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文艺史中的风格迁移问题
1
作者 曾军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4,共9页
风格迁移技术不仅提升了AI内容生成的效能,也关涉“风格的可迁移性”问题,为从文论角度展开对“风格”的再思考提供了契机。通过对“风格”的中外文艺理论史梳理,可以初步建立起“体”“格”“风”“气”四个层次的分析框架。这种层级... 风格迁移技术不仅提升了AI内容生成的效能,也关涉“风格的可迁移性”问题,为从文论角度展开对“风格”的再思考提供了契机。通过对“风格”的中外文艺理论史梳理,可以初步建立起“体”“格”“风”“气”四个层次的分析框架。这种层级划分表明,风格的构成不仅依赖于文艺作品可感知的外在特征,还取决于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意涵。风格因素能够在另一件作品中具有可辨识度,这就带来了风格的可迁移性问题。综观媒介文艺史,艺术家个体的风格重复、从师承到传统的延续、对风格的模仿或戏仿、从赝品到抄袭以及当前的滤镜、风格迁移技术等,构成了风格可迁移的五种路径。当前的风格迁移技术只能实现“体”和“格”形式层貌合神离的迁移,还面临着“风”和“气”意蕴层的“风格损失”的内在局限,这使得“风格的不可迁移因素”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风格迁移理论问题。其技术逻辑只能以形式化的、非个人化方式来实现部分风格迁移,并与“风格即人”的风格整体性要求相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艺史 风格迁移 风格的可迁移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格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