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3条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鲁绍伟
李少宁
陈波
丁杰
蒋燕
-
机构
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北京燕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0352)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01)
+1 种基金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市级)(PXM2017_014207_00004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JWKST201609)
-
文摘
在3条风沙进京路径上选取10个城市(北线:二连浩特—苏尼特右旗—张家口—北京;中线:额济纳旗—呼和浩特—北京;西线:哈密—张掖—银川—太原—北京)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颗粒物吸附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同时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城市树木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构,阐释了不同城市树木叶表面结构与吸滞颗粒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条线路的PM_(10)吸附量表现为中线(1.57±0.24)μg/cm^2>西线(1.51±0.18)μg/cm^2>北线(1.50±0.76)μg/cm^2,PM_(2.5)吸附量表现为西线(0.15±0.06)μg/cm^2>北线(0.12±0.03)μg/cm^2>中线(0.11±0.04)μg/cm^2;不同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颗粒物在3-4月和11月是植物吸附颗粒物较高的月份,7月和9月是植物吸附颗粒物较低的月份,植物吸附PM_(2.5)和PM_(10)量均不在风沙源头和终点城市最大,而是在风沙传输路径的中间城市最大;3条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PM_(10)约为1.53μg/cm^2,吸附PM_(2.5)约为0.13μg/cm^2;在叶面粗糙、凹凸不平的时期,颗粒物的吸附量均较大,叶片光滑、粗糙度较低的月份,植物颗粒物吸附量均较低。可见,风沙进京路径植物吸附PM_(10)主要来源于新疆和蒙古高原以西的沙漠区域,吸附PM_(2.5)主要来源于新疆和蒙古高原北部,在风沙运移过程中植物吸附颗粒物主要以PM_(10)为主,处于风沙频繁、污染严重、沙尘较大的时间和地区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颗粒物。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决策和造林治沙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
关键词
风沙进京路径
颗粒物
吸附能力
叶表面形态
-
Keywords
wind sand path entering Beijing
particles
adsorption capacity
leaf surface morphology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