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被引量:
18
1
作者
罗浪
刘明学
+6 位作者
董发勤
向莎
张格格
宗美荣
杨刚
张倩
张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污染负荷指数法(PLI)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RAC)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东艳
庞少鹏
+2 位作者
徐心远
李艳利
王长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9,共8页
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焦作市中马村矿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Zn,Cr,Pb,Ni,Cu,Cd)的形态分布,并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r,Pb,Ni,Cu和C...
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焦作市中马村矿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Zn,Cr,Pb,Ni,Cu,Cd)的形态分布,并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r,Pb,Ni,Cu和Cd的总量平均值分别为81.43,48.58,33.59,29.31,24.32,0.48 mg·kg^-1,随着距煤矸石山距离的增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小的趋势;Cd的可交换态含量所占比例最高,均值为36.54%,其次为Ni(11.39%)和Zn(4.10%),风险评估判定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Ni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处于低到中等;以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计算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134~360,67~266,表明该区域土壤具有低至中等潜在危害;矸石山为该区域Pb,Cu,Ni,Cr累积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被引量:
18
1
作者
罗浪
刘明学
董发勤
向莎
张格格
宗美荣
杨刚
张倩
张伟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4CB84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71)
文摘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污染负荷指数法(PLI)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RAC)
聚类分析
Keywords
soil
heavy metal
speciation
pollution load index(PLI)
nemerow index method
risk assessment coding method (IRAC)
clusteranalysis (CA)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东艳
庞少鹏
徐心远
李艳利
王长征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2219)
文摘
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焦作市中马村矿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Zn,Cr,Pb,Ni,Cu,Cd)的形态分布,并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r,Pb,Ni,Cu和Cd的总量平均值分别为81.43,48.58,33.59,29.31,24.32,0.48 mg·kg^-1,随着距煤矸石山距离的增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小的趋势;Cd的可交换态含量所占比例最高,均值为36.54%,其次为Ni(11.39%)和Zn(4.10%),风险评估判定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Ni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处于低到中等;以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计算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134~360,67~266,表明该区域土壤具有低至中等潜在危害;矸石山为该区域Pb,Cu,Ni,Cr累积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Keywords
coal gangue
heavy metals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isk assessment code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罗浪
刘明学
董发勤
向莎
张格格
宗美荣
杨刚
张倩
张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李东艳
庞少鹏
徐心远
李艳利
王长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