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察布市后山风蚀沙化区(农牧交错带)植被保护与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鹤 张跃 马君 《内蒙古草业》 2005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乌兰察布市后山风蚀沙化形成过程及原因,对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针对风蚀沙化原因,分4个方面(牧区放牧地的合理利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撂荒地植被恢复,人工草地的建立)提出了不同的植被保护与建设模式。
关键词 风蚀沙化区 植被保护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盟风蚀沙化区实施国家还林(草)工程的几种适宜种植模式初深
2
作者 刘永跃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8-28,共1页
乌盟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曾经是“草过马背,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近半个多世纪人为过度垦伐和掠夺式经营,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盟有近90%的土地发生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全盟2400万亩耕地有800多万亩风蚀沙化;5... 乌盟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曾经是“草过马背,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近半个多世纪人为过度垦伐和掠夺式经营,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盟有近90%的土地发生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全盟2400万亩耕地有800多万亩风蚀沙化;5150万亩天然草牧场有2250万亩沙化退化严重。这一地区已成为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盟 风蚀沙化区 适宜 种植模式 退耕还林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喷播造林技术中间试验
3
作者 朱芳 董雁云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从植物种选择、整地时间、播幅、宜插期、播种量、镇压方式等环节上,阐述了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喷播造林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播幅 播种量 镇压方式 风蚀沙化区 喷播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山两沙四区”林业生态建设主体框架 被引量:1
4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3期1-1,共1页
“三山两沙四区”(三山: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两沙:沙漠、沙地,四区:平原区、黄土丘陵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阿拉善荒漠戈壁区)的林业生态建设主体框架构想,是林业厅组织专家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特点,本着分类指导、分区施策、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框架 阴山北麓 黄土丘陵 风蚀沙化区 荒漠戈壁 大兴安岭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区、三线”绿武川 沙尘不度大青山
5
作者 杨秉珍 靳茂荣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9期16-16,共1页
从2000年开始,武川县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业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三区三线”生态建设工程的“战略蓝图”。“三区”即西北部风蚀沙化区,中部丘陵风蚀、水蚀侵蚀区和南部水土流失区;“三线”即北部一线灌草型... 从2000年开始,武川县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林业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三区三线”生态建设工程的“战略蓝图”。“三区”即西北部风蚀沙化区,中部丘陵风蚀、水蚀侵蚀区和南部水土流失区;“三线”即北部一线灌草型建设,中部六乡连体的乔灌型植被建设和大青山北部一线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在沿西北部风蚀沙化区一线,建设一条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绿化带;在中部丘陵风蚀、水蚀双侵区一线,建设一条东西长110公里的林草覆盖绿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风蚀沙化区 沙尘 生态建设工程 水土流失 水源涵养林 生态优先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淖尔林业新蓝图孕育大跨越
6
作者 崔振荣 张文彬 王玉龙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大跨越 孕育 蓝图 水土保持功能 乌兰布和沙 阴山北麓 风蚀沙化区 总体布局 绿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改革 发挥优势 加快乌兰察布市国有林场建设步伐
7
作者 张志林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1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乌兰察布市 国有林场 林木蓄积量 改革 优势 森林面积 风蚀沙化区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生态市建设成果 努力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8
作者 张瀛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12期6-7,共2页
关键词 生态市建设 森林城市 林业生态建设 风蚀沙化区 “十五”期间 土壤侵蚀模数 土地面积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市草地生态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蔡萍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6期60-62,共3页
论述了锡林浩特市草地生态现状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提出了恢复。
关键词 草地生态 可持续发展 草原保护 风蚀沙化区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