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马欢 王营营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6MWT均有提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25.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高于对照组80.56%(P<0.05)。结论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运动疗法下的预康复干预 心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阳 杨昌建 +1 位作者 曹建方 谢红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3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6例,均接受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3例。常...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6例,均接受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3例。常规麻醉诱导前,D组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5 min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泵入,直至术后24 h;C组给予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及术后72 h(T4)时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T0-T4时间点采集颈静脉血,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围术期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3^+细胞百分比,使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围术期肾功能损伤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静脉血PBMC中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caspase-3蛋白,采用ELISA法检测TLR3/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48 h时Scr值,计算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围术期T1、T2、T3时HR、MAP均低于C组(P均<0.05),D组患者围手术期T1、T2时HR、MAP均低于T0时(P均<0.05)。T2、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TLR3+细胞百分比均低于C组(P均<0.05)。T3、T4时D组SCr、BUN均低于C组(P均<0.05)。T2、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NF-κ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组(P均<0.05),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48 h时AKI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有肾保护作用,可降低术后AKI发生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TOLL样受体 NF-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赖轶权 黄建 +1 位作者 尤文俊 孔维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目的总结216例风湿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BVR)58例,三尖瓣成形术71例,左心耳结扎术24例,左... 目的总结216例风湿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BVR)58例,三尖瓣成形术71例,左心耳结扎术24例,左房折叠术10例,左房血栓清除术25例。结果209例(96.8%)恢复出院,早期死亡7例(3.2%),死囚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左室后壁及主动脉后壁破裂出血各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脑栓塞1例。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心肌保护、提高和改进手术技术、术后有效的监护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心室重构及相关因子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国龙 陈月婷 郭晓曼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心室重构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行瓣膜置换术的RHD 118例,根据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心室重构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行瓣膜置换术的RHD 118例,根据术后维持窦性心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胺碘酮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心室重构指标、炎性因子、心肌损伤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和12个月,研究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术后用药前缩短,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均较术后用药前增大;研究组LVESD和LVEDD短于对照组,LVESV和LVED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两组均低于术后用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可较好地维持RHD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患者窦性心律,获得最佳心室重构修复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厄贝沙坦 胺碘酮 心室重构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车龙通 李玉楚 +1 位作者 黎赞星 周少宇 《现代医院》 2013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50~60岁,ASA马精神Ⅱ级患者6例,ASAⅢ级患者12例,ASAⅣ级患者2例;将患者依据ASA分级均等分为导管组和... 目的研究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50~60岁,ASA马精神Ⅱ级患者6例,ASAⅢ级患者12例,ASAⅣ级患者2例;将患者依据ASA分级均等分为导管组和对照组,其中,导管组留置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时间3~5d。通过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给予干预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导管组患者在ICU停留的时间(20.9±15.2)h明显短于对照组在ICU停留的时间(36.2±19.4)h;导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应用漂浮导管目标导向性治疗可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甚至降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 重症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夏海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3期260-261,共2页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探究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探究两组患者经对应护理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8.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术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峰 傅朝蓬 李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48-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电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伴左房明显增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6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左房内径均>50 mm)随机分为3组:胺碘酮组20例;胺碘酮+雷米普利组76例;胺碘酮+厄贝沙... 目的探讨电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伴左房明显增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6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左房内径均>50 mm)随机分为3组:胺碘酮组20例;胺碘酮+雷米普利组76例;胺碘酮+厄贝沙坦组68例。所有患者在经静脉应用胺碘酮后,房颤如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复律成功者胺碘酮改为口服200 mg/d,联合雷米普利及厄贝沙坦组同时口服雷米普利5 mg/d、厄贝沙坦150 mg/d,3~6个月后停用。结果即时成功率92.7%(152/164例)。平均随访(1.8±0.4)年,128例(78.0%)保持窦性心律。联合雷米普利组窦律维持率为86.8%(66/76例),联合厄贝沙坦组窦律维持率为75.0%(51/68例)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口服胺碘酮组55.0%(11/20例)维持窦性心律,与联合雷米普利组、厄贝沙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末次随访,胺碘酮组左房内径较复律前明显增加〔(60.5±3.8)mm vs(57.7±4.5)mm;P=0.04〕;联合雷米普利组〔(58.2±4.3)mmvs(57.3±5.8)mm,P=0.28〕和联合厄贝沙坦组〔(57.2.±5.5)mmvs(56.4±4.9)mm,P=0.37〕前后对照无显著差异。三组患者心功能均改善,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房颤时间长,左房增大的患者只要正确掌握电复律的指征及方法,并予以辅助药物维持治疗,电复律的成功率较高,转复后维持率亦高,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胺碘酮联合雷米普利或厄贝沙坦能延缓左房增大,提高窦律维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 电抗休克 胺碘酮 雷米普利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8
作者 黄美清 《华夏医学》 2003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德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2-13,共2页
作者观察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48小时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血K^+<3.5mmol/L室性心律异常为73%,>4.5mmol/L为4.8%, P<0.001。低血钾与术前血清钾浓度、术后补钾量、补液、血量、尿量有明... 作者观察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48小时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血K^+<3.5mmol/L室性心律异常为73%,>4.5mmol/L为4.8%, P<0.001。低血钾与术前血清钾浓度、术后补钾量、补液、血量、尿量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人工心瓣膜 心律失常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江继英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CVR)的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此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 目的:分析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CVR)的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此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万年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行CVR后并发肺部感染的R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4例行CVR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60.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5株(占36.0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5株(占4.00%);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而对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医院行CVR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耐药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理玲 廖崇先 +1 位作者 陈宏伟 吴伟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18例配对仅行...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18例配对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而未行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5岁,房颤持续时间1~10年,平均5年,左心房内径为44~67 m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3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5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 h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行瓣膜替换术的同时行附加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疗效良好,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慧 杨路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844-846,共3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瓣膜置换组(23例)与联合组(27...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瓣膜置换组(23例)与联合组(27例)。瓣膜置换组接受瓣膜置换术,联合组接受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结果术后3、6个月,联合组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分别为59.26%(16/27)、74.07%(20/27),高于瓣膜置换组[21.74%(5/23)、26.09%(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VEF、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联合组LAD小于瓣膜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心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志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瓣膜置换术的9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 目的:探讨对进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瓣膜置换术的9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的评级及各维度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利于改善其心功能,而且有利于提升其术后的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 被引量:31
14
作者 谢贵华 杨静 张羽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2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风...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贵华 滕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4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同期置换术患者制订术前干预措施:给予心理支持、肺功能训练、控制心衰等;术后干预措施:循环功能维护、心律失...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4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同期置换术患者制订术前干预措施:给予心理支持、肺功能训练、控制心衰等;术后干预措施:循环功能维护、心律失常的监测与干预、有效氧疗和呼吸道管理、肾功能维护、抗凝监测等。结果随访3~20个月,本组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无血栓栓塞、抗凝相关出血及瓣周漏发生;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天数为(18±9)d。结论对三瓣膜同期置换的患者制订严密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星辰 汤步富 +1 位作者 刘剑州 张超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2期62-6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立数据库到2017年2月,... 目的系统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立数据库到2017年2月,对相关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收集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30 d死亡率、长时间随访生存情况、再手术情况和术后主要不良事件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总病例数4287例,其中二尖瓣成形组1465例,二尖瓣置换组28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成形组30 d死亡率(OR=0.51,95%CI[0.34,0.78],P=0.002)、长时间随访生存情况(HR=0.71,95%CI[0.55,0.91],P=0.007)及术后主要不良事件情况(HR=0.63,95%CI[0.50,0.80],P=0.0002)均显著优于置换组,再手术率(HR=2.03,95%CI[1.71,2.41],P<0.00001)显著高于置换组。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近远期生存率与瓣膜相关并发症方面优于二尖瓣置换术,虽然有着较高的再手术风险,笔者仍建议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尝试二尖瓣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的瓣膜置换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全忠 王茂生 +1 位作者 周东怀 黄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 6 3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7例 (11.1% ) ,2 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9.7% ...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瓣膜置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 6 3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7例 (11.1% ) ,2 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9.7% ) ,5 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肝、肾功能已恢复正常 ,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 ,彻底纠正三尖瓣反流和适当缩小巨大心房 ,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 ,尽早处理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恶液质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管理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爽 陈春 《巴楚医学》 2018年第4期85-87,共3页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因心功能受损可出现一系列心功能失代偿症状,如心慌...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因心功能受损可出现一系列心功能失代偿症状,如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现将本院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及麻醉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置换术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原凌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2008-2012,共5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260例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并分...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260例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40例,发生率为15.38%;发生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糖尿病、肺动脉高压、左心房血栓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糖尿病、肺动脉高压、左心房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糖尿病、肺动脉高压、左心房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并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慢性心功能不全 糖尿病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艾淑智 余琼兰 +1 位作者 陈晓红 卢奕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3例,发生...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3例,发生率为13.0%。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7.69%)、呼吸道感染2例(15.38%)、泌尿系统感染2例(15.38%)、胸骨及纵隔感染3例(23.08%)、切口感染5例(38.46%)。年龄>50岁者的感染率(31.58%)明显高于年龄<20岁(0)、20~35岁(9.09%)、36~50岁(9.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0岁、20~35岁、36~50岁者的感染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史>10年者的感染率(66.67%)明显高于病史<5年(9.68%)、5~10年(12.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史<5年与5~10年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者的感染率(26.92%)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7.89%)和Ⅲ级(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和Ⅲ级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瓣置换术者的感染率(20.00%)明显高于双瓣置换术(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感染率明显高于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且手术方式、病史、年龄等均为其临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