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与遗传算法的高速电梯井道风口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望标 郭天水 +1 位作者 薛玉 付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了改善和提高电梯的气动特性和运行稳定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电梯进行空气流体仿真,计算气动阻力、侧翻力矩、俯仰力矩,分析实验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电梯气动特性的一元数值模型。根据正交实验结果与一元数值模... 为了改善和提高电梯的气动特性和运行稳定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电梯进行空气流体仿真,计算气动阻力、侧翻力矩、俯仰力矩,分析实验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电梯气动特性的一元数值模型。根据正交实验结果与一元数值模型,基于MATLAB回归分析,建立电梯气动特性的多元数值模型,并以此作为目标函数,以气动阻力、侧翻力矩和俯仰力矩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进行电梯气动特性的多目标优化,仿真验证优化后电梯气动特性得到较大改善,为电梯气动特性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梯 遗传算法 SSTk-ω湍流模型 回归分析 风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动捕风排风装置排风口性能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超 霍廖然 +1 位作者 李志永 李真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5,共6页
基于自然通风原理,对所研制的自动捕风排风装置的通风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排风口几何形状与其表面自然通风风压系数的关系,以及提高其排风性能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圆锥形渐扩口的综合排风性能为... 基于自然通风原理,对所研制的自动捕风排风装置的通风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排风口几何形状与其表面自然通风风压系数的关系,以及提高其排风性能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圆锥形渐扩口的综合排风性能为最佳,较无渐扩口的排风口可提高排风量14.3%;所研制的自动捕风排风装置在北京地区冬季典型天利用自然通风即可使房间获得8次/h的换气次数,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捕风排风装置 自然通风 风口性能优化 模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焦煅烧回转窑风口布置的仿真优化
3
作者 段智雄 姚恩东 《冶金能源》 2010年第4期28-30,共3页
应用CFD模拟软件,对回转窑内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工况下窑内气体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挥发分浓度场的模拟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获得回转窑的最佳风口布置方案。
关键词 回转窑 煅烧 数值模拟 风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风口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迪军 贺利工 +1 位作者 罗燕萍 许雄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热效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轨顶排热效率评价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轨顶流场、温度场及排热效率评价参数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多的冷风被吸入轨顶风道是排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轨顶风道中的风口排...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轨顶风道排热效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轨顶排热效率评价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轨顶流场、温度场及排热效率评价参数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多的冷风被吸入轨顶风道是排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提高轨顶风道中的风口排风量及风口尺寸增加均无法有效增加其排热效率;轨顶热风分布区域较小。由此推论,排风口参数的优化策略为减小轨顶排风口分布尺寸,并适当将排风口位置向车头方向移动,为此可提高排热效率20%~50%。基于优化策略,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地下车站 轨顶排风 风口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