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风暴强度指数SSI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赵秀英
吴宝俊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56,共2页
-
-
关键词
风暴强度指数
SSI
对流天气分析
风暴
-
分类号
P425.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4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近20年中国沿海风暴潮强度、时空分布与灾害损失
被引量:33
- 2
-
-
作者
谢丽
张振克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0-69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52
41071006)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09111001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7149)
-
文摘
中国是世界上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最近20年,风暴潮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呈波动上升趋势,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共高达2443.64亿元;风暴潮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共为4128人。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次数和强度、时空分布及其与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风暴潮灾害的次数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但其发生的时间跨度有延长的趋势、风暴潮强度和时空分布与灾害损失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一定成正比关系。研究风暴潮灾害形成机理,评估风暴潮灾情等级,完善风暴潮灾害预警体系,加强风暴潮减灾工程建设,采取综合措施防御大规模围垦区的风暴潮灾害,对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强度
时空分布
灾害损失
-
Keywords
storm surge disasters
intensity of storm surges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disaster losses
-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 3
-
-
作者
刘仕潮
李明杰
吴少华
-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
基金
江苏省自然资源发展专项资金(海洋科技创新)(JSZRHYKJ202102)。
-
文摘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
关键词
风暴潮
江苏沿海
台风路径
风暴潮强度
警戒潮位
变化趋势
-
Keywords
storm surge
Jiangsu coast
typhoon track
intensity of storm surge
warning tidal level
variation trend
-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孟加拉湾风暴对高原地区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9
- 4
-
-
作者
段旭
段玮
-
机构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5006
41205067)
-
文摘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TRMM(3B42)与地面观测数据变分订正后的降水量资料、TBB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8 2010年25个孟加拉湾风暴的登陆路径、强度、冷空气入侵及大气季节变化对高原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孟加拉湾风暴是造成高原地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最活跃的时段集中在5月和10 11月,对高原地区的影响主要以降水为主;(2)在孟加拉湾风暴登陆的3条路径中,东北路径对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影响最大,西北路径登陆风暴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偏西路径登陆风暴对高原地区影响最小;(3)东北路径登陆风暴,热带风暴强度比飓风强度给高原地区带来更强的降水,而西北路径飓风强度风暴的影响较大;(4)当东北路径孟加拉湾风暴与云贵高原地区冷空气相遇时,其降水量比无冷空气配合时大2个等级;(5)孟加拉湾风暴活动时段存在5月和10 11月两个峰值,因季节性的大气环流(引导气流)和水汽输送(强弱)以及热带气旋生成基本条件的不同,导致了高原地区降水程度的差异。
-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高原地区
降水
风暴路径
风暴强度
-
Keywords
Bay of Bengal Storm
Plateau area
Precipitation
Storm path
Storm intensity
-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砂丘风暴冲越沉积记录
被引量:3
- 5
-
-
作者
杨保明
高抒
周亮
赵秧秧
屠佳雨
王成龙
-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3-1143,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30962
41706096)~~
-
文摘
通过海南岛东南部海岸详细的古风暴学考察,在尖岭海岸发现了含有风暴冲越沉积物的海岸沙丘剖面,分别命名为JL-1和JL-2剖面,试图从海岸沙丘沉积记录中提取历史上的风暴事件信息。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等参数的指标分析表明,这两个剖面含有典型的风暴冲越沉积物,利用放射性核素AMS14C测年、OSL测年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确定这些风暴沉积层是多次台风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机制与风暴浪越过海岸沙丘的堆积有关,风暴流越过沙丘顶部后不能回流,导致风暴流携带的沉积物迅速沉积。此外,依据Stockdon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该地点沉积记录所代表的最大风暴事件相当于100到200年一遇的重现期。研究表明,该处海岸沙丘冲越沉积含有南海台风强度与重现期的重要信息。
-
关键词
古风暴学
冲越沉积
风暴强度
海岸沙丘
海南岛
-
Keywords
paleotempestologic analysis
storm deposits
coastal dunes
storm intensity
Hainan Island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9
- 6
-
-
作者
高琦
孙照渤
邓伟涛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276,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7B_044z)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项目(07KJB170067)
-
文摘
对1948—2004 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滤波后,采用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风暴轴中心的强度、经纬度以及面积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56 a来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中心强度平均约为32 dagpm2,中心位置约在172°W、44.5°N。小波分析表明,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中心强度和面积都存在着18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此外,风暴轴中心强度与面积指数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风暴轴中心强度增强(减弱)时期,一般对应着风暴轴面积增大(缩小)和位置向西(东)、向南(北)移动。
-
关键词
风暴轴
年代际变化
风暴轴面积指数
风暴轴强度指数
-
Keywords
storm track
interdecadal variation
area index of storm track
intensity index of storm track
-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