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巢湖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揭示的流域风化强度演变
1
作者 李晨晨 吴立 +2 位作者 毛龙江 马春梅 管后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74,共17页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将有助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应对突发气候事件。通过对安徽巢湖SZK1507孔岩芯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重建了巢湖流域10.8 cal.k...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将有助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应对突发气候事件。通过对安徽巢湖SZK1507孔岩芯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重建了巢湖流域10.8 cal.ka B.P.以来的风化强度演变过程,揭示了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可能存在的气候突变事件,并初步探讨了化学风化强度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代用指标化学蚀变指数(CIA)、残积系数(Ki)的谷值与风化淋溶系数(Ba)、退碱系数(w)的峰值均出现在砂层和粉砂层,表明砂层和粉砂层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于其他层位。(2)阶段Ⅰ(10.8~9.9 cal.ka B.P.)和阶段Ⅲ(9.3~5.7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强烈,阶段Ⅱ(9.9~9.3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弱,阶段Ⅳ(5.7~2.3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阶段Ⅴ(2.3 cal.ka B.P.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变化频繁,整体呈减弱特征;此外,化学风化强度与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揭示了全新世以来巢湖流域经历了偏湿→偏干→湿润→湿润转干→变干为主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3)风化强度变化记录很好地表征出9.3、8.2、4.2和2.8 ka B.P.气候突变事件。通过对巢湖湖相沉积物11000 cal.a B.P.以来的化学蚀变指数、30°N夏季太阳辐射量、神农架三宝洞δ18O记录、神农架大九湖δ^(13)C记录等进行综合对比发现,构造抬升运动提供了稳定的陆源碎屑物质,流域气候环境条件是化学风化强度的控制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被演替也影响着风化作用强弱,而粒度主要影响着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风化强度 环境演变 气候事件 影响因素 常量元素 AMS^(14)C测年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福倩 韦真茜 +2 位作者 廖达兰 段晓倩 邓羽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142,共11页
[目的]花岗岩红壤剖面风化强度与崩岗形成密切相关,促进崩岗侵蚀的发育和扩张,研究风化强度和理化特性对崩岗的作用机理,可为花岗岩崩岗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的常量氧化物... [目的]花岗岩红壤剖面风化强度与崩岗形成密切相关,促进崩岗侵蚀的发育和扩张,研究风化强度和理化特性对崩岗的作用机理,可为花岗岩崩岗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的常量氧化物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花岗岩红壤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剖面常量氧化物组成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花岗岩风化壳表现出脱硅富铁铝化过程,风化强度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处于高等风化阶段。(2)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具有异质性。表层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和饱和导水率高,黏结性和持水性强;下层砂粒含量高,结构松散,透水性强。(3)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风化强度与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饱和导水率、界限含水率呈正相关,Fe_(2)O_(3)对黏粒含量、砂粒含量和界限含水率的综合决定性能力最强。(4)表层风化强度高,黏粒比例高,对水的吸附能力强,土壤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强,土体稳定性好。下层风化强度低,胶结物质含量和界限含水率低,土体抗蚀性差,当土体暴露或者水蚀的条件下,容易崩塌形成崩岗。[结论]土壤剖面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产生影响,是促进崩岗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化强度 氧化物 理化特性 花岗岩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海域沉积物元素组成变化揭示的全新世华南地区风化强度演变
3
作者 杨嘉雯 彭诗云 +2 位作者 许嘉莉 冯伟家 孔德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全新世以来华南地区陆地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琼东海域沉积柱GH7的XRF扫描元素数据,从主量和微量元素中提取代表陆源输入的主成分PC1,分析华南沿海地区化学风化强度。【结果与结论】风化强度在13.2... 【目的】探讨全新世以来华南地区陆地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琼东海域沉积柱GH7的XRF扫描元素数据,从主量和微量元素中提取代表陆源输入的主成分PC1,分析华南沿海地区化学风化强度。【结果与结论】风化强度在13.2 ka BP以来经历了“强(13.2—7.5 ka BP)—弱(7.5—3.0 ka BP)—强(3.0—0 ka BP)”的变化,并在全球冷事件新仙女木、9.2 ka和8.2 ka时期均有明显减弱。PC1变化显示华南沿海地区风化强度大约在3 ka BP处于最强期,反映此时降雨量处于最大期,可能与热带辐合带(ITCZ)在此时期南移至低纬度有关。PC1频谱分析揭示风化强度存在一个约2 ka的周期,与厄尔尼诺(ENSO)周期一致,说明华南地区风化强度演变在千年尺度上很可能受ITCZ南移和ENSO的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物 元素 风化强度 琼东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风化强度的指示 被引量:24
4
作者 应立朝 梁斌 +6 位作者 王全伟 朱兵 郝雪峰 刘亮 文龙 燕钟林 付小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6-1674,共9页
成都平原晚更新世成都粘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剖面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平均75.24%)、Al2O3(平均14.12%)、Fe2O3(平均5.81%)为主,地球化学特征与UCC基本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具有较高的TiO2/Al2O3、Zr/Al... 成都平原晚更新世成都粘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剖面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平均75.24%)、Al2O3(平均14.12%)、Fe2O3(平均5.81%)为主,地球化学特征与UCC基本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具有较高的TiO2/Al2O3、Zr/Al、Zr/Ti和Y/Al以及较低的Eu/Eu*、LaN/SmN和La N/YbN比值,这些特征与成都平原第四系深层土壤样品组成一致,表明成都粘土来源于当地,与北方黄土物源不同。成都粘土CIA平均值为78.59,高于北方黄土平均值(69.34),经历了中期的K迁移阶段,在风化过程中Ca、Na、Mg和K是主要的活动性元素。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Na、Mg、K和Ca亏损较大,表明经历了更强的化学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粘土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 风化强度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Ma以来大陆风化强度的演变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杰东 陈骏 +3 位作者 李春雷 陶仙聪 季峻峰 陈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2-480,共9页
本次研究得出了2.5 Ma BP以来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87)Sr/^(86)Sr、Rb/Sr、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Rb/Sr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这与晚新生代以来古气候... 本次研究得出了2.5 Ma BP以来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87)Sr/^(86)Sr、Rb/Sr、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Rb/Sr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这与晚新生代以来古气候的主要变化以及行星轨道参数相一致。研究证明,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值是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沉积速率是物理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自2.5 Ma BP以来在喜马拉雅山的北面风化强度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其界限在约1.2 Ma BP。自2.5 Ma BP以来化学风化强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物理风化强度呈上升趋势。物理风化强度总的增长可能是导致海水^(87)Sr/^(86)Sr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锶同位素 大陆风化强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第四纪红土伊利石结晶度值与风化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莉红 胡雪峰 +3 位作者 叶玮 薛勇 罗凡 闫呈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1001,共11页
对安徽宣城市宣州和郎溪两地第四纪红土黏土矿物组合和伊利石结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第四纪红土形成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两地第四纪红土黏土矿物的组合基本相似:剖面上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层(黄棕色土层)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 对安徽宣城市宣州和郎溪两地第四纪红土黏土矿物组合和伊利石结晶度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第四纪红土形成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两地第四纪红土黏土矿物的组合基本相似:剖面上部末次冰期下蜀黄土层(黄棕色土层)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和2∶1型的蛭石;均质红土和网纹红土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无蛭石;网纹层下部出现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根据伊利石的X射线衍射(XRD)峰,获得伊利石结晶度(Illite crystallinity,IC)值,可以反映伊利石结晶程度。两地第四纪红土同类层次的IC值较接近。宣州和郎溪剖面黄棕色土的IC值平均为0.463,均质红土为0.599,网纹红土为0.726。全剖面样品IC值与风化强度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充分说明红土IC值可有效地反映红土的风化强度。第四纪红土剖面从黄棕色土→均质红土→网纹红土,IC值升高,伊利石结晶变差,反映了红土风化强度增加,形成的气候环境更加湿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土 黏土矿物 伊利石 IC值 风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东西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强度对比及意义
7
作者 李艳华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丁敏 牛晓露 王丽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80,共6页
通过对关中地区东西两个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元素迁移、磁化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关中东西部地区的全新世地层序列一致,均为马兰黄土—过渡层黄土—古土壤—近代黄土—表土,且东西部两剖面磁化率、Rb/Sr、CIA和K/Na曲线及A-CN-... 通过对关中地区东西两个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元素迁移、磁化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关中东西部地区的全新世地层序列一致,均为马兰黄土—过渡层黄土—古土壤—近代黄土—表土,且东西部两剖面磁化率、Rb/Sr、CIA和K/Na曲线及A-CN-K都证明关中东西部地区全新世时期经历了相同的气候变化旋回;东西部的土壤颜色和所反应的风化程度有差异,古土壤时期关中西部土壤的风化成壤程度高于东部地区,近代黄土时期关中东部地区的土壤风化程度稍弱于关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风化强度 黄土 古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花岗岩风化壳剖面的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对风化强度的指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秦效荣 姚玉增 +5 位作者 何宏平 谭伟 马灵涯 孙一凡 王春来 黄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34,共13页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含稀土元素的基岩在表生条件下,风化淋滤出的稀土元素吸附在以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为主的次生矿物表面形成的。基岩所含的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分解、不同次生矿物的形成和转换及在表生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吸...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含稀土元素的基岩在表生条件下,风化淋滤出的稀土元素吸附在以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为主的次生矿物表面形成的。基岩所含的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分解、不同次生矿物的形成和转换及在表生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吸附或吸附能力是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富集和分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故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剖面风化强度以及风化带的划分对研究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VSWIR,波长范围350~2500 nm)识别的次生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和蒙脱石等,其物相和含量特征可以作为划分基岩风化强度的有效依据。本文以广东梅州黄畲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风化剖面为例,尝试采用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并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剖面中矿物种类和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剖面在全风化层存在大量的赤铁矿及少量针铁矿,相应地VSWIR在500 nm和900 nm附近形成明显的光谱吸收特征,而700 nm附近微弱。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样品在1396 nm附近的光谱特征明显,而弱风化基岩该光谱特征较为微弱,吸收深度d1396及d2200/d1900比值从弱风化基岩至表土层则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该现象与风化剖面中从深部到地表高岭石含量逐渐增多的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短波红外反射光谱 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 风化强度 次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评估的沉积物指标与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傅寒晶 简星 梁杭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2-1209,共18页
风化作用是源-汇沉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气候、构造、地形、植被和岩性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地表硅酸盐化学风化,量化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有助于开展全球性的实例研究对比。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基于碎屑沉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包括岩石学和... 风化作用是源-汇沉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气候、构造、地形、植被和岩性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地表硅酸盐化学风化,量化硅酸盐化学风化强度有助于开展全球性的实例研究对比。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基于碎屑沉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包括岩石学和矿物学指标、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并指出了指标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指标中:砂质沉积物骨架颗粒组成、粉砂级碎屑的矿物组成和矿物表面结构特征从矿物组成和结构上直观地反映了化学风化强度,运用不多但值得关注;黏土矿物组合和主微量元素指标如CIA、Rb/Sr、α^(AlE)等在实例研究中运用广泛,同时也显现出易受物源和水动力分选影响等弊端;新近开发的利用锂、硼、钾、镁、硅等同位素示踪化学风化强度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位素的分馏机理有待完善。源-汇体系中的其他过程如物源供给、水动力分选、成岩作用、再旋回作用、成土作用、物理淋滤和生物利用等会影响化学风化指标的使用效果,通过多指标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验证,可以有效提升化学风化强度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强度 地球化学 岩石学 矿物学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剖面风化强度和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平生 袁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结合粒度法和化学风化指标法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剖面,结果显示:(1)粒度组成以粉砂砾组分最多,平均值为52.52%,砂砾组分为38.38%,黏粒组分最少,平均值为9.09%。4~63μm粉砂粒组分分别与<1μm细黏粒组分、<4μm黏粒组分正... 结合粒度法和化学风化指标法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剖面,结果显示:(1)粒度组成以粉砂砾组分最多,平均值为52.52%,砂砾组分为38.38%,黏粒组分最少,平均值为9.09%。4~63μm粉砂粒组分分别与<1μm细黏粒组分、<4μm黏粒组分正相关性较好;>63μm的砂砾组分与中值砾径呈显著正相关性,与<1μm细黏粒组分、<4μm黏粒组分、4~63μm粉砂粒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剖面580~780cm深度可能是崩岗侵蚀起源区域。(2)化学蚀变指数CIA、风化淋溶系数BA、残积系数Ki和退碱系数Bc一致表明,崩岗侵蚀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高。风化强度从底部往上呈现先小幅度递减而后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3)风化参数指标和粒度线性相关性分析得知,化学风化作用强度增强,<1μm细黏粒组分、<4μm黏粒组分、4~63μm粉砂粒组分增加,>63μm砂砾组分减少。化学风化作用减弱,<4μm黏粒组分、4~63μm粉砂粒组分减少,>63μm砂砾组分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 崩岗侵蚀 风化强度 粒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沉积物风化强度与颜色成因探讨——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昊原 夏燕青 +3 位作者 刘善品 张喜龙 李继永 王永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5-1039,共15页
沉积物/岩的新鲜色是其内部成分、组构的直观响应,记载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构造和成岩改造信息。四川盆地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碎屑地层,剖面出露好、颜色新鲜且连续多变,是研究沉积物/岩颜色成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 沉积物/岩的新鲜色是其内部成分、组构的直观响应,记载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构造和成岩改造信息。四川盆地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碎屑地层,剖面出露好、颜色新鲜且连续多变,是研究沉积物/岩颜色成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良好对象。通过对上沙溪庙组灰绿色、灰色、红色等颜色的岩石样品矿物成分、元素含量和Fe化学种的测试和分析,发现上沙溪庙组泥岩的颜色差异是由赤铁矿含量变化直接引起的。红色泥岩,CIA、CIW、Ba指数、退碱指数、黏土化指数、残积系数平均值分别为70.27、82.05、1.14、0.26、0.27、2.38,指示化学风化作用最强;灰色样品相对应的地球化学指标分别为62.65、71.06、2.22、0.75、0.23、1.19,在三种颜色的样品中受到中等化学风化作用;灰绿色样品则分别为58.50、65.11、1.92、0.78、0.26、1.34,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最弱。红色样品中代表赤铁矿中的铁含量最高,灰绿色样品以代表黏土矿物中的顺磁性亚铁为主,灰色样品中三种铁元素化学种含量相差不大,总体以三价铁为主。不同颜色样品的铁元素化学种含量变化显示红层样品中形成赤铁矿的Fe元素可能不只来源于源岩风化,还可能来自受二次风化作用的黏土矿物。样品呈现不同颜色的成因目前可确认与源岩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相关,不能简单归因于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风化强度 铁元素化学种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主量元素特征
12
作者 张家友 邢增富 +2 位作者 曾广骅 岑锐 王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8-102,106,共6页
通过对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含量检测及风化特征指数、迁移系数计算,揭示海南岛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的主量元素分布、风化强度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主量元素以Fe_(2)O_(3)、Al_(2)O_(3)、S... 通过对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含量检测及风化特征指数、迁移系数计算,揭示海南岛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的主量元素分布、风化强度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主量元素以Fe_(2)O_(3)、Al_(2)O_(3)、SiO_(2)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含量较低;Fe_(2)O_(3)、Al_(2)O_(3)富集,SiO_(2)淋失,符合热带地区风化特征。风化层的化学蚀变指数(CIA)高达95%以上,铁铝率(Fe_(2)O_(3)/Al_(2)O_(3))上升,莫耳比率(BA)较低,硅铁铝率(SiO_(2)/R_(2)O_(3))、BA下降。以Zr为参比元素,Fe_(2)O_(3)、Al_(2)O_(3)迁移系数大于1,最大可达4.039;Na_(2)O、K_(2)O、CaO、MgO、SiO_(2)迁移系数小于1,可低至-0.998。研究认为,海南岛西北部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壳表现为典型的脱硅富铁,铁元素强烈富集,其他元素淋失明显,且铁、铝元素发生了的分异,是比较成熟的风化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砖红壤铁质风化 主量元素 风化强度 迁移特征 海南岛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不同粒级中长石/石英比值及化学风化程度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作升 赵晓辉 +2 位作者 乔淑卿 李云海 范德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50,共7页
长石/石英(V/Q)比值是评估碎屑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的传统指标。在长江大通站和黄河利津站及相应河13区各取9个沉积物样品,将其〈125μm的部分按1夺间隔分离成7组不同的粒级,用X-ray衍射法半定量分析测定了全样和不同粒级沉积物中... 长石/石英(V/Q)比值是评估碎屑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的传统指标。在长江大通站和黄河利津站及相应河13区各取9个沉积物样品,将其〈125μm的部分按1夺间隔分离成7组不同的粒级,用X-ray衍射法半定量分析测定了全样和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石英和长石的相对含量,计弹了长石/石英(F/Q)、钾长石/石英(Fk/Q)、斜长石/石英(Fp/Q)比值,据此评估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随粒级的变化。结果显示取自黄河样品的V/Q,Fk/Q和Fp/Q比值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长江洋品,与长江流域的化学风化强度高于黄河的结论一致,可以作为流域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替代指标。长江样品的F/Q,Fk/Q和Fp/Q比值随粒级变细持续变低,黄河样品则呈波动式下降。黄河样品的V/Q高出长江佯品的部分主要发生在〈32μm的细粒级,在粗粒级区间差别很小,当沉积物粒级下降到一定区间后V/Q差异出现快速增加,显示长江流域沉积物的风化程度高于黄河主要发生在较细粒级。上述比值在黄河洋品的2~4μm粒级中高出长江样品3~5倍,是凸显两河化学风化强度差别的敏感粒级,也可以作为两河物源示踪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长石/石英 入海沉积物不同粒级 化学风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不溶物对碳酸盐岩风化壳发育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志刚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秀明 罗维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5-893,共9页
通过对贵州岩溶区(包括湘西)不同地层系统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以及结合本区和处于同一气候带的邻区不同岩类红色风化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风化条件不是特别强烈的区域,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明显受基岩酸不溶物成分... 通过对贵州岩溶区(包括湘西)不同地层系统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风化壳、以及结合本区和处于同一气候带的邻区不同岩类红色风化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风化条件不是特别强烈的区域,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明显受基岩酸不溶物成分的控制,酸不溶物的风化成熟度越高,红色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一般也越强。由于不同地层系统碳酸盐岩的酸不溶物组成不同,在此基础上发育的红色风化壳的风化强度自然存在着差异;②风化壳相对于母岩的进一步风化潜力或空间,随着基岩酸不溶物风化成熟度的增大而降低,从而更容易达到风化平衡;③在碳酸盐岩风化壳突变的岩-土界面,伴随碳酸盐的充分淋失,酸不溶物的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突变。因此,碳酸盐的溶解不但未阻滞和延缓了硅酸盐组分的分解,而且促进其快速风化;④在达到高岭石化甚至弱红土化阶段的酸不溶物基础上,发育的风化壳比结晶岩类风化壳具有更高的风化起点,也就表现出更高的风化强度。因此,笼统地把碳酸盐岩风化壳看作是弱于玄武岩及花岗岩等结晶岩类风化壳发育程度的弱风化类型是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不溶物 碳酸盐岩风化 风化强度 不同母岩类型 贵州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立军 李景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7,T002,共14页
氧化铁矿物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和重要结构单元。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 氧化铁矿物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和重要结构单元。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氧化铁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成分随成土环境和风化强度在剖面中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这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红色风化壳成因与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矿物 红色风化 碳酸盐岩 风化强度 成土作用 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坝区花岗岩风化分带的化学风化特征指标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丽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以前人应用物理性指标划分风化壳垂直分带为基础,对长江三峡坝区各地貌部位的采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用显微镜对矿物组成进行鉴定,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化学风化特征的风化系数,进行了化学风化特征值... 以前人应用物理性指标划分风化壳垂直分带为基础,对长江三峡坝区各地貌部位的采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用显微镜对矿物组成进行鉴定,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化学风化特征的风化系数,进行了化学风化特征值的详细计算,对风化壳垂直分带的元素迁移规律和化学特征值做了系统描述,希能为三峡坝区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提供化学特性指标,以完善风化壳垂直分带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坝区 花岗岩 风化分带 化学风化特征值 风化强度 风化系数 风化壳垂直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残积与坡积母质发育的低山林地土壤性状比较
17
作者 卓文琪 麻万诸 +1 位作者 卓志清 朱康莹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129,共9页
母质类型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之一。残积物与坡积物是形成山地土壤的两大类母质,但关于它们形成的土壤之间差异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浙西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剖面土壤颜色、颗粒组成、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风化强度和... 母质类型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之一。残积物与坡积物是形成山地土壤的两大类母质,但关于它们形成的土壤之间差异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浙西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剖面土壤颜色、颗粒组成、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风化强度和铁活化度的检测分析,比较了低山区残积物与坡积物发育的林地土壤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坡积物发育土壤的风化淋溶强度低于残积物发育的土壤,前者全剖面具有较高的砾石含量和较高的风化淋溶系数。坡积物发育土壤形态在上下层之间的分异较小,细土有机碳分布较深,具有较大的有机碳库。同时,坡积物发育土壤的细土容重较低,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较大的蓄水潜力。残积物发育土壤剖面上下层之间同位素δ13C差异明显,而坡积物发育土壤的同位素差异较小,说明残积物发育土壤剖面下层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年龄较长。综上所述,残积物与坡积物发育的低山林地土壤在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土壤类型划分上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物 坡积物 亚热带 土壤碳库 风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潜山气藏优质储层成因及储渗性能定量预测
18
作者 张辉 张冲 +2 位作者 周伟 叶青 杨瑞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49,共14页
琼东南盆地发育众多潜山,潜山油气资源量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但该区深水区潜山气藏钻井数量极少,导致其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潜山气藏经济有效开发。为此,以该盆地松南低凸起东部永乐8区潜山气藏为例,综合利... 琼东南盆地发育众多潜山,潜山油气资源量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但该区深水区潜山气藏钻井数量极少,导致其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潜山气藏经济有效开发。为此,以该盆地松南低凸起东部永乐8区潜山气藏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实验分析、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重点解剖,在明确微观和宏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波形指示反演、印模法古地貌恢复、主曲率计算和裂缝方向模拟等方法综合运用,揭示了优质潜山储层成因,并建立了一种评价潜山气藏储层储渗性能的定量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潜山形成于三叠纪中晚期,受多期岩浆活动影响,局部发育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潜山岩性呈复杂交互特征;②揭示了潜山有利岩性、古地貌双控约束下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的优质储层复合成因,即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是潜山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古高势区控制了优质储层发育规模和深度,多期构造活动是潜山复杂裂缝系统形成的动力,各构造区裂缝系统有主要的组系方向,更揭示了裂缝的形成与构造控制有紧密关系,风化作用的地质角色是改造了潜山岩石的强度,促进了潜山顶部储层孔隙的发育,构造活动才是成缝的动力;③提出了潜山储层风化强度评价新参数[风化强度(S)]。建立的有利岩性场-风化强度场-构造变形场-裂缝有效性强度场四场耦合的潜山储层储渗性能定量预测方法,实现了深水少井地区潜山储渗性能定量评价,为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盆地深水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永乐8区 潜山气藏 优质储层成因 储渗性能 风化强度 有效裂缝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性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儒章 张丽萍 +1 位作者 邬燕虹 邱陆旸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为揭示发育于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上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的风化发育特征,在浙江省选择了典型的风化花岗岩坡地:浙江省嵊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为研究区,在监测站同一坡面不同侵蚀强度的坡顶、坡中、坡底选取3个典型的土壤剖面(140 cm),... 为揭示发育于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上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的风化发育特征,在浙江省选择了典型的风化花岗岩坡地:浙江省嵊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为研究区,在监测站同一坡面不同侵蚀强度的坡顶、坡中、坡底选取3个典型的土壤剖面(140 cm),从下至上等距离(20 cm)采集土壤样品,共采集21个土样。进行了各层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和化学全量的分析,并分别计算了3个剖面不同层次的主要化学风化系数及总的风化强度,结果表明:(1)在强烈侵蚀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坡地发育的土壤,总体发育成熟过程较弱,其进一步的发育与典型的地带性土壤的发育有很大的差异,侵蚀过程严重地影响了土壤的进一步成熟,侵蚀强度越大,则土壤发育越差。(2)土壤剖面总的风化强度不大,上下层的递变差异很小,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越来越弱。(3)土壤剖面的化学分层不明显,各种风化指标均在60 cm左右形成了一个分界层,其上受水力侵蚀影响明显,其下呈现出的特性以继承残积母质为主。(4)不同地貌部位的风化发育程度排序为:坡底<坡中<坡顶,其与采样坡面的侵蚀强度排序正好相反。(5)风化程度与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比关系,在侵蚀环境下,土壤的物理特性对风化的影响明显,在沉积环境下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大于黏粒含量的影响。总之,由于受侵蚀的影响,坡地土壤剖面的淀积层不发育,剖面呈现出的假淀积层不是由淋溶作用形成的,而是具有一定风化程度的风化残积层,结果导致发育于山地丘陵侵蚀性坡地的土壤层次划分不同于常规的土壤层次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坡地 土壤剖面 元素迁移 风化强度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土壤发育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龙洲 张丽萍 +4 位作者 陈儒章 邬燕虹 范晓娟 孙天宇 费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77,共8页
采用CT扫描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仪化学全量分析和实验室土壤理化特性测试方法,对浙江省典型风化花岗岩坡地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指标、化学风化系数及风化强度进行了测量计算,分析了侵蚀环境下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坡地... 采用CT扫描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仪化学全量分析和实验室土壤理化特性测试方法,对浙江省典型风化花岗岩坡地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指标、化学风化系数及风化强度进行了测量计算,分析了侵蚀环境下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坡地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弱,土壤分层不明显,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风化发育程度排序为坡底<坡中<坡顶,与坡面侵蚀强度的排序正好相反。土壤物理风化指标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规律较强,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弱,物理风化指标和化学风化指标具有同等作用的表征效果,不同于当地地带性土壤发育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的特性。水力侵蚀强烈地区的最大风化强度位于20-40 cm处,推得水力侵蚀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深度为0-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强度 发育特性 熵权重 元素迁移 均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