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
1
作者 邓祖建 龙平 +4 位作者 洪本根 黄豪 王明照 王观石 钟贞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点作为稀土储量勘探点,建立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通过实际矿体讨论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稀土质量与勘探孔孔口高程的平均曲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390,说明基本假设是合理的。当勘探线与正东的方向夹角在90°附近时,勘探孔数量取得最小值。与实际勘探结果相比,特征点法可以减少20.00%的勘探孔数量,稀土储量的计算误差小于8.00%。研究成果可以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勘探 特征点 垂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级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流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规律
2
作者 刘德峰 王钰智 +2 位作者 张臻悦 池汝安 郭文达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重组矿样堆浸渗流机制。结果表明:分层分级组合矿样的渗透系数均高于原矿,且粗中细矿样的渗透系数最大;原矿孔隙体积集中在-0.001 mm^(3),而粗中细矿样的粗、中、细粒径层的主要分布于+0.001、0.0001~0.001、-0.0001 mm^(3);原矿孔隙长度和宽度均小于0.4 mm,而粗、中、细粒层孔隙长度分别为0.4~1、0.2~0.4、-0.2 mm,其孔隙宽度分别为0.4~1、-0.3、-0.2 mm;原矿孔喉长度主要分布与0.1~0.3 mm,而粗、中、细粒层的分别集中于0.1~0.3、0.2~0.4、0.2~0.5 mm;浸矿后粗中细矿样的整体连通性优于原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分层分级 CT扫描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3
作者 雒恺 白江昊 +2 位作者 朱冠虹 韦刚健 马金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21,共20页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化学纯化方法的发展和质谱测定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稀土稳定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稳定Ce和Nd同位素分析方法,为表生地质过... 稀土元素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化学纯化方法的发展和质谱测定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稀土稳定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稳定Ce和Nd同位素分析方法,为表生地质过程、氧化还原环境示踪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将为研究稀土矿提供直接证据。本文先系统介绍了稀土元素及其同位素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稀土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可能突破的方向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稀土稳定同位素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稀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是深入了解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形成过程与控矿机制的良好指标,其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相结合有望在稀土矿化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稳定同位素 化学分离 质量相关分馏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
4
作者 冯健 吴晓燕 +2 位作者 薛永萍 周芳 池汝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草酸与稀土的摩尔比(M_(o)∶M_(r))为3.5,草酸质量分数为5%,搅拌速率为300 r/min,陈化时间为8 h,此时,沉淀母液中残留草酸浓度为0.0025 mol/L,低于0.0063 mol/L,可直接用于稀土浸取过程,稀土浸出率达90%以上,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中稀土的浸出过程受内扩散动力学控制,浸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稀土的浸取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草酸 稀土沉淀母液 复用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矿物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5
作者 汪荣 余军霞 +4 位作者 李小菊 康睿娴 黎俊峰 李菲 池汝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6,33,共8页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稀土矿对NH_(4)^(+)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 mg·g^(-1)、1.5 mg·g^(-1)、0.9 mg·g^(-1)、0.3 mg·g^(-1)、0.1 mg·g^(-1)、0.1 mg·g^(-1)、0.2 mg·g^(-1)、3.4 mg·g^(-1);粘土矿物对NH_(4)^(+)的吸附亲和力大小顺序为: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5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吸附的最佳pH值分别为8、6、7、6、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铵盐 粘土矿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与迁移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宏平 王珩 +3 位作者 李旭锐 马灵涯 朱建喜 杨武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22,共16页
稀土元素(REE)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中,是一类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稀土资源,其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阐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机制,可为寻找和高效开采利用该类稀土资源... 稀土元素(REE)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中,是一类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稀土资源,其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阐明这类稀土矿床的成矿机制,可为寻找和高效开采利用该类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以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这两个关键过程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该类矿床主要发育于富稀土花岗岩类的风化壳中,其中稀土配分模式主要受基岩控制。花岗岩类风化壳的形成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为主。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主要造岩矿物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是该类矿床中离子态稀土的主要赋存载体。而离子态稀土则来源于基岩中易风化和中等抗风化(含)稀土副矿物的风化和分解。此外,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可以促进难风化的独居石和磷钇矿等副矿物的风化和分解,加速稀土元素活化-迁移。与此同时,微生物作用还会导致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显著分异,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对重稀土的选择性显著高于轻稀土。在风化淋积过程中,稀土元素的络合离子可能是风化壳中稀土迁移的主要形式,主要受pH值、次生矿物形成和络合环境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F^(-)和CO_(3)^(2-)等无机配体,有机质也可以直接与稀土离子络合或螯合,充当有机配体促进稀土的运移。因此,风化壳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机制主要受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过程控制,是无机和有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对该类矿床形成的贡献尚待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矿床 稀土副矿物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稀土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75
7
作者 池汝安 田君 +2 位作者 罗仙平 徐志高 何正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1-13,共13页
文章评述了40年来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包括矿床的成因及特征、稀土矿物的组成及性质,稀土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稀土在黏土矿物中的吸附及迁移理论,论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的特征及四大效应,并探讨了稀土浸出机... 文章评述了40年来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包括矿床的成因及特征、稀土矿物的组成及性质,稀土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稀土在黏土矿物中的吸附及迁移理论,论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的特征及四大效应,并探讨了稀土浸出机理和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浸取的三代工艺,提出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基础研究和浸出工艺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矿床 稀土配分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铵盐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臻悦 徐志高 +3 位作者 吴明 张婷婷 李琼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复合铵盐作浸出剂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考察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流速、pH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4Cl、NH4NO3、(NH4)2SO4质量比为4∶5∶6的复合铵盐浸出剂为最佳组合;液固比越大、流速越慢,浸... 采用复合铵盐作浸出剂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考察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流速、pH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4Cl、NH4NO3、(NH4)2SO4质量比为4∶5∶6的复合铵盐浸出剂为最佳组合;液固比越大、流速越慢,浸出率越高;当浸出剂浓度为10g/L、pH=3.5时浸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复合浸出剂 铵盐 配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9
作者 田君 唐学昆 +1 位作者 尹敬群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的浸取水动力学、原地浸出渗流规律、浸取稀土动力学、浸取铝动力学、浸取传质浸取过程选择性等基础理论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浸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指出应在浸铝浸取动... 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的浸取水动力学、原地浸出渗流规律、浸取稀土动力学、浸取铝动力学、浸取传质浸取过程选择性等基础理论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浸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指出应在浸铝浸取动力学过程研究、浸取过程强化研究、堆浸、原地浸出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浸取过程 基础理论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卓 张臻悦 +3 位作者 孙宁杰 张涵 刘茁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以硝酸镁为浸取剂时浸取反应速率快,达到反应平衡所需时间短,工业上可采用硝酸镁作为浸取剂在缩短反应时间、降低镁盐浓度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成本,优化浸出过程;镁离子浓度对稀土浸取的影响要大于其对铝浸取的影响,镁盐与稀土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均小于其与铝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铝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均大于以相同浸取剂浸取稀土时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铝的浸出速率要略慢于稀土,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对稀土浸出液进行分批收液,达到有效降低稀土浸出液中铝含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镁盐 浸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铵盐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婷婷 张臻悦 +2 位作者 徐志高 李琼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浸出 混合铵盐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菁胶助浸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唐学昆 田君 +1 位作者 尹敬群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针对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存在的问题,采用田菁胶作助浸剂,利用其促渗性能来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效率,通过试验考查了田菁胶浓度、浸取剂浓度、浸取流速、浸取固液比对稀土浸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田菁胶助浸使稀土... 针对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存在的问题,采用田菁胶作助浸剂,利用其促渗性能来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效率,通过试验考查了田菁胶浓度、浸取剂浓度、浸取流速、浸取固液比对稀土浸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田菁胶助浸使稀土的浸取率由87.05%提高至94.17%,同时还减少32.56%浸取剂用量,有效地提高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浸取 田菁胶 助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开采及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伍红强 尹艳芬 方夕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各种提取技术的主要特点;针对目前提取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原地溶浸的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沉淀剂的研发及除杂提纯技术等方面提出...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各种提取技术的主要特点;针对目前提取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原地溶浸的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沉淀剂的研发及除杂提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原地溶浸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铵盐浸出过程中稀土离子和铝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芳 黄素华 +3 位作者 冯健 邓东浩 王志伟 刘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3+)和Al^(3+)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矿土和孔隙中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的进行而减少,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浸取程度加深而增大,浸取剂对RE^(3+)的浸出效果优于对Al^(3+)的浸出效果。矿土中的RE^(3+)和Al^(3+)在浸润开始时的第四层矿体中含量最多,孔隙中RE^(3+)含量在第四层矿体中100%浸润时最多,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程度以及矿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其峰值集中在最后阶段的第四层矿体中。浸润阶段发生反吸附,但对后续浸出过程没有明显影响。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Al^(3+)的浸出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浸取程度 稀土离子 铝离子 时空分布规律 矿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隙结构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的渗透特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升华 齐炎 +2 位作者 谢芳芳 陈勋 王雷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3-1049,共7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过程中,颗粒级配一直是影响矿体渗透性和浸矿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渗透特性规律,选取6组不同配比的稀土矿样,通过自制的变水头渗透装置开展室内实验,有效模拟整个浸矿过程中...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过程中,颗粒级配一直是影响矿体渗透性和浸矿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探究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渗透特性规律,选取6组不同配比的稀土矿样,通过自制的变水头渗透装置开展室内实验,有效模拟整个浸矿过程中矿体的孔隙结构,分析不同粒径配比下矿样的渗透特性与浸矿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稀土矿对应着不同的渗透效果,基于试验数据得到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呈"类指数"的变化,参照拟合结果得到修订的渗透系数模型,并将修订模型进行了推广。机制分析认为:孔隙比较小时稀土矿颗粒的结合水膜占据了有效孔隙,对溶浸液流动具有极大的黏滞性。随着孔隙比的增大,结合水膜效应逐渐弱化,渗流效果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渗透系数模 结合水膜效应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石热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学彪 黎绍杰 +3 位作者 胡乔帆 李发兴 谭杰 杨仲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且中高温加热过程中不存在离子相稀土转换为全相稀土。随研磨粒度的增加,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损失率21.8%),其减少程度比加热过程大(平均损失率11.43%)。加热和研磨都改变矿石中阳离子交换容量,该变化体现了原矿石的一种热不稳定性具有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热不稳定性 加热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的离子交换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世丽 曹小晶 +2 位作者 王观石 龙平 周鑫怡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以硫酸铵溶液作为浸矿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了杯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液相稀土离子浓度越高,当硫酸铵浓度超过40.00 mmol/L时,液相稀土离子浓度不再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而变化。运用Kerr模型、Vanselow模型和Gapo... 以硫酸铵溶液作为浸矿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了杯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液相稀土离子浓度越高,当硫酸铵浓度超过40.00 mmol/L时,液相稀土离子浓度不再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而变化。运用Kerr模型、Vanselow模型和Gapon模型描述液相铵根离子交换固相稀土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3种模型的选择系数计算方法,并分析了3种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结果发现,Gapon模型计算误差较大,Kerr模型和Vanselow模型计算误差相当,由于Kerr模型更为简单,便于分析,建议采用Kerr模型描述液相铵根离子交换固相稀土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稀土 原地浸矿 离子交换模 选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升华 齐炎 +3 位作者 谢芳芳 陈勋 王雷鸣 邵亚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12-2119,共8页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演化规律,对重配比矿样开展室内柱浸实验,分析柱浸过程溶浸液的渗出速率。基于CT无损探测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研究在4%(质量分数)(NH_4)_2SO_4的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颗粒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微...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演化规律,对重配比矿样开展室内柱浸实验,分析柱浸过程溶浸液的渗出速率。基于CT无损探测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研究在4%(质量分数)(NH_4)_2SO_4的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颗粒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微细观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得到浸出前后稀土矿体孔隙率在纵截面各分段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浸出液渗流速率与累计浸出时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渗流速率降幅在累积时间12 h前最为明显,之后其幅度减缓,累计时间24 h后其值趋于稳定,稳定速率为7.193×10^(-4)cm/s。浸出后反应器内的矿体高度减小0.866 cm,矿体发生了沉降,且矿物颗粒尺寸有所减小,孔隙不均匀分布程度提高,局部出现"泥化"现象,矿体浸出后孔隙比减小16.35%。机制分析认为,矿物颗粒迁移和溶液化学作用是影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矿孔隙结构演化的2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柱浸 孔隙结构 CT扫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高柱效浸出液中溶剂萃取氯化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君 尹敬群 欧阳克氙 《湿法冶金》 CAS 1998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进行了从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高柱效浸出液中溶剂萃取氯化稀土的工艺研究。考察了浸出液稀土浓度、非稀土杂质含量、萃取相比等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也对反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确立了从该浸出液中串级萃取氯化稀土的工艺。
关键词 风化壳 稀土 浸出液 溶剂萃取 氯化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矿负压收液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春 李明才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了探求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中负压收液的可能性及其效果,通过浸矿剂渗透规律及负压收液机理的研究,对负压收液影响因素及边界范围、负压收液试验方法、负压值与收液率的关系、负压收液工艺及其抽取方式进行了探究.优化了... 为了探求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中负压收液的可能性及其效果,通过浸矿剂渗透规律及负压收液机理的研究,对负压收液影响因素及边界范围、负压收液试验方法、负压值与收液率的关系、负压收液工艺及其抽取方式进行了探究.优化了收液方式和条件,得出了收液率与负压值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最佳的抽液方式为停机时间10 min,开机时间50 min,三孔联抽,负压值维持在2.66×104Pa以上.随后进行了万吨级矿块工业试验,以进一步验证优化条件,获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及技术经济指标,其中REO浸取率达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稀土 水力学 负压收液 工艺优化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