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矿区张集煤矿1410(3)工作面顶板风氧化带探查与评价
1
作者 王康健 翟晓荣 +1 位作者 唐明 张子晴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80-183,共4页
工作面顶板工程地质条件对工作面支架选型、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淮南矿区张集煤矿1410(3)上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井下钻探探查工程,采用岩心鉴定与描述、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工作面顶板风氧化... 工作面顶板工程地质条件对工作面支架选型、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以淮南矿区张集煤矿1410(3)上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井下钻探探查工程,采用岩心鉴定与描述、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工作面顶板风氧化带探查与评价,获得了工作面基岩风氧化带深度及风化程度。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30 m范围内岩石存在明显的风氧化现象,基岩风氧化带深度在28~35 m,基岩风氧化程度表现为中等风化-残积土,风氧化带岩石颜色以黄色为主,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结构表现为块状-碎裂状-土状,岩石风化后矿物成分以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及绿泥石为主,含量可达60%以上,风氧化带内岩石较正常岩石结构破碎,工程地质特性下降,研究结果可对下一步工作面顶板管理及回采上限确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化程度 X射线衍射 矿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风氧化带的槽波响应特征及探测方法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硕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煤层风氧化带的槽波响应特征,建立包含煤层风氧化带的工作面三维层状模型,对波场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槽波速度和振幅衰减系数CT成像方法实现了对煤层风氧化带的探测,并在王洼二矿215041工作面开展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煤层风... 为了研究煤层风氧化带的槽波响应特征,建立包含煤层风氧化带的工作面三维层状模型,对波场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槽波速度和振幅衰减系数CT成像方法实现了对煤层风氧化带的探测,并在王洼二矿215041工作面开展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煤层风氧化带的槽波响应特征为槽波速度与主频升高、振幅能量衰减,以速度和振幅衰减系数的槽波CT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对煤层风氧化带的探测;现场实验中槽波振幅能量衰减系数CT成像方法准确率为93.3%,探测精度高于槽波速度CT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风氧化带 槽波响应特征 槽波速度CT成像方法 槽波振幅衰减系数CT成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采场覆岩破断机理及风氧化带整体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华磊 涂敏 +1 位作者 程桦 唐永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6-2132,共7页
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厚松散含水层载荷传递作用下不同覆岩结构的采场覆岩运动规律、支架围岩关系及风氧化带整体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场覆岩仅有一层关键层时,随着工作面的回采,在松散含水层的载... 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厚松散含水层载荷传递作用下不同覆岩结构的采场覆岩运动规律、支架围岩关系及风氧化带整体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场覆岩仅有一层关键层时,随着工作面的回采,在松散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下覆岩大范围的垮落下沉作用于下方支架,支架受力较大,易发生压架事故;采场覆岩中有两层关键层时,垮落至高位关键层时形成"砌体梁"结构,该结构能将松散含水层传递的上覆冲积层载荷转移远离工作面支架,改善了液压支架受力状态;基于此,以顾北矿1512(3)工作面为例,针对松散含水单一关键层地质条件,从地面采用J型水平羽翼分支孔注浆方法对风氧化带进行整体注浆加固,人为的在采场上方构筑一层高位承载层,减缓了工作面来压时矿压显现程度,工作面安全开采,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含水层 风氧化带 关键层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代长青 宣以琼 杨本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6,共5页
以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现场观测结果及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实践为依据,论述了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时,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机理和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提出了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无基本顶关键层,受采... 以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现场观测结果及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实践为依据,论述了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时,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机理和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提出了含水松散层下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无基本顶关键层,受采动影响后,具有阻水和抑制导水裂隙带继续发展的双重作用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松散层 风氧化带 机理 覆岩破坏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本水 段文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8-612,共5页
根据现场观测资料和工程实践,着重论述了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时覆岩破坏移动特征,风化带岩石属性和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机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无垮落带;受采动影响后,具阻水和抑制导水断裂带继续发展的双重作... 根据现场观测资料和工程实践,着重论述了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时覆岩破坏移动特征,风化带岩石属性和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机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风氧化带煤层开采无垮落带;受采动影响后,具阻水和抑制导水断裂带继续发展的双重作用以及移动快、变形大、回宿快、下沉大和适当加大开采厚度等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覆岩破坏移动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L型定向分支孔注浆加固煤层顶板厚风氧化带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黎明镜 张敦喜 +1 位作者 李万峰 李世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41,共4页
针对薄基岩、厚风氧化带下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大,易形成出水、压架事故的工程问题,采用一种新型L型定向分支孔结构对顶板厚风氧化带进行了地面预注浆,设计了合理的注浆参数和施工技术措施。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多渗透源的注浆方... 针对薄基岩、厚风氧化带下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大,易形成出水、压架事故的工程问题,采用一种新型L型定向分支孔结构对顶板厚风氧化带进行了地面预注浆,设计了合理的注浆参数和施工技术措施。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多渗透源的注浆方式加固顶板风氧化带,注浆压力大,改善了上覆围岩结构的力学行为,封堵了砂岩裂隙水和上部含水层的导水通道,配套高强液压支架,实现了安全回采,为同类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定向分支孔 注浆加固 薄基岩厚风氧化带 安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注浆工艺在综放面过风氧化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师皓宇 田多 +1 位作者 赵启峰 彭可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0,共3页
根据平朔井工三矿39107综放工作面赋存条件以及风氧化带颗粒组成分析,确定采用马丽散对风氧化带注浆加固。由连续注浆工艺与间歇式注浆对比实验结果可知,间歇式注浆工艺可人为控制注浆渗流半径、更易形成网络骨架,并对井工三矿风氧化带... 根据平朔井工三矿39107综放工作面赋存条件以及风氧化带颗粒组成分析,确定采用马丽散对风氧化带注浆加固。由连续注浆工艺与间歇式注浆对比实验结果可知,间歇式注浆工艺可人为控制注浆渗流半径、更易形成网络骨架,并对井工三矿风氧化带进行超前注浆加固,通过钻孔窥视法检测可知间歇式工艺注浆加固与渗透效果较好,可节约注浆材料费约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注浆实验 间歇式注浆工艺 效果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氧化带内倾斜长壁综采面矿压显现与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锋 杨本水 邵明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以百善煤矿风氧化带内开采的工作面实测矿压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风氧化带内倾斜长壁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呈现出明显的分区变异特征,分析了矿压分区变化的原因,着重阐述了为确保在风氧化带内安全开采,加大开采高度,采用"护-让"结... 以百善煤矿风氧化带内开采的工作面实测矿压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风氧化带内倾斜长壁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呈现出明显的分区变异特征,分析了矿压分区变化的原因,着重阐述了为确保在风氧化带内安全开采,加大开采高度,采用"护-让"结合方式以及实行"带压移架、追机移架"等控顶方法与防止水患的关键开采技术,突破了水体下开采"降低并控制采高"的开采原则,取得了安全、高效的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分区变异 倾斜长壁工作面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氧化带锚网索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旦龙 邓明亮 +1 位作者 李光辉 魏垂胜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2,45,共3页
城郊煤矿21205工作面胶带巷掘进至通尺1100m时遭遇风氧化带,通过"冒落拱"模型对巷道断面进行了优化,利用"悬吊理论"对支护参数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通过加强监控检测等方法安全有效地通过了风氧化带区,取得了很好的... 城郊煤矿21205工作面胶带巷掘进至通尺1100m时遭遇风氧化带,通过"冒落拱"模型对巷道断面进行了优化,利用"悬吊理论"对支护参数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通过加强监控检测等方法安全有效地通过了风氧化带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锚网索 断面优化 冒落拱 悬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浪煤矿风氧化带围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清 张随喜 +2 位作者 于强 徐文龙 朱各勇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13-15,共3页
对山浪煤矿5-304工作面直接顶页岩、老顶灰岩岩样进行圆盘劈裂、单轴及三轴压缩力学实验,分析了风氧化带内2种围岩岩样的抗拉强度和单轴、三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平均值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为受风氧化影响的煤矿巷道... 对山浪煤矿5-304工作面直接顶页岩、老顶灰岩岩样进行圆盘劈裂、单轴及三轴压缩力学实验,分析了风氧化带内2种围岩岩样的抗拉强度和单轴、三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平均值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为受风氧化影响的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提供基础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页岩 灰岩 风氧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技术在煤层风氧化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占文锋 王强 +1 位作者 刘太福 吕怀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矿井2052工作面靠近五煤风氧化带,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煤层冲刷变薄甚至消失,为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在胶带巷掘进迎头和侧帮采用井下三分量多测线联合观测,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处理后,绘制出相应的地震剖面和三维数据体视图,据此推... 矿井2052工作面靠近五煤风氧化带,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煤层冲刷变薄甚至消失,为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在胶带巷掘进迎头和侧帮采用井下三分量多测线联合观测,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处理后,绘制出相应的地震剖面和三维数据体视图,据此推算出迎头前方约90-120m存在异常反射带,侧帮异常界面深度介于24-36m之间。经现场钻探验证分析,风氧化带边界位于胶带巷靠工作面一侧30m范围内,而迎头未能探测到煤层,建议在原探点掘进约50m后再进行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反射 超前探 风氧化带 巷道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坪矿浅埋深风氧化带切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中伟 薛旭辉 刘明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分析了沙坪矿风氧化带切巷支护难点,提出"二次成巷"掘进方式,降低了切巷支护难度,采用高预紧力锚杆锚索支护切巷,数值模拟了支护后切巷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切巷变形量很小。
关键词 浅埋深 风氧化带切巷 数值模拟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综放工作面过风氧化带支护质量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瑞 元永国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0,共3页
针对平朔井工三矿井39107综放工作面过风氧化带时极易出现煤壁片帮,造成断面冒顶、易发生顶板事故的现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支架工作状态、回采工艺过程、地质力学等众多影响支护质量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排序。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风氧化带 支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氧化带附近软岩顶板特大断面切眼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念全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7期75-76,共2页
针对张集煤矿首个位于风氧化带附近的特大断面切眼(8000 mm×3400 mm)施工,采取高强度锚梁网加大密度挑棚的联合支护技术和导硐法分次掘进技术施工,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创新不但为张集煤矿今后6煤大断面掘进支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 针对张集煤矿首个位于风氧化带附近的特大断面切眼(8000 mm×3400 mm)施工,采取高强度锚梁网加大密度挑棚的联合支护技术和导硐法分次掘进技术施工,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创新不但为张集煤矿今后6煤大断面掘进支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淮南矿区类似条件下特大断面切眼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软岩顶板 特大断面切眼 掘进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提面风氧化带巷道支护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建伟 陈昆木 赵磊 《山东煤炭科技》 2014年第5期21-23,共3页
针对顾北矿1242(3)上提工作面回风巷在风氧化带中的支护难题,结合实际地质条件,采用先锚索网支护加巷帮走向锚索,然后再套架U型钢梯形棚,最后喷注浆加固巷道围岩的方法,形成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在现场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针对顾北矿1242(3)上提工作面回风巷在风氧化带中的支护难题,结合实际地质条件,采用先锚索网支护加巷帮走向锚索,然后再套架U型钢梯形棚,最后喷注浆加固巷道围岩的方法,形成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在现场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实现了安全快速掘进,最终达到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提面 风氧化带 锚索 架棚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风氧化带隔水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廷峻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分析了煤矿风氧化带岩石的成份;测试了风化带基岩力學性质;并结合工作面实测资料,得出皖北矿务局百善煤矿基岩风氧化带具有隔水的特性。该结论在多个工作面的开采实践中均得到验证。它对于提高回采上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基岩 风氧化带 隔水性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内煤层风氧化带综合探测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占文锋 王强 《山西煤炭》 2016年第5期66-69,共4页
上海庙112052设计工作面受煤层风氧化带影响,在皮带顺槽掘进过程中,出现煤层变薄直至消失的现象。为圈定风氧化带的位置及分布范围,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和多波地震法开展矿井综合物探。根据风氧化与煤层间的不同物性差异,分别圈... 上海庙112052设计工作面受煤层风氧化带影响,在皮带顺槽掘进过程中,出现煤层变薄直至消失的现象。为圈定风氧化带的位置及分布范围,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和多波地震法开展矿井综合物探。根据风氧化与煤层间的不同物性差异,分别圈定了工作面内风氧化带边界,将三种物探方法解释成果叠加在一起,与钻孔验证结果高度重合,因此将风氧化带边界向工作面内推30 m^40 m,为工作面优化和回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风氧化带 高密度电法 瞬变电磁法 多波地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系水文地质特征与留设风氧化带煤柱开采
18
作者 史正景 赵生贵 付守洪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11期56-58,共3页
新集三矿位于淮南煤田中段南部边缘,地层直立倒转。新生界沉积层平均厚约149 m,其中第四系流沙层厚约84 m,第三系沉积层厚约65 m,矿井初步设计开采上限-220 m。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新集三矿不断加强第三系沉积层的赋水性研究,最终将开... 新集三矿位于淮南煤田中段南部边缘,地层直立倒转。新生界沉积层平均厚约149 m,其中第四系流沙层厚约84 m,第三系沉积层厚约65 m,矿井初步设计开采上限-220 m。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新集三矿不断加强第三系沉积层的赋水性研究,最终将开采上限由-220 m提高到-200 m,同时还在井田局部地段实现留设风氧化带煤柱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矿 第三系松散层 风氧化带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系水文地质特征与风氧化带煤柱留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生贵 《江西煤炭科技》 2009年第4期41-43,共3页
新集三矿位于淮南煤田中段南部边缘,地层直立倒转。新生界沉积层平均厚约149m,其中第四系流沙层厚约84m,第三系沉积层厚约65m,矿井初步设计开采上限-220m。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新集三矿不断加强第三系沉积层的赋水性研究,先后将开采上限... 新集三矿位于淮南煤田中段南部边缘,地层直立倒转。新生界沉积层平均厚约149m,其中第四系流沙层厚约84m,第三系沉积层厚约65m,矿井初步设计开采上限-220m。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新集三矿不断加强第三系沉积层的赋水性研究,先后将开采上限由-220m提高到-200m,并最终在井田局部地段实现留设风氧化带煤柱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第三系 风氧化带 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氧化带影响下零阶段综采面安全开采技术实践
20
作者 何姜毅 黄旭 +2 位作者 雷武林 周华龙 刘传举 《煤》 2015年第9期16-18,21,共4页
当采煤工作面在临近风氧化带附近开采时,由于煤层顶底板受到采动和风化影响,围岩强度降低,两巷维护困难,一直成为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的一大难题。文章以某矿1202(3)工作面在上提面风氧化带等极破碎顶板条件下,采用大断面架棚支护、大功... 当采煤工作面在临近风氧化带附近开采时,由于煤层顶底板受到采动和风化影响,围岩强度降低,两巷维护困难,一直成为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的一大难题。文章以某矿1202(3)工作面在上提面风氧化带等极破碎顶板条件下,采用大断面架棚支护、大功率设备、大采高支架等生产技术条件下,分析了零阶段综采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的制约生产的影响因素及采取的有效技术对策,并总结实践经验,对相似条件开采的工作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氧化带 零阶段 安全开采 技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