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风速差异性时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丹 王炤光 +1 位作者 杨宁 安天瑜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优化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案,需要考虑风速差异性及风速预测误差对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风速差异性时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的统计分析方法,并量化分析风速差异性和风速预测误差对风电场无功调节范围影响。最后通过算... 为优化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方案,需要考虑风速差异性及风速预测误差对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风速差异性时风电场无功调节能力的统计分析方法,并量化分析风速差异性和风速预测误差对风电场无功调节范围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无功调节能力 风速差异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对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绳晓玲 王天翔 +1 位作者 程紫瑶 万书亭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3-1411,共9页
为研究风剪切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以Openfast软件中提供的5 MW单桩式海上风机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海上风电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而输出了在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影响下的机械转矩,并进... 为研究风剪切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以Openfast软件中提供的5 MW单桩式海上风机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海上风电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而输出了在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影响下的机械转矩,并进一步结合Matlab/Simulink平台中构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仿真模块进行耦合仿真。结果表明:考虑风速分布差异及波浪因素后,在发电机转速、功率、定子电流以及转子电流的频谱图中均出现了受风速分布差异影响的频率以及波浪频率;不同风况下风速分布差异与波浪因素对转速、功率、定子电流以及转子电流的影响程度不同,并且风剪切、塔影效应和波浪因素之间也互相有耦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速分布差异 波浪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我国北部沿岸海上风速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渠鸿宇 胡海川 黄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沿岸海上观测站点稀少,而沿岸陆地观测站点相对密集,开展海陆分布导致的海陆风速差异特征研究,实现由陆地观测风速估算海上风速,有助于提高海上大风预报服务能力。利用我国北方地区两组浮标及其邻近陆地观测站点的2016—2020年逐小时平... 沿岸海上观测站点稀少,而沿岸陆地观测站点相对密集,开展海陆分布导致的海陆风速差异特征研究,实现由陆地观测风速估算海上风速,有助于提高海上大风预报服务能力。利用我国北方地区两组浮标及其邻近陆地观测站点的2016—2020年逐小时平均风速和阵风风速数据,统计分析海陆风速差异特征及规律,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了基于陆地平均风速、陆地阵风风速、海陆站点距离、月份及观测时次的海上风速估算模型。利用另外两组海陆观测站2021年观测数据对估算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6级及以上的平均风速和7级及以上的阵风风速,模型具有较高的估算准确率,模型估算的两个检验组的海上站点平均风速(阵风风速)RMSE分别为2.40 m·s^(-1)(3.20 m·s^(-1))和2.35 m·s^(-1)(2.57 m·s^(-1)),较ERA5分别减少了24%(14%)和23%(20%)。在一次温带气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中,模型估算的两个检验组的海上平均风速(阵风风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 m·s^(-1)(2.3 m·s^(-1))和1.1 m·s^(-1)(1.5 m·s^(-1)),在极值时刻的平均风速(阵风风速)误差分别为-1.3 m·s^(-1)(-0.6 m·s^(-1))和-1.2 m·s^(-1)(-3.1 m·s^(-1)),均优于ERA5计算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海上风速估算模型能够利用陆地观测风速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海上大风,可降低海上观测资料不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速差异 海上平均风 海上阵风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及附近海上风差异特点对比分析
4
作者 杨桂娟 娄芳蕾 +4 位作者 周福然 胡明 温州 蒋姍姗 高铭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68-71,共4页
基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锦州国家基本观测站及沿海8个锦州沿海加密自动站逐日及逐小时10 min平均最大风向、风速和极大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锦州站及沿海海域风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沿海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风明显多于锦州站... 基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锦州国家基本观测站及沿海8个锦州沿海加密自动站逐日及逐小时10 min平均最大风向、风速和极大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锦州站及沿海海域风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沿海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风明显多于锦州站,全年6级大风日数在半数以上,而极大风与锦州站差异不大;从沿海海域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风速与锦州站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速差值来看,日最大风风速差值较大,平均差为2.2 m/s;日极大风速差值较小,为1.1 m/s,且两者都存在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大差值增大。其中,锦州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时,日最大风风速和日极大风平均差值较大,分别为4 m/s和2 m/s左右,东南风和西北风差值较小,小于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加密自动站 风速差异 对比分析 锦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夜间“冷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潘林林 陈家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8,共10页
本文利用一维地气耦合模式,并考虑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模拟HEIFE期间绿洲、戈壁和沙漠夜间大气边界层的演变,对夏季夜晚绿洲近地面气温低于沙漠的现象作出解释,并运用实际观测资料加以论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 本文利用一维地气耦合模式,并考虑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模拟HEIFE期间绿洲、戈壁和沙漠夜间大气边界层的演变,对夏季夜晚绿洲近地面气温低于沙漠的现象作出解释,并运用实际观测资料加以论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试验,得出绿洲夜间“冷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速较小与夜间蒸发,从而排除了归因于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岛效应 数值试验 风速差异 夜间蒸发 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