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风化溢油鉴别中特殊芳烃标志物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传远 贺世杰 +2 位作者 王敏 韩广轩 杨翠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各异的原油样品进行风化模拟实验,并对实验产物进行GC-MS分析,最后基于油气地球化学手段对多环芳烃风化溢油鉴别的可行性、原理、常用指标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油样中同一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参数... 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各异的原油样品进行风化模拟实验,并对实验产物进行GC-MS分析,最后基于油气地球化学手段对多环芳烃风化溢油鉴别的可行性、原理、常用指标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油样中同一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参数量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同一油样的风化和未风化样品而言,同一烷基化多环芳烃特征比值参数的变异系数为6.51%—17.68%,而成熟度指标的变异系数通常小于8%;芳烃中烷基萘和"三芴"的分布特征、甲基萘指数、甲基菲指数和烷基化多环芳烃同系物的双比率可以作为重风化溢油鉴别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 溢油指纹鉴定 芳烃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燃料油中主要多环芳烃的短期风化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海鸥 马启敏 肖晓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1-665,共5页
本文通过特制的溢油风化模拟装置对船舶燃料油进行了风化实验,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风化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检测,通过谱图和特征分析,研究了船舶燃料油中主要多环芳烃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船舶燃料油中主要多环芳烃组分含量由... 本文通过特制的溢油风化模拟装置对船舶燃料油进行了风化实验,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风化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检测,通过谱图和特征分析,研究了船舶燃料油中主要多环芳烃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船舶燃料油中主要多环芳烃组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萘类>菲类>二苯并噻吩类>芴类>■类,在每类同系物中,带支链的同系物含量基本上高于未带支链的多环芳烃母体;风化时间明显影响着船舶燃料油中多环芳烃组分的相对含量,在5组多环芳烃中,萘系列组分风化速度最快,其次为芴系列组分,菲、二苯并噻吩和■系列三组分不易风化;风化1周内,船舶燃料油中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C1D(m/z=198)和C1P(m/z=192)与特征参数比值C2D/C2P、C3D/C3、∑P/(∑D+∑P)基本保持稳定.风化2周内,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C1D(m/z=198)与C1P(m/z=192)中分布相对靠前的组分更易风化,特征参数比值C2D/C2P明显下降,C3D/C3P与∑P/(∑D+∑P)仍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指纹鉴别 多环芳烃 风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烷类风化规律及其在油源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彬 曹磊 +2 位作者 郑立 李景喜 王小如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7,共6页
以渤海常青号原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模拟风化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对风化样品中金刚烷类进行检测;通过图谱和风化特征分析,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历50d风化,渤海原油单金刚烷类稳定性为:四甲基单金刚烷>... 以渤海常青号原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模拟风化实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对风化样品中金刚烷类进行检测;通过图谱和风化特征分析,探讨了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风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历50d风化,渤海原油单金刚烷类稳定性为:四甲基单金刚烷>三甲基单金刚烷>二甲基单金刚烷>一甲基单金刚烷>单金刚烷;双金刚烷类稳定性为:二甲基双金刚烷>一甲基双金刚烷>双金刚烷,且双金刚烷类抗风化能力普遍强于单金刚烷类.经t检验和重复性限法分析,所筛选的23个金刚烷类诊断比值指标经历50 d风化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可作为油源的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溢油事故 海面溢油风化 风化模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金刚烷 溢油指纹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的中重度风化鉴别指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贺世杰 王传远 +1 位作者 于洪军 徐兴永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三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实验 中重度风化 燃料油 溢油指纹鉴别 重复性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风化对混合溢油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贺世杰 王传远 +2 位作者 韩彬 于洪军 周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7,共9页
对两种原油进行混合配比实验,将混合后油样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短期风化作用对混合溢油的油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诊断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溢油的正... 对两种原油进行混合配比实验,将混合后油样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短期风化作用对混合溢油的油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诊断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溢油的正构烷烃总质量变化与单一原油油品的变化规律相近,即前期风化较快,质量减损较多,而后期风化趋缓,不同混合比例的溢油表现差异不明显。常用于短期风化的诊断比值对各混合油样的风化具有指示意义,但难以定性鉴别油品是否发生混合。重复性限法检验只能判定短期风化过程前后的油样为同一油源,而难以反映油样是否为混合油源的特征,各诊断比值的RSD%值较大可能是混合溢油的一个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实验 混合溢油 短期风化作用 诊断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文物加固材料与实验室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范敏 张国梁 +4 位作者 傅英毅 陈粤 曹劲 马春风 张广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 砂岩 加固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酸化过程中铊向水环境的释放迁移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锦文 陈南 +3 位作者 吴惠明 常向阳 陈永亨 Basra Sohan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6-1031,共6页
采用动态风化模拟实验方法对来自广东某Tl污染区的硫铁矿矿样进行了2a左右持续的氧化淋滤实验,研究了硫铁矿酸化趋势及毒害金属元素铊Tl从源头向环境长期释放迁移的特征,探讨了硫铁矿酸化及Tl释放迁移的机制.结果表明:含碳酸盐硫铁矿暴... 采用动态风化模拟实验方法对来自广东某Tl污染区的硫铁矿矿样进行了2a左右持续的氧化淋滤实验,研究了硫铁矿酸化趋势及毒害金属元素铊Tl从源头向环境长期释放迁移的特征,探讨了硫铁矿酸化及Tl释放迁移的机制.结果表明:含碳酸盐硫铁矿暴露后,排放液pH值随时间呈缓慢波段下降趋势,较长时期内排放液pH>5.伴随硫铁矿酸化过程,Tl具特有的释放迁移特征.硫铁矿一旦暴露Tl就开始释放,且具强的迁移性,随后伴随风化进程呈波段减弱.在pH>5的环境中,Tl释放迁移受pH值的影响不同于酸性(pH<5)环境中,pH值降低对Tl的释放迁移没有促进作用,滤液中Tl的浓度与pH值呈正相关,还原环境有助于Tl的释放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酸化 铊释放迁移 风化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improve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for train-bridge system 被引量:17
8
作者 HE Xu-hui FANG Dong-xu +1 位作者 LI Huan SHI K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rains running in an undesirable wind environment,a novel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is proposed and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using a scaled wind tunnel simulation with 1:40 scale model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rains running in an undesirable wind environment,a novel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is proposed and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using a scaled wind tunnel simulation with 1:40 scale models.Based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bridge system,the parameters of the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are optimized.Compared to the case without a wind barrier,it is apparent that the wind barrier improves the running safety of trains,since the maximum reduction of the moment coefficient of the train reaches 58%using the louver-type wind barrier,larger than that achieved with conventional wind barriers(fence-type and grid-type).A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has more blade layers,and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adjustable blade of the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is 90–180°(which induces the flow towards the deck surface),which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Comparing the 60°,90°and 120°wind fairings of the louver-type wind barrier blade,the blunt fairing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the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barrier aerodynamic force train-bridge system scaled wind tunnel simul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