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十七年群众歌曲的风格探索
1
作者 马叶林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建国初期,群众歌曲创作上渐趋出现单一地向聂耳、冼星海三十年代进行曲风格革命音乐创作传统学习的创作问题,由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新时代内容对群众歌曲创作有着新需求,专业作曲家们对写作方式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反思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对... 建国初期,群众歌曲创作上渐趋出现单一地向聂耳、冼星海三十年代进行曲风格革命音乐创作传统学习的创作问题,由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新时代内容对群众歌曲创作有着新需求,专业作曲家们对写作方式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反思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对建国十七年的群众歌曲创作在创作和表演上所呈现的风格予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歌曲 建国十七年 补充 反思 风格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电影海报风格探索(1921-1951)
2
作者 朱佳玲 《流行色》 2021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开始走向了一个段辉煌时期。各电影公司为争夺市场,大显身手;在当时宣传媒介严重缺乏的背景下,纸质电影海报成为了当时宣传电影的最主要手段,各类风格竞相踊出。文章选取该时期具有代...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开始走向了一个段辉煌时期。各电影公司为争夺市场,大显身手;在当时宣传媒介严重缺乏的背景下,纸质电影海报成为了当时宣传电影的最主要手段,各类风格竞相踊出。文章选取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期刊中的海报为例,分析与梳理归纳海报设计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海报设计 风格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设计中的中式风格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会青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6年第3期69-70,共2页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国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众多平面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从而形成独具中华民族...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国独特的民族个性,已成为众多平面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从而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式风格和现代平面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风格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书法的交流、研究与实践——从朱天曙教授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引出的话题
4
作者 康守永 朱天曙 《中国书画》 2024年第5期129-131,共3页
中日书法的交流由来已久,是一个老话题。在现代,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日本书法的现代性特色非常明显,反过来又影响了一些中国书家的风格探索。中日两国书法学界的相互关注也引发了交流的加深。2024年1月162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 中日书法的交流由来已久,是一个老话题。在现代,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日本书法的现代性特色非常明显,反过来又影响了一些中国书家的风格探索。中日两国书法学界的相互关注也引发了交流的加深。2024年1月162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朱天曙教授应邀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并作了专题学术演讲,在日本的书法界和学术界都有很好的反响。由此引出本刊康守永总编对朱天曙教授的专题访谈,并借此机会推出“总编会客厅”栏目,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考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日本京都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西方美术 学术演讲 风格探索 交流平台 中日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若真《黄山秋色图》析论
5
作者 郑博文 《中国书画》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黄山秋色图》是法若真中期风格探索的代表之作。本文对此图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在充分结合法若真的画迹、交游与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指出《黄山秋色图》呈现的“博大奇绝,气骨玄邈”具有鲜明的北地审...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黄山秋色图》是法若真中期风格探索的代表之作。本文对此图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研究,在充分结合法若真的画迹、交游与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指出《黄山秋色图》呈现的“博大奇绝,气骨玄邈”具有鲜明的北地审美特征。一、法若真与《黄山秋色图》《黄山秋色图》轴,纸本淡设色,纵158厘米,横63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清初文人法若真(1613-1691)六十岁时所作,体现了他中期画风的典型面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气骨 法若真 主题内容 风格特点 审美特征 风格探索 秋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满黔山40秋——王振中先生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谈
6
作者 匋厂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王振中先生是贵州当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之一 ,在长达四十年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中 ,他完整地承继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思想 ,强调精读大自然和传统 ,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中国画人才 ,同时又笔耕不辍 ,实践并拓展了“李派”山水的艺术表现力 ,取... 王振中先生是贵州当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之一 ,在长达四十年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中 ,他完整地承继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思想 ,强调精读大自然和传统 ,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中国画人才 ,同时又笔耕不辍 ,实践并拓展了“李派”山水的艺术表现力 ,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中国画教育 传统 自然 以艺证道 风格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