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9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法替布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邹晓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托法替布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于2022年1月至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而观...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托法替布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于2022年1月至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而观察组的50例患者接受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的方式治疗。分析不同药物方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康复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行20 m时间、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双手握力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托法替布、甲氨蝶呤都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常见药物,但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具有减轻疼痛、促进关节活动能力恢复、药物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托法替布 甲氨蝶呤 关节活动能力 不良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术后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基于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2
作者 孙樱 李聪 +1 位作者 张泉 王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58-163,共6页
目的心理弹性在风湿性心脏病术后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选取80例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与8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简明生活质量量表-36项(SF-36)、中文版心理弹性量... 目的心理弹性在风湿性心脏病术后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选取80例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与8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简明生活质量量表-36项(SF-36)、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心理弹性。Pearson法分析病例组三者中每两者间的相关性;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在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作用,并采用Bootstrap法验证。结果病例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与自护能力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和总分呈正相关(P<0.05),且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与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呈正相关(P<0.05);自护能力可正向预测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可正向预测心理弹性,自护能力和心理弹性均可正向预测生活质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能力对生活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490、0.382,总效应为0.872,且经Bootstrap法验证心理弹性在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间有中介效应。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术后自护能力低、心理弹性差、生活质量差,三者有相关性,且心理弹性在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间有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常丁岚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2期81-8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现行一线抗风湿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及生物制剂和靶向小分子药物,但对肝肾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多。针灸疗法在缓解其症状方面展现了潜力,包括常规针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现行一线抗风湿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及生物制剂和靶向小分子药物,但对肝肾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多。针灸疗法在缓解其症状方面展现了潜力,包括常规针刺、电针、火针、蜂针、针刀和温针灸在内的多种针灸技术被应用于RA治疗,显示出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潜在效果。现主要探讨近5年针灸疗法治疗RA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 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
作者 周伟 汪昌参 +4 位作者 张辽 刘磊 贺飞 杨影 汪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不作处理,记录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电针组关节肿胀度(joint swelling degree,JSD)、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关节超微结构变化、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及LPS-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后,电针组JS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增生,细胞膜破坏严重且不完整,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针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情况、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粗面内质网扩张情况明显改善,核膜边缘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肠道微生物群相对丰度、炎症因子水平、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水平均有改善(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RA大鼠关节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动物实验 电针 肠道微生物群 LPS-TLR4-NF-κB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善萍 罗曼 +2 位作者 吴先琴 田丹丹 王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5L量表中健康描述系统及视觉模拟标尺(EQ-VAS)分别用于测量RA患者健康效用值及整体健康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HRQoL的因素。结果共收集19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5%。RA患者健康效用值为(0.77±0.25),EQ-VAS评分为(76.44±43.65)分,其健康问题多集中于“行动能力”和“疼痛或不适”两个维度。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P=0.042,95%CI:0.032~0.143)与吸烟(P=0.013,95%CI:-0.154~-0.019)是RA患者HRQoL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HRQoL与EQ-VAS较一般人群相比情况尚可,但仍存在健康效用值较低的问题,其中文化程度低与吸烟的患者HRQoL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效用值 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聂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目的分析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4和C3水平,抗CCP抗体、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补体C4(0.19±0.07)g/L、补体C3(0.77±0.23)g/L低于对照组的(0.29±0.10)、(1.05±0.22)g/L,IgG(15.27±4.55)g/L高于对照组的(10.71±3.07)g/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302.58±98.48)IU/ml、RF(240.13±91.24)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6.57±1.23)、(7.25±2.34)IU/ml(P<0.05)。观察组抗CCP抗体阳性率82.67%(124/150)、RF阳性率81.33%(122/150)、AKA阳性率58.67%(88/150)、APF阳性率18.67%(28/150)均高于对照组的0、0.67%(1/150)、0、0(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RA中采取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 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AKA联合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君拓 芦翼飞 +1 位作者 贾彦巍 段金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710-2713,共4页
目的:探究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107例疑似RA患者资料,以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结果为诊断“... 目的:探究抗核抗体(ANA)、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107例疑似RA患者资料,以美国风湿病学会RA分类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ANA、AKA、抗CCP抗体检测以及三抗体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及其诊断准确性差异。结果:三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RA预测值、非RA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5.83%、85.71%、93.24%、90.91%、92.52%,Kappa值为0.827。三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高于ANA检测、AKA检测(P<0.05)。结论:ANA、AKA联合抗CCP抗体检测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应用三抗体联合检测方式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联合药罐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药罐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药罐疗法,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药罐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药罐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S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20)。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药罐疗法在R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药罐疗法 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A、IL-6、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继浩 邹光美 +3 位作者 吴博文 陈武 杨小兰 梁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73-176,19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66例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33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AA、IL-6、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组SAA、IL-6、CRP、CD3^(+)T%及CD4^(+)T%水平高于对照组,CD8^(+)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6与SAA、CRP、CD3^(+)T%及CD4^(+)T%呈正相关(P<0.05);CD4^(+)T%与SAA、IL-6、CRP、CD3^(+)T%呈正相关(P<0.05);IL-6、CD4^(+)T%分别与CD8^(+)T%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IL-6、CRP、CD3^(+)T%及CD4^(+)T%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而CD8^(+)T%是该类患者保护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AA、IL-6、CRP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危险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异常与该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项目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疗及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惠敏 王欢欢 +3 位作者 冯梅 高源 董莹莹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6-438,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从中医“同治异病”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都采用了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治疗方法,证实了DPN、RA在其证候特点的相同点,也推出了两者“异病同治”的客观存在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和R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 RAGE)信号通路实现的,但对不同病变有不同的侧重点。DPN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和刺激突触再生来保护神经。RA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对肿瘤坏死因子(transforming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的调节,以减少炎性因子,调节免疫。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相同途径和不同途径治疗DPN、RA,两者虽有相通之处和内在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故应着眼于不同的方向,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异病同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族链球菌感染与儿童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银玉 唐雪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3-64,I0001,I0002,共4页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浅表性感染、侵袭性感染、毒素介导的疾病以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疾病等[1]。风湿热是GAS感染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研...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浅表性感染、侵袭性感染、毒素介导的疾病以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疾病等[1]。风湿热是GAS感染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研究发现,GAS感染还与过敏性紫癜[2]、川崎病[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4]等多种风湿性疾病发病有一定关联,本文主要就GAS感染与儿童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链球菌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风湿性疾病 A族链球菌 川崎病 侵袭性感染 链球菌感染 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永吉 颉旺军 +4 位作者 张星华 张宏涛 任超展 张广军 井维尧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8-110,共3页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通过在炎性反应中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以发挥促炎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是其发病的核心环节。该文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RA炎性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性反应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Th17/Treg平衡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林治国 兰小雨 +3 位作者 陆燕 吴婷婷 王丽 纪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纠正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抑制RA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本文总结与分析了近5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RA中Th17/Treg轴的干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RA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 TH17/TREG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比较
14
作者 齐姗 孙红丽 +1 位作者 马斌 李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大剂量组给予每次20 mg雷公藤总苷,小剂量组给...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大剂量组给予每次20 mg雷公藤总苷,小剂量组给予每次10 mg雷公藤总苷,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关节功能障碍分级、晨僵时间、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关节功能障碍分级I级人数明显多于小剂量组(P<0.05),Ⅲ级人数明显少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晨僵时间、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水平、IL-6、ESR、RF、CRP水平低于小剂量组(P<0.05),双手平均握力水平高于小剂量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大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略多于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美洛昔康片的疗效优于小剂量雷公藤联合美洛昔康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雷公藤总苷给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雷公藤总苷 不同剂量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探究
15
作者 杨靖泽 尹劲 +3 位作者 胡清 杨海青 张涵 易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相对增强(RE)、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相对增强(M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增强(ME)],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DCE-MRI定量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E、MRE、ME、Slope_(max)、AU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AUC值分别为0.719、0.767、0.800、0.834、0.814,联合预测AUC值最大为0.928;预后不良患者病程、关节压痛与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RE、MRE、ME、Slope_(max)、AUC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BG、D-D、PT、APTT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凝血功能状态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慧晓 宋宜来 +1 位作者 闫欣 刘中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med和知网等平台,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干细胞疗法对RA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干细胞通过“免疫重置”或抑制自身免疫有效对抗RA,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减轻疾病活动度,治疗过程安全可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干细胞疗法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今后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究,为RA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
17
作者 阿不都许克尔·阿不都卡地尔 玉苏甫·买提努尔 尔西丁·买买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148例),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构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BP神经网络、XGBoost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PR曲线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后,采用SHAP解释模型对其进行特征解释,并随机抽取1例患者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史、职业、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Ig M、红细胞沉降率、谷草转氨酶、热盐包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骨质疏松仪治疗、关节功能状态分期、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21~1.113)、职业(OR=16.711,95%CI:5.499~50.787)、骨质疏松仪使用情况(OR=6.836,95%CI:2.362~19.782)、关节功能状态分期(OR=2.756,95%CI:1.388~5.474)、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OR=6.287,95%CI:2.514~15.7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及PR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性能最好,可信性最高。SHAP解释模型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职业等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患者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职业、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年龄、是否推拿治疗为该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预测模型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规范性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指导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王倩 仲君 王秋池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指导策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目的探究系统性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指导策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指导策略。对2组的病情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均比对照组少,晨僵时间比对照组短,双手平均握力和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2组在干预3 d、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较干预前更低(P均<0.05),观察组在上述时间点的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结果评分调查问卷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结合康复指导可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的好转,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和治疗依从性,减轻其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健康教育 康复指导策略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闫文荟 张朋来 +2 位作者 任军 赛汗其其格 王雪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但可有多系统受累和并发症,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RA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PET越来越多地用于RA的诊断、监测治疗反应、预测缓解和诊断亚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但可有多系统受累和并发症,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RA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PET越来越多地用于RA的诊断、监测治疗反应、预测缓解和诊断亚临床并发症。在这篇文章中,总结针对RA关节滑膜内的不同细胞所产生的因子进行分类综述,并对最近的研究热点,如PET/MRI及RA中的免疫细胞进行分析比较。尽管PET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评估和管理RA的工具,但在将PET纳入RA的标准临床管理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正电子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安宁 吕春蕾 +4 位作者 李晓 张晟恺 甘信广 黄婷婷 王卫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 目的探讨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12周结束,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2周结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测量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四种运动最大活动范围,评估腕关节主动活动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12周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降低,Cooney腕关节评分以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四种运动最大活动范围均升高,炎症指标TNF-α、CRP、RF、ESR水平均降低,以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较为明显(P均<0.05)。结论腕关节中药理疗仪辅助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腕关节炎 腕关节中药理疗仪 疼痛程度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