性 光子学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纳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合金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亚雄 王一钦 +8 位作者 韩晶阳 许淼 陈楠 谭金宝 温起帆 柯川 高亮 才来中 赵栋烨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2,共9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几乎不受聚变环境中的强磁场影响,是一种最有希望实现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lasma facing materials,PFMs)原位在线诊断的技术,已被用于多个托卡马克PFMs...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几乎不受聚变环境中的强磁场影响,是一种最有希望实现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lasma facing materials,PFMs)原位在线诊断的技术,已被用于多个托卡马克PFMs壁诊断。然而,LIBS技术对PFMs表面元素的探测限、定量分析以及PFMs的服役状态判定依旧面临很大挑战。采用同轴飞秒-纳秒激光协同技术,建立了飞秒-纳秒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fs-ns-DP-LIBS)技术,通过高峰值功率、低激光能量的飞秒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再用纳秒激光增强常规单脉冲LIBS技术信号发射强度,进而提升常规单脉冲LIBS的探测灵敏度,同时结合6种合金标准样品,采用fs-ns-DP-LIBS技术对样品中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6种合金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纳秒单脉冲和飞秒单脉冲LIBS检测中,Ni、Fe和Mo在400~800 nm波段没有观察到明显特征峰,仅观察到Cr的特征峰;在飞秒-纳秒脉冲间2μs延时,NiⅠ498.02 nm、FeⅠ517.16 nm、FeⅠ523.85 nm、MoⅠ588.83 nm和MoⅠ603.07 nm均被激发,且Cr的特征峰强度增强明显;并且相比对纳秒单脉冲LIBS技术,Cr的信号强度提高约7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s-ns-DP-LIBS技术绘制的定标曲线拟合度(R ^(2))更高,且Cr的探测限提高约3.5倍。进一步采用决策树、最近邻、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对6种合金进行了分类研究,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大于99%。研究有望为原位LIBS技术诊断PFMs壁表面元素、定量分析及其服役状态判定提供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纳双脉冲 定量分析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双光子荧光显微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秦一凡 李茜 +2 位作者 夏元钦 刘斌 张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为进行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研究,搭建了一套飞秒激光光源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对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的成像优势、双光子激励饱和功率及系统分辨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利用飞秒激光器、显微镜、数据采集设备与控制装置及扫描控制软件搭建... 为进行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研究,搭建了一套飞秒激光光源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对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的成像优势、双光子激励饱和功率及系统分辨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利用飞秒激光器、显微镜、数据采集设备与控制装置及扫描控制软件搭建了显微成像系统,并对Rhodamine B样品进行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的双光子荧光产率为连续光输出激光器的105倍;采用UPLSAPO60XO型物镜时,双光子激励饱和功率为50 m W,理论横向和轴向分辨率为303 nm与727 nm;该系统具有显微成像能力,且实际横向分辨率小于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子荧光 罗丹明B 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结构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春华 李晓红 +2 位作者 唐多昌 杨宏道 李国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49-2753,共5页
利用钛宝石飞秒激光脉冲对单晶硅在SF6、空气和真空环境中进行了累积脉冲辐照,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的演化。在SF6气氛中,在激光辐照的初始阶段,硅表面形成了1维的波纹结构,随着辐照脉冲数的增加,波纹结构演化成了2维凹凸结构。累积600个... 利用钛宝石飞秒激光脉冲对单晶硅在SF6、空气和真空环境中进行了累积脉冲辐照,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的演化。在SF6气氛中,在激光辐照的初始阶段,硅表面形成了1维的波纹结构,随着辐照脉冲数的增加,波纹结构演化成了2维凹凸结构。累积600个脉冲后,硅表面产生了准规则排列且具有大纵横比的锥形尖峰结构。该结构呈现高度相对较低、锥形尖端小球不明显的特征,分析认为主要与环境气压的大小有关。对比空气、SF6和真空中的微结构发现,尖峰的数密度依次减小;SF6中形成的尖峰高度最大,其次为真空,再次为空气。研究结果表明,真空、SF6和空气3种环境下微结构的形成及表面形貌主要由激光烧蚀、化学刻蚀和氧化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激光诱导 表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的Mn^(2+)掺杂锗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扬 钱静 +3 位作者 李鹏飞 鲍宗杰 王承伟 赵全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8-743,共6页
研究了室温下的飞秒激光诱导过渡金属Mn2+掺杂锗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现象。样品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表明,激发过程是能级6A(6S)→4E(4G)/4A1(4G)的跃迁,该过程源于Mn2+离子的4T1(4G)→6A1(6S)跃迁。由409 nm单色光激发样品得到的发射... 研究了室温下的飞秒激光诱导过渡金属Mn2+掺杂锗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现象。样品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表明,激发过程是能级6A(6S)→4E(4G)/4A1(4G)的跃迁,该过程源于Mn2+离子的4T1(4G)→6A1(6S)跃迁。由409 nm单色光激发样品得到的发射光谱与800 nm飞秒激光激发的光谱相一致。通过分析飞秒激光泵浦功率密度与荧光强度的依赖关系以及飞秒激光辐照样品前后的吸收谱,认为该上转换过程为双光子同时吸收过程。随着Mn2+浓度的提高,上转换发光的中心波长发生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荧光 光子吸收 激光 Mn2+ 同时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加工光子晶体光纤微型F-P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饶云江 段德稳 +4 位作者 杨晓辰 邓明 朱涛 程光华 李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上熔切出微小矩形孔从而构成光纤法珀干涉腔,并对这种传感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在0~1500με的应变范围内,干涉条纹波长相对于应变的灵敏度为0.0036nm/με,线性度达0.9989.在-20℃~100℃其温度系数为0.95... 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上熔切出微小矩形孔从而构成光纤法珀干涉腔,并对这种传感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在0~1500με的应变范围内,干涉条纹波长相对于应变的灵敏度为0.0036nm/με,线性度达0.9989.在-20℃~100℃其温度系数为0.958nm/℃.利用飞秒激光在光纤上加工F-P腔方法简单,能够实现光纤F-P腔的规模化批量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光纤应变传感器 非本征型光纤F—P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图案化微透镜及其成像测试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亚辉 秦天天 +1 位作者 许兵 吴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9-2635,共7页
为改善以往图案化透镜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技术昂贵、图案设计方面有限制等缺点,本文将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应用于图案化微透镜的快速、高精度加工。通过球面波因子的变形设计了不同图案的微透镜,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 为改善以往图案化透镜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技术昂贵、图案设计方面有限制等缺点,本文将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应用于图案化微透镜的快速、高精度加工。通过球面波因子的变形设计了不同图案的微透镜,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在光刻胶样品中加工出图案化的微透镜,然后将光刻胶样品置于显影液中去除未聚合部分,得到图案化微透镜,最后对图案化微透镜进行成像测试和光强均一化分析。将LED光源分别置于不同图案微透镜的下方,光线透过图案化微透镜成功聚焦出光强一致的焦点图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可以实现灵活可控的3D图案化微透镜结构的加工,采用加工功率为7 mW,曝光时间为2 ms,扫描xy步距为0.5μm,z步距为0.8~1.5μm,不仅保证了微透镜结构表面光滑,而且实现了微透镜的快速加工。该技术在加工光学超材料、光学微器件、集成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激光 光子聚合 微透镜 光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飞秒激光诱导制备彩色金属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国强 李晓红 +2 位作者 杨宏道 邱荣 黄文浩 《中国光学》 EI CAS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脉宽为35~65 fs,中心波长为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对经抛光的镍片进行表面扫描处理,并在金属表面上制备了彩色镍图案;设置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和能量密度扫描处理不锈钢表面,亦制备了彩色图案。介绍了实验过程,分析了实验结果,扫描... 采用脉宽为35~65 fs,中心波长为800 nm的飞秒脉冲激光对经抛光的镍片进行表面扫描处理,并在金属表面上制备了彩色镍图案;设置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和能量密度扫描处理不锈钢表面,亦制备了彩色图案。介绍了实验过程,分析了实验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显示,经过飞秒激光扫描处理的金属表面出现了纳米量级的激光诱导周期表面结构(NC-LIPSS),在镍上形成的结构周期约为480~510 nm,在不锈钢上形成的结构周期约为480~54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激光诱导周期表面结构 彩色金属 表面等离子激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中飞秒激光脉冲传输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润轩 窦春升 岳喜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7,共3页
为更精细地描绘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传输和演化,在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基础上,详细考虑光纤参数随脉冲峰值频移的变化,模拟了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和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光纤色散和强非线... 为更精细地描绘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传输和演化,在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基础上,详细考虑光纤参数随脉冲峰值频移的变化,模拟了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和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光纤色散和强非线性对飞秒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演化以及超连续谱的展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子晶体光纤 激光脉冲 分步傅里叶方法 超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飞秒激光在纯石英玻璃中诱导产生色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秦岭 刘丽英 +4 位作者 徐雷 王文澄 邱建荣 朱从善 干福熹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0-362,366,共4页
聚焦的近红外飞秒激光在纯石英玻璃中诱导产生SiE′心 .在宏观破坏前 ,色心含量随激光功率密度、辐照脉冲数呈线性关系增长 .通过飞秒激光辐照前后石英玻璃的吸收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荧光谱分析 ,提出了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SiE′心的... 聚焦的近红外飞秒激光在纯石英玻璃中诱导产生SiE′心 .在宏观破坏前 ,色心含量随激光功率密度、辐照脉冲数呈线性关系增长 .通过飞秒激光辐照前后石英玻璃的吸收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荧光谱分析 ,提出了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SiE′心的形成过程 ,并认为激子自陷是色心形成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心 激光 激子 吸收光谱 荧光 电子自旋共振 石英玻璃 近红外 激光功率 自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和飞秒激光源的近红外波段宽带孤子和可见区高效色散波产生的实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建菊 周桂耀 +5 位作者 韩颖 侯蓝田 李曙光 王伟 赵兴涛 苑金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将钛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泵浦实验室自制的高非线性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脉冲的中心波长为820 nm,位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接近于零色散的反常色散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一阶孤子的中心波长发生了红移,同时产生的色散... 将钛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泵浦实验室自制的高非线性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脉冲的中心波长为820 nm,位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接近于零色散的反常色散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一阶孤子的中心波长发生了红移,同时产生的色散波的中心波长则发生蓝移进入可见光区.当泵浦功率达到0.45 W时,色散波与残余泵浦的输出功率比为42.67,色散波的带宽达到81 nm,而处于近红外波段的红移孤子带宽可达231 nm.利用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近红外波段宽带孤子和可见区高效色敬波的实验对飞秒激光频率转换和光谱展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 激光频率转换 色散波 红移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玻璃功能微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建荣 姜雄伟 朱从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玻璃是一种传统材料,通过利用外场对玻璃进行空间选择性的微结构调控,发挥微结构的协同效应、量子效应和干涉效应等,可以赋予玻璃高功能和全新性能。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飞秒激光与玻璃相互作用的特征,介绍了我们利用飞秒激光诱... 玻璃是一种传统材料,通过利用外场对玻璃进行空间选择性的微结构调控,发挥微结构的协同效应、量子效应和干涉效应等,可以赋予玻璃高功能和全新性能。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飞秒激光与玻璃相互作用的特征,介绍了我们利用飞秒激光诱导折射率变化直写三维光波导、微光栅和光散射型光纤衰减器,进行活性离子(稀土、过渡和重金属离子)的价态操作及应用和发现的基于飞秒激光与玻璃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偏振依赖的纳米光栅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玻璃 空间选择性 光功能 激光诱导 微结构 非线性相互作用 折射率变化 光纤衰减器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秒激光诱导化学发光的流场速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 高强 +1 位作者 陈爽 李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2-320,共9页
研究了飞秒激光诱导化学发光测速技术,在氮气中加入少量甲烷,利用飞秒激光诱导其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信号强度强,发光持续时间长的氰基荧光信号,进而实现高信噪比、高精度、宽范围的速度测量。实验发现,改变甲烷的浓度可以改变氰基荧光... 研究了飞秒激光诱导化学发光测速技术,在氮气中加入少量甲烷,利用飞秒激光诱导其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信号强度强,发光持续时间长的氰基荧光信号,进而实现高信噪比、高精度、宽范围的速度测量。实验发现,改变甲烷的浓度可以改变氰基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浓度越低荧光信号持续时间越长。在甲烷浓度为500 ppm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到测速下限为0.23 m/s。进一步降低甲烷浓度可以获得更低的测速下限。此外,实验评估了激光能量和延迟时间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本工作极大拓展了飞秒激光分子标记测速的应用范围,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激光诱导荧光 化学发光 分子标记 速度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在飞秒激光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红新 崔建华 +1 位作者 王坤 郭庆林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结构、导光机制和主要特性,系统综述了光子晶体光纤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色散补偿和偏振控制、飞秒激光脉冲的压缩、飞秒激光脉冲的光谱变换,以及飞秒激光器的频率转换等激光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激光 色散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中飞秒激光脉冲传输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来耀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6-1579,共4页
为更精细地描绘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传输和演化,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GNSE)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纤参量随脉冲峰值频移的变化.模拟了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和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光纤色散和强非... 为更精细地描绘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传输和演化,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GNSE)的基础上,研究了光纤参量随脉冲峰值频移的变化.模拟了飞秒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和演化的过程.研究发现:光纤色散和强非线性对飞秒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演化以及超连续谱的展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激光脉冲 分步傅里叶方法 超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王清月 胡明列 +4 位作者 栗岩峰 王专 柴路 侯蓝田 李曙光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与普通光纤不同,其纤芯和包层由同种材料组成,在包层中周期分布着许多微米量级的沿光纤轴向延伸小孔,从而构成一种二维的光子晶体.光子晶体光纤的微纳米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传统光纤所不具备...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与普通光纤不同,其纤芯和包层由同种材料组成,在包层中周期分布着许多微米量级的沿光纤轴向延伸小孔,从而构成一种二维的光子晶体.光子晶体光纤的微纳米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传统光纤所不具备的特性:无截止单模传输,色散符号和数值大小可灵活设计,非线性效应可控等等.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子晶体光纤 微纳米结构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掺杂对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诱导Gd_2O_3-MoO_3-B_2O_3玻璃析晶的影响
19
作者 韩咏梅 易传祥 +3 位作者 刘丽萍 张子辰 钟敏建 马洪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0-603,共4页
将800nm高重复频率250kHz的飞秒激光分别聚焦到掺Ag和没有掺Ag的Gd2O3-MoO3-B2O3玻璃表面,研究掺Ag对飞秒激光诱导析晶的影响.对激光辐照的区域显微拉曼分析发现对于没掺Ag玻璃,诱导玻璃析晶需要的激光功率和辐照时间比掺了Ag的玻璃要... 将800nm高重复频率250kHz的飞秒激光分别聚焦到掺Ag和没有掺Ag的Gd2O3-MoO3-B2O3玻璃表面,研究掺Ag对飞秒激光诱导析晶的影响.对激光辐照的区域显微拉曼分析发现对于没掺Ag玻璃,诱导玻璃析晶需要的激光功率和辐照时间比掺了Ag的玻璃要大要长,这说明Ag的掺入促进了玻璃的析晶.其机理可能为飞秒激光的多光子吸收效应,导致玻璃基质中桥氧键断裂,产生非桥氧空穴和自由电子,玻璃中的Ag离子捕获电离出来的电子被还原成Ag原子,Ag原子在热动力的驱动下移动聚集形成银纳米颗粒,形成的银纳米团簇作为核促进了钼酸盐玻璃的析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晶体生长 激光诱导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激发SO_2气体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研究
20
作者 赵占龙 李明 +2 位作者 张连水 陈思远 赵魁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63-3067,共5页
以脉冲染料激光器579nm激光为激发源,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方法,对SO2分子第一激发带A对称电子态的激发及复杂退激发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基态SO2分子吸收两个579nm光子被激发至A1 A2态,通过能量内转换或碰撞弛豫实现在A1 A2,... 以脉冲染料激光器579nm激光为激发源,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方法,对SO2分子第一激发带A对称电子态的激发及复杂退激发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基态SO2分子吸收两个579nm光子被激发至A1 A2态,通过能量内转换或碰撞弛豫实现在A1 A2,B1 B1与a3 B1态多个振转能级的再布居。三个电子态基振动能级向基态X1 A1不同振动能级跃迁形成了305和425nm处荧光包络与以347nm为中心的规则序列。另外,还观测到了SO2分子的三光子激发过程X1 A1→C1 B2,此激发产生了200~278nm处的荧光包络和425nm处的谱线叠加现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了SO2分子有关电子态的对称振动和弯曲振动模式的基振动角频率及非谐性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 光子激发 SO2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