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促进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钝化铅的稳定性
1
作者 庞黛 李小针 +3 位作者 孙艳稳 李林 焦子乐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1-2692,共12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对土壤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Pb形态及材料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究这两种环境因素对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修复铅污染土壤效果的稳定性及机制.结果显示:干湿交替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DW)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DW)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6.41%和29.42%;冻融循环35个周期后低浓度铅污染土壤(LS-FT)和高浓度铅污染土壤(HS-FT)中DTPA可提取态Pb(II)含量分别降低40.06%和32.77%;LS-DW、LS-FT处理的残渣态含量增加.结构表征发现,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经干湿交替、冻融循环后,表面变粗糙,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和Pb吸附点位增加,与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增强,促进了钝化铅污染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冻融循环 稳定性 铅污染土壤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制备及其固定化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子乐 李建华 +3 位作者 陈潇晶 卢晋晶 郜春花 徐明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05-4915,共11页
以改性风化煤为载体,采用吸附固定化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细胞,通过PBD(Plackett-Burman)与PBB(Box-Behnken)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其固定化工艺,实现其钝化铅污染水体能力的最大化,并结合多种表征技术明确微生物与载体的结合特征.结果表明,接... 以改性风化煤为载体,采用吸附固定化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细胞,通过PBD(Plackett-Burman)与PBB(Box-Behnken)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其固定化工艺,实现其钝化铅污染水体能力的最大化,并结合多种表征技术明确微生物与载体的结合特征.结果表明,接菌比、固定化温度和固定化pH值是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过程的关键因素;当接菌比为7、固定化温度31℃、固定化pH=6.5,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单位Pb^(2+)吸附量和去除率可达到313.83mg/g和80.42%,较游离微生物提高了3.8倍,与国内外同类材料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该固定化微生物细胞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孔隙填充、静电引力以及共价键(−OH、−NH_(2)、−CONH_(2)、−COOR)等作用实现固定化.本研究可为风化煤载体制备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 微生物 固定化 PBD P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