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文瀚 王继红 孙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H-B分级影响。方法选取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温针灸足三里针刺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督和胃针法,对比治疗后的... 目的探讨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H-B分级影响。方法选取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温针灸足三里针刺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督和胃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B分级情况、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Portman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及Portmann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8%(5/66),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采用调督和胃针法结合温针灸足三里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和胃针法 温针灸足三里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H-B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翳风穴超声波干预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邹群英 章浩 冯祯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究翳风穴超声波干预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 目的探究翳风穴超声波干预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神经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翳风穴超声波治疗仪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B分级量表、VAS疼痛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积分表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分级、VAS评分以及面神经功能评价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分级为Ⅰ级20例(33.33%),Ⅱ级24例(40.00%),Ⅲ级13例(21.67%),Ⅳ级及以上3例(5.00%),对照组治疗后H-B分级为Ⅰ级10例(16.67%),Ⅱ级15例(25.00%),Ⅲ级26例(43.44%),Ⅳ级及以上9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超声波治疗应用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翳风穴 超声波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