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致密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涛 庞雄奇 +6 位作者 于飒 杨弘毅 王绪龙 庞宏 郭继刚 沈卫兵 徐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7-439,共13页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预测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方法建立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评价风城组致密油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广、...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预测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方法建立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评价风城组致密油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目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风城组烃源岩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和0.85%时分别达到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风城组烃源岩现今累积生烃量为3.185×10~9 t,累积排烃量为1.531×10~9 t,残留烃量为1.654×10~9 t,其中云质岩致密油与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0.613×10~9 t和1.565×10~9 t。综合分析认为,风城组烃源岩类型好、生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广阔的致密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地区 风城组烃源岩 生排特征 致密油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早二叠世咸化湖盆风城组烃源岩生烃潜力精细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江玲 靳军 +2 位作者 马万云 迪丽达尔.肉孜 李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51-52,共2页
玛湖凹陷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富烃凹陷,其中风城组烃源岩为玛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目前玛湖凹陷周缘所发现的众多油田均与此套烃源岩密切相关。以往风城组仅在凹陷边缘有钻揭,在研究中将风城组仅作为一套泥岩进行分析,对风城组烃源岩的... 玛湖凹陷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富烃凹陷,其中风城组烃源岩为玛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目前玛湖凹陷周缘所发现的众多油田均与此套烃源岩密切相关。以往风城组仅在凹陷边缘有钻揭,在研究中将风城组仅作为一套泥岩进行分析,对风城组烃源岩的认识非常局限。随着勘探由断裂带向凹陷区不断深入,发现风城组岩性非常复杂,在平面及横向上岩性变化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咸化湖盆 风城组烃源岩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与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攀 任江玲 +5 位作者 李二庭 马万云 徐浩 于双 邹艳荣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6个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抽提物和1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色谱、色谱-质谱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依据分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10个原油样品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如下特征:(1)Pr/nC_(17)和Ph/nC_(18)... 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6个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抽提物和1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色谱、色谱-质谱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依据分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10个原油样品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如下特征:(1)Pr/nC_(17)和Ph/nC_(18)值较高;(2)几乎不含Ts、C_(29)Ts和C_(30)重排藿烷;(3)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相对含量高;(4)三环萜烷分布模式为C_(20)<C_(21)<C_(23)或C_(20)>C_(21)<C_(23);(5)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随碳数增加而变重。该组油样是Ⅰ类原油的端元代表,来源于"典型"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第二组油样的特征与第一组油样明显不同:(1)较低的Pr/nC_(17)和Ph/nC_(18)值;(2)相对较低的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含量;(3)三环萜烷分布模式为C_(20)<C_(21)>C_(23);(4)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则随碳数增加而变轻。该组油样是Ⅱ类原油的端元代表。第三组油样为介于Ⅰ类和Ⅱ类原油之间的过渡类型。6个烃源岩样品抽提物分子指标与该凹陷"典型"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及Ⅰ类原油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与之前认为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_2w)烃源岩及Ⅱ类原油类似。烃源岩抽提物之间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比10个原油样相对偏轻。在玛湖凹陷至今尚未钻遇有较大生油潜力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样品,风城组烃源岩既是Ⅰ类原油的油源,也可能是Ⅱ类原油的主要油源。由于有机岩相及成熟度的差异,导致来源于同一套烃源岩的原油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组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单体碳同位素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卞保力 刘海磊 +2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厚度为100~300 m,面积约为5 400 km2,整体进入生凝析油—干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为凹陷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气源。(2)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复杂,爆发作用形成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可形成物性较好的风化壳型储层。石炭系—二叠系大型不整合面和广泛发育的深大断裂是重要的输导体系,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为凝析气成藏提供了保存条件,油藏主要分布在高部位,气藏分布于低部位。(3)通过“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技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联合时-频电磁技术(TFEM),实现了石炭系火山岩的精细刻画,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石西1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火山岩 风城组烃源岩 上乌尔禾泥岩盖层 不整合面 深大断裂 “两宽一高”技术 时-频电磁技术 石炭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