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景全 郭春明 +1 位作者 李建平 刘玉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237,共5页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全年尺度上,C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01),倾向率为-18.7/10a。春季、秋季和冬季C值降低趋势显著(p<0.001),夏季C值降低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上,C值在近5a最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吉林省各站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降低最显著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风速是西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大风日数是中部和东部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河西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克新 赵莉 +2 位作者 彭娇婷 纪燕 罗佳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0-2246,共7页
基于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公式计算河西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对河西地区气候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河西地区C... 基于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公式计算河西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对河西地区气候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河西地区C值的年际变化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03/10a,年C值呈现出上升−下降−略微上升的状态;该地区季节C值呈现出秋季开始逐渐变大、次年春季达到最大、到夏季又迅速减小的变化特征。②河西地区多年平均C值范围8.7~132.9,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研究区C值最大值位于西北部的马鬃山,中部地区C值相对较小,最小值出现在研究区东部的武威。③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年C值在1984年发生突变,而春、夏、秋、冬四季C值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3年、1984年、1987年和1988年;突变前和突变后C值差异明显;④河西地区气候因子对C值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其中风速是首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河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7年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茜茜 肖建华 +3 位作者 姚正毅 魏明年 吴青瑞 洪雪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6-1104,共9页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2)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 根据阿拉善高原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式计算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分析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C值为15.0-160.0,平均为67.7。(2)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拐子湖分别向东南、西南减小;拐子湖站高达156.1,而阿拉善高原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C值为20-30;西南部合黎山一带C值下降至30-35。(3)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春季和夏季的C值之和约占全年的62.6%。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表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1990年发生突变。拐子湖站年C值增加趋势显著,其余各站年C值均显著下降。风速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决定性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高原 风蚀气候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Mann-Kendall(M-K)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风蚀水蚀侵蚀动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贾莲莲 高海东 +1 位作者 樊冰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以中国北方15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内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349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了风蚀动力和水蚀动力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1 652.... 以中国北方15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研究区内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349站,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了风蚀动力和水蚀动力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1 652.90MJ·mm/(hm^2·h·a),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平均值为70.12,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呈中等程度变异,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强变异。(2)降雨侵蚀力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表现北方高南方低,中部高,东西较低,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3)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和降雨侵蚀力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风蚀水蚀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