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彬长地区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
1
作者 刘玲 冷佳宣 +2 位作者 张军涛 杨飞 袁春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储层勘探前景良好,是实现油气突破和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但该区勘探程度低,风化壳岩溶储层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进一步勘探。为此,基于钻井及地震资...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储层勘探前景良好,是实现油气突破和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但该区勘探程度低,风化壳岩溶储层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进一步勘探。为此,基于钻井及地震资料,剖析了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明确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建立了发育模式,并预测了其分布。结果表明,彬长地区下古生界风化壳岩溶储层岩性多样,主要为鲕粒云岩、鲕粒灰岩、粉—细晶白云岩等,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可见晶间孔;古地貌及断裂是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岩溶储层主要发育于断裂发育的残丘地貌。综合考虑风化壳岩溶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及平面分布,彬长地区风化壳岩溶可分为4类区:类型Ⅰ为有利储层发育区,与加里东期断层及裂缝分布相关,聚集分布,规模大,断裂对岩溶影响较强,岩溶储层品质好;类型Ⅱ为次有利储层发育区,分布于北西向小型走滑断裂附近,断裂对岩溶影响小,岩溶储层品质较好,分布有限;类型Ⅲ为较有利储层发育区,与古生界裂缝有关,断裂不发育,对岩溶影响弱,风化壳岩溶储层零星分布;类型Ⅳ为不利储层区,与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的线性大断层有关,分布规模大,但处于侵蚀高地,剥蚀作用强,储层品质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层 主控因素 发育模式 分布规律 下古生界 彬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被引量:54
2
作者 许效松 杜佰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共7页
世界整装大油气田均以海相盆地为主,储集类型首推碳酸盐岩岩溶孔洞+裂缝。岩溶发育的程度除相控外,层序不整合界面与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复合面,在表生成岩作用环境下可形成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型岩溶。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 世界整装大油气田均以海相盆地为主,储集类型首推碳酸盐岩岩溶孔洞+裂缝。岩溶发育的程度除相控外,层序不整合界面与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复合面,在表生成岩作用环境下可形成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型岩溶。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喀斯特油气藏的重大突破,佐证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特殊意义。我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的形成和演化,均与加里东构造旋回中的幕次古隆起和海平面下降共耦,埋藏期和热水溶蚀的叠加可改善岩溶的储集性能。在大面积覆盖的油气田区预测古风化壳型的岩溶储层,可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和层序界面,圈出古岩溶的时空展布、推测古岩溶地貌以及与不同层位岩性相的关系。孔洞充填方解石与碳酸盐围岩的氧碳同位素有别,前者的Z值小于120,是反馈淡水岩溶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层 碳酸盐岩 不整合面 地震界面 氧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