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飞来峰藏传石刻造像的风格渊源与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继胜 高贺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飞来峰造像雕造过程、蒙元时期以至后期蒙古喇嘛教美术的历史 ,认为飞来峰造像间接反映了西夏藏传美术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飞来峰布袋弥勒和尚对藏传佛教罗汉造像中“和尚”图像的影响 ;并强调了飞来峰造像的历史文化价值 :... 本文通过分析飞来峰造像雕造过程、蒙元时期以至后期蒙古喇嘛教美术的历史 ,认为飞来峰造像间接反映了西夏藏传美术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飞来峰布袋弥勒和尚对藏传佛教罗汉造像中“和尚”图像的影响 ;并强调了飞来峰造像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是一座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飞来峰 藏传名刻 藏传造像 风格渊源 历史文化价值 西夏藏传美术 布袋弥勒 民族文化 藏传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表演关于“南、北派”风格乐曲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颖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年第24期65-66,共2页
二胡是中国一种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大派,两派的乐曲风格与演奏风格各不相同,但又息息相通。通过从二胡艺术的渊源来分析南、北两派乐曲风格与演奏风格,从而对风格、流派之分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 二胡表演 “南、北派”风格乐曲渊源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百一”体与钟嵘《诗品》评陶诗
3
作者 陈元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4-91,共8页
萧统《文选》把诗分为二十三类,其中有“百一”。清代何义门《读书记》第四十六卷《文选·诗》读应璩《百一》,只记下两个字:“备体”。可见博学的何焯(义门)只知《文选》把“百一”另列为一体,却无法知道其所以然。钟嵘《诗品》评... 萧统《文选》把诗分为二十三类,其中有“百一”。清代何义门《读书记》第四十六卷《文选·诗》读应璩《百一》,只记下两个字:“备体”。可见博学的何焯(义门)只知《文选》把“百一”另列为一体,却无法知道其所以然。钟嵘《诗品》评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陶渊明的五言诗,“其风格渊源出于应璩”之说,历来罕为人理解;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说:“陶渊明诗源于应璩,就历来为人疵病”。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就说过:“其实从一方面看,陶诗与应诗‘了不相类’;从另一方面看,自有‘仿佛百一诗者’,由此可知道钟嵘的确定某一诗人源于以前某一诗人或诗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南北朝 义门 陶诗 风格渊源 论语 陶渊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 山海经 钟嵘 诗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孟頫的《谢幼舆丘壑图》和《吴兴清远图》及其与六朝画风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振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于艺术家说,传统永远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它甚至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灵感的直接来源.但对于传统内容的选取与舍弃却往往是根据于现实的.元代初年,江南绘画风格仍为前代宋廷倡导的院体所支配.花鸟画原来是宋画院中最为盛行的一种题材,也许... 对于艺术家说,传统永远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它甚至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灵感的直接来源.但对于传统内容的选取与舍弃却往往是根据于现实的.元代初年,江南绘画风格仍为前代宋廷倡导的院体所支配.花鸟画原来是宋画院中最为盛行的一种题材,也许是因为这一题材特别符合宫廷中人的需要,其画风往往趋于浓丽,刻意雕琢,色彩绚烂.表现的效果缺少唐画的纤雅和北宋画的浑厚与磅礴,且大都以情绪表达为重,多涉及传说、故事,显得单薄、琐碎.赵孟(兆页)对这种画风的不满从他为好友钱选《八花图卷》作的跋中可以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赋图》 赵孟頫 “竹林七贤” 吴兴 《世说新语》 跋文 董其昌 性表现 风格渊源 魏晋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婉约醇厚,兼以现代风味的诗歌行吟——辛笛三十年代诗歌创作分析
5
作者 王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20世纪40年代,辛笛是以写现代诗而著称的"九叶"诗人之一,然而辛笛的现代诗创作早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诗人70年的创作历程中,30年代的诗歌创作是个独特的存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既呈现了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新的向度,即从传统... 20世纪40年代,辛笛是以写现代诗而著称的"九叶"诗人之一,然而辛笛的现代诗创作早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诗人70年的创作历程中,30年代的诗歌创作是个独特的存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既呈现了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新的向度,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但同时又体现了诗人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追求 诗体结构 语言表现 艺术风格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