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名胜区辐射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宇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风景名胜区周边的乡村蕴含着丰富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的特点,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人文景观资源。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辐射条件下,周边乡村无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两者间在资源上相互共享、功能上互相联动,从而为周边乡村建设... 风景名胜区周边的乡村蕴含着丰富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的特点,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人文景观资源。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辐射条件下,周边乡村无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两者间在资源上相互共享、功能上互相联动,从而为周边乡村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针对在风景名胜区辐射条件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探讨该领域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乡村 景观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区边缘型村落改造规划——以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贤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妍婷 宋国伟 +1 位作者 于文丽 于东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被大力倡导,各种农村发展策略应运而生。在我国,风景区内部及其边缘地带的村落发展是影响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亦关系当地居民的长远发展。以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边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被大力倡导,各种农村发展策略应运而生。在我国,风景区内部及其边缘地带的村落发展是影响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亦关系当地居民的长远发展。以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边缘型村落进贤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以"融合"为主题的改造模式,并制定明确的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式改造 边缘型村落 泰山风景名胜区 进贤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乡村景观肌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澜 唐晓岚 +1 位作者 熊星 徐佳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2-957,共6页
着眼实现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发展和景观保护双赢目标,本文借助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剖析乡村景观肌理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策略。作为乡村景观保护和控制的核心,乡村景观肌理的相关研究只有准确、客观、合... 着眼实现风景名胜区内乡村发展和景观保护双赢目标,本文借助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剖析乡村景观肌理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策略。作为乡村景观保护和控制的核心,乡村景观肌理的相关研究只有准确、客观、合理,才能为科学规划风景名胜区乡村、促进村落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GIS技术在风景名胜区乡村景观肌理研究中可发挥的主要作用,本文认为GIS技术可以有效挖掘乡村景观肌理中规律性的特征、活力和资源,扭转传统肌理研究重感性、重视觉分析而轻数理分析的倾向,提高肌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使乡村规划更加合理,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乡村景观 景观肌理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管理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英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类文化景观 乡村景观 文化景观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周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璐 李娜 +3 位作者 王超 刘芬芬 王崑 陈雅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99-103,共5页
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传统建筑景观、文化景观带来冲击,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以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慕田峪长城周边的乡村旅游为例,... 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传统建筑景观、文化景观带来冲击,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以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慕田峪长城周边的乡村旅游为例,从建筑景观、植物景观、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社区发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当地旅游开发中的实践状况,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如旅游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公园绿地缺乏养护和管理;有机农业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文化景观还需深入挖掘,提高旅游项目的参与性;规范旅游秩序,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风景名胜区 可持续发展 慕田峪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乡村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6
作者 王献 梁朋惠 +2 位作者 杨振江 高士勤 张俊丽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对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乡村的自然或半自然植物群落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群落的物种构成、多样性指数、建群种与优势种、水平和竖向结构、季相变化进行分析;提炼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形成人工植物群落骨架,剔除群落中的恶性入侵种... 对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乡村的自然或半自然植物群落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群落的物种构成、多样性指数、建群种与优势种、水平和竖向结构、季相变化进行分析;提炼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形成人工植物群落骨架,剔除群落中的恶性入侵种及恶性杂草,将一般入侵种和本土植物形成的单优种群进行调控,增加鸟嗜、蜜源植物和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乡土植物,适当引入观赏价值高的适生外来植物;最终形成6个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根据功能需求可将其运用于乡村不同绿地。该研究可用于嵩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植物景观设计,为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风景名胜区 乡村植物景观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理论探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龙茂兴 罗进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8-201,共4页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有其独特的发生机理,探讨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立足于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区域特征,以核心——边缘理论、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才能克服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进景区边缘型乡...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有其独特的发生机理,探讨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立足于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区域特征,以核心——边缘理论、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才能克服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进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 发展理论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实践与探索——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新兵 黄小萍 林晨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1期170-172,共3页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通过实施了近10a的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建设,建设了较稳定和完整的村级农技员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在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总结杭州西湖风景名胜...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通过实施了近10a的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建设,建设了较稳定和完整的村级农技员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在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总结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村级农技员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级农技员 农业推广 农业人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利益均衡是确立乡村旅游伦理关系的基础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德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1期9-11,共3页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源于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乡村旅游主客体间天然的身份不对称,并因此而影响到主客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由于乡村经济...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源于城乡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乡村旅游主客体间天然的身份不对称,并因此而影响到主客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由于乡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多以企业投资来实现,投资企业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会把"谁投资谁受益"作为旅游开发的当然原则,因此而产生了普通村民对乡村发展控制力的丧失、经营参与机会被剥夺、利益分配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区 企业投资 风景名胜区 乡村发展 文化自信 利益均衡 乡村旅游开发 价值认同 伦理关系 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王屋村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磊 杨丽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期41-43,共3页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王屋村紧紧围绕“旅游强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方针,找准发展定位,制定发展对策。王屋村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研学资源。2018年,王屋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后,王屋村...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王屋村紧紧围绕“旅游强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方针,找准发展定位,制定发展对策。王屋村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研学资源。2018年,王屋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后,王屋村研学活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王屋村研学旅行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为王屋村乡村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研学旅行 王屋村 SWOT分析法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和俊梅 《云南农业》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丽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丽江古城,金沙江,泸沽湖风景名胜区,纳西东巴文化,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2011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 丽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丽江古城,金沙江,泸沽湖风景名胜区,纳西东巴文化,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2011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2.22亿元,全市接待游客1100多万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休闲农业 乡村 丽江古城 东巴文化 旅游风景 风景名胜区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汁原味最美乡村
12
《湖南农业》 2018年第7期10-11,共2页
白寺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平江县福寿山镇,依山傍水,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寿山风景区,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于一体,景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2014年白寺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全国... 白寺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平江县福寿山镇,依山傍水,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寿山风景区,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于一体,景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2014年白寺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2015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白寺村成立了平江县白寺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和平江县白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原味 原汁 扶贫开发 专业合作社 平江县 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13
作者 宋莲 《云南农业》 2023年第11期39-41,共3页
近年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因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经营管理型培训有待加强、跟踪服务不到位、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培训效果不显著,为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针对性提出尽快健全体制机制、解决好资金投... 近年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因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经营管理型培训有待加强、跟踪服务不到位、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培训效果不显著,为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针对性提出尽快健全体制机制、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做好跟踪服务、加强宣传推广、调动学员积极性等建议,旨在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风景名胜区 阳宗海 宣传推广 经营管理型 资金投入 跟踪服务 农民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传统文化 建美丽乡村
14
作者 张杰 《村委主任》 2016年第8期14-14,共1页
走进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响堂山脚下的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集贤村,房屋墙壁上绘制的宣传画引人驻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位老者正在给孙子念着文化墙上的字。这是村里打造的贤文化一条街,南北两侧的新二十四孝... 走进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响堂山脚下的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集贤村,房屋墙壁上绘制的宣传画引人驻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位老者正在给孙子念着文化墙上的字。这是村里打造的贤文化一条街,南北两侧的新二十四孝宣传画格外醒目,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集贤村贤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国家风景名胜区 乡村 峰峰矿区 图文并茂 宣传画 邯郸市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旅游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5-85,共1页
京郊旅游是北京市整合郊区旅游资源,加快京郊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并对其转型升级的新形式。京郊旅游是对京郊旅游经济的统称,涵盖了京郊存在的各种旅游业态,包括乡村旅游和非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明为依托,农民为经营主体... 京郊旅游是北京市整合郊区旅游资源,加快京郊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并对其转型升级的新形式。京郊旅游是对京郊旅游经济的统称,涵盖了京郊存在的各种旅游业态,包括乡村旅游和非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明为依托,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性为核心吸引力的民俗旅游形式;除乡村旅游之外的其他京郊/城郊旅游业态包括范围甚广,比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京郊 乡村旅游 旅游业态 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地 旅游发展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实现旅游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评《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
16
作者 李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1-192,共2页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著文集《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围绕"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这一主题,主要探讨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如何很好地适应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著文集《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围绕"旅游发展与社会转型"这一主题,主要探讨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如何很好地适应旅游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相关经验,从而实现旅游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机制 营销战略 社交媒体 转型背景 乡村旅游产品 喀纳斯 游客满意度 客源地 风景名胜区 人文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功山里“新农村” 振兴路上显“武功”
17
作者 欧阳熙 郭善伟 《江西农业》 2021年第7期18-20,共3页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位于江西中西部,萍乡、宜春、吉安三市交界处。近年来,武功山景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位于江西中西部,萍乡、宜春、吉安三市交界处。近年来,武功山景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开明开放、文明幸福、和谐平安的武功山景区正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 国家地质公园 农村人居环境 风景名胜区 乡村旅游 武功山景区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林镇易家河村
18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3期35-35,共1页
柘林镇易家河村地处永修县西北部,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将军峡景区以及明代刑部尚书魏源墓等众多旅游景点。易家河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生态... 柘林镇易家河村地处永修县西北部,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将军峡景区以及明代刑部尚书魏源墓等众多旅游景点。易家河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村、全省4A 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易家河村党委被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8 年易家河村被评为3A 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修县 乡村建设 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点 生态文明 基层党组织 环境优美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钹山镇
19
《江西农业》 2019年第13期47-47,共1页
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武夷山脉东段北麓,是千里武夷山脉的起点,目前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乡镇、国家4A 景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江西十大旅游休闲小镇、省级现代服务业... 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武夷山脉东段北麓,是千里武夷山脉的起点,目前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乡镇、国家4A 景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江西十大旅游休闲小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着“千年封禁山,最佳养生地”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广丰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 现代服务业 旅游休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兴旺需做好“绿”字文章
20
作者 李庆 《江西农业》 2020年第3期55-55,共1页
武宁县宋溪镇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之滨。近几年来,宋溪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村组路路相通、交通便利,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到处呈现着乡村之美。但武宁的农业产业发展质量还不高,地方特色资源... 武宁县宋溪镇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之滨。近几年来,宋溪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村组路路相通、交通便利,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到处呈现着乡村之美。但武宁的农业产业发展质量还不高,地方特色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特别是武宁绿色生态优势还没有发挥好。宋溪镇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进一步做好“绿”字文章,通过点“绿”成“金”来打造产业兴旺的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脱贫攻坚 农业产业发展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绿色生态 宋溪 武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