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十万大山—大容山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1
作者 杨栎娅 周云 +4 位作者 付伟 刘耀辉 李政林 陈国玉 蔡永丰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0-909,共20页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高钾、富铝、贫钛和贫镁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与S型花岗岩非常相似。样品总体富集Rb、Th、U,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其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来自古老地壳砂质岩的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矿物(如磷灰石、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花岗岩样品中广泛含有独居石、磷钇矿、磷灰石和锆石等富稀土矿物,其中,独居石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60%,磷钇矿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55%。这些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组成与华南地区一些典型的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相似,暗示桂东南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形成风化壳型稀土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型稀土矿 锆石U-Pb定年 晚二叠世 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生态调查评价与修复工程简介
2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赣州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开采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的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70年代开采以来,已经历了50余年的开发历史。半个世纪以来,草酸、硫酸铵的露天浸提开采,不但造成了植被土壤破坏等“外伤”,还造成了下游水体、土壤化... 中国赣州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开采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的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70年代开采以来,已经历了50余年的开发历史。半个世纪以来,草酸、硫酸铵的露天浸提开采,不但造成了植被土壤破坏等“外伤”,还造成了下游水体、土壤化学污染等“内伤”,一度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的健康。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问题诊断识别技术、修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造成了对矿区水土环境问题认识不清、修复机理不明、成效难以定量评估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矿山绿色开发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 草酸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加里东期平河复式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认识 被引量:13
3
作者 明添学 杨清标 +5 位作者 李蓉 唐忠 薛戈 罗建宏 余海军 李永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5-1702,共18页
加里东期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滇西保山地块西部边缘,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岩石全碱(w(K2O+Na2O))值分别为6.89%和7.44%,K2O/Na2O值分别为1.59和2.65,铝饱和指数(A/CNK)值分别为... 加里东期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滇西保山地块西部边缘,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平河复式花岗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岩石全碱(w(K2O+Na2O))值分别为6.89%和7.44%,K2O/Na2O值分别为1.59和2.65,铝饱和指数(A/CNK)值分别为1.58和1.76,里特曼指数(σ)分别为1.65和1.73;微量稀土元素显示岩石总体上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值分别为1.40和6.43,具低—中等负铕异常(δEu=0.16和0.75)。2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78~476 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2件样品38颗锆石测点的εHf(t)值显示较大的变化范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集中在2.2~1.7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平河复式花岗岩体属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为泛非运动构造碰撞后应力松弛阶段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滇西地区原特提斯地史阶段地块挤压碰撞、裂离过程密切相关。在大团山地区,该期岩体中首次发现含稀土矿物——锰铁铈氧化物,其对全风化岩体稀土氧化物总量贡献最大;岩体风化壳稀土氧化物总量(REO)总体不高,为279.05×10^-6~791.77×10^-6,总体富集Y、La、Ce元素,局部轻稀土元素Nd富集,重稀土镝氧化物配分较高,为2.30%~4.62%。大团山稀土矿点的发现,表明滇西加里东期花岗岩亦有寻找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风化壳型稀土矿 特征 加里东期 平河复式花岗岩体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地区风化壳型稀土矿化的新发现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4
作者 柏杨 邓志祥 +3 位作者 毕晓路 钏文韬 殷伟 夏建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83,共22页
云南省澜沧地区位于滇西南地区,地处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主体属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段,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分布区,以往在澜沧地区开展了诸多铅锌银矿调查工作,未对澜沧地区稀土矿化进行详细工作,本次通过矿产... 云南省澜沧地区位于滇西南地区,地处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主体属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段,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分布区,以往在澜沧地区开展了诸多铅锌银矿调查工作,未对澜沧地区稀土矿化进行详细工作,本次通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发现有花岗岩风化壳型、火山岩风化壳型、灰岩风化壳型三种不同的稀土矿化类型,其中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化具有较大的含矿层位面积,估算稀土资源量达大型;灰岩风化壳型矿化为调查区新发现类型稀土矿化,矿化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吻合,稀土总量品位较高,含矿层位具有连续性,已开展概略调查地区估算稀土资源潜力达中型以上,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找矿前景,今后对研究区开展详细的验证工作,特别是对灰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化区开展研究,全面探索矿化层位特征、含矿性特征,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型稀土矿 花岗岩风化壳 灰岩风化壳 前景 澜沧地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级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流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规律
5
作者 刘德峰 王钰智 +2 位作者 张臻悦 池汝安 郭文达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 为了提高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通过分层分级柱浸实验,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颗粒级配组合类型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重组矿样的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优化分层分级矿样组合类型,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揭示优选分层分级重组矿样堆浸渗流机制。结果表明:分层分级组合矿样的渗透系数均高于原矿,且粗中细矿样的渗透系数最大;原矿孔隙体积集中在-0.001 mm^(3),而粗中细矿样的粗、中、细粒径层的主要分布于+0.001、0.0001~0.001、-0.0001 mm^(3);原矿孔隙长度和宽度均小于0.4 mm,而粗、中、细粒层孔隙长度分别为0.4~1、0.2~0.4、-0.2 mm,其孔隙宽度分别为0.4~1、-0.3、-0.2 mm;原矿孔喉长度主要分布与0.1~0.3 mm,而粗、中、细粒层的分别集中于0.1~0.3、0.2~0.4、0.2~0.5 mm;浸矿后粗中细矿样的整体连通性优于原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堆浸工艺的稀土浸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分层分级 CT扫描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
6
作者 邓祖建 龙平 +4 位作者 洪本根 黄豪 王明照 王观石 钟贞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点作为稀土储量勘探点,建立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通过实际矿体讨论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稀土质量与勘探孔孔口高程的平均曲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390,说明基本假设是合理的。当勘探线与正东的方向夹角在90°附近时,勘探孔数量取得最小值。与实际勘探结果相比,特征点法可以减少20.00%的勘探孔数量,稀土储量的计算误差小于8.00%。研究成果可以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勘探 特征点 垂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
7
作者 冯健 吴晓燕 +2 位作者 薛永萍 周芳 池汝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 为解决草酸沉淀稀土母液复用浸矿工艺无法在禁止使用强酸强碱的矿区开展这一问题,优化了稀土沉淀工艺以减少母液中残留草酸,探索了母液中草酸对稀土浸出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浸矿,并对其动力学模型和传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草酸与稀土的摩尔比(M_(o)∶M_(r))为3.5,草酸质量分数为5%,搅拌速率为300 r/min,陈化时间为8 h,此时,沉淀母液中残留草酸浓度为0.0025 mol/L,低于0.0063 mol/L,可直接用于稀土浸取过程,稀土浸出率达90%以上,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下可实现沉淀母液直接复用;草酸沉淀稀土母液直接复用工艺中稀土的浸出过程受内扩散动力学控制,浸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稀土的浸取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草酸 稀土沉淀母液 复用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矿物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8
作者 汪荣 余军霞 +4 位作者 李小菊 康睿娴 黎俊峰 李菲 池汝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6,33,共8页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稀土矿对NH_(4)^(+)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 mg·g^(-1)、1.5 mg·g^(-1)、0.9 mg·g^(-1)、0.3 mg·g^(-1)、0.1 mg·g^(-1)、0.1 mg·g^(-1)、0.2 mg·g^(-1)、3.4 mg·g^(-1);粘土矿物对NH_(4)^(+)的吸附亲和力大小顺序为: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5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吸附的最佳pH值分别为8、6、7、6、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铵盐 粘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75
9
作者 池汝安 田君 +2 位作者 罗仙平 徐志高 何正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1-13,共13页
文章评述了40年来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包括矿床的成因及特征、稀土矿物的组成及性质,稀土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稀土在黏土矿物中的吸附及迁移理论,论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的特征及四大效应,并探讨了稀土浸出机... 文章评述了40年来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包括矿床的成因及特征、稀土矿物的组成及性质,稀土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稀土在黏土矿物中的吸附及迁移理论,论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稀土元素配分的特征及四大效应,并探讨了稀土浸出机理和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浸取的三代工艺,提出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基础研究和浸出工艺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床学 稀土配分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铵盐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臻悦 徐志高 +3 位作者 吴明 张婷婷 李琼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复合铵盐作浸出剂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考察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流速、pH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4Cl、NH4NO3、(NH4)2SO4质量比为4∶5∶6的复合铵盐浸出剂为最佳组合;液固比越大、流速越慢,浸... 采用复合铵盐作浸出剂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的稀土。考察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流速、pH等因素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4Cl、NH4NO3、(NH4)2SO4质量比为4∶5∶6的复合铵盐浸出剂为最佳组合;液固比越大、流速越慢,浸出率越高;当浸出剂浓度为10g/L、pH=3.5时浸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复合浸出剂 铵盐 配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田君 唐学昆 +1 位作者 尹敬群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的浸取水动力学、原地浸出渗流规律、浸取稀土动力学、浸取铝动力学、浸取传质浸取过程选择性等基础理论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浸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指出应在浸铝浸取动... 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的浸取水动力学、原地浸出渗流规律、浸取稀土动力学、浸取铝动力学、浸取传质浸取过程选择性等基础理论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浸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指出应在浸铝浸取动力学过程研究、浸取过程强化研究、堆浸、原地浸出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浸取过程 基础理论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卓 张臻悦 +3 位作者 孙宁杰 张涵 刘茁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91,共8页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 为提高以镁盐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的稀土浸取率,对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时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和铝的反应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模型;不同镁盐浸取稀土和铝过程中离子交换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从小到大依次为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以硝酸镁为浸取剂时浸取反应速率快,达到反应平衡所需时间短,工业上可采用硝酸镁作为浸取剂在缩短反应时间、降低镁盐浓度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成本,优化浸出过程;镁离子浓度对稀土浸取的影响要大于其对铝浸取的影响,镁盐与稀土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均小于其与铝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铝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均大于以相同浸取剂浸取稀土时浸取过程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铝的浸出速率要略慢于稀土,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对稀土浸出液进行分批收液,达到有效降低稀土浸出液中铝含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镁盐 浸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铵盐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婷婷 张臻悦 +2 位作者 徐志高 李琼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浸出 混合铵盐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菁胶助浸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唐学昆 田君 +1 位作者 尹敬群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针对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存在的问题,采用田菁胶作助浸剂,利用其促渗性能来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效率,通过试验考查了田菁胶浓度、浸取剂浓度、浸取流速、浸取固液比对稀土浸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田菁胶助浸使稀土... 针对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存在的问题,采用田菁胶作助浸剂,利用其促渗性能来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效率,通过试验考查了田菁胶浓度、浸取剂浓度、浸取流速、浸取固液比对稀土浸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田菁胶助浸使稀土的浸取率由87.05%提高至94.17%,同时还减少32.56%浸取剂用量,有效地提高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浸取 田菁胶 助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开采及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6
15
作者 伍红强 尹艳芬 方夕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各种提取技术的主要特点;针对目前提取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原地溶浸的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沉淀剂的研发及除杂提纯技术等方面提出...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各种提取技术的主要特点;针对目前提取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原地溶浸的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沉淀剂的研发及除杂提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原地溶浸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铵盐浸出过程中稀土离子和铝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芳 黄素华 +3 位作者 冯健 邓东浩 王志伟 刘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稀土阳离子(RE^(3+))及杂质铝离子(Al^(3+))的迁移分布规律,本文分别用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模拟浸取实验,测定并计算不同浸取阶段、不同矿层中各种状态下的RE^(3+)和Al^(3+)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矿土和孔隙中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的进行而减少,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浸取程度加深而增大,浸取剂对RE^(3+)的浸出效果优于对Al^(3+)的浸出效果。矿土中的RE^(3+)和Al^(3+)在浸润开始时的第四层矿体中含量最多,孔隙中RE^(3+)含量在第四层矿体中100%浸润时最多,迁移状态的RE^(3+)和Al^(3+)含量随着浸取程度以及矿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其峰值集中在最后阶段的第四层矿体中。浸润阶段发生反吸附,但对后续浸出过程没有明显影响。硫酸铵与甲酸铵混合浸取剂对Al^(3+)的浸出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浸取程度 稀土离子 铝离子 时空分布规律 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石热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学彪 黎绍杰 +3 位作者 胡乔帆 李发兴 谭杰 杨仲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 离子吸附型稀土吸附在由埃洛石、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集合体的表面,对该类矿石的加热和研磨实质是对黏土矿物的加热和研磨。对原矿石加热和研磨后,矿石中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均呈减少趋势,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损失率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且中高温加热过程中不存在离子相稀土转换为全相稀土。随研磨粒度的增加,离子相稀土氧化物总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损失率21.8%),其减少程度比加热过程大(平均损失率11.43%)。加热和研磨都改变矿石中阳离子交换容量,该变化体现了原矿石的一种热不稳定性具有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热不稳定性 加热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过程的离子交换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世丽 曹小晶 +2 位作者 王观石 龙平 周鑫怡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以硫酸铵溶液作为浸矿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了杯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液相稀土离子浓度越高,当硫酸铵浓度超过40.00 mmol/L时,液相稀土离子浓度不再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而变化。运用Kerr模型、Vanselow模型和Gapo... 以硫酸铵溶液作为浸矿剂,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进行了杯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液相稀土离子浓度越高,当硫酸铵浓度超过40.00 mmol/L时,液相稀土离子浓度不再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而变化。运用Kerr模型、Vanselow模型和Gapon模型描述液相铵根离子交换固相稀土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3种模型的选择系数计算方法,并分析了3种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误差。结果发现,Gapon模型计算误差较大,Kerr模型和Vanselow模型计算误差相当,由于Kerr模型更为简单,便于分析,建议采用Kerr模型描述液相铵根离子交换固相稀土离子的离子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稀土 原地浸 离子交换模 选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升华 齐炎 +3 位作者 谢芳芳 陈勋 王雷鸣 邵亚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12-2119,共8页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演化规律,对重配比矿样开展室内柱浸实验,分析柱浸过程溶浸液的渗出速率。基于CT无损探测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研究在4%(质量分数)(NH_4)_2SO_4的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颗粒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微... 为揭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演化规律,对重配比矿样开展室内柱浸实验,分析柱浸过程溶浸液的渗出速率。基于CT无损探测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研究在4%(质量分数)(NH_4)_2SO_4的条件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颗粒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微细观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得到浸出前后稀土矿体孔隙率在纵截面各分段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浸出液渗流速率与累计浸出时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渗流速率降幅在累积时间12 h前最为明显,之后其幅度减缓,累计时间24 h后其值趋于稳定,稳定速率为7.193×10^(-4)cm/s。浸出后反应器内的矿体高度减小0.866 cm,矿体发生了沉降,且矿物颗粒尺寸有所减小,孔隙不均匀分布程度提高,局部出现"泥化"现象,矿体浸出后孔隙比减小16.35%。机制分析认为,矿物颗粒迁移和溶液化学作用是影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矿孔隙结构演化的2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柱浸 孔隙结构 CT扫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矿负压收液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春 李明才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了探求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中负压收液的可能性及其效果,通过浸矿剂渗透规律及负压收液机理的研究,对负压收液影响因素及边界范围、负压收液试验方法、负压值与收液率的关系、负压收液工艺及其抽取方式进行了探究.优化了... 为了探求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中负压收液的可能性及其效果,通过浸矿剂渗透规律及负压收液机理的研究,对负压收液影响因素及边界范围、负压收液试验方法、负压值与收液率的关系、负压收液工艺及其抽取方式进行了探究.优化了收液方式和条件,得出了收液率与负压值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最佳的抽液方式为停机时间10 min,开机时间50 min,三孔联抽,负压值维持在2.66×104Pa以上.随后进行了万吨级矿块工业试验,以进一步验证优化条件,获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及技术经济指标,其中REO浸取率达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稀土 水力学 负压收液 工艺优化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