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保水采煤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鹏亮 张华兴 +2 位作者 崔锋 孙凯华 孙万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针对榆阳煤矿垮落法开采导致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破坏的严重问题,开发了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充填材料以风积砂为骨料,以碱激发粉煤灰为胶结剂,实验确定了配比为水砂比1∶1.3,质量浓度72%,初始流动度达到210 mm;提出料浆管路... 针对榆阳煤矿垮落法开采导致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破坏的严重问题,开发了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充填材料以风积砂为骨料,以碱激发粉煤灰为胶结剂,实验确定了配比为水砂比1∶1.3,质量浓度72%,初始流动度达到210 mm;提出料浆管路输送局部阻力损失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自流输送实验,得出单位长度弯头阻力损失为沿程阻力损失的4.26倍,确定了14.9大倍线自流输送管路内径,流量设计精度提高10%以上;采用充填站双制浆系统地下设备池模式,制浆能力达360 m3/h,运行能耗低;提出工作面充填空间整体密闭新方式,密封布消耗量仅为传统挂袋方式的40%。工业性实验表明,采空区充填率达98.5%,工作面无明显来压现象,顶板淋水量小于2 m3/d,地表最大下沉38 mm,满足保水开采要求,且与同类技术相比成本和生产效率均取得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保水采煤 风积砂似膏体 局部阻力损失 现场自流输送实验 双制浆系统 充填空间整密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砂似膏体充填站优化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鹏亮 孙凯华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7,53,共4页
针对风积砂似膏体充填料浆的特点,设计了充填站制浆工艺流程,制定了风积砂筛分输送工艺和粉煤灰库存储及输送工艺。提出了双制浆系统集中布置同时作业以提高充填能力的思路,并设置地下设备池,将不同罐体高低错落布置,充分利用地势降低... 针对风积砂似膏体充填料浆的特点,设计了充填站制浆工艺流程,制定了风积砂筛分输送工艺和粉煤灰库存储及输送工艺。提出了双制浆系统集中布置同时作业以提高充填能力的思路,并设置地下设备池,将不同罐体高低错落布置,充分利用地势降低了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能耗。榆阳煤矿风积砂似膏体充填站建设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布置方式简单紧凑,投资低,各设备能够发挥较高的效能,制浆能力不低于360m^3/h,为高效充填采煤提供了充填能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似膏体 充填站 粉煤灰库 双制浆系统 地下设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充填体水化温度场特征及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鹏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4-80,共7页
为了防止胶结充填开采中充填体凝固过程放热引起相邻煤体自燃风险,分别进行了井下充填体温度场实测和煤自燃指标气体试验。在风积砂似膏体连采充填工作面支巷1 386 m^3充填体内部、与外部交界面及相邻煤体不同位置设置了16个测点,进行... 为了防止胶结充填开采中充填体凝固过程放热引起相邻煤体自燃风险,分别进行了井下充填体温度场实测和煤自燃指标气体试验。在风积砂似膏体连采充填工作面支巷1 386 m^3充填体内部、与外部交界面及相邻煤体不同位置设置了16个测点,进行了为期50 d的充填体水化温度场监测,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分为"快速上升"、"较快下降"和"缓慢下降"3个阶段,94~98 h内部温度达到峰值63.5~64.4℃,水化温度持续时间约30 d;相邻煤体受水化热影响深度约0.5 m。实验室自燃指标气体(CO、C_2H_4和C_3H_8)试验表明,受充填体水化热影响的煤样指标气体生成的初始温度低于常规煤样,且相同温度下前者指标气体浓度大于后者,表明前者更容易自燃。研究表明胶结充填采空区煤体自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似膏体 连采充填工作面 水化温度场 水化热影响 煤自燃特性 指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