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SA将发射跟踪飓风变化的小卫星群
1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146,共1页
据腾讯网2016年11月15日报道,NASA计划12月12日发射飓风全球导航系统(CYGNSS),将帮助科学家勘测飓风强度、轨迹,并进行风暴潮预测,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热带气旋和飓风的形成和强度。据悉,CYGNSS能够高分辨率全天时测量飓风和热带气... 据腾讯网2016年11月15日报道,NASA计划12月12日发射飓风全球导航系统(CYGNSS),将帮助科学家勘测飓风强度、轨迹,并进行风暴潮预测,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热带气旋和飓风的形成和强度。据悉,CYGNSS能够高分辨率全天时测量飓风和热带气旋内部表面风速,每颗人造卫星能够每秒进行4次风力测量,对于卫星群而言,每秒能够进行32次风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计划 小卫星群 发射 风变化 跟踪 全球导航系统 热带气旋 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况时序的动态尾流损失评估方法
2
作者 高晓霞 董利江 +4 位作者 朱玉婷 朱霄珣 王瑜 王喜 韩中合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4-771,共8页
为了量化风况时序变化下风电场尾流效应造成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动态尾流损失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该方法基于三维尾流模型与SCADA数据分析在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尾流干扰引起的速度与功率损失。... 为了量化风况时序变化下风电场尾流效应造成的损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动态尾流损失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该方法基于三维尾流模型与SCADA数据分析在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尾流干扰引起的速度与功率损失。以河北省某陆上风电场为例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受动态尾流影响严重的风电机组占到了机组总数的18%;风力机在径向距离上的合理排布有利于降低尾流效应造成的损失,实际输出功率最低时为理论输出功率的86.9%,对应于评价标准的“较大”等级;风电场在夏季月份(6-8月)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风场的尾流损失较为严重。该方法可为风电场风力机排布与提效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效应 动态尾流损失 况时序变化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指数逐日变化的机制分析
3
作者 战淑芸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对亚洲逐日西风指数与逐日太阳黑子数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不仅在长周期变化中存在,在逐日变化过程中也同样存在。
关键词 西指数 太阳黑子 太阳活动性 大气 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局地大气边界层风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剑 赵刚 +3 位作者 陈艳 綦正信 朱保林 刘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利用2008年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获得GPS低空探空资料以及同步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坝区从地面开始到大气边界层2000 m高度四季不同高度的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以偏西风为... 利用2008年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获得GPS低空探空资料以及同步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坝区从地面开始到大气边界层2000 m高度四季不同高度的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以偏西风为主导风向,1 500 m高度层以下静风和小风出现频率大,是四个季节中地面静风、小风出现频率的最大值;(2)夏季地面静风、小风出现频率为四个季节中最小,夏季大气边界层中低层主要盛行西风和西北偏西风;(3)秋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中低层主要盛行偏西风,到高层则逐渐转变为偏北风;(4)冬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低空盛行以西风和西北偏西风为主导的偏西风;中高层主要风向是西风、西南偏西风、东风和东北偏东风:(5)溪洛渡坝区秋、冬季大气边界层西风、东北偏北风、东北偏东风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2000 m高度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坝区 向家坝库区 大气边界层 水电站 GPS探空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变化风场条件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型改进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悦 陈东升 +3 位作者 程水源 岳德钰 黄青 唐晓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6-443,共8页
以应用广泛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式SLAB为例,对此类模型在扩散过程中风向和风速保持不变的不合理假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时间单元划分和坐标系旋转平移的方法使SLAB模式能在变化的风向风速条件下进行危险气体的扩散计算... 以应用广泛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式SLAB为例,对此类模型在扩散过程中风向和风速保持不变的不合理假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时间单元划分和坐标系旋转平移的方法使SLAB模式能在变化的风向风速条件下进行危险气体的扩散计算,该计算理念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SLAB 危险气体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风场下近空间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飞行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程路 姜长生 +1 位作者 都延丽 吴庆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7-555,共9页
近空间飞行器飞行包络大、环境变化复杂、参数变化激烈,对其开展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对此复杂系统基本物理规律准确把握和描述,并依此建立其机理运动模型。针对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地进行了飞行力学... 近空间飞行器飞行包络大、环境变化复杂、参数变化激烈,对其开展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对此复杂系统基本物理规律准确把握和描述,并依此建立其机理运动模型。针对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地进行了飞行力学分析,并推导了变化风场下近空间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完整的6-自由度12-状态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体现出变化风场的影响和推力矢量的作用。随后,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开环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直观表现了系统的快时变、强耦合、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所得结果可用于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管理、飞行控制等问题的概念设计和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空间飞行器 变化 运动建模 控制特性 飞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自然环境中变化风场的工程仿真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刚 王行仁 贾荣珍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综合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大气/气象、海洋、空间四大领域,变化风场作为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飞行器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变化风场对飞行影响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分别以风切变和大气紊流建立工程化的风场模型,并以某型... 综合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大气/气象、海洋、空间四大领域,变化风场作为大气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飞行器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变化风场对飞行影响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分别以风切变和大气紊流建立工程化的风场模型,并以某型导弹为仿真算例,分析了所建立的变化风场模型对导弹弹道、姿态特性的影响,验证了所建立变化风场模型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环境 变化 建模仿真 切变 大气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风电基地风况变化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跃 李红英 张玉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期92-95,共4页
酒泉作为全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分析研究酒泉市风电基地风况变化对风力发电的影响以及对酒泉市风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结果表明:酒泉各站风速呈整体减小的趋势,且金... 酒泉作为全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分析研究酒泉市风电基地风况变化对风力发电的影响以及对酒泉市风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结果表明:酒泉各站风速呈整体减小的趋势,且金塔、玉门、瓜州和敦煌风速减小趋势极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期各站风速变化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除玉门外其余各站平均风速又呈现出缓慢增大趋势。大风日数演变趋势表现为显著的递减趋势,年大风递减率达-4.64d/10a(通过0.001信度检验)。距地面10m高度层处风能密度在200W/m^2左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风能增大,到70m高度层风能密度达350W/m^2以上,10~70m层内平均风能值在270W/m^2以上,酒泉市风能储量相当可观,为风电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而风电的发展前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 变化 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喀左县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成芝 孙立德 +2 位作者 梁志兵 高鹏 潘成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2期235-237,240,共4页
根据1961—2010年喀左县逐年风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的风速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通过对近年来设施农业的风灾统计分析,得知6、7级风是危害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风灾,并针... 根据1961—2010年喀左县逐年风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风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左县的风速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通过对近年来设施农业的风灾统计分析,得知6、7级风是危害当地设施农业的主要风灾,并针对风灾提出设施农业相应的防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设施农业 防御措施 辽宁喀左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翟秋敏 李容全 郭志永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 ,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 ,建立了纹层年表 ,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 85 0 7aB .P .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 85 0 7~ 5 4 2 9aB .P .冬季风活动较弱 ,后期有所波动 ...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 ,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 ,建立了纹层年表 ,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 85 0 7aB .P .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 85 0 7~ 5 4 2 9aB .P .冬季风活动较弱 ,后期有所波动 ;5 4 2 9~ 32 4 4aB .P .冬季风活动较强 ,32 4 4~ 2 4 94aB .P .冬季风活动减弱 ;2 4 94~ 116 5aB .P .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 ;116 5aB .P .以来 ,冬季风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年纹层 环境变化 湖泊沉积 冬季风变化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钦燕 王东晓 +1 位作者 谢强 黄企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 Equatorial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吕宋海峡水交换 体积输送 局地驱动 赤道太平洋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最近30年地面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星晨 马清泽 马庆 《内蒙古草业》 2010年第3期31-32,共2页
利用呼和浩特国家基本气象站1980-2009年地面风向风速风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最近30年地面风向、风速变化特征。
关键词 呼和浩特 地面气象 风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月北半球海冰趋势变化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樟 吴仁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利用海冰密集度资料和海冰范围指数,分析了3月北半球海冰在1979-1995年和1996-2014年2个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以及趋势差异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3月总海冰范围以稳定速率减少,速率无明显加速.而各个分海域的海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区... 利用海冰密集度资料和海冰范围指数,分析了3月北半球海冰在1979-1995年和1996-2014年2个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以及趋势差异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3月总海冰范围以稳定速率减少,速率无明显加速.而各个分海域的海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巴伦支海海冰在2个时期内以稳定的速率减少;白令海海冰不减反增;鄂霍次克海海冰缩减速度在后期减小;圣劳伦斯湾的海冰范围在90年代中期以前显著增大,后期缓慢缩减.3月海冰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与同期表面气温和表面风场的趋势变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变化趋势 区域差异 表面气温变化 表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slipstream in different regions around a train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nose lengths:A comparison study
14
作者 WANG Lei LIU Tang-hong +3 位作者 CHEN Zheng-wei ZENG Guang-zhi HEMIDA Hassan XIA Yu-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295-3311,共17页
In this work,the flow surrounding the train was obtained using a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for slipstream analysis.Two different streamlined nose lengths were investigated:a short nose(4 m)and a long nose(9 m).The ... In this work,the flow surrounding the train was obtained using a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for slipstream analysis.Two different streamlined nose lengths were investigated:a short nose(4 m)and a long nose(9 m).The time-average slipstream velocity and the time-average slipstream pressure along the car bodies were compared and explained in detail.In addition to the time-averaged values,the _(max)imum velocities and the pressure peak-to-peak values around the two trai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ose length affected the slipstream velocity along the entire train length at the lower and upper regions of the side of the train.However,no significant effect was recognized at the middle height of the train along its length,except in the nose region.Moreover,within the train’s side regions(y=2.0-2.5 m and z=2-4 m)and(y=2.5-3.5 m and z=0.2-0.7 m),the ratio of slipstream velocity U_(max) between the short and long nose trains was notably higher.This occurrence also manifested at the train’s upper section,specifically where y=0-2.5 m and z=4.2-5.0 m.Similarly,regarding the ratio of _(max)imum pressure peak-to-peak values Cp-p_(max),significant regions were observed at the train’s side(y=1.8-2.6 m and z=1-4 m)and above the train(y=0-2 m and z=3.9-4.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nose length slipstream velocity pressure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站大气CO_2浓度2种筛分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栾天 方双喜 +2 位作者 周凌晞 姚波 刘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研究基于地面风、日变化等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SWDV)和稳健局部近似回归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REBS)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的适用性.研究表明:2...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研究基于地面风、日变化等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SWDV)和稳健局部近似回归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REBS)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的适用性.研究表明:2种筛分方法在春、秋和冬季都能很好反映龙凤山大气CO2浓度的趋势变化及局地源汇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对于高浓度的非本底数据都能够较好的识别,但在夏季使用REBS方法会影响筛分的准确性,不建议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使用REBS筛分方法.SWDV和REBS法筛分出的本底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30.7%和58.9%.2种方法均筛分为本底浓度和非本底浓度的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21.5%和32.0%.二者筛分的本底季平均浓度在春季相差最小为(0.1±0.3)×10^-6(摩尔比,下同),冬季和秋季次之,在夏季相差最大为(4.2±1.0)×10^-6.典型个例分析表明,SWDV法会将白天一些受西南污染气流影响的CO2浓度误筛分为本底浓度,REBS法会将个别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受局地影响大的CO2观测值误筛分为本底浓度.夏季局地污染状况可能被植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抵消,CO2浓度变化不大,使得REBS误筛分为本底浓度,以及对于一些较低的CO2浓度值,REBS误筛分为非本底浓度,这些因素导致2种筛分方法在夏季本底浓度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龙凤山 基于稳健局部近似回归的筛分法(REBS) 基于地面变化等的筛分方法(SWDV) 本底 非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港湾的假潮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培顺 曹丛华 +1 位作者 王爱莲 商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共9页
本文通过对日照港以北黄、渤海沿岸18个港湾8~27年假潮资料的分析,给出了不同区域港湾的假潮状况和成因。在该区域只有龙口港可时常发生100cm左右的大振幅假潮和>150cm甚至>300cm的特大振幅假潮,属假潮特别严重和唯一发生较大危... 本文通过对日照港以北黄、渤海沿岸18个港湾8~27年假潮资料的分析,给出了不同区域港湾的假潮状况和成因。在该区域只有龙口港可时常发生100cm左右的大振幅假潮和>150cm甚至>300cm的特大振幅假潮,属假潮特别严重和唯一发生较大危害性假潮港湾:其余分属假潮相对较重、较轻和无假潮港湾,其假潮基本不具危害性或无危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突然而剧烈的风场变化是导致各港湾假潮的直接原因,地理环境差异是造成港湾假潮强弱的关键因素;龙口港100cm左右和>150cm的大和特大振幅假潮,是其特殊地理环境、港湾及附近大范围海域骤猛的向港爆发性大风,尤其强雷暴大风涌水在港内骤然积聚和海水惯性振荡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潮 假潮 危害性 成因 变化 雷暴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港的假潮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培顺 曹丛华 +1 位作者 江崇波 商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 23 a (1964—1986 年)的假潮资料,讨论了龙口港假潮的振幅、频率、周期和持续时间等;给出了导致假潮的各种天气形势和风场;分析了不同气象要素对假潮的贡献;探讨了大和特大振幅假潮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变化是导致龙... 利用 23 a (1964—1986 年)的假潮资料,讨论了龙口港假潮的振幅、频率、周期和持续时间等;给出了导致假潮的各种天气形势和风场;分析了不同气象要素对假潮的贡献;探讨了大和特大振幅假潮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风场变化是导致龙口港假潮的直接原因;100 cm 左右和 >150 cm 的大和特大振幅假潮,是龙口港特殊地理环境、港湾及附近大范围海域骤猛的向港爆发性大风尤其强雷暴大风涌水在港内骤然积聚和海水惯性振荡的综合结果,该假潮具有较大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潮 危害性 成因 变化 雷暴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in crushing and its effects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weathered granular soil
18
作者 陈晓斌 张家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2022-2028,共7页
To disclose the grain crushing effects on the weathered granular soil rheological behavior,a series of rheological tests (odometer compression and triaxial shearing) were carried out.At the same time,the sieving analy... To disclose the grain crushing effects on the weathered granular soil rheological behavior,a series of rheological tests (odometer compression and triaxial shearing) were carried out.At the same time,the sieving analysis tests of these specimens were also executed before and after tests,and the grain crushing degree,Br and n5,were collectively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grain crushing.The grain crushing degree depends on the stress path,stress level,and load time,especially,the longer load time and more intensive gradient shearing path will increase the grain crushing quantity.The Hardin crushing degrees Br are 0.191,0.118 and 0.085 in the ordinary compression,rheological compression and triaxial rheological shearing,respectively;The grain crushing degrees n5 are 1.9,1.4 and 1.32,respectively.The strain softening phase indicates the grain crushing and diffusive collapse,and the strain hardening phase indicates the rearrangement of these crushed grains and formation of new bearing soil skeleton.The rheological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soil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oarse grain crushing and the filling external porosity with crushed fra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crushing degree rheological behavior weathered granular soil tri-axial rheological tests odometer compression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